第222章羅林山人


    徐飛拱手道:“小國公不必多禮,今日是令堂壽宴,徐飛自當前來為老夫人祝壽。徐某一介山野之人,禮數不周之處還望小國公海涵。”說完從袖口裏拿出一封銀子交給旁邊的迎賓仆人。


    便有仆人接過,拆封登記,高唱道:“徐飛公子,賀銀二百兩!”


    鄭鴻遠佯做不悅道:“徐仙師,你這是做什麽?你今天能來,我鄭家蓬蓽生輝,還送什麽賀禮?來,快請進來。”說完便側身邀請徐飛進去。


    一旁的賓客們則有人心裏嘀咕,我當是什麽貴客來了呢,才送二百兩銀子的賀儀,也不嫌寒酸,心裏麵立馬將這個徐仙師的地位降了一個檔次。要知道今天來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二百兩銀子跟其他人的賀禮比起來,實在太寒酸了。


    徐飛隨著鄭鴻遠進了大門,又進了一個拱門,眼前便是一個精致的園林,裏麵稀稀落落的已經擺放了十來桌酒席,散布在假山流水亭欄旁邊,倒是一點都不顯得擁擠,景色也不錯,而且不落俗套,看起來鄭鴻遠安排這個壽宴也是用了心的。


    而且北方的院落,大都是占地頗大,寬敞平整,而南方的園林,則是小橋流水,柳暗花明,講究的一個曲徑通幽的意境。沒想到鄭鴻遠是在北方京城長大,居然也置辦了這麽個江南特色的園子。


    等徐飛落座之後,晚上的宴會差不多就正式開始了,鄭鴻遠舉杯向今天前來赴宴的賓客們致辭感謝,然後便開席了。各色酒水菜肴流水般的上來,賓客們也杯盞交錯,閑談聊天起來,鄭鴻遠也帶著管家和子侄後輩們開始挨桌敬酒。


    徐飛所在的這一桌是擺放在最前麵的主桌之一,桌上坐的都是富陽府城有頭有臉的人物,知府大人,同知大人,總兵大人,還有知府長吏等。他們大多數都認識徐飛,因此徐飛倒不是很尷尬,隨意用些酒水,和諸位大人們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


    原先富陽府的總兵大人,便是鄧承誌的父親,去年外調到外省做了遊擊將軍,算是升遷了。新來的這位總兵大人,年富力強,堅毅果決,一看便是長期在軍隊中鍛煉出來的。


    主桌對麵的北牆之下則是放著一張案幾,幾把椅子,案幾上放著各色瓜果和菜肴,想必是給鄭鴻遠母親留的位置了。他母親年事已高,不會來參加酒宴,應該是宴會中途會出來跟大家打個招唿。徐飛就等著老夫人出來後,走個過場,便打算離去了。


    等酒過三巡,幾個丫鬟便扶著一個頭發花白,衣衫華貴,拄著拐棍的老婦從後宅出來了。這老婦人大約六十左右年紀,臉色紅潤,一臉富貴之相,便是今天的主角,本朝鄭國公的正妻,朝廷敕封的浩命夫人,鄭鴻遠的母親了。


    鄭鴻遠忙過去攙著母親在主位坐下,賓客們知道是鄭國公夫人出來了,也都紛紛起立給老夫人祝壽。


    徐飛忽然心中一動,似有所覺,仰首向天上看去,就見一道白光閃過,一個人影從天而降,穩穩的落在院中,老夫人的麵前。


    眾賓客本來在給老夫人祝壽,被這個突然到來的不速之客嚇了一跳,引起了小小的騷亂,臨近的幾桌客人裏有那膽子小的更是嚇得酒杯都扔掉了。


    此人落地之後顯出真容,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道士打扮的男子,仙風道骨,大袖飄飄,一把拂塵輕輕搭在手上。他不慌不忙,轉身向老夫人微微躬身說道:“國公府供奉羅林山人,奉國公府世子之命,前來給老夫人祝壽。世子遠在京城,無暇分身,囑咐羅某代為前來祝壽,祝老夫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吉祥如意,身體安康。”


    老夫人一臉驚訝,微微張口,輕輕拍了拍心口,說道:“羅仙師啊,你可嚇了老身一跳,是老大讓你來的?他遠在京城還記得我的生日,也是難為他了。鴻遠,快請仙師入席。”


    鄭鴻遠陪在母親身旁,臉色有些不渝。他之所以遠離京城,來這富陽府做鹽運使,跟他大哥,國公府世子鄭鴻通,還有這位羅仙師有著莫大的關係。


    鄭鴻遠的大哥鄭鴻通比他大十二歲,從小便隨鄭國公在軍營裏長大,練的一身武藝,為人又性格強硬,行軍打仗是一把好手。在鄭國公追隨當今聖上南征北伐時,鄭鴻通才十五歲,便已經跟隨父親四處征戰,在戰鬥中屢立戰功,年紀輕輕便被升為千總,開始獨自掌兵。


    當年鄭鴻遠才三歲,和姐姐一起留在家裏,由母親撫養長大。等到天下大定,父親做了國公,便派人接了母親和自己姐弟二人來到京城定居。而此時鄭鴻遠已經十五歲了,和大哥也是分別十二年後第一次相見。因此在他的記憶中,隻知道自己有個父親和大哥在外打仗,對於二人的相貌和印象全無,畢竟一個才三歲的孩子能記得什麽。


    因為大哥常年在外帶兵打仗,性格頗為暴躁,又因為年齡大自己十來歲,對自己這個弟弟頗多管教,動不動就鞭打責罵,連父親都管不了,因此兄弟二人的關係日漸隔閡。也許也算不上日漸隔閡吧,應該是從開始就沒有親近過。


    鄭鴻遠又和鄭鴻通的性格完全是兩個路子,不像鄭鴻通那般喜歡玩刀弄槍,他更喜靜,喜歡讀書,結交的都是讀書人,和朋友們成日裏結伴出遊,吟詩作對,做些附庸風雅之事。等成年以後考取了功名,整個人也越發的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待人接物舉止有度,倒是在京城的讀書人圈子裏給自己博了個好名聲。


    當時正值天下大定,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朝廷開始有意的削減武將的權力,提高文官的地位,因此京城文官勢力大漲,加上鄭鴻遠和京城的文官圈子關係頗佳,好多人都很看好他的發展前景,甚至有些人私底下已經開始叫他小國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劍誅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過無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過無聲並收藏一劍誅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