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重生八零:溫香軟玉抱滿懷 作者:冰蓮清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友敬感慨道:“你不在東湖,我們都很少聚在一起了。說起來,文芳的號召力更大。大家說了,上次你舉行結婚典禮,大部分同學都來了。我們覺得那次可以算作10周年同學聚會,所以,就沒有另外舉行了。”
蘇立德附和道:“就是,上次隻有在外省工作的同學,還有幾個在農村結婚生子的女同學沒來,其他有單位的、在外麵打工的都來了。即使再舉辦一次,估計聚的還是那些人。所以,10周年就沒必要舉行了。”
曾文芳問:“那下次聚會豈不是要等20周年了?”
謝學澤搖頭:“班長好事將近,我覺得班長結婚,我們全班同學都要到齊,又可以算一次同學聚會。”
吳友敬連連擺手:“阿澤,你說什麽呢,八字還沒有一撇呢!”
曾文芳叫嚷:“哇,有好事要分享啊!班長你太不夠朋友了,今天就應該把女朋友帶過來。”
吳友敬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道:“她迴老家了。”
陳文幹倒酒,把大家的杯子都滿上:“那就是真的有了,來來,喝酒,要慶祝一番。”
“哪裏的?做什麽的?”
謝學澤擠眉弄眼,湊到陳文幹這邊,道:“在東湖三中辦公室上班的,聽說是學校的職工,有編製的。我們老班厲害吧?自己沒工作,卻找了一個領工資的。”
“那當然,這是我們班長,能不厲害嗎?”
幾個難得一餐的好友聊到晚上九點,曾文芳記掛著家裏兩個孩子,約好等吳友敬擺結婚宴席時再聚,這才散了。
第二天,汪依桐一家子要迴青山鎮,陳琳也鬧著要去。陳誌光想著也久沒見汪老爺子了,一家三口便也跟著大嫂一起迴娘家了。
陳誌越兄弟倆各開了一部車,汪依桐與黃茜、琳琳都嚷著要抱孩子,結果,一路上,陳文幹夫妻隻能坐陳誌光的車,而汪依桐兩妯娌,還有琳琳抱著兩個寶寶,全坐到陳誌越車上去了。
汪依桐見黃茜抱著孩子不肯撒手,想起弟媳也隻生了琳琳一個,不由說起孩子的事,問黃茜是怎麽想的。
黃茜歎了一口氣,道:“當初生下琳琳,我屬於單職工,還可以再生一個。可是,那時候誌光工作忙,我怕再生一個帶不好,便歇了這個心思。
如今,公司那邊穩定下來,誌光是有時間了,可是,政策卻不允許了。我覺得還是算了吧?我們單位不少雙職工都隻生了一個女兒,他們能這樣,我們自己也可以。”
“我聽幹兒的意思,如果……”
“二嫂,求人的事情我們不做,再說,琳琳是個懂事的,難不成等我們老了,她還不管我們?”
坐在旁邊的琳琳白了這兩妯娌一眼,道:“你們當著孩子的麵說這事好嗎?”
汪依桐這才意識到這話當著琳琳的麵說確實不太合適,便笑道:“還不是見你們一家子都那麽喜歡東東和囡囡,我才想看看能不能讓你媽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
琳琳小大人似的說:“二伯母,我覺得能有就順其自然,沒有也沒關係。爸媽不隻有我,不是還有大哥嗎?如今還有了東東和囡囡。再說,等我長大了,也會結婚生子的,到時候還怕沒有孩子抱嗎?”
黃茜樂了:“這倒是誌光經常說的,這孩子怎麽把你爸的話學了個一字不落?”
“切,誰讓你們這幾年常說這話?我聽得多了,還能記不住?”
車上三個大人無言以對,麵麵相覷。還好,車上還有兩個奶娃娃,正咿咿呀呀地唱著歌,而琳琳很快便把心思放到兩個寶寶身上了。
一大早,汪家剛送走了迴來拜山的汪家二房與三房。今年京都大房那邊沒有迴來掃墓,省城的二房與東湖二房卻迴來不少人。
大家周六齊聚汪家老宅,周日去山上祭拜祖先,吃過中午,便登上了迴程。他們中有不少人周一要上班,迴鄉一般也隻會呆一個晚上。
今天已是周一,汪家二老早接到電話,知道外孫與外孫媳婦要帶兩個寶寶迴來看他,從昨晚開始就做著各種準備。今天一大早,更是眼巴巴地瞅著外麵,哪怕門外有一點兒動靜,就會從窗外往下望。
等一行人來了,二老喜上眉梢,各搶一個孩子抱著不肯撒手。兩孩子也奇怪,老人咧開嘴,滿臉皺巴巴的皮膚,他們也不害怕,還不時用嫩嫩的小手摸他們滿是皺紋的臉。
“這兩孩子跟我們親,自家孩子就是不一樣,這麽小也不會害怕。”
“就是,上次我忍不住去抱了一下隔壁家那個孩子,我才上手呢,人家就哭了。孩子媽媽急忙跑過來,說孩子不肯給不熟悉的人抱。”
“不熟悉是一迴事,大多數孩子是因為我們臉上手上都是皺巴巴的,看到我們害怕。我就奇怪了,東東怎麽一點兒也不害怕?”
“我家囡囡也不害怕,哈哈,你看,她的小手摸我的臉、脖子呢。”
老人似孩子,汪家二老像兩個孩子那樣,抱著一臉新奇瞅著他們、摸他們的臉的小娃娃,高興得合不攏嘴。
第六百六十八章 青山古鎮的變化
他們今天來得早,從東湖到青山鎮,他們又選擇走便道,因此,迴到汪家也不過八點。
汪景辰夫妻在廚房裏準備早餐,兒子去了京都工作,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幾次麵,兒子迴家後,他們夫妻就跟同事調好了班,恨不得每時每刻陪在兒子身邊。
得知今天小姑一家子要迴來,他們自然不敢怠慢,早早就去買好了各樣菜色,不隻是早餐的菜,連午飯這餐的菜也買好了。
汪依桐見狀,也急忙去廚房幫忙。不過,早餐畢竟要簡單得多,汪依桐去到之後,就隻剩下擺碗筷一事了。
“阿桐,早餐弄好了,喊大家來吃飯吧?”
汪依桐就在飯廳裏喊了一嗓子:“爸、媽,讓他們過來吃早餐了。”
中氣十足的喊聲,讓曾文芳覺得親切。是啊,農村哪個喊人吃飯不是這樣的呢?
記得小時候,媽媽喊她吃飯,也是這樣,捧著一個碗,從村頭喊到村尾:“芳芳,吃飯了!”
不過,自她重生之後,這事就少有發生了。因為媽媽忙著幹活、開店,做飯的事情大多落在她身上。而喊人吃飯的事,也一樣落在了她身上。
“文峰,雪兒,吃飯了。”
聲音之響亮,半個村子幾乎都能聽到喊聲。現在想想,她能唱高音的民族經典歌曲,會不會就是得益於小時候經常這樣喊呢?那婉轉甜美卻又不失清脆響亮的嗓子,或許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吧!
大家夥吃過早飯,汪誌堅作陪,帶著陳誌越以及陳誌光一家子去看修繕得差不多了的石階古村。經過近一年的建設,青山古鎮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因為高揚建築用的是“青山建築工程隊”,隊員們本就是憨厚之人,如今又是為家鄉出力,覺得他們是占了莫大的便宜,所以,他們經常加班加點,每個項目都力求做到完美。
幾個工程同時開展,卻有條不紊,沒有出絲毫差錯。不但鎮府的人對高揚建築領導讚賞有嘉,就是省市領導來調研、察看過後,也多次表揚他們。
領導們還說青山鎮民風純樸,很適合旅遊發展。青山古鎮有很大的潛力,並督促縣政府、鎮政府要大力配合、支持這一建設工程。
不到一年時間,青山鎮兩邊的河堤、古碼頭就建好了。河堤兩旁都修了仿木的欄杆,每隔幾米,還種上了柳樹與其他花草。
古村那邊的移民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政府在離古碼頭不遠的對麵征收了一大塊地,並已規劃好,建成統一的三層小樓。新入住戶可以憑借古村那邊的房子來抵這邊的建築麵積,想要麵積更大一些,就得另外補錢。
另外,鎮府還掏錢自建一棟三百平方的五層高樓,作為鎮府招待所,用以接待省市領導,以及各方不想住民宿的遊客。這項收入,以後也會專項專用,用於古村修繕。
如今,石階村的村民們,頭抬得更高、胸脯挺得更直了。
“政策真好啊,我本來就打算找個宅基地建新房。如今,地不用找了,錢也不用借了,我們家隻要拿出這幾年的積蓄,就能住到三層的新房子裏去了。
並且,以後,還可以接待來旅遊的客人,收取一定的費用。就舍了幾間老房子,換到一棟新房子,怎麽想怎麽著數。”
“是啊,我家想要一棟大一些的,家裏人口多,我家大哥在外麵賺了錢,說寧願多給些錢,也要爭取多分一些麵積出來。”
“這些樓房,有70平方的,也有100平方的,鎮府那棟更大,聽說有280平方呢。”
“你家想要多少平方的?”
“我家老房子在我爺爺那代就賣出了兩間,如今隻剩下兩間。唉,我家與大伯兩家人加在一起,也隻能分到70平方呢。”
“那實在可惜了,不過,誰讓你爺爺那個時候把房子賣掉了呢?我們這座老宅子可是正宗的地主房,那門檻高的,我幾次都差點兒摔了呢。我媽說過幾次,說要把門檻削去一半,說孩子都爬不過去。
幸虧我爺爺死活攔著,不讓我媽動房子裏的任何一樣東西,說那些都是祖宗傳下來的寶貝。沒想到真讓爺爺說中了,我們這座宅子,就數分到我家那幾間維護得最好。我們還得了領導表揚呢,說我們保護文物有功。”
“這倒沒錯,你不知道我們家賣給別人的那兩間,都不知道被人折騰成什麽了。唉,把我們的屋子買走了,又不好好保護,挨領導批評了呢。”
“如果知道這些老房子這麽值錢,還能換新房子,那誰都會好好保護的。”
“領導說了,我們住到新房子裏去,也不能夠隨意改動房子的結構。也要注意環境衛生、時刻記著自己是青山鎮這個有著古老文化底蘊的一員。”
“可不是嗎?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新房子,哪能吸引到遊客到我們那裏去住?一家沒有招待好客人,就會敗壞整個村的名聲。鎮府領導說,以後我們村的人都要培訓,每家選出一個人做主,還要在選出來的人中,推舉一個民宿經理。”
“我妹今年報考了導遊專業,說畢業後就迴來做咱青山古鎮的導遊,叫什麽地陪。”
“什麽叫地陪?”
“就是在咱們這裏的導遊吧?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總之就是電視上為客人介紹風景的導遊。”
……
汪誌堅一行人跟在這兩三個年輕漢子的後麵,聽著他們的對話,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興奮地說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琳琳小姑娘忍不住走前去,對他們幾人道:“叔叔,地陪也是導遊的一種。比如說,我們去京都旅遊,從南方帶我們一起去的導遊叫全陪,而在京都接待我們、給我們介紹風景的導遊就叫地陪。”
那位說妹妹要讀導遊專業的漢子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以後,別人從外地來我們這裏旅遊,我們給別人介紹青山鎮的風景,也叫地陪嗎?”
陳琳一本正經地解釋道:“那叫本地人,不叫地陪。地陪是要導遊資格證的,你們沒有,隻能稱為了解青山鎮的當地人。”
“哦,是當地人啊!”
漢子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另一個年輕人豎起大拇指道:“小妹妹懂得真多。”
“是啊,又漂亮又善良,是個好孩子。”
“一看就是城裏孩子,是來我們青山鎮探親的呢,還是來旅遊的?”
陳琳被讚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見有人問自己,還是大大方方地迴答:“我們既是來探親,也是來旅遊的。”
“那你們去看看河堤吧?那個古碼頭建好了,就在那棵大榕樹邊上,可漂亮了。隻可惜種下的柳樹與花草還沒有長好,你們明年再來看,會更漂亮。”
漢子們一聽,頓時更加熱情了。
“石階村那邊還在動工,要建一個廣場,那邊暫時比較多塵土,我覺得你們既然是來探親的,以後肯定還會來。下次再去那邊看會更幹淨、更漂亮。”
“如果你們不急,可以去看看那條古驛道。這段時間城裏好些年輕人來探險呢,說那裏環境清幽,還能看到古亭子遺跡,古色古鄉更美。”
“好,謝謝叔叔,我們看了古碼頭再去古驛道看看。”
另一位年輕人打量了他們一會,搖頭道:“去古驛道那邊最好每人帶瓶水,走路去有點遠,還要穿平跟鞋,要爬一段山路呢。”
“嗯嗯,謝謝叔叔,以後遊客來了我們青山鎮,肯定會讚美我們這裏民風純樸、百姓憨厚善良的,叔叔們真好!”
告別幾位當地漢子,一行人沿著河堤走,走了沒一會兒,果然見到修建好了的古碼頭。
就連陳誌光都讚不絕口:“聽說這些創意都是文芳想出來的,她的好點子可真多,這次可不是惠及一家兩家,而是惠及整個青山鎮的偉大創舉啊。”
陳誌越與有榮焉:“可不是嗎?我們家可真是撿了一個寶貝呢。”
“哪裏是撿的?那是大哥好不容易追到的。聽說,阿堅哥哥才是大功臣呢。”
“哦?這話怎麽說?”
“你想一想,大哥與大嫂才同了兩年班,後來,大哥就去了東湖,又來了省城,而等大嫂來省城之後,大哥卻又去了京都。追求大嫂的人多著呢,沒有阿堅哥哥幫忙守護,大哥想抱得美人歸,難著呢!”
陳誌越樂了:“你這丫頭,小小年紀從哪裏學來的這麽多歪理?還懂得這些大人的事。”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誰。”陳琳仰起漂亮的小臉,得意洋洋地道。
陳誌光看了一眼自家小丫頭,無論做什麽都不忘表揚一下她的阿堅哥哥,不由好笑又無奈,摸了摸她的頭,寵溺地道:“知道了,就我們琳琳最聰明。”
蘇立德附和道:“就是,上次隻有在外省工作的同學,還有幾個在農村結婚生子的女同學沒來,其他有單位的、在外麵打工的都來了。即使再舉辦一次,估計聚的還是那些人。所以,10周年就沒必要舉行了。”
曾文芳問:“那下次聚會豈不是要等20周年了?”
謝學澤搖頭:“班長好事將近,我覺得班長結婚,我們全班同學都要到齊,又可以算一次同學聚會。”
吳友敬連連擺手:“阿澤,你說什麽呢,八字還沒有一撇呢!”
曾文芳叫嚷:“哇,有好事要分享啊!班長你太不夠朋友了,今天就應該把女朋友帶過來。”
吳友敬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小聲道:“她迴老家了。”
陳文幹倒酒,把大家的杯子都滿上:“那就是真的有了,來來,喝酒,要慶祝一番。”
“哪裏的?做什麽的?”
謝學澤擠眉弄眼,湊到陳文幹這邊,道:“在東湖三中辦公室上班的,聽說是學校的職工,有編製的。我們老班厲害吧?自己沒工作,卻找了一個領工資的。”
“那當然,這是我們班長,能不厲害嗎?”
幾個難得一餐的好友聊到晚上九點,曾文芳記掛著家裏兩個孩子,約好等吳友敬擺結婚宴席時再聚,這才散了。
第二天,汪依桐一家子要迴青山鎮,陳琳也鬧著要去。陳誌光想著也久沒見汪老爺子了,一家三口便也跟著大嫂一起迴娘家了。
陳誌越兄弟倆各開了一部車,汪依桐與黃茜、琳琳都嚷著要抱孩子,結果,一路上,陳文幹夫妻隻能坐陳誌光的車,而汪依桐兩妯娌,還有琳琳抱著兩個寶寶,全坐到陳誌越車上去了。
汪依桐見黃茜抱著孩子不肯撒手,想起弟媳也隻生了琳琳一個,不由說起孩子的事,問黃茜是怎麽想的。
黃茜歎了一口氣,道:“當初生下琳琳,我屬於單職工,還可以再生一個。可是,那時候誌光工作忙,我怕再生一個帶不好,便歇了這個心思。
如今,公司那邊穩定下來,誌光是有時間了,可是,政策卻不允許了。我覺得還是算了吧?我們單位不少雙職工都隻生了一個女兒,他們能這樣,我們自己也可以。”
“我聽幹兒的意思,如果……”
“二嫂,求人的事情我們不做,再說,琳琳是個懂事的,難不成等我們老了,她還不管我們?”
坐在旁邊的琳琳白了這兩妯娌一眼,道:“你們當著孩子的麵說這事好嗎?”
汪依桐這才意識到這話當著琳琳的麵說確實不太合適,便笑道:“還不是見你們一家子都那麽喜歡東東和囡囡,我才想看看能不能讓你媽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
琳琳小大人似的說:“二伯母,我覺得能有就順其自然,沒有也沒關係。爸媽不隻有我,不是還有大哥嗎?如今還有了東東和囡囡。再說,等我長大了,也會結婚生子的,到時候還怕沒有孩子抱嗎?”
黃茜樂了:“這倒是誌光經常說的,這孩子怎麽把你爸的話學了個一字不落?”
“切,誰讓你們這幾年常說這話?我聽得多了,還能記不住?”
車上三個大人無言以對,麵麵相覷。還好,車上還有兩個奶娃娃,正咿咿呀呀地唱著歌,而琳琳很快便把心思放到兩個寶寶身上了。
一大早,汪家剛送走了迴來拜山的汪家二房與三房。今年京都大房那邊沒有迴來掃墓,省城的二房與東湖二房卻迴來不少人。
大家周六齊聚汪家老宅,周日去山上祭拜祖先,吃過中午,便登上了迴程。他們中有不少人周一要上班,迴鄉一般也隻會呆一個晚上。
今天已是周一,汪家二老早接到電話,知道外孫與外孫媳婦要帶兩個寶寶迴來看他,從昨晚開始就做著各種準備。今天一大早,更是眼巴巴地瞅著外麵,哪怕門外有一點兒動靜,就會從窗外往下望。
等一行人來了,二老喜上眉梢,各搶一個孩子抱著不肯撒手。兩孩子也奇怪,老人咧開嘴,滿臉皺巴巴的皮膚,他們也不害怕,還不時用嫩嫩的小手摸他們滿是皺紋的臉。
“這兩孩子跟我們親,自家孩子就是不一樣,這麽小也不會害怕。”
“就是,上次我忍不住去抱了一下隔壁家那個孩子,我才上手呢,人家就哭了。孩子媽媽急忙跑過來,說孩子不肯給不熟悉的人抱。”
“不熟悉是一迴事,大多數孩子是因為我們臉上手上都是皺巴巴的,看到我們害怕。我就奇怪了,東東怎麽一點兒也不害怕?”
“我家囡囡也不害怕,哈哈,你看,她的小手摸我的臉、脖子呢。”
老人似孩子,汪家二老像兩個孩子那樣,抱著一臉新奇瞅著他們、摸他們的臉的小娃娃,高興得合不攏嘴。
第六百六十八章 青山古鎮的變化
他們今天來得早,從東湖到青山鎮,他們又選擇走便道,因此,迴到汪家也不過八點。
汪景辰夫妻在廚房裏準備早餐,兒子去了京都工作,一年到頭也見不了幾次麵,兒子迴家後,他們夫妻就跟同事調好了班,恨不得每時每刻陪在兒子身邊。
得知今天小姑一家子要迴來,他們自然不敢怠慢,早早就去買好了各樣菜色,不隻是早餐的菜,連午飯這餐的菜也買好了。
汪依桐見狀,也急忙去廚房幫忙。不過,早餐畢竟要簡單得多,汪依桐去到之後,就隻剩下擺碗筷一事了。
“阿桐,早餐弄好了,喊大家來吃飯吧?”
汪依桐就在飯廳裏喊了一嗓子:“爸、媽,讓他們過來吃早餐了。”
中氣十足的喊聲,讓曾文芳覺得親切。是啊,農村哪個喊人吃飯不是這樣的呢?
記得小時候,媽媽喊她吃飯,也是這樣,捧著一個碗,從村頭喊到村尾:“芳芳,吃飯了!”
不過,自她重生之後,這事就少有發生了。因為媽媽忙著幹活、開店,做飯的事情大多落在她身上。而喊人吃飯的事,也一樣落在了她身上。
“文峰,雪兒,吃飯了。”
聲音之響亮,半個村子幾乎都能聽到喊聲。現在想想,她能唱高音的民族經典歌曲,會不會就是得益於小時候經常這樣喊呢?那婉轉甜美卻又不失清脆響亮的嗓子,或許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吧!
大家夥吃過早飯,汪誌堅作陪,帶著陳誌越以及陳誌光一家子去看修繕得差不多了的石階古村。經過近一年的建設,青山古鎮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因為高揚建築用的是“青山建築工程隊”,隊員們本就是憨厚之人,如今又是為家鄉出力,覺得他們是占了莫大的便宜,所以,他們經常加班加點,每個項目都力求做到完美。
幾個工程同時開展,卻有條不紊,沒有出絲毫差錯。不但鎮府的人對高揚建築領導讚賞有嘉,就是省市領導來調研、察看過後,也多次表揚他們。
領導們還說青山鎮民風純樸,很適合旅遊發展。青山古鎮有很大的潛力,並督促縣政府、鎮政府要大力配合、支持這一建設工程。
不到一年時間,青山鎮兩邊的河堤、古碼頭就建好了。河堤兩旁都修了仿木的欄杆,每隔幾米,還種上了柳樹與其他花草。
古村那邊的移民工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政府在離古碼頭不遠的對麵征收了一大塊地,並已規劃好,建成統一的三層小樓。新入住戶可以憑借古村那邊的房子來抵這邊的建築麵積,想要麵積更大一些,就得另外補錢。
另外,鎮府還掏錢自建一棟三百平方的五層高樓,作為鎮府招待所,用以接待省市領導,以及各方不想住民宿的遊客。這項收入,以後也會專項專用,用於古村修繕。
如今,石階村的村民們,頭抬得更高、胸脯挺得更直了。
“政策真好啊,我本來就打算找個宅基地建新房。如今,地不用找了,錢也不用借了,我們家隻要拿出這幾年的積蓄,就能住到三層的新房子裏去了。
並且,以後,還可以接待來旅遊的客人,收取一定的費用。就舍了幾間老房子,換到一棟新房子,怎麽想怎麽著數。”
“是啊,我家想要一棟大一些的,家裏人口多,我家大哥在外麵賺了錢,說寧願多給些錢,也要爭取多分一些麵積出來。”
“這些樓房,有70平方的,也有100平方的,鎮府那棟更大,聽說有280平方呢。”
“你家想要多少平方的?”
“我家老房子在我爺爺那代就賣出了兩間,如今隻剩下兩間。唉,我家與大伯兩家人加在一起,也隻能分到70平方呢。”
“那實在可惜了,不過,誰讓你爺爺那個時候把房子賣掉了呢?我們這座老宅子可是正宗的地主房,那門檻高的,我幾次都差點兒摔了呢。我媽說過幾次,說要把門檻削去一半,說孩子都爬不過去。
幸虧我爺爺死活攔著,不讓我媽動房子裏的任何一樣東西,說那些都是祖宗傳下來的寶貝。沒想到真讓爺爺說中了,我們這座宅子,就數分到我家那幾間維護得最好。我們還得了領導表揚呢,說我們保護文物有功。”
“這倒沒錯,你不知道我們家賣給別人的那兩間,都不知道被人折騰成什麽了。唉,把我們的屋子買走了,又不好好保護,挨領導批評了呢。”
“如果知道這些老房子這麽值錢,還能換新房子,那誰都會好好保護的。”
“領導說了,我們住到新房子裏去,也不能夠隨意改動房子的結構。也要注意環境衛生、時刻記著自己是青山鎮這個有著古老文化底蘊的一員。”
“可不是嗎?如果我們沒有保護好新房子,哪能吸引到遊客到我們那裏去住?一家沒有招待好客人,就會敗壞整個村的名聲。鎮府領導說,以後我們村的人都要培訓,每家選出一個人做主,還要在選出來的人中,推舉一個民宿經理。”
“我妹今年報考了導遊專業,說畢業後就迴來做咱青山古鎮的導遊,叫什麽地陪。”
“什麽叫地陪?”
“就是在咱們這裏的導遊吧?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總之就是電視上為客人介紹風景的導遊。”
……
汪誌堅一行人跟在這兩三個年輕漢子的後麵,聽著他們的對話,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興奮地說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琳琳小姑娘忍不住走前去,對他們幾人道:“叔叔,地陪也是導遊的一種。比如說,我們去京都旅遊,從南方帶我們一起去的導遊叫全陪,而在京都接待我們、給我們介紹風景的導遊就叫地陪。”
那位說妹妹要讀導遊專業的漢子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那以後,別人從外地來我們這裏旅遊,我們給別人介紹青山鎮的風景,也叫地陪嗎?”
陳琳一本正經地解釋道:“那叫本地人,不叫地陪。地陪是要導遊資格證的,你們沒有,隻能稱為了解青山鎮的當地人。”
“哦,是當地人啊!”
漢子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另一個年輕人豎起大拇指道:“小妹妹懂得真多。”
“是啊,又漂亮又善良,是個好孩子。”
“一看就是城裏孩子,是來我們青山鎮探親的呢,還是來旅遊的?”
陳琳被讚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見有人問自己,還是大大方方地迴答:“我們既是來探親,也是來旅遊的。”
“那你們去看看河堤吧?那個古碼頭建好了,就在那棵大榕樹邊上,可漂亮了。隻可惜種下的柳樹與花草還沒有長好,你們明年再來看,會更漂亮。”
漢子們一聽,頓時更加熱情了。
“石階村那邊還在動工,要建一個廣場,那邊暫時比較多塵土,我覺得你們既然是來探親的,以後肯定還會來。下次再去那邊看會更幹淨、更漂亮。”
“如果你們不急,可以去看看那條古驛道。這段時間城裏好些年輕人來探險呢,說那裏環境清幽,還能看到古亭子遺跡,古色古鄉更美。”
“好,謝謝叔叔,我們看了古碼頭再去古驛道看看。”
另一位年輕人打量了他們一會,搖頭道:“去古驛道那邊最好每人帶瓶水,走路去有點遠,還要穿平跟鞋,要爬一段山路呢。”
“嗯嗯,謝謝叔叔,以後遊客來了我們青山鎮,肯定會讚美我們這裏民風純樸、百姓憨厚善良的,叔叔們真好!”
告別幾位當地漢子,一行人沿著河堤走,走了沒一會兒,果然見到修建好了的古碼頭。
就連陳誌光都讚不絕口:“聽說這些創意都是文芳想出來的,她的好點子可真多,這次可不是惠及一家兩家,而是惠及整個青山鎮的偉大創舉啊。”
陳誌越與有榮焉:“可不是嗎?我們家可真是撿了一個寶貝呢。”
“哪裏是撿的?那是大哥好不容易追到的。聽說,阿堅哥哥才是大功臣呢。”
“哦?這話怎麽說?”
“你想一想,大哥與大嫂才同了兩年班,後來,大哥就去了東湖,又來了省城,而等大嫂來省城之後,大哥卻又去了京都。追求大嫂的人多著呢,沒有阿堅哥哥幫忙守護,大哥想抱得美人歸,難著呢!”
陳誌越樂了:“你這丫頭,小小年紀從哪裏學來的這麽多歪理?還懂得這些大人的事。”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誰。”陳琳仰起漂亮的小臉,得意洋洋地道。
陳誌光看了一眼自家小丫頭,無論做什麽都不忘表揚一下她的阿堅哥哥,不由好笑又無奈,摸了摸她的頭,寵溺地道:“知道了,就我們琳琳最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