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臻微微抬眸:“那孩子什麽樣兒?”


    “瘦弱的很,哭也哭不大聲,喂他一點米粥,手還掰著飯碗不肯放,像是從前都沒吃飽過的樣子。而且......似是智力上有些缺陷,瞧著木木訥訥的,眼珠子不愛轉。”


    ......要不怎麽說物是人非呢。


    倘若不是這世道太亂,變幻太快,祝家嫡係的子嗣,怎樣也不至於淪落到吃不飽飯的地步。


    小棗還在說著今日的見聞,宜臻的思緒卻漸漸飄遠了。


    她讓紅黛去把金掌櫃請來,與他說了這樁子事,金掌櫃沉吟片刻,許是也意識到事情的蹊蹺,立刻便告退去查了。


    ——果然。


    祝亭霜的孩子果然不是一般的孩子。


    宜臻本以為這或許會是新任宣帝周俟的血脈。


    她甚至想過,倘若這真的是周俟的血脈,那她也懶得做什麽顧念舊情的善心人了。


    莫說托孤,祝亭霜一分銀子都別想從她這裏拿走。


    能容忍周俟的子嗣自生自滅,已經是她最好的涵養和氣量。


    但結果沒料到,金掌櫃費了整整半月的功夫,得到的消息是:這個孩子是已經去世的老宣帝的血脈。


    就算他們得到的消息有誤,這個孩子不是老宣帝的血脈,那也絕不會是周俟的骨肉。


    因為周俟對他的殺意,是明明白白真真實實毫無偽裝的。


    如果說祝亭霜的孩子真是周俟的,那她壓根不必逃。


    周俟也壓根不必下“留祝二姑娘一命,殺了那嬰兒”這樣的命令。


    周俟現在最大的依仗,不過就是一個正統的身份。


    他知道衛珩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世,但他完全可以掌控一位未成人的皇子,推他到前頭來掛名,這樣的行徑,一下就能打動那些惜命又顧念名聲的翰林士子的心,讓他們臨陣倒戈。


    “衛珩不會這樣做的。他要是真想借著皇嗣血脈的名義,就不必繞這麽一大圈費這麽大工夫改朝換代了。那孩子......你帶迴來吧,隨意尋個院子,指派幾個丫鬟奴仆照料著,之後怎麽安排,你待我仔細想想再說。”


    “那......祝二姑娘?”


    “孩子可以留下,她就不必了。我先前已經讓小棗送了足夠的盤纏銀兩去,你再讓車夫北上,隨意替她尋一處僻靜安穩之地,便不用再管她如何了。”


    “是。那臣這就去打點。”


    按照衛珩的話說,金掌櫃是個最重規章製度的人。


    自從他自立為王,舉兵造反後,金掌櫃就開始極其自然地自稱臣下,同時一口一個陛下的,喊的衛珩腦仁疼。


    “不論如何,那孩子你愛留著就留著,不愛留著送出去也行,隨你高興來。”


    腦仁疼的衛珩,在夜間被問及這件事時,答的極隨意極敷衍,對這個有極大可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半點也沒放在心上。


    宜臻還要再說,他卻直接用被子將她裹住:“床底之間朕沒興致談公事,睡覺。”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19-11-08 01:18:36~2019-11-14 05:09:5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第72章


    祝亭霜的孩子,宜臻最後還是養在了府裏。


    養在了自己身邊。


    倒也不是忽然開始顧念起姐妹情,也不是覺得這孩子沒娘可憐,或是想要借他威脅周俟。


    而是她被拘在府裏不能隨意出去放風的日子,實在是太無趣了些。


    一開始,她隻是吩咐半青挑了幾個丫鬟婆子去照料,甚至連小家夥住的地方都離主院極遠,輕易見不得。


    但後來過年節,帶他的嬤嬤抱著他過來請安,也不知是嬤嬤教的好,還是他自己聰慧,一個小人兒,站在堂前拱手作揖,奶聲奶氣地喊姨母年節安康。


    他的身量小小的,眼神是膽怯的,或許是從前總是吃不飽,頭上的毛發還有些發黃。


    宜臻的心忽然就軟了。


    這麽久了,她一直盡量避免自己去想,去提,去觸及任何關於那個胎兒的事。


    她假裝自己不在意,不纏綿,往日的傷痛都已經過去,她已經可以堅韌地往前邁去。


    但直到這一刻,她才發覺自己好似壓根兒就沒有過去。


    “你過來。”宜臻衝他招了招手。


    那小孩呆呆傻傻地望著她望了一會兒,而後跌跌撞撞地蹬著小腿跑過來。


    “他叫什麽名兒?”


    宜臻抬起眼眸,問身旁的小棗。


    想了想,又問,“姓什麽?”


    “隨母姓,姓祝,單名一個寧字。祝......他母親又說了,他小名叫康兒。”


    底下候著的嬤嬤低著頭,不敢說話。


    這姨侄子在府邸裏住了都好幾月了,當親姨母的還不知道他姓什麽名什麽,也真是世間奇景。


    不過再一想,又好似說得通。


    當初這孩子送進來時,就從未有人提過究竟是夫人的哪個姊妹寄養在府上的。


    她原本隻是料理花房的,隻不過平安生養了幾個孩子,就被半青姑娘挑中做祝小少爺的奶嬤嬤。


    此後幾個月,半青姑娘也隻來問了幾迴,主母更是一次也沒瞧過。


    可見對這位表少爺有多不上心了。


    宜臻垂著眸,不知道在想什麽。


    片刻後,她終於露出個淡笑來,俯身摸了摸孩子的腦門:“康兒,你想不想跟著姨母?”


    小孩兒懵懵地盯著她。


    宜臻就又問:“姨母就要去黎州了,你是想跟著姨母,還是跟著你嬤嬤?”


    其實一個還有些呆傻的孩童,哪裏就能聽明白她話裏的意思呢。


    但或許有些人天生就有些緣分,宜臻話音剛落,祝寧就伸手握住了她的一根手指頭。


    嗓音慢慢的,喊了聲:“姨母。”


    整個廳堂都很靜。


    宜臻如今的身份,滿大宣沒有人敢怠慢,身邊哪怕是一隻貓兒,都是精挑細選的。


    一個小孩兒,突然迴答的這麽巧這麽精妙,很容易就讓人起疑。


    是不是被旁人教的?


    又或是他本身就極聰慧。


    有衛珩這樣一個多智近妖的孩童在先,衛夫人保持這樣的懷疑,並不為過。


    但她除了是衛夫人,她還是祝宜臻。


    “左右我們下月便要動身了,小棗,你使人去把康兒的物件也收拾出來,這幾日,就讓他隨我一塊兒住。”


    小棗錯愕地睜大眼睛:“......是,夫人。”


    .


    但其實,如果讓祝寧跟宜臻在同個院子裏住,不論旁的,衛珩肯定就是不同意的。


    當年他領兵南下,宜臻一直跟著他。


    衛珩擔心她身體狀態不好,卻又更擔心她的心理狀態不好,說了幾句無果後,便也由著她了,隻吩咐底下人更精心,管教的也更嚴苛。


    不過宜臻是個閑不下來的性子,跟在衛珩身邊,並不樂意純玩兒,隻要精神頭足,就會替他看看兵圖,幫他處理一些公務。她畢竟是由衛珩手把手帶出來的,如今的本領才幹,多少也抵得上半個文職的副將。


    除卻打仗的時候,衛珩能不在外頭呆著,就一定會趕迴府。


    小姑娘遭遇了這麽一樁子事兒,哪怕外頭表現的再淡定,衛珩也不放心讓她一個人呆太久,與其說是陪著她,倒不如說是看著她。


    這樣的狀況下,平白無故就搬個連話都說不利索的小娃娃過來,除非宜臻真的對著他哭,否則衛珩是不可能答應的。


    但宜臻到底也還是沒擠出眼淚來。


    所以祝寧小娃娃離是離開那個舊院子了,卻沒能搬進宜臻身邊,隻能打動衛珩吩咐人把主院旁的小閣樓給收拾了出來。


    祝寧就住在裏頭。


    此後不論大軍從北至南行進到哪兒,他都會被安置在主院臨近處,每日用完早膳便乖巧地來給宜臻請安,而後再聽宜臻教他認字念書,陪他一道玩耍,晚膳前再由他乳母帶迴自己院子裏。


    但偶爾也能碰上那麽幾迴,衛將軍趕不迴府用晚膳,那姨母就會留他一起吃。


    幼時的祝寧,總覺著這便是最讓他歡喜的事兒了。


    他其實並不像最開始旁人猜測的那樣,先天癡傻,反而靈慧的很。


    曾經那樣呆呆傻傻,一是因為吃不飽穿不難,智力發育便遲緩了好些,二是打小便跟著親生母親顛沛流離,他親生母親怕他被人發現,總把他藏起來,極少讓他見人。


    久而久之,他自然就變得寡言呆笨了起來。


    而這段時日住在衛府,錦衣玉食,仆從成群,還有姨母替他開蒙,他一日日變得聰慧,變得大膽,最起碼也不至於像剛來衛府時那樣小心翼翼了。


    小娃娃的成長都是極快的。


    他們纏人,擾人,煩人,有時會讓你覺得度日如年,有時又讓你覺得瞬息萬變。


    等到祝寧已經能夠走穩路,說話也說的極流利順暢,甚至能夠站在靶場裏拉動自己的小弓時,一年的光景就這麽慢慢悠悠地溜走了。


    一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夠衛珩攻陷大半東南州縣,將宣帝逼得一退再退,甚至被無數大臣勸說寫下投降書,好歹能讓新帝能留他一命。


    聽聽這說辭——新帝?


    他一個謀朝篡位的私生子,算的了哪門子的新帝!


    周俟滿腔怒言,卻又無人可訴。


    其實他自己也知道,大宣注定是沒有期望的了。內心裏僅剩的一點堅持是,他便是死在這簡陋的大殿前,死在大宣將士和龍椅之上,他也絕不會向那衛珩投降,毫無膽氣的卑微求生。


    他日日夜夜這樣想著,把自己想成一個英勇的,偉岸的亡國之君,心裏竟還真的好受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那造反的未婚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淳並收藏我那造反的未婚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