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叔來信說,他在福建漳州府偶然遇到了南洋的走私船,為了探明南洋的情況,他已經帶人登上走私船隨行下南洋了。”


    “走私船?”黎漢明聞言眉頭一皺,問道:“可知道是走私什麽的?”


    劉阿蠻見狀抿了抿嘴後拱手迴道:“迴大帥,據報,主要是走私人口到南洋。”


    說完,不等黎漢明繼續發問,劉阿蠻便接著匯報道:“據軍情局探查得知,南洋除了當地勢力和西洋國家的勢力外,如今在南洋地區有逃難過去的國人也已經建立了十餘個王國了,其中又以蘭芳國、戴燕王國、吳氏王國和張氏王國最為出名,南下逃難的國人中,除了一部分去了暹羅、安南等國外,其中大多數都去了以上地區。”


    “根據我們從一些南洋來的人口中打探到,如今蘭芳國一百三十多萬人口中,有三十多萬人是這些年經過各種渠道南下的國人,而在整個南洋地區,國人恐怕不下數百萬之巨。”


    常在史書上看到一句話:中國人就懂得在北方修長城,而忘了敵人從海上來。這句話被無數人奉為金科玉律,更被眾多學者進一步深化為中國人劣根性的體現。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如今這正好成為了中國人固步自封,閉關自守的代名詞而被大肆宣揚。


    甚至引發出了一種‘河殤論’,形成了中國近代以來近乎百年的民族自卑感與逆向民族主義,落後、愚昧、自私、短見、固步自封成為了對於漢人的代名詞。


    其實這些話是什麽人說的,大家懂的都懂。


    殖民並不是什麽功績,得以四處宣揚。雖然這為國家財富完成了原始積累,卻並不光榮,不能被曆史所承認。


    麥哲倫與鄭和都到過印度尼西亞,千百年前人們稱讚麥哲倫開辟航路,貶低鄭和四處散財;千百年後,麥哲倫以侵略者的身份被釘在曆史上,鄭和的偉岸獲得了無數人的紀念。


    中國人不同於歐洲:記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是中國人一直信守的尊嚴。儒家教育的禮樂仁和並不是讓你懦弱固守,而是讓你勝之有道。


    據黎漢明所知,在東南亞建國的華人很多,如梅州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建立戴燕王國,立國百餘年,後亡於荷蘭;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建立帝國,自封天子,後因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福建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王國,後被英國消滅。


    當然了,在華人在南洋建立的國家中,蘭芳大統製國的意義最高,也是華人建立的最強大的南洋國家,更為關鍵的是,蘭芳也是亞洲曆史上第一個共和國。


    並且蘭芳剛剛建國,其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羅芳伯就派人迴清朝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但清廷以海盜匪巢視之,並未接受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為此,羅芳伯鬱鬱而終,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


    而且同曆史上的呂宋一樣,蘭芳也曾數次希望加入清朝版圖,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卻數次被清廷拒絕,隨著滿清國力日衰,中法戰爭後,荷蘭逐步侵略蘭芳共和國。


    如果黎漢明所記不錯的話,如今蘭芳國才剛剛建立二十多年,其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羅芳伯也才剛死沒兩年。


    想到這兒,黎漢明忽然問道:“他們走私的人口是自願的還是強迫的?”


    “迴大帥,大多都是自願的,有一部分是借高利貸被套路的,還有的是被買來的。”


    劉阿蠻話音剛落,顧德全便接著道:“大帥,我這裏正要說這件事呢,據香山知縣易經訓來報,他在濠鏡澳那裏也發現了大批想要下南洋闖蕩的百姓,此外,新安香港那邊,也發現了不少下南洋的百姓和船隻。”


    黎漢明聞言眉頭一皺,不解的問道:“福建那裏還好說,廣東這裏不是分了地嗎?怎麽還有人跑路?”


    見狀,顧德全連忙解釋道:“迴大帥,雖說分了地,但廣東這裏人多地少,平均分到每個百姓手中還不到四畝。”


    聽到顧德全的解釋,黎漢明才忽然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他最近確實忽略了這點了。


    想了想,黎漢明便做好決定道:“這樣吧,對於那些自願下南洋的,各地不必阻攔,隻需對運輸船隻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即可。”


    等將來騰出手來,南洋地區黎漢明肯定是要占領的,那時也還得移民過去,既然如此,還不如現在放一個口子,讓百姓自行南下。


    “另外,向南洋各國發出嚴正通告,務必善待我中華子民!”


    這是黎漢明預先準備的一個借口,從明末到現代,南洋的排華屠殺事件時有發生,有這麽一個通告在,將來如果再次發生屠殺事件,黎漢明再出兵南下便就名正言順了。


    南海,東沙。


    一個擁有近二十艘各式大小艦船的艦隊停在了東沙島前,海麵上有船員乘坐小艇向小島登陸。


    他們是黎漢明派出的南海巡海艦隊,在收編了南海、東海各大海盜勢力後,加上南海海盜從西山朝搶奪來的百餘艘各式艦船,討虜軍的海軍便算是正式成軍了。


    加上收編的海盜及新招的水手,以及從第二、第三兵團中改編而來的將士,如今討虜軍海軍共有八萬餘人,大小艦船七百多艘。


    然而海軍看似龐大,其實戰力有限,艦船中真正能算得上軍艦的,隻有不到一百艘,大多還都是老舊的軍艦,大多都是來自原西山海軍已經原海盜們的主力艦船。


    為了提升海軍的戰鬥力,也為了磨合海軍將士,黎漢明除了派出海軍配合第二兵團在沿海作戰外和備戰胎灣外,其他的都被他派到東海和南海巡海了。


    巡海的目的很簡單,在各大小島嶼上豎立一麵主權碑,宣示主權。


    為此,除了已經有名字的島嶼外,黎漢明還按照他記得的後世的一些海島的名字來命名了那些現在還沒有名字的島嶼,並讓人聯絡了專門做石碑生意的商人來打造主權碑。


    然後就分化海域,讓各艦隊帶著打造好的主權碑出發了。


    南海這邊負責領隊的是一個叫郭學顯的中年人,他原本是一個咱安南沿海擁有六千餘幫眾的海盜勢力頭子,他選擇加入討虜軍後,他的部下中隻有不到一千人選擇了加入海軍,另有兩千多人選擇了加入陸軍,其他的則選擇在廣東等地安身立命了。


    船隊一路航行,波瀾不驚,沒有遇上什麽暴風雨,也算是風平浪靜。


    郭學顯如今成了討虜軍南海巡海艦隊的艦隊長,這支艦隊擁有各式艦船五十多艘,將士一萬人,這裏隻是其中一半。


    另外半支艦隊,則由原第二兵團第一師師長調任而來的副艦隊長蘇占魁率領,已經朝著萬裏長沙那裏駛去了。


    “中國東沙島!”


    看著已經在顯眼的位置立起的主權碑,郭學顯滿意的拍了拍手,如今他是越來越喜歡做這件事情了。


    “好了,這是南澳氣的最後一座島嶼了,傳令下去,稍微修整一下,然後繼續南下。”


    南澳氣便是清末以前百姓及官方對東沙群島的稱唿,直到清末謝清高海錄一書中始稱其為“東沙”。


    迴到船上後,郭學顯便照例站在甲板上舉著望遠鏡四下查看了起來,這是他以前養成的一個習慣,在海上漂泊,這樣能隨時發現新的情況,比如發現海島或者敵人什麽的。


    正在這時,郭學顯忽然發現幾艘艦船從北方駛來:“咦?那是西班牙的旗幟吧?他們怎麽會在這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覆清179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宗宗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宗宗主並收藏覆清179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