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即使很多年後,高俊忠依然常常夢見旱季搶水:“好多人嘩嘩喝上了,就我搶不到。我這個身體素質全連排得上號,現實中搶水,肯定能前幾名搶上,但是在夢裏老是搶不上。”
每個哨位上守三四個人,馬軍和高俊忠在一起,高俊忠做飯。陣地上不敢冒煙,隻能趁著大霧天氣,挖煙道開火。沒霧就隻能吃壓縮餅幹和罐頭。“有時正吃著飯,炸起來的碎屍,手什麽的,能蹦進碗裏。”
越軍的陣地隻隔幾十米,那邊有人掰個竹條往嘴裏扒飯,這邊都能看清那竹條上有幾個叉子。高俊忠經常窩在戰壕裏聽對麵放越南民歌,“他們老給我們播中文的宣傳詞,把人民的‘民’念成‘明’。說俘虜在他們那受到人道待遇,說‘你們從萬裏之遙的山東來’,還說什麽‘天空為房,大地為床,大霧為蚊帳’。我們這邊也給他們宣傳,說越南語,聽不懂。”
平常互扔手榴彈、互打冷槍的兩邊陣地,逢春節、中秋之類的傳統節日就不打了。“跟約好似的。他們也過這些節。”
每個人都血氣方剛
5月,連隊第一次上陣地,不到兩個小時,馬軍第一個負傷。一枚手榴彈爆炸,彈片紮進了馬軍左臀。他忍著疼,手指摸索著硬摳出來一片。軍醫趕過來取出另一片。感覺沒事了,馬軍沒包紮,也沒下陣地。旁邊的人說:“你是鋼腚吧。”後來才知道,還有第三枚彈片,再也取不出來了。
7天後,馬軍第二次負傷,彈片打入左胸口。“還差05公分。胸腔就打透了。如果透了就形成氣胸,基本沒法救。”從陣地到前沿醫院,千餘米距離,馬軍走了8小時,流了一路血。“炮彈在頭上飛。坡很陡很滑。一開始說抬,我一看更慢,還不如自己跑。不然炮彈來了誰也躲不了。”
血腥和殘酷在“122”戰鬥到來時達到頂峰。之前都是傷亡較少的防禦戰,而這次是出擊戰。依據身體素質和戰術水平,連裏選出87人組成突擊隊,也就是敢死隊。他們將衝在最前方。
每個人都寫決心書、請戰書,甚至用刺刀挑破手指寫血書,請求加入突擊隊。
“大家都寫,你不能說你不寫,那種氣氛呀!每個人都血氣方剛、寧死不屈。”連長張長嶺多年後說:“不是咱願意死,不是咱覺悟有多高。曆史把你推那了呀!”
已經選入突擊隊的馬軍接到通知轉去預備隊,因為檔案檢查發現他是獨子。馬軍卷著鋪蓋找到副連長、“122”戰鬥突擊隊隊長孫兆群:“我不管,我就要去,我賴你這住!我還要打主峰,我要去最危險的地方!”他覺得,不選上也行,選上了又不讓去。會讓人覺得他怕死,這可不行!
李玉謙的鏡頭裏,突擊隊員們展開折疊小刀當尺子,在白膠布上認真打格子,寫上自己的姓名、血型、編號,撕下來貼在軍帽、軍服、軍褲上。“如果炸碎了,能認出來你是誰,輸血也能知道血型。”李玉謙解釋。許多年後他才知道,美國在60年代越戰時已有了類似的識別標誌,統一訂製的鐵牌。能掃描識別,信息很全。
臨行前的聚餐,5班的戰士把鋁皮飯盒排在一起,用生蒜苗在飯菜上歪歪斜斜地拚出“長勝五班,勝利歸來”。黃昏時分。馬軍和大家一起,舉著豁掉大塊搪瓷的白色缸子,或鐵皮罐頭盒,喝出征酒。高俊忠在帳篷裏哭著大喊:“我年齡小我承認,我不怕死!打仗時我不需要照顧。”
空氣像是凝固的。李玉謙走進7班帳篷,不敢說話,怕一開口就惹出淚來。有人把稀罕的氣體打火機留在帳篷裏,招來一陣嘲笑:“舍不得吧,怕死了就扔了吧。”李玉謙的蒙陰老鄉公衍進挑挑濃眉,炫耀大方:“我要是攻上968主峰,把褂子塞在一個靴子裏,褲子塞在一個靴子裏,褲頭也塞進去,再撕兩根x毛,都扔給越軍。越軍要是撿了,當寶貝,‘喲,這就是共軍的x毛!’”大家哈哈笑起來。
集合上車了。武器彈藥塞進皺巴巴的綠色編織袋裏,每人兩個,中間一係,身前搭一個,身後搭一個。“這是農村老漢趕集嘛!”“像逃荒要飯的。”
山腳下,公路上,隻剩下李玉謙和一條狗。車已經開出好遠,狗還在順著車轍印往前跑,怎麽也喚不迴來。
一點兒也沒有勝利的感覺
1985年12月2日晨,大霧,隻能看到幾米開外。離陣地2000多米遠的李玉謙扛著攝像機,在濃白色裏摸索。炮彈飛過,有時就在身邊爆炸,鏡頭一陣搖晃。
李玉謙本被安排進一個比較安全的觀察所裏,他嫌太固定,跑了出來,師裏的攝像呆在那兒。開戰不到10分鍾,一發炮彈掀了觀察所,也炸壞了師裏那台攝像機。
9時10分,突擊隊發起衝擊。衝出陣地的一刹那,冷風掠過,馬軍覺得時間凝固了,腦子一片空白,隻聽到槍炮響成一片。後來,這被他叫作“魔鬼時刻”。
馬軍跳進新炸出的彈坑裏,這兒最安全。剛才站的地方,已經噗噗落了一排子彈。附近又炸出個新彈坑,馬軍趕緊跳過去,迴頭發現副射手不見了。
一顆炮彈落在身邊,馬軍一個猛子紮進土裏,張著嘴,以防耳膜震破,泥土一下灌進肚子裏。身上的火箭彈已經拔開保險,幾秒鍾就能完成平常一分鍾才能完成的發射。代價是遇到5斤重的壓力,火箭彈會自爆。“要有一發響,我就找不到了。”
另一路的高俊忠喊副射手吳明玉一起衝,沒聽到迴應,扭頭看到吳明玉趴下不動了。一塊彈片從他鼻子往上打入,穿進了腦子,隻剩下喘氣。
剛下過小雨,雨水混著血水,浸泡著整片山頭。一腳踩下去,會汪起一團血泥。許多年後,高俊忠迴憶這個場景,會想起家鄉的屠宰場,“也沒那片山頭麵積大。”(未完待續。。。)
即使很多年後,高俊忠依然常常夢見旱季搶水:“好多人嘩嘩喝上了,就我搶不到。我這個身體素質全連排得上號,現實中搶水,肯定能前幾名搶上,但是在夢裏老是搶不上。”
每個哨位上守三四個人,馬軍和高俊忠在一起,高俊忠做飯。陣地上不敢冒煙,隻能趁著大霧天氣,挖煙道開火。沒霧就隻能吃壓縮餅幹和罐頭。“有時正吃著飯,炸起來的碎屍,手什麽的,能蹦進碗裏。”
越軍的陣地隻隔幾十米,那邊有人掰個竹條往嘴裏扒飯,這邊都能看清那竹條上有幾個叉子。高俊忠經常窩在戰壕裏聽對麵放越南民歌,“他們老給我們播中文的宣傳詞,把人民的‘民’念成‘明’。說俘虜在他們那受到人道待遇,說‘你們從萬裏之遙的山東來’,還說什麽‘天空為房,大地為床,大霧為蚊帳’。我們這邊也給他們宣傳,說越南語,聽不懂。”
平常互扔手榴彈、互打冷槍的兩邊陣地,逢春節、中秋之類的傳統節日就不打了。“跟約好似的。他們也過這些節。”
每個人都血氣方剛
5月,連隊第一次上陣地,不到兩個小時,馬軍第一個負傷。一枚手榴彈爆炸,彈片紮進了馬軍左臀。他忍著疼,手指摸索著硬摳出來一片。軍醫趕過來取出另一片。感覺沒事了,馬軍沒包紮,也沒下陣地。旁邊的人說:“你是鋼腚吧。”後來才知道,還有第三枚彈片,再也取不出來了。
7天後,馬軍第二次負傷,彈片打入左胸口。“還差05公分。胸腔就打透了。如果透了就形成氣胸,基本沒法救。”從陣地到前沿醫院,千餘米距離,馬軍走了8小時,流了一路血。“炮彈在頭上飛。坡很陡很滑。一開始說抬,我一看更慢,還不如自己跑。不然炮彈來了誰也躲不了。”
血腥和殘酷在“122”戰鬥到來時達到頂峰。之前都是傷亡較少的防禦戰,而這次是出擊戰。依據身體素質和戰術水平,連裏選出87人組成突擊隊,也就是敢死隊。他們將衝在最前方。
每個人都寫決心書、請戰書,甚至用刺刀挑破手指寫血書,請求加入突擊隊。
“大家都寫,你不能說你不寫,那種氣氛呀!每個人都血氣方剛、寧死不屈。”連長張長嶺多年後說:“不是咱願意死,不是咱覺悟有多高。曆史把你推那了呀!”
已經選入突擊隊的馬軍接到通知轉去預備隊,因為檔案檢查發現他是獨子。馬軍卷著鋪蓋找到副連長、“122”戰鬥突擊隊隊長孫兆群:“我不管,我就要去,我賴你這住!我還要打主峰,我要去最危險的地方!”他覺得,不選上也行,選上了又不讓去。會讓人覺得他怕死,這可不行!
李玉謙的鏡頭裏,突擊隊員們展開折疊小刀當尺子,在白膠布上認真打格子,寫上自己的姓名、血型、編號,撕下來貼在軍帽、軍服、軍褲上。“如果炸碎了,能認出來你是誰,輸血也能知道血型。”李玉謙解釋。許多年後他才知道,美國在60年代越戰時已有了類似的識別標誌,統一訂製的鐵牌。能掃描識別,信息很全。
臨行前的聚餐,5班的戰士把鋁皮飯盒排在一起,用生蒜苗在飯菜上歪歪斜斜地拚出“長勝五班,勝利歸來”。黃昏時分。馬軍和大家一起,舉著豁掉大塊搪瓷的白色缸子,或鐵皮罐頭盒,喝出征酒。高俊忠在帳篷裏哭著大喊:“我年齡小我承認,我不怕死!打仗時我不需要照顧。”
空氣像是凝固的。李玉謙走進7班帳篷,不敢說話,怕一開口就惹出淚來。有人把稀罕的氣體打火機留在帳篷裏,招來一陣嘲笑:“舍不得吧,怕死了就扔了吧。”李玉謙的蒙陰老鄉公衍進挑挑濃眉,炫耀大方:“我要是攻上968主峰,把褂子塞在一個靴子裏,褲子塞在一個靴子裏,褲頭也塞進去,再撕兩根x毛,都扔給越軍。越軍要是撿了,當寶貝,‘喲,這就是共軍的x毛!’”大家哈哈笑起來。
集合上車了。武器彈藥塞進皺巴巴的綠色編織袋裏,每人兩個,中間一係,身前搭一個,身後搭一個。“這是農村老漢趕集嘛!”“像逃荒要飯的。”
山腳下,公路上,隻剩下李玉謙和一條狗。車已經開出好遠,狗還在順著車轍印往前跑,怎麽也喚不迴來。
一點兒也沒有勝利的感覺
1985年12月2日晨,大霧,隻能看到幾米開外。離陣地2000多米遠的李玉謙扛著攝像機,在濃白色裏摸索。炮彈飛過,有時就在身邊爆炸,鏡頭一陣搖晃。
李玉謙本被安排進一個比較安全的觀察所裏,他嫌太固定,跑了出來,師裏的攝像呆在那兒。開戰不到10分鍾,一發炮彈掀了觀察所,也炸壞了師裏那台攝像機。
9時10分,突擊隊發起衝擊。衝出陣地的一刹那,冷風掠過,馬軍覺得時間凝固了,腦子一片空白,隻聽到槍炮響成一片。後來,這被他叫作“魔鬼時刻”。
馬軍跳進新炸出的彈坑裏,這兒最安全。剛才站的地方,已經噗噗落了一排子彈。附近又炸出個新彈坑,馬軍趕緊跳過去,迴頭發現副射手不見了。
一顆炮彈落在身邊,馬軍一個猛子紮進土裏,張著嘴,以防耳膜震破,泥土一下灌進肚子裏。身上的火箭彈已經拔開保險,幾秒鍾就能完成平常一分鍾才能完成的發射。代價是遇到5斤重的壓力,火箭彈會自爆。“要有一發響,我就找不到了。”
另一路的高俊忠喊副射手吳明玉一起衝,沒聽到迴應,扭頭看到吳明玉趴下不動了。一塊彈片從他鼻子往上打入,穿進了腦子,隻剩下喘氣。
剛下過小雨,雨水混著血水,浸泡著整片山頭。一腳踩下去,會汪起一團血泥。許多年後,高俊忠迴憶這個場景,會想起家鄉的屠宰場,“也沒那片山頭麵積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