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空城計貌似擺到了李懷唐麵前。


    詭異的遼東城,城門洞開,城頭上,旌旗依舊飄飄,卻不見任何守軍。


    斥候輪番入城又出,所報證實為空城。


    兵不血刃又下一城!不,是兩城,遼東城西十餘裏的白崖城也不戰而潰。


    前出的斥候帶迴最新敵情。守軍散去,敵人主力渡梁水繼續北去,已達渾水。


    莫非大武藝真的白眼狼神召喚了?


    一路上,敵人拋棄的衣甲輜重無數,扼守要道的遼東城也被拋棄,逃竄的意味濃鬱,就像成熟的水蜜桃一樣,讓人忍不住產生撲上前狠咬的念頭。


    梁水邊,李懷唐取出地圖。地圖顯示,渾水是遼水的支流,源於蓋牟州(今撫順)東,向西注入遼水,期間截斷遼東城通向北的小道。


    北渡渾水後,有一個重要的三岔口。


    東路,可往蓋牟州,木底州,再折向東北,最終可達渤海都督府。


    北路,直達扶餘城。


    西路,可繞迴遼西城、營州。


    不知為何這樣的戰略重地沒有城堡。如果展開後世的地圖,可以現,這個三岔口上被沈陽城盤踞。


    “敵人不大可能取道向西,遼西城高大堅固,非數日之功,何況我們緊追不舍,隨時可以從後進攻,將他們消滅於城下。”


    白孝德據理分析,頭頭是道。每次參詳地圖都少不了他,還有一眾參軍。


    張仇道:“我也這麽認為。大武藝真重傷的話,他們的主力一定會撤迴老巢――渤海都督府。所料不錯,應該走東路。”


    眾人點頭讚同。


    “上將軍可派一部,沿著渾水南岸悄悄繞到敵人的前方,將他們的退路堵死,然後……”


    白孝德手掌化刀抹脖子狀,建議可謂狠絕。


    冬季,所有河流都結冰,渡河不存在問題,極大方便行軍。


    李懷唐搖頭。


    困獸猶鬥,沒有足夠的兵力,堵死敵人的退路圍殲之,很有可能適得其反,況且,這裏山脈重重,到處羊腸小徑,堵截恐怕是個偽命題。


    上將軍意欲何為?竟然放棄殲滅敵人主力的機會。


    眾將疑惑。


    李懷唐抬手,手指引導著眾人的目光,重重落在地圖上的某點,聚焦處,扶餘城赫然入目。


    木底州。


    大武藝翹西望。隨著後軍過城,他的十萬大軍已經全部撤到了木底州西,然而,瞳孔裏遲遲未見期待中的寧遠鐵騎身影,焦慮情緒漸漸在他的臉上積蓄。


    自問戲份夠足了,本錢沒少下,白送三座城池以及大量的物資給對方,即使是腳下的木底州同樣是禮物。


    難道他們看出端倪了?


    不,不可能。為了讓計劃逼真,所知者不多,連那些被遺棄的城池守將都被蒙在鼓裏,都相信了逃跑之說。


    可是,為什麽追兵的腳步嘎然止於蓋牟州?


    連續數天,斥候偵查到的結果顯示,寧遠鐵騎似在蓋牟州觀望中,猶豫不決。


    大將熬尼說:“大王勿憂。即使我們設伏不成功,隻要契丹人拿下遼西城,李懷唐失去後勤供應,遲早也隻是死路一條,逃不過寒冬的索命。”


    大武藝默不作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需要最理想的結果是親自擊敗並消滅敵人,確立威望,契丹人麽,始終是個潛在競爭對手,不能讓他們占太多的便宜。


    “嗯,等擊敗了寧遠鐵騎,再找管賊人那群混蛋倭寇算帳,敢搶我的白玉明珠妃子!”


    大武藝義憤填膺,念念不忘丟失的寵妃,對於底下人上報王妃被海寇擄走的消息,他毫不懷疑,哪一年海寇不到他的地盤劫掠?隻不過影響不大,他沒空理會。


    咦?等等。


    大武藝想到了計劃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你確定張文休戰死了?”


    “是的,肯定沒錯。”當日遼西城下,增援來的寧遠鐵騎度驚人,如風雪般席卷而來,熬尼差點都逃不了,自信以張文休的騎術功夫,根本逃不出對手的追殺。後來水軍毫無音訊不就很好說明了這一切嗎?


    要怨隻能怨落後的通訊手段,還有張文休在接下來的海戰中敗得太快,以至於來不及向大武藝通報。


    “寧遠鐵騎擅長偷襲,水師又元氣大傷,可能不幸被他們得逞。不過,遼東冬季酷寒,河流海岸皆封凍,船舶無法航行,他們即使會用船,也無法逃出生天!”


    熬尼的說法不無道理,與大武藝所想基本吻合,在各處港口封凍的情況下,有船也徒喚奈何。


    注意力再次迴到寧遠鐵騎躊躇不前的原點。


    討論了許久,集合眾人的智慧依舊找不到答案。


    成批的斥候順利成章被放出去。


    誘敵上鉤的過程向敵人派斥候算是正常,追兵停止腳步了還放斥候迴頭刺探,這多少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可是,大武藝沒有更好的選擇,他有預感,寧遠鐵騎不陪他玩了。


    結果將大武藝嚇了一大跳。


    寧遠鐵騎的主力不在蓋牟州!去哪了?不知道。


    逃迴來的聊聊數名斥候們神情茫然,心有餘悸,蓋牟州沒有寧遠鐵騎的主力,卻遇到大量的敵人同行,同行們如狼似虎狠絕無情,仗著弓強馬快,幾乎將他們全部留下。


    大武藝不敢再等,馬上揮師迴頭。


    蓋牟州失而複得。


    十萬個問號太多,濃縮在大武藝胸中的隻有一個,依舊是關於寧遠鐵騎的蹤跡。


    斥候四出,交白卷,海冬青放飛,徒勞無功。


    彷徨之際,主場作戰的優勢開始顯現,兩名土著山民泄露了寧遠鐵騎的去向。


    西北方!扶餘城!


    該死,一定是無恥叛逆大門藝的主意!


    大武藝錯愕,才恍然醒悟,抄襲後路並非他一家之專利,即便是,也無法阻止他人山寨。


    扶餘城毗鄰科爾沁大草原,人口眾多,盛產糧食牛羊,雖然城池堅固,防禦力量充足,但更堅固的安市城都被李懷唐輕鬆拿下,由不得大武藝不心生恐懼,要知道,城裏建有大量糧倉,儲存有大量的糧食。


    危機同樣蘊含著機會。攻堅非好玩的遊戲,一旦受阻陷入進退維穀的境地,再受到強援的打擊,必敗無疑。


    鹿死誰手?大武藝認為他的機會更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梟在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嗷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嗷狼並收藏戰梟在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