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外放下山
邵觀主說道:“你年紀尚幼,功課不錯,基礎紮實,就算不能在觀裏清修,難道山下就不能修煉嗎?再說隻是外放下山,又不是將你們逐出山門,過一兩年,等你練到歸元功大成,一樣可以參加外門大考。”
原來正陽宗給這些外放的外門弟子,也提供了另外一個加入內門的機會,就是三年一次的外門大考,一般都在外院武考的延後一年,因此這一屆的外門大考便在明年大概這個時候了。
凡是年紀三十以下外門弟子皆有資格參加,給那些道心堅固,在俗世中繼續修煉的外門弟子一個機會,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滄海遺珠,盡量搜羅人才的意思。
正陽宗下屬有三大外院,止清觀是其中之一,每年陸續外放的外門弟子人數便不少,因此這三年一次的外門大考,參加的人就雜了,人數也多了不少。
而且除了外門弟子外,還有不少參加者是宗門附屬的修仙家族的世家子弟們,或者門中長老們推薦的年輕才俊,因此要想脫穎而出也是不易。
雖然不易,也是一次加入正陽宗的機會,徐飛絕處逢生,又有了一絲希望。
邵觀主繼續說道:“徐飛,俗世煉心。你根骨尚佳,不然我也不能破格收你,你在觀中這幾年我也看在眼裏,對你期望很高,隻是你年紀還輕,雖有血性,但心性未定,曆練不足。人生的路很長,修行的路更長,其中更有許多艱難險阻,你連這個小小的挫折都經受不住嗎?”
徐飛聽邵觀主這麽一說,也激發了心中一股豪邁之氣,說道:“老師,我知錯了,請老師放心,我下山後一定繼續努力。”
邵觀主笑道:“孺子可教也,你要是一蹶不振,垂頭喪氣,這個我也不用給你了。”
說完從袖裏拿出一個小瓷瓶,放到桌上,說道:“這是一瓶聚氣丹,服用後能增加內力,對你現在的修行大有益處,拿去吧。望你下山以後能保持道心,繼續精進。我準你可以每個月來止清觀請教一次。”
徐飛大喜,上前接過瓷瓶,對邵觀主道:“弟子多謝老師栽培。”
這修行中人,師侶法財地缺一不可,有聚氣丹可以增加修為,還能時時上山請教老師,徐飛頓時覺得前途也不是那麽糟糕了。
邵觀主道:“趁著還有時間,你二人功課上有何疑難之處,我也一並給你們解答了吧。”
徐飛和付天趁機把自己修行上的一些問題說了出來,邵觀主也一一解答,不知不覺半天時間過去了,徐飛也是受益良多。
“罷了罷了,你二人去找道童拿了交接文書,今日便下山去吧。”邵觀主說道。
徐飛和付天二人感激莫名,拜服在地,叩謝師恩,隨後出門而去。在道童那裏領了身份令牌和文書,徐飛便和付天迴宿舍收拾行李。
徐飛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也沒什麽東西,簡單的打了一個包裹,背在背上。環視這個房間,在這兒住了一年多的時間,說沒有感情是假的。現在到了離開的時候了,隻是沒想到是以這種方式離開,以後的路前途未卜,不禁心頭悵然。
付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出去了,他還有些別的事要處理,便讓徐飛收拾完了後到止清觀大門外的山道那裏等他。
徐飛呆立半晌,搖了搖頭,驅走心頭惆悵,背上包裹,出了房門,卻發現門口站著一人,正是葉無道。
葉無道說道:“徐飛,你都收拾完了嗎,我來送送你們。”
別的弟子們都對他和付天敬而遠之,隻有葉無道還來送別自己,徐飛心中感動,說道:“謝謝你,葉兄,現在這整個觀裏也隻有你來送我了。”
葉無道有些無奈的說道:“沒想到會這樣…哎,這次觀裏的處置…”
“沒事的,葉兄,也是我命該如此吧,你能來送我,我已經很感激了。”這止清觀裏的那些弟子們,見徐飛被逐出觀了,也懶得多搭理他了,真是人還沒走,茶就涼了。
葉無道也不善言辭,沉默半晌,遞過來一個小布包,說道:“給你,拿著路上用。”
徐飛接過,沉甸甸的,心頭一熱,說道:“多謝了,葉兄。”自己雖然不知道葉無道家世如何,不過平日裏見他也不是缺錢用的人,因此徐飛也就不多矯情了。
“徐飛,我已經通過武考了,過段時間就要去宗門報道了。你下山後一定要繼續努力,我盼著到時候咱們兄弟再見的一日。”葉無道那日武考勝了謝劍,也得到了一個內門名額,以他的實力,拿到一個名額也是意料之中。
“恭喜你!葉兄,你放心,我不會放棄的,我會迴來的,到時候咱們內門見!”
“一定!一路珍重!”
徐飛跟葉無道惜惜辭別,等到付天,便一同結伴下山而去。
二人下山之時心情頗為鬱悶,好在他二人還都年輕,徐飛十九,付天也才二十出頭,在山路上走了半晌,見到山間景致,綠蔭蔥蔥,流水鳴澗,二人心情才慢慢好轉,開始有說有笑起來。
又談到日後前景,兩人約好下山後共同努力修煉,不由得心情大快,前追後逐,發聲長嘯,好在山中清淨,倒也無虞打擾他人。
到得傍晚,到了山腳下的蒼耳鎮,找了一間客棧,用過晚飯,早早的歇下了。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徐飛便起床洗漱完畢,找付天去吃了早飯,結了房錢。二人在鎮上雇了個馬車,便往富陽府城而去。
那富陽府城離蒼翠山大概三百多裏的距離,若是有一匹好馬當日就可到達。徐飛等人坐的馬車,順著官道足足走了三四天才到了富陽府城。
打發了馬車迴去,小哥倆進了城門,隻見得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樓,酒館,當鋪,作坊、廟宇、公廨等等,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
街道上人流穿梭,官員們騎了馬,前唿後擁,在人叢中穿過,婦人則坐了小轎,在這紛紛擾擾熙熙攘攘之間,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一片繁華景象。
邵觀主說道:“你年紀尚幼,功課不錯,基礎紮實,就算不能在觀裏清修,難道山下就不能修煉嗎?再說隻是外放下山,又不是將你們逐出山門,過一兩年,等你練到歸元功大成,一樣可以參加外門大考。”
原來正陽宗給這些外放的外門弟子,也提供了另外一個加入內門的機會,就是三年一次的外門大考,一般都在外院武考的延後一年,因此這一屆的外門大考便在明年大概這個時候了。
凡是年紀三十以下外門弟子皆有資格參加,給那些道心堅固,在俗世中繼續修煉的外門弟子一個機會,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滄海遺珠,盡量搜羅人才的意思。
正陽宗下屬有三大外院,止清觀是其中之一,每年陸續外放的外門弟子人數便不少,因此這三年一次的外門大考,參加的人就雜了,人數也多了不少。
而且除了外門弟子外,還有不少參加者是宗門附屬的修仙家族的世家子弟們,或者門中長老們推薦的年輕才俊,因此要想脫穎而出也是不易。
雖然不易,也是一次加入正陽宗的機會,徐飛絕處逢生,又有了一絲希望。
邵觀主繼續說道:“徐飛,俗世煉心。你根骨尚佳,不然我也不能破格收你,你在觀中這幾年我也看在眼裏,對你期望很高,隻是你年紀還輕,雖有血性,但心性未定,曆練不足。人生的路很長,修行的路更長,其中更有許多艱難險阻,你連這個小小的挫折都經受不住嗎?”
徐飛聽邵觀主這麽一說,也激發了心中一股豪邁之氣,說道:“老師,我知錯了,請老師放心,我下山後一定繼續努力。”
邵觀主笑道:“孺子可教也,你要是一蹶不振,垂頭喪氣,這個我也不用給你了。”
說完從袖裏拿出一個小瓷瓶,放到桌上,說道:“這是一瓶聚氣丹,服用後能增加內力,對你現在的修行大有益處,拿去吧。望你下山以後能保持道心,繼續精進。我準你可以每個月來止清觀請教一次。”
徐飛大喜,上前接過瓷瓶,對邵觀主道:“弟子多謝老師栽培。”
這修行中人,師侶法財地缺一不可,有聚氣丹可以增加修為,還能時時上山請教老師,徐飛頓時覺得前途也不是那麽糟糕了。
邵觀主道:“趁著還有時間,你二人功課上有何疑難之處,我也一並給你們解答了吧。”
徐飛和付天趁機把自己修行上的一些問題說了出來,邵觀主也一一解答,不知不覺半天時間過去了,徐飛也是受益良多。
“罷了罷了,你二人去找道童拿了交接文書,今日便下山去吧。”邵觀主說道。
徐飛和付天二人感激莫名,拜服在地,叩謝師恩,隨後出門而去。在道童那裏領了身份令牌和文書,徐飛便和付天迴宿舍收拾行李。
徐飛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也沒什麽東西,簡單的打了一個包裹,背在背上。環視這個房間,在這兒住了一年多的時間,說沒有感情是假的。現在到了離開的時候了,隻是沒想到是以這種方式離開,以後的路前途未卜,不禁心頭悵然。
付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出去了,他還有些別的事要處理,便讓徐飛收拾完了後到止清觀大門外的山道那裏等他。
徐飛呆立半晌,搖了搖頭,驅走心頭惆悵,背上包裹,出了房門,卻發現門口站著一人,正是葉無道。
葉無道說道:“徐飛,你都收拾完了嗎,我來送送你們。”
別的弟子們都對他和付天敬而遠之,隻有葉無道還來送別自己,徐飛心中感動,說道:“謝謝你,葉兄,現在這整個觀裏也隻有你來送我了。”
葉無道有些無奈的說道:“沒想到會這樣…哎,這次觀裏的處置…”
“沒事的,葉兄,也是我命該如此吧,你能來送我,我已經很感激了。”這止清觀裏的那些弟子們,見徐飛被逐出觀了,也懶得多搭理他了,真是人還沒走,茶就涼了。
葉無道也不善言辭,沉默半晌,遞過來一個小布包,說道:“給你,拿著路上用。”
徐飛接過,沉甸甸的,心頭一熱,說道:“多謝了,葉兄。”自己雖然不知道葉無道家世如何,不過平日裏見他也不是缺錢用的人,因此徐飛也就不多矯情了。
“徐飛,我已經通過武考了,過段時間就要去宗門報道了。你下山後一定要繼續努力,我盼著到時候咱們兄弟再見的一日。”葉無道那日武考勝了謝劍,也得到了一個內門名額,以他的實力,拿到一個名額也是意料之中。
“恭喜你!葉兄,你放心,我不會放棄的,我會迴來的,到時候咱們內門見!”
“一定!一路珍重!”
徐飛跟葉無道惜惜辭別,等到付天,便一同結伴下山而去。
二人下山之時心情頗為鬱悶,好在他二人還都年輕,徐飛十九,付天也才二十出頭,在山路上走了半晌,見到山間景致,綠蔭蔥蔥,流水鳴澗,二人心情才慢慢好轉,開始有說有笑起來。
又談到日後前景,兩人約好下山後共同努力修煉,不由得心情大快,前追後逐,發聲長嘯,好在山中清淨,倒也無虞打擾他人。
到得傍晚,到了山腳下的蒼耳鎮,找了一間客棧,用過晚飯,早早的歇下了。
一夜無話,次日一早,徐飛便起床洗漱完畢,找付天去吃了早飯,結了房錢。二人在鎮上雇了個馬車,便往富陽府城而去。
那富陽府城離蒼翠山大概三百多裏的距離,若是有一匹好馬當日就可到達。徐飛等人坐的馬車,順著官道足足走了三四天才到了富陽府城。
打發了馬車迴去,小哥倆進了城門,隻見得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樓,酒館,當鋪,作坊、廟宇、公廨等等,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
街道上人流穿梭,官員們騎了馬,前唿後擁,在人叢中穿過,婦人則坐了小轎,在這紛紛擾擾熙熙攘攘之間,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一片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