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少年友情
原來徐飛被錄為外門弟子之事已經傳開,紀誌義本來修煉進展頗慢,一直在猶豫,是下山迴家,還是在這裏再堅持一年,今天聽到徐飛被錄為外門弟子的消息,便下定了決定,不再猶豫,要迴家了。
既然沒有修道的天賦,那就迴家算了,何必在這裏蹉跎光陰。再說也學到了歸元功第一層的心法和一些拳腳功夫,也並不是一無所獲。自己家裏在富陽府城還有些門路,找個好點的差事應該也不難。
徐飛大吃一驚,也不知該如何勸慰,紀誌義算是自己在這雜役處唯一的朋友了。當日裏他替自己隱瞞了行蹤,躲過一劫,平日裏兩人也算相處融洽,他這一走,自己心裏也有點不是滋味,五味雜陳。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修道一途,最看資質和天賦,本來就不是人人都能修道的。
徐飛想了想,從腰間褡褳裏拿出一兩多銀子,說道:“老紀,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帶著路上用吧,日後山高水長,希望你我還有相見之日。”
這山上花銷不大,自己上次送完禮後還剩了一些碎銀子,就全給了紀誌義。
紀誌義推脫一番,卻不過徐飛堅持,便也收了,跟徐飛說了自己家鄉地址,約好日後有機會再見麵,便拿了行李,一路下山去了。
徐飛望著空蕩蕩的宿舍,心中頗為感觸,來的時候還是兩個人,現在隻剩下自己形單影隻了,難道修仙的路注定都是寂寞和孤獨的嗎?
徐飛一個人在那裏默默站了一會兒,便把自己的隨身雜物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好在也沒什麽東西,很快就都收拾好了,打成了一個包,出了雜役院子的大門,走了片刻便到了外門弟子的宿舍。
那外門弟子的宿舍,是雜役弟子宿舍西邊的一座更大的院子,也是兩人一間,裏麵擺放著簡單的家具床鋪等物品,不過條件和環境比雜役大院不知道好了多少。
徐飛找到自己的房間,放下行李,見屋子裏有些髒,便從院子裏打了一桶水,將屋子裏擦洗的幹幹淨淨,又用抹布把桌椅板凳和窗戶好好擦拭了一番。整個屋子馬上變得整潔起來,窗明幾淨。
徐飛站在屋子中間,臉上露出笑容,曆經一番辛苦終於成為了外門弟子,修仙之路已經踏出重要一步。接下來便是勤修苦練,爭取通過選拔,早日進入內門,學得上乘道法,從此天高地闊,逍遙自在,豈不快乎?、
忽然聽到門口有一個聲音笑道:“哎呀,收拾的這麽幹淨啊,都認不出來了,我都不敢迴來住了。”
徐飛迴頭,看見門口靠著門框斜倚著一個年輕人,方字臉,濃眉大眼的,透露出一股子年輕人的英氣。他身材頗為結實,比徐飛略微高上少許,看起來應該比徐飛大上一兩歲的樣子。
那人笑著伸出手來,說道:“我叫付天,你就是新來的室友吧?”
這人讓徐飛一見之下就心生好感,便也伸出手去握住,說道:“在下徐飛,是今天剛入門的外門弟子,以後咱倆就是室友了,還請師兄多多照顧。”
“來,坐下,先喝茶。”這二人一見之下都對對方頗有好感,進了房間圍桌坐下,倒上茶水,便聊了起來。
原來付天今年十九歲,比徐飛大了一歲多一些。他是經由他一個在京城的遠房伯父的推薦,來止清觀做外門弟子已經好幾年了。
而且巧的是,付天竟然也是寧遠縣人,和徐飛是老鄉,隻是兩人在家鄉時並不相識,也沒打過交道。有了這一層關係,兩人顯得更親密了,聊的也越發投機起來,兩人又聊起家鄉的一些事情,都哈哈大笑起來,互生知己之感。
付天的性格本來就是大方外向,為人處世也沒什麽心眼,也並不因為徐飛的雜役弟子出身而看不起他,便說道:“徐飛,你我兄弟一見如故,一會兒咱倆去飯堂,我點幾個菜,咱倆再喝點,就當是給你接風了。”
徐飛也不矯情,兩人把臂去了飯堂,喝了個臉紅耳赤的,晚上迴來各自躺在床上,又聊天吹牛,一直到徐飛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時候睡過去的。
少年人之間的友情,有時候就是來的這麽奇妙這麽快,沒有什麽身份之別,沒有任何的利益考量,就是純粹的人和人之間的友情。
時間一晃過了幾日,徐飛也慢慢習慣了外院弟子的生活,和付天的友情也逐日增長,兩人經常同進同出,如同多年好友一般。
這一日,徐飛在山林中的秘密練功地點,盤腿而坐,準備開始修煉歸元功第二層。這第二層是歸元功裏最難修煉的部分,隻因它有三個關卡,稱為三關,也有說法叫做通三關,大多數人都是卡在這一關好長時間。
首先將丹田內氣修煉的充盈飽滿,然後嚐試衝開督脈起始的第一個穴道,即脊柱末端的尾閭穴,此為第一關。
衝開此穴道後,內氣進入脊柱之內,沿督脈上行,再衝開後腰中間的夾脊穴,此為第二關。
內氣再上行,衝開後腦的玉枕穴,此為第三關。
此三關過後,內氣便從頭頂沿任脈向下,匯於海底,自此任督二脈打通,小周天已通,歸元功第二層已經圓滿。
這三關最是艱難,多少人苦修數年,都不得其門而入,尤其第一關,最是困難,因為尾閭穴狹窄,非要內氣充盈才能得入。
徐飛歸元功第一層已經大成,丹田內氣充足,便按照歸元功的心法口訣,開始衝擊尾閭。
隻是這尾閭穴處於脊椎末端,甚是狹窄,徐飛調用丹田真氣緩緩進入,頓時感覺尾閭穴有陣陣酸麻刺痛的感覺,心知對了,便用真氣來迴反複衝擊。
數個時辰過去,猛覺得尾閭穴那裏一股熱流湧過,頓時丹田內氣似乎找到了一個出口,一直向尾閭湧去,沿著脊柱向上行去,走不多遠便難以為繼,又退迴丹田。
正是尾閭已通,已過了第一關了,從此隻需多下功夫,積蓄內氣,繼續衝擊督脈諸穴。
原來徐飛被錄為外門弟子之事已經傳開,紀誌義本來修煉進展頗慢,一直在猶豫,是下山迴家,還是在這裏再堅持一年,今天聽到徐飛被錄為外門弟子的消息,便下定了決定,不再猶豫,要迴家了。
既然沒有修道的天賦,那就迴家算了,何必在這裏蹉跎光陰。再說也學到了歸元功第一層的心法和一些拳腳功夫,也並不是一無所獲。自己家裏在富陽府城還有些門路,找個好點的差事應該也不難。
徐飛大吃一驚,也不知該如何勸慰,紀誌義算是自己在這雜役處唯一的朋友了。當日裏他替自己隱瞞了行蹤,躲過一劫,平日裏兩人也算相處融洽,他這一走,自己心裏也有點不是滋味,五味雜陳。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修道一途,最看資質和天賦,本來就不是人人都能修道的。
徐飛想了想,從腰間褡褳裏拿出一兩多銀子,說道:“老紀,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帶著路上用吧,日後山高水長,希望你我還有相見之日。”
這山上花銷不大,自己上次送完禮後還剩了一些碎銀子,就全給了紀誌義。
紀誌義推脫一番,卻不過徐飛堅持,便也收了,跟徐飛說了自己家鄉地址,約好日後有機會再見麵,便拿了行李,一路下山去了。
徐飛望著空蕩蕩的宿舍,心中頗為感觸,來的時候還是兩個人,現在隻剩下自己形單影隻了,難道修仙的路注定都是寂寞和孤獨的嗎?
徐飛一個人在那裏默默站了一會兒,便把自己的隨身雜物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好在也沒什麽東西,很快就都收拾好了,打成了一個包,出了雜役院子的大門,走了片刻便到了外門弟子的宿舍。
那外門弟子的宿舍,是雜役弟子宿舍西邊的一座更大的院子,也是兩人一間,裏麵擺放著簡單的家具床鋪等物品,不過條件和環境比雜役大院不知道好了多少。
徐飛找到自己的房間,放下行李,見屋子裏有些髒,便從院子裏打了一桶水,將屋子裏擦洗的幹幹淨淨,又用抹布把桌椅板凳和窗戶好好擦拭了一番。整個屋子馬上變得整潔起來,窗明幾淨。
徐飛站在屋子中間,臉上露出笑容,曆經一番辛苦終於成為了外門弟子,修仙之路已經踏出重要一步。接下來便是勤修苦練,爭取通過選拔,早日進入內門,學得上乘道法,從此天高地闊,逍遙自在,豈不快乎?、
忽然聽到門口有一個聲音笑道:“哎呀,收拾的這麽幹淨啊,都認不出來了,我都不敢迴來住了。”
徐飛迴頭,看見門口靠著門框斜倚著一個年輕人,方字臉,濃眉大眼的,透露出一股子年輕人的英氣。他身材頗為結實,比徐飛略微高上少許,看起來應該比徐飛大上一兩歲的樣子。
那人笑著伸出手來,說道:“我叫付天,你就是新來的室友吧?”
這人讓徐飛一見之下就心生好感,便也伸出手去握住,說道:“在下徐飛,是今天剛入門的外門弟子,以後咱倆就是室友了,還請師兄多多照顧。”
“來,坐下,先喝茶。”這二人一見之下都對對方頗有好感,進了房間圍桌坐下,倒上茶水,便聊了起來。
原來付天今年十九歲,比徐飛大了一歲多一些。他是經由他一個在京城的遠房伯父的推薦,來止清觀做外門弟子已經好幾年了。
而且巧的是,付天竟然也是寧遠縣人,和徐飛是老鄉,隻是兩人在家鄉時並不相識,也沒打過交道。有了這一層關係,兩人顯得更親密了,聊的也越發投機起來,兩人又聊起家鄉的一些事情,都哈哈大笑起來,互生知己之感。
付天的性格本來就是大方外向,為人處世也沒什麽心眼,也並不因為徐飛的雜役弟子出身而看不起他,便說道:“徐飛,你我兄弟一見如故,一會兒咱倆去飯堂,我點幾個菜,咱倆再喝點,就當是給你接風了。”
徐飛也不矯情,兩人把臂去了飯堂,喝了個臉紅耳赤的,晚上迴來各自躺在床上,又聊天吹牛,一直到徐飛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時候睡過去的。
少年人之間的友情,有時候就是來的這麽奇妙這麽快,沒有什麽身份之別,沒有任何的利益考量,就是純粹的人和人之間的友情。
時間一晃過了幾日,徐飛也慢慢習慣了外院弟子的生活,和付天的友情也逐日增長,兩人經常同進同出,如同多年好友一般。
這一日,徐飛在山林中的秘密練功地點,盤腿而坐,準備開始修煉歸元功第二層。這第二層是歸元功裏最難修煉的部分,隻因它有三個關卡,稱為三關,也有說法叫做通三關,大多數人都是卡在這一關好長時間。
首先將丹田內氣修煉的充盈飽滿,然後嚐試衝開督脈起始的第一個穴道,即脊柱末端的尾閭穴,此為第一關。
衝開此穴道後,內氣進入脊柱之內,沿督脈上行,再衝開後腰中間的夾脊穴,此為第二關。
內氣再上行,衝開後腦的玉枕穴,此為第三關。
此三關過後,內氣便從頭頂沿任脈向下,匯於海底,自此任督二脈打通,小周天已通,歸元功第二層已經圓滿。
這三關最是艱難,多少人苦修數年,都不得其門而入,尤其第一關,最是困難,因為尾閭穴狹窄,非要內氣充盈才能得入。
徐飛歸元功第一層已經大成,丹田內氣充足,便按照歸元功的心法口訣,開始衝擊尾閭。
隻是這尾閭穴處於脊椎末端,甚是狹窄,徐飛調用丹田真氣緩緩進入,頓時感覺尾閭穴有陣陣酸麻刺痛的感覺,心知對了,便用真氣來迴反複衝擊。
數個時辰過去,猛覺得尾閭穴那裏一股熱流湧過,頓時丹田內氣似乎找到了一個出口,一直向尾閭湧去,沿著脊柱向上行去,走不多遠便難以為繼,又退迴丹田。
正是尾閭已通,已過了第一關了,從此隻需多下功夫,積蓄內氣,繼續衝擊督脈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