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瑤池的三天裏,李懷唐享盡人生樂趣,不知人間幾何。 直到隨風傳來重要消息。


    情報出自邊令城之口,皇帝久呆宮裏無聊膩味了,竟然產生上戰場的**。


    前兩天,四喜受命竊聽邊令城與安祿山的對話內容,他無法完成,隻好請冼大郎出馬以債務相逼,套得此消息。


    得到情報,冼大郎吃驚不已,不敢遲疑,搶在城門關閉之前,連夜出城。


    瑤池門外,探子密布,他們盯梢的目標是楊玉環,老皇帝擔心她逃出掌控範圍。


    冼大郎趁著夜色,易容打扮避過探子進入瑤池稟報。


    “邊令城主動提出的,讓我以突厥使者之死為局,賭突厥是否會叛唐,所得利錢扣除債務,再與他分成。”


    一般情況下,即使突厥使者死絕,毗伽可汗也不會貿然背叛。肯定是邊令城嗅到了什麽。


    與安祿山有關。


    冼大郎的迴答證實了李懷唐的疑問。


    “邊令城隻說那麽多,讓我相信他。”


    涉及機密,邊令城當然不敢透露太多。


    從所得情報以及情理上分析推斷,邊令城所言的可信度有七成。安祿山半個突厥人,繼父乃突厥大將,麾下的阿史那承慶更是突厥前王族,可以說與東突厥的關係極為密切,以他今時今日的身份,挑動兩國之間的關係亦未嚐不可能。這也說明了,為何安祿山走得如此匆忙,當日與邊令城一談,第二天即離開洛陽。


    賭否?


    賭!


    李懷唐的思維急飛轉,推測著各種可能性。


    “飛鴿傳信,讓封常清完成任務馬上將荊澤百人調迴來。”


    個部署被作出。


    突厥使者被殺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李懷唐讓荊澤等百人去旅順港隨遼東船隊出海截擊新羅使者的船隊,搶劫大唐贈送給新羅國的造船匠師。估計這會應該得勝返航了。


    之所以將荊澤等人調迴來,主要看重他們麵孔生疏,無人認識。再過半把月,桐油坊將開張,正好讓他們隱藏於勞工其中。


    “迴城!”


    李懷唐作出的第二個決定是打道迴府。因為,他剛剛獲悉,李隆基華山之遊並沒成行。


    與此同時,洛陽城裏山雨欲來,陰謀的烏雲密布皇城。


    武惠妃同意了楊洄的計劃,緊鼓密鑼籌備中。


    次日傍晚李懷唐才迴到洛陽城。留守府邸的張仇告訴李懷唐,他出師畢業了,開鎖技能附體。


    李懷唐當機立斷,馬上入地道。直覺告訴他,聽牆角會有收獲,老皇帝寵幸貴妃之時,或許會透露些秘密。


    張仇有備而來,左手細鐵條,右手小銅絲,輕輕三兩下的搗鼓,銅鎖出“哢嚓”一聲,向張仇繳械投降。


    銅門咯吱響,酸得掉牙。


    動靜太大了,李懷唐皺眉。


    幸好頭頂之上無人。


    出了地道口,是兩麵厚實的夾牆。難怪無法辨認地麵的聲音,地道口藏得太隱秘了。


    夾牆裏還有一扇小門,推開才進入一間房子,一股濃重的寺院燒香味道撲鼻而來,李懷唐定睛一看,房子裏放置了三清像,其下煙熏繚繞。賣糕的,是道堂!。


    顯然,楊三姐受冊封貴妃後搬遷了。這裏不知何時被改成了佛堂。


    李懷唐鬱悶,聽牆角的機會說就沒。


    入寶山豈能空手歸?


    李懷唐不甘心,打開房門,看見的是一片幽靜。


    等等!


    有人在躡手躡腳靠近。


    李懷唐躲在暗處,看著一道鬼鬼祟祟的黑影走進院落,不時用手撒些什麽東西。


    完畢,還喃喃有詞:莫要怨我……太子殿下……


    也不知道究竟是李懷唐倒黴,還是此人短命,哪裏不走,偏偏走向李懷唐的隱身之處,一頭撞在李懷唐身上。


    事關重大,絕對不能被現,即使是太子也要殺了。


    李懷唐出手又狠又準,伸手捏碎了對方的喉結。


    該死!


    暗罵中,李懷唐匆匆撤迴地道,完全沒注意到衣袖裏沾著的一株含羞草落在死者身邊。


    這會麻煩大了。李懷唐迴去立刻下令封堵地道,從半途的迷宮處堵死。實際上,他多慮了,武惠妃幫了他大忙。


    先現宮裏有人被殺的正是武惠妃。李懷唐前腳離開,她後腳到來。


    有刺客!


    侍從在死者身邊撿起些黑泥巴與含羞碎草作為證據。


    “你,去告訴太子殿下有刺客潛入宮內,請他們來。”


    計劃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本想布個疑局請太子入彀,居然弄假成真,真的引來了殺手!武惠妃驚魂未定,不過她還是沒有忘記目的,讓身邊近侍去太子東宮傳信。


    太子正與光王李琚,鄂王李瑤在喝酒論事,甫聽到宮裏有刺客不禁大吃一驚。


    或許是前段時期受到道士案的牽連,太子急欲在皇帝老爹麵前表現孝心,三兄弟竟鬼使神差全身鎧甲,拿起刀兵開赴現場。


    很快,報告接踵而至李隆基的麵前,一曰有刺客,另一曰太子勾結鄂琚倆王要革老皇帝的命,後來的舉報人自然是驚慌失措的武惠妃。


    李隆基滿腹狐疑,派高力士去察看,迴報三個兒子果然戎裝出現在宮裏。


    當年武則天的讓位,還有李隆基老爹的讓位,都與逼宮有關,他幹過一迴,算是革命老前輩。一直以來擔心這點基因會遺傳到自己的兒子身上,所以他特忌諱太子。


    真是擔心什麽來什麽,李隆基勃然大怒。盡管年屆花甲,可他還沒過夠皇帝癮呢。


    火山在醞釀,蓄勢待。不過,高力士轉述了太子三人的辯解,說是來幫忙抓刺客保護父皇的安全雲雲。


    李隆基有點猶豫,想給機會給三個兒子當麵解釋的機會。


    見狀,武惠妃及時點火,“宮裏侍衛多,刺客何須太子殿下親自披甲。妾身擔心有人想渾水摸魚,所謂的刺客,恐怕隻是提前布局。”


    “嗯?”李隆基一愣,雙眼迷成一條線。


    武惠妃繼續煽風,指著被呈上來的黑泥巴與含羞草,道:“道場大堂外遺留有此兩物。聽說陛下前些天出遊遇到的刺客身上也有這些。臣妾以為,明顯是有心之人企圖先入為主讓陛下認為有刺客,而後借機鬧事,引起恐慌好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孽畜!來人,給朕將太子拿下!將三個孽畜通通打入天牢。”


    火山終於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梟在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嗷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嗷狼並收藏戰梟在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