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敵萬五,自損兩萬,典型的慘勝。


    大戰過後,傷兵滿營。李懷唐不幸在其中之列,突厥人的彎刀從他左臂劃過,所幸隻傷及皮肉,與外傷相比,更痛的在心裏,他的親兵隊損失不少,死傷各十數人。


    唿唿勝利之時,皇帝從將士們身邊走過,勉勵一番,隨即離開。


    龍旗被邊令城收走,英雄混在傷兵營裏。


    天涯很大,也很小,李懷唐遇到了曾經受雇於他的龍武軍士兵田旭。


    “上將軍要小心了。”


    同為傷兵的田旭小心翼翼向他告警。


    李懷唐苦笑:“小心什麽?”


    作為扭轉戰局的關鍵人物,皇帝的嘉獎甚為勉強,尤其是言不由衷的表情,甚至連普通士卒都察覺出了端倪。


    田旭一愣,用手指了指皇帝行營所在方向,盡管目標相隔很遠看不到,但是,你懂的。


    懂又如何?


    “別胡思亂想,好好養傷。”


    李懷唐拍拍田旭的肩膀。


    疼!


    田旭一陣齜牙裂嘴。混戰中,他的肩膀被長矛刺中,矛尖刺穿鎧甲,深入皮肉。


    “胡一箭,取醫藥包過來!”


    傷兵營裏傷員數千,李懷唐的親兵們縱然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而且他們本身也死傷了三十餘人,醫藥有限,就算傾囊相助也僅能救治十之一二。


    “沒了!”


    胡一箭遺憾攤手。


    李懷唐環顧一周,情況相差無幾,親兵們手上的藥物告罄。


    目光收迴,瞥了眼胡一箭,“拿來!”


    胡一箭緊張捂著腰間,“最後一袋了,上將軍你的傷還要換……”


    “少羅嗦,拿來!”


    “不!”


    田旭道:“不要緊,上將軍,我沒事……”


    李懷唐沒理會,將胡一箭身上的藥包硬搶過來。


    “不,上將軍,我沒事,真的。”田旭抗拒。


    “田旭隊正聽令!”


    “屬下在!”


    “接受療傷!”


    “這?”


    “你敢抗令不遵?”


    “是!田旭遵令!”


    ……


    醫藥杯水車薪,大部份的傷兵隻能以有限的烈酒清洗傷口,再用蒸煮過的布條包紮。一切都在寧遠鐵騎士兵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聽說傷兵營有醫工,6續有許多輕傷員加入傷兵營接受治療,很快,傷兵營人滿為患,達到驚人的上萬。


    冷兵器時代,受金創者無論輕重,死亡率皆過半,究其原因乃軍中向來不重視治傷,十萬大軍所配備的醫士也僅有十來人,而且還得專門照顧受傷的高級將領,如受驚嚇過度的李隆基,他一人就占用了兩名禦醫,還有身負數創的龍武騎大將軍烏知義,需要一名醫工貼身照料,再加上有其餘受傷的將軍,普通士卒往往隻能共享一兩名醫工。再者,局限於落後的醫療技術和錯誤認識,負傷的士兵多數死於傷口潰爛和反複炎。


    寧遠鐵騎的治療手段讓**士兵們大開眼界,盡管他們不懂所以然,不過既然大名鼎鼎的李懷唐都如此,那就錯不了。


    幸虧**的後勤物資有烈酒,秋冬季在寒冷的北方作戰禦寒物不可或缺,衣物被褥保暖,酒可驅寒,輜重裏當然少不了這兩樣。


    烈酒治傷?禦醫搖頭,說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哼!他愛喝就喝吧,喝死了最好。李隆基懶得理會王珙的小報告,他關心的是幽州援軍什麽時候到達。


    直麵戰場,讓他對戰爭有了新的認識,太殘酷太危險了!大臣們說得對,禦駕親征這活,還是少幹為妙,一個不小心,就會將自個給陪進去。


    另外,突厥人所表現出來的悍勇在他心裏形成了一個障礙,由此對幽州邊軍的期望值被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盡管取得勝利,但他還是寧願老老實實呆在軍營裏,等待幽州軍和朔方軍的到來再謀戰局。


    幽州軍的整合耗費了不少時間,被迫延遲出;同樣,朔方軍因為受到右賢王部的牽製,行軍緩慢。再加上左賢王部提前襲擊,以致於李隆基設定的左右兩翼支援未能實現。


    等了兩天,斥候報告,左賢王部退往雲中郡城。


    突厥人敗而未傷筋骨,主動撤退必有原因。


    答案很快出來。


    安祿山率大軍趕到,出現在左賢王部左翼,隨時可能切斷他後路。而,右翼,五萬朔方軍與右賢王的大軍一南一北同時姍姍來遲。


    右賢王部坐擁十萬人馬,實力強大,然而態度未明,敵友難分。無論**,還是左賢王,都不清楚他意欲何為,故而左賢王部不得不退。


    隨著援軍到達,李隆基的信心恢複到了戰前狀態。


    傍晚時分,眾將正在商議如何收複雲中郡時,左賢王派來了使者,請求言和。


    使者梅錄啜,巧舌如簧說得天花亂墜,中心思想是,要麽講和劃地為界,要麽魚死網破,當然,在放狠話之前他給出了誘惑,分而治之的突厥對大唐百利而無一害。


    與胡人言和長期以來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命題,如果它是一個帖子,那麽它的人氣足以霸占中原政壇的置頂位置。


    麵對左賢王拋出的橄欖枝,反對者有之,也不乏讚同者。讚同者看到的是左賢王部的強悍戰鬥力,更攝於右賢王部的虎視眈眈。反對者見到的同樣是突厥人的悍勇,認為胡人反複無常,除惡須務盡不可養虎為患。


    皇帝的行營內,眾人分成兩派針鋒相對。


    王珙一派人數少,眼見不敵,他眼珠一轉向皇帝求援:“陛下,古人有雲,國之雖大,好戰必亡。今我軍重創了突厥人,然則死傷不少,實在沒有必要與突厥人繼續硬拚,不如迴撤讓他們內鬥,等時機成熟我們再來收拾殘局豈不更有利?”


    不等崔希逸等人反對,李隆基拍板同意了。


    談判得有時間地點,還得有雙方的重量級人物。


    左賢王建議的地點還算公道,在雙方駐軍之間,時間為明天早上,重量級人物麽,左賢王將自己給貢獻出來了,要求李隆基也效仿。李隆基當然沒那麽傻,堂堂天可汗豈能屈尊紆貴與胡對麵而談?


    “左賢王他沒這個資格與朕對話,要談,與朕的愛卿王尚書說去。”


    李隆基手指輕點,將大任降於斯人也。


    “陛下,臣才能有限,恐辜負了聖意。”


    怕死如王珙,當然不願意前往,生死關頭,自動選擇忘記皇帝金口玉言之說。


    “你不去,難道要朕降格去不成?”


    李隆基怒氣上臉。


    王珙欲哭無淚,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痛也隻能暗暗忍受。


    皇命壓倒一切,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唯一的安慰獎是皇帝給了他一支最強的護衛隊,李懷唐及其麾下兩百餘親騎。


    最後這道命令讓李懷唐愕然。報複來得好快。不著痕跡無可指責!隻有婦孺才相信突厥人的誠意,此去恐怕兇多吉少。老皇帝人精一個,定然心裏有數,隻能說他用心良苦招數神奇。


    抬眼之間,李懷唐見到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隱含在李隆基的嘴角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梟在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嗷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嗷狼並收藏戰梟在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