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漢明見狀笑了笑安慰道:“沒事,放心大膽的說,說錯了我又不吃人,大家都在這兒看著呢,怕什麽,是不是?”


    “那個,民婦是想啊,男娃們有學可以上........”


    沒等那婦人說完,黎漢明便笑著抬手打斷道:“我呢在外麵請了一個女先生,過些時日應該就能到了,那時想要讀書的女孩子,你們可以送去府城。”


    這年代男女大防,有些話由女人說出來對她不好,黎漢明也知道她的意思,索性便直接迴答了。


    在每個鄉鎮縣普及女子教育很不現實,黎漢明打算是先建一所女子學院試試看,有些事他不來推動的話,其他人是難以成事的。


    婦女能頂半邊天,其實關於這句俗語還有一個小故事,曆史上1955年貴州地區的一個刊物,發表了一篇名為《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酬》的文章。


    由於這篇文章中提出的“男女同酬”觀點,在當時社會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並且也得到了女性群體的積極支持。


    主席看到這篇文章之後,也非常認可文中的觀點,並親自批示:“建議各鄉各社普遍照辦”。


    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女同酬”由口號變為了現實。“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也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黎漢明也準備從貴州做起,慢慢把婦女也解放出來,主要是貴州這邊曆來受到的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比較小,百姓的思想上還沒那麽頑固。


    這樣的情況不單單是貴州,四川、湖南、廣西、雲南這一片的大山裏皆是如此,從後世太平天國中的女兵身上就可看出一二了。


    “公,為什麽我不能去讀書啊?”聽到大人們聊起上學,先前村口接黎漢明話的那個小屁孩兒又仰著腦袋疑惑的問安尚和道。


    公,在貴州方言中是爺爺的意思,奶奶叫叭。


    聽到小孩兒的稱唿,黎漢明這才知道,原來他是安尚和的孫子,怪不得膽子這麽大。


    安尚和見狀朝黎漢明尷尬一笑,隨即摸了摸那小孩的腦袋說道:“你先走還小,等長大了公就送你去學堂。”


    現在不比後世,孩子太小,大人們確實不放心送他們去學堂。


    這暫時也是沒辦法的事,隻有等將來發展起來了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現在黎漢明也隻能一步一步的來。


    正午時,外出幹活的村民們也陸陸續續的迴來了,黎漢明又和他們聊了聊。


    正好晌午了,黎漢明也不客氣,就在安尚和家吃了一頓農家飯,一碗玉米糊糊,兩個包穀粑粑,外加一盤泡菜蘿卜,就是他的午飯了。


    黎漢明也不挑食,隻要有的吃,能填飽肚子就行。


    這在這個時候的農家已經算是好的了,別說這個時候了,後世的零五年以前,大山裏農村大多都還是這樣的吃法,真正的好米好飯平常隻有農忙的時候以及過年的時候才會吃到。


    其實後世的農村百姓真正能吃飽飯,還是在糧食稅取消了,農民有了更多選擇後。


    離開前,黎漢明讓顧德全留下幾文錢後,對安尚和說道:“盡快把民兵組織起來,然後抽空帶著人去縣衙把民兵的武器領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是附近幾個村子結伴一起去。”


    每個縣衙都留得有一些舊武器,雖然軍隊不能用,但是民兵使用是完全沒問題的。


    “對了,你是怎麽認出我的?”臨走前,黎漢明忽然想了起來,開口問道。


    這附近他確定沒有來過,就算路過也是匆匆而過,絕對沒人見過他的麵貌。


    安尚和聞言一愣,連忙拱了拱手迴道:“迴明王,前些日子有商人在四處兜售您的雕像,一文錢一尊,老朽見著不貴,就請了一尊在家裏。”


    黎漢明聞言看了一眼劉阿蠻,劉阿蠻點了點頭迴應了一下。


    又交待了幾句後,黎漢明一行人便離開了安家坡,朝下一個地方趕去。


    .............


    京師,紫禁城,養心殿,東暖閣。


    劉墉、福長安二人被宣來匯報朝事後,被乾隆留了下來一起進膳。


    福長安見乾隆在洗手漱口,連忙小聲的向桌子對麵的劉墉說道:“劉大人,我對賜膳的禮儀不太明白,請多指教。”


    劉墉點了點頭應承了下來,同朝為官,政見雖不同,但在太上皇麵前還是不能跌了份。


    正在這時,一個太監端著一長盤堆成江山形狀、用醬料寫著萬裏江山四個字的米飯放在了乾隆麵前,乾隆接過太監遞過來的筷子在萬裏江山四個字刮了一下後,太監便又把米飯撤走了。


    劉墉見狀乘機小聲向福長安解釋道:“這叫萬裏江山一掃平。”


    “太上皇供膳!”


    隨著太監福喜的唱喝,二十七太監依次端著菜肴放到了一旁的餐桌上。


    “福大人,看見沒有,每個碗底下都有一個座,每個座上都寫著省名,全國二十二個省區、五個將軍轄區,二十七個菜就代表著二十七個行政區,這二十七個菜上齊了,就代表四海安寧,如果哪個省出事了,丟了,就減一個菜,太上皇一看,明白了,趕緊發兵征討。”


    福長安一邊聽著劉墉的解釋,一邊往那張餐桌上看了看,還不住的點了點頭。


    “太上皇用膳!”


    隨著福喜的話音落下,早已準備好的太監們排著隊依次端著各種菜肴走了進來,放在三人之間的長桌上。


    劉墉也趁機小聲解釋道:“福大人你看,這些菜肴裏包含了三百六十五樣兒菜,太上皇一般每頓要吃三百六十五樣兒菜,這代表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而這三百六十五樣菜,必須占鹹甜酸酥軟、脆麻辣鮮香十個字.........”


    “兩位愛卿啊,從一開始你們就在那兒嘀嘀咕咕的說什麽呢?”劉墉還沒說完,乾隆見二人在那裏交頭接耳,不由得出聲問道。


    劉墉見狀,笑著起身拱手迴道:“迴太上皇,臣正在給福大人介紹這賜膳的禮儀呢。”


    聽到劉墉的解釋,乾隆隻是笑了笑,說道:“你們在此陪朕用膳,想必你們的府上也已經準備好了午飯,這樣吧,你們打發人迴去,把預備好的菜裏,各拿一樣菜來,讓朕也嚐一嚐,你們平時吃的是什麽。”


    劉墉、福長安二人聞言,立馬起身應道:“遵旨!”然後便各自走到養心殿外去安排去了。


    在等府上送菜來的時間中,雖然二人中間擺滿了禦膳,但劉墉、福長安二人卻是味同嚼蠟。


    “福大人菜到!”約莫過了半個時辰,隨著太監的唱喝,二人不約而同的放下筷子。


    等太監把菜擺放在乾隆麵前,揭開蓋子後,福長安連忙上前介紹道:“太上皇,此菜名為青龍進洞,先以活泥鰍養入蛋清之中,待泥鰍吐出腹中贓物之後,方可入鍋。此菜做法非常特別,需先冷水入鍋,兌好調料,放入泥鰍與豆腐,然後小火慢燉,這泥鰍耐不住熱,鑽入豆腐當中,故名為青龍進洞。”


    乾隆聽聞後連忙拿起筷子夾了一口品嚐了一下後讚道:“別具一格啊,獨出心裁,香中帶鮮,滑爽而不膩,堪稱極品!”


    “謝太上皇誇獎!”得了乾隆誇獎,福長安稱謝一聲後便喜滋滋的坐了迴去。


    福長安剛坐下,劉墉便探著腦袋問道:“福大人,你乃信佛之人,這泥鰍在鍋裏,被活生生的燙死,你於心何忍啊?”


    “這,這個,這這這這....這煮熟了,泥鰍它就覺不出疼來了。”福長安被問得一愣,這了好半天後才找出了一個解釋。


    “劉大人菜到!”福長安話音剛落,劉墉的菜也終於來了。


    見狀,劉墉才作罷,立馬起身來到了乾隆的旁邊。


    隻見太監從食盒裏端出一盤大蔥和一小蝶蘸醬,乾隆整天山珍海味,這種吃法著實沒見過,便問道:“此菜何名?”


    “迴太上皇,福大人有青龍進洞,臣向太上皇獻上一菜,名曰白蛇探海,就是大蔥蘸醬。這是民間百姓的吃食,吃長了可以提神醒腦,活血通氣,開胃健脾,增進食欲。”劉墉笑了笑連忙解釋道。


    劉墉說完,乾隆便拿起一截大蔥蘸著大醬試了試後說道:“嗯~,看來民間鄉野的菜,別有一番風味啊,通七竅,開脾胃,過癮,太過癮了。”


    說著,乾隆就著大蔥蘸醬幾口把碗中的飯給吃幹淨後,還有些意猶未盡的吩咐道:“福喜,添飯!”


    “啊?”福喜聞言麵色一苦,隻得照辦。


    端著金碗來到禦膳房後,福喜沒好氣的喊道:“添飯添飯!”


    “啊?添飯?誰添飯啊?”這樣的事情顯然禦膳房的太監們也是頭一次見。


    “瞎了你的狗眼,誰還能用金碗啊?”福喜聞言沒好氣的訓斥道。


    “太上皇?”禦膳房管事太監聞言一愣,結合福喜的身份,便立馬猜了出來,不過還是疑惑的問道:“太上皇今兒個怎麽突然要添飯啊?”


    “福公公,這一碗飯可是祖上定下來的規矩,再添,就有違聖體,奴才們可擔當不起。”


    “廢話,誰不知道是祖上的規矩啊,這抗命不遵,也是要掉腦袋的。”福喜聞言嗬斥了一句後,見禦膳房的太監們顫顫巍巍的還是不敢下手,不由得急道:“你們不會少盛點兒啊?”


    說著,不由分說的搶過飯勺,象征性的盛了一點兒飯後,便氣哼哼的走了。


    乾隆看著碗中的幾粒飯,頓時有些不滿道:“你這哪是添飯啊,喂家雀呢?”


    福喜見狀連忙跪下說道:“太上皇,實在是傳膳是有祖製的,奴才們可不敢違背啊!”


    “哼!”乾隆聞言頓時哼了一聲,把碗筷一丟,道:“沒胃口,不吃了!”


    劉墉、福長安二人見狀,立馬起身跪安道:“臣告退!”


    出了養心殿後,二人相互看了一眼,他們都知道,太上皇這是有些神誌不清了。


    劉墉準備開口說些什麽時,遠遠的見到和珅來了,索性閉口不言,對福長安拱了拱手後,便一言不發的離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覆清179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隱宗宗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隱宗宗主並收藏覆清179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