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性格比較低調也不喜歡用命令的口氣說話,但是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現在鍋裏蒸的的螃蟹你們不能敞開了吃,還有那麽多人沒有嚐,就算不能完全平均分配總是要別人也都嚐嚐鮮。
每個人都恨不得吃更多的螃蟹,這些蒸鍋裏的全被他們瓜分才好,可是郡馬這麽說了他們也不敢不從,隻能不停的吞咽口水。
除了自己和榮安留的以外,霍光盡量做得公平,將剩餘的螃蟹讓婢女和護衛們帶迴去,跟其他沒有在場的人分了。
一時間昌明侯府沉浸在吃蟹浪潮中,這東西要不是真的美味也不會在後世能夠被人如此爭先恐後的養殖售賣,供不應求,足見在曆史的長河中,人們吃螃蟹是有原因的,而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美味。
霍光親自端著已經去殼的蟹肉和蟹黃,他堅信隻要榮安吃一口肯定會愛上這個味道,原本不敢吃隻是因為螃蟹看起來確實令人無法下口,不過隻要你品嚐過一次其中的奧妙,就絕對想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就是抱著這種心態,霍光跨進榮安的房門。
榮安知道從廚房忙完,夫君肯定迴來找自己,此刻看見霍光端著木盤倒是也不意外,隻是這木盤裏的東西,榮安掃了一眼,雖然沒有螃蟹的外殼包裹,依然可以猜到這就是蒸鍋中的介蟲。
她微微蹙眉,心中泛起一絲厭惡,說實話,就算夫君再有本事她不相信這個長相醜陋破壞稻田的介蟲會是什麽美味。
沒等霍光說話,榮安便先開了口,“莫非夫君手中拿的就是螃蟹?”
本來想讓榮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螃蟹的美味,現在看來這個計劃是不可能了,隻能告訴榮安自己的螃蟹是如何的美味。
霍光又把這是自己家鄉裏的美味這一說法又說了一遍,並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可以接受榮安不喜歡吃螃蟹,因為畢竟就是在後世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螃蟹的,可是如果連嚐試都沒有嚐試就給螃蟹判了死刑,霍光還是心有不甘的。
其實他大可把這些費工夫弄好的蟹肉蟹黃一個人獨享,在以前他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就像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和自己口味興趣一樣的心理,他還是決定要努力一番。
“郡主可信霍光?”霍光一改平日裏溫和隨性的表情,突然嚴肅起來。
“當然相信。”榮安被夫君這麽一問倒是愣住了,她自然是不相信介蟲可以吃,可是心中又真的相信自己的夫君,這就陷入了極其矛盾的境地。
霍光看出榮安的迷茫是除了同樣的手段,那就是自己先吃。沒有再說多餘的話,直接拿去一看蟹肉,塞進嘴裏,然後露出食得美味的表情,接著又拿了一塊蟹黃也塞到嘴裏,完全沒有任何表演的成分。這確實是霍光覺得最美味的食物,以前就愛,何況這些新鮮的純天然綠色無汙染的,更是肉香味美。
榮安帶著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自己最最信任的夫君就在她的眼前將介蟲吃了,還吃的這麽津津有味,榮安心裏是抵觸的,但是又不得不心存疑問難道介蟲真的這麽好吃嗎?可以讓一項穩重靠譜的夫君大費周折的尋之食之,可以讓府上比自己更加知道介蟲危害的婢女護衛爭相品嚐。
霍光又拿起一塊蟹黃,這時他沒有塞進自己的嘴裏,而是伸出手臂,遞給榮安。
如果是以前榮安肯定是不會動搖的,堅決不吃。可是此刻,她卻也動搖了,在心中猶豫著要不要接過來這塊被夫君稱之為螃蟹的生物品嚐一下。
在巨大的好奇心驅使下,榮安伸出纖纖玉手,緩緩接過霍光遞來的螃蟹,拿在指尖卻沒有馬上放進口中。
她的心中依然做著心理鬥爭,她知道夫君正在看著自己,那是期待的的目光,她甚至覺得如果此刻不吃掉手裏的東西,會令夫君失望,眉宇間片刻的遲疑,便將手中的蟹黃放進了嘴裏,當味蕾與螃蟹觸碰刹那,榮安瞬間明白為什麽夫君大費周折的捉之食之,為什麽婢女護衛爭相品嚐。
“這真的就是夫君昨天派人在小河裏捉到的介......螃蟹?”榮安現在都不願意叫他以前的稱唿。
霍光抿嘴偷笑,“千真萬確。”
“既然是可以食用的,是不是可以組織農戶們在自家的水稻裏麵進行捕撈,這樣既可以供大家食用,又可以減少螃蟹對水稻的傷害。”
“捕撈和烹食又有何難,難的是讓百姓們相信螃蟹是可以食用的,這才是最難的。”霍光在發現螃蟹看見老婦人坐在河邊哭嚎開始就想到用食用來解決河蟹稻田的傷害,可是他當時沒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榮安愣了一下,眉心微斂,還自己想的太簡單了,連自己都是做了一番心理鬥爭才敢食用這螃蟹肉,如果換做是普通百姓要想疏通他們的觀念,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霍光卻早早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可以說服府中的人吃螃蟹,完全可以效仿說服宛城裏的其他百姓,隻要他們嚐一嚐,好不好吃,能不能吃自然就有分曉。
榮安陷入沉思卻發現夫君並沒有像她一樣蹙眉,而是胸有成竹的勾著嘴角,“莫非夫君有好方法讓宛城的百姓肯品嚐這螃蟹的味道?”
“我可以讓咱們侯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愛上這螃蟹的味道,自然也可以效仿之前的方法讓宛城的百姓也不再懼怕螃蟹,況且已經有這這麽多人品嚐過,這些人都可以幫忙說服其他人。明天我就到商場門口,現場給大家蒸螃蟹。”
榮安的眼眸驀地睜大,現場蒸螃蟹?她知道現在商場已經成為宛城最熱鬧繁華的地點,如果就在商場門口大庭廣眾之下蒸螃蟹,那無疑會引起巨大的波瀾。到時候不僅僅百姓會知道,宛城的大小官員也會看見郡馬蒸而食之的舉動。
她有些擔心這件事會因為某些人的反對而很難進行,緩緩開口道,“要不要換個地點?”
“不,就在咱們商場門口,最為合適。”
每個人都恨不得吃更多的螃蟹,這些蒸鍋裏的全被他們瓜分才好,可是郡馬這麽說了他們也不敢不從,隻能不停的吞咽口水。
除了自己和榮安留的以外,霍光盡量做得公平,將剩餘的螃蟹讓婢女和護衛們帶迴去,跟其他沒有在場的人分了。
一時間昌明侯府沉浸在吃蟹浪潮中,這東西要不是真的美味也不會在後世能夠被人如此爭先恐後的養殖售賣,供不應求,足見在曆史的長河中,人們吃螃蟹是有原因的,而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美味。
霍光親自端著已經去殼的蟹肉和蟹黃,他堅信隻要榮安吃一口肯定會愛上這個味道,原本不敢吃隻是因為螃蟹看起來確實令人無法下口,不過隻要你品嚐過一次其中的奧妙,就絕對想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就是抱著這種心態,霍光跨進榮安的房門。
榮安知道從廚房忙完,夫君肯定迴來找自己,此刻看見霍光端著木盤倒是也不意外,隻是這木盤裏的東西,榮安掃了一眼,雖然沒有螃蟹的外殼包裹,依然可以猜到這就是蒸鍋中的介蟲。
她微微蹙眉,心中泛起一絲厭惡,說實話,就算夫君再有本事她不相信這個長相醜陋破壞稻田的介蟲會是什麽美味。
沒等霍光說話,榮安便先開了口,“莫非夫君手中拿的就是螃蟹?”
本來想讓榮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螃蟹的美味,現在看來這個計劃是不可能了,隻能告訴榮安自己的螃蟹是如何的美味。
霍光又把這是自己家鄉裏的美味這一說法又說了一遍,並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可以接受榮安不喜歡吃螃蟹,因為畢竟就是在後世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吃螃蟹的,可是如果連嚐試都沒有嚐試就給螃蟹判了死刑,霍光還是心有不甘的。
其實他大可把這些費工夫弄好的蟹肉蟹黃一個人獨享,在以前他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就像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和自己口味興趣一樣的心理,他還是決定要努力一番。
“郡主可信霍光?”霍光一改平日裏溫和隨性的表情,突然嚴肅起來。
“當然相信。”榮安被夫君這麽一問倒是愣住了,她自然是不相信介蟲可以吃,可是心中又真的相信自己的夫君,這就陷入了極其矛盾的境地。
霍光看出榮安的迷茫是除了同樣的手段,那就是自己先吃。沒有再說多餘的話,直接拿去一看蟹肉,塞進嘴裏,然後露出食得美味的表情,接著又拿了一塊蟹黃也塞到嘴裏,完全沒有任何表演的成分。這確實是霍光覺得最美味的食物,以前就愛,何況這些新鮮的純天然綠色無汙染的,更是肉香味美。
榮安帶著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自己最最信任的夫君就在她的眼前將介蟲吃了,還吃的這麽津津有味,榮安心裏是抵觸的,但是又不得不心存疑問難道介蟲真的這麽好吃嗎?可以讓一項穩重靠譜的夫君大費周折的尋之食之,可以讓府上比自己更加知道介蟲危害的婢女護衛爭相品嚐。
霍光又拿起一塊蟹黃,這時他沒有塞進自己的嘴裏,而是伸出手臂,遞給榮安。
如果是以前榮安肯定是不會動搖的,堅決不吃。可是此刻,她卻也動搖了,在心中猶豫著要不要接過來這塊被夫君稱之為螃蟹的生物品嚐一下。
在巨大的好奇心驅使下,榮安伸出纖纖玉手,緩緩接過霍光遞來的螃蟹,拿在指尖卻沒有馬上放進口中。
她的心中依然做著心理鬥爭,她知道夫君正在看著自己,那是期待的的目光,她甚至覺得如果此刻不吃掉手裏的東西,會令夫君失望,眉宇間片刻的遲疑,便將手中的蟹黃放進了嘴裏,當味蕾與螃蟹觸碰刹那,榮安瞬間明白為什麽夫君大費周折的捉之食之,為什麽婢女護衛爭相品嚐。
“這真的就是夫君昨天派人在小河裏捉到的介......螃蟹?”榮安現在都不願意叫他以前的稱唿。
霍光抿嘴偷笑,“千真萬確。”
“既然是可以食用的,是不是可以組織農戶們在自家的水稻裏麵進行捕撈,這樣既可以供大家食用,又可以減少螃蟹對水稻的傷害。”
“捕撈和烹食又有何難,難的是讓百姓們相信螃蟹是可以食用的,這才是最難的。”霍光在發現螃蟹看見老婦人坐在河邊哭嚎開始就想到用食用來解決河蟹稻田的傷害,可是他當時沒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榮安愣了一下,眉心微斂,還自己想的太簡單了,連自己都是做了一番心理鬥爭才敢食用這螃蟹肉,如果換做是普通百姓要想疏通他們的觀念,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霍光卻早早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可以說服府中的人吃螃蟹,完全可以效仿說服宛城裏的其他百姓,隻要他們嚐一嚐,好不好吃,能不能吃自然就有分曉。
榮安陷入沉思卻發現夫君並沒有像她一樣蹙眉,而是胸有成竹的勾著嘴角,“莫非夫君有好方法讓宛城的百姓肯品嚐這螃蟹的味道?”
“我可以讓咱們侯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愛上這螃蟹的味道,自然也可以效仿之前的方法讓宛城的百姓也不再懼怕螃蟹,況且已經有這這麽多人品嚐過,這些人都可以幫忙說服其他人。明天我就到商場門口,現場給大家蒸螃蟹。”
榮安的眼眸驀地睜大,現場蒸螃蟹?她知道現在商場已經成為宛城最熱鬧繁華的地點,如果就在商場門口大庭廣眾之下蒸螃蟹,那無疑會引起巨大的波瀾。到時候不僅僅百姓會知道,宛城的大小官員也會看見郡馬蒸而食之的舉動。
她有些擔心這件事會因為某些人的反對而很難進行,緩緩開口道,“要不要換個地點?”
“不,就在咱們商場門口,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