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蘇博文辭官
偷聽小奶包心聲後,全家炮灰贏麻了 作者:安柒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後敲打過之後,惠嬪總算歇下了心裏那點小心思。
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對外稱病,皇後也順勢免了她的晨昏定省,惠嬪就徹底不出門了。
周貴妃倒是來找了幾迴茬,可是惠嬪一直臥床養病,她滿身力氣打到棉花上,也就罵了幾句,悻悻然走了。
高貴妃複寵,這朝堂上又開始暗流湧動。
皇後的娘家父親齊大人是正三品大司農,他一生隻得兩女兒,大女兒進宮做了皇後,小女兒則嫁給了唐太師的兒子唐延駿。
齊皇後母族勢力低微,自然不能跟手握兵權的周家相提並論,這也是周貴妃囂張跋扈的原因。
但這也是齊皇後後位穩固的原因。
惠嬪看不懂,皇後何等聰明,如何看不懂。
皇上現在把高貴妃放出來,這是又忌憚著誰了。
很快,周老將軍就班師迴朝了,皇上念他戎馬一生,軍功卓著,封他為定遠侯,侯位可三代世襲。
不止如此,為了安撫周貴妃,還將周貴妃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
不知是周貴妃在冷宮裏學乖了,還是心機長了,這一次,她竟沒有到皇後麵前炫耀,也不找其他嬪妃的茬了。
皇後自始至終都一臉淡然,似乎這一切都跟她沒有任何關係。
隻叮囑顧淮宇,好好用功,功課和武藝都不可荒廢。
皇上給周家的賞賜一下來,蘇博浩與周良見麵的次數更頻繁了,蔡正林也時不時露個臉,倒是三皇子,出現過那一次就再也沒見過了。
這個三皇子顧淮宸,與太子同歲,出生也隻比顧淮宇晚一個月。
比起顧淮之的唯唯諾諾,顧淮宸更顯得溫和又落落大方。
他母妃得勢時,他也不曾跋扈,甚至在周貴妃苛責宮人的時候,他還會替他們求情,在宮裏是出了名的好人緣。
周貴妃被打入冷宮前,還是有不少人私底下認為三皇子也有儲君風範,如今,皇上再次器重周家,大家都在想皇上是何用意了。
周老將軍迴朝之後不久,蘇博文也率兵迴京了。
皇上與接待周老將軍一樣,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出宮迎接。
但與接周將軍不同的是,蘇博文迴京,幾乎全京城的人都出動了,百姓們自發組織,迎接的隊伍從城門口一直排到了皇宮。
蘇博文和蘇家軍所到之處,歡唿聲一片,姑娘們的手絹,孩子們的玩具,成年人的蔬果點心,一路不停地往他們往士兵手裏塞,甚至有人虔誠的跪拜,那盛況,比皇上登基場麵還大。
皇上臉上噙著笑,親自牽著蘇博文的手進了皇宮。
隻有寥寥幾人發現皇上眼裏那絲陰鬱。
蘇博文此行一舉將大殷趕出西境,還將之前被西境奪走的城池都拿了迴來,立下了不世之功。
皇上厚賞了三軍,蘇博文也得了好多賞賜,可謂是價值連城,金銀珠寶,寶石玉器,無一不名貴,但是,卻並沒有像周老將軍那樣加官進爵。
蘇博文本就是鎮國公府世子,將來要世襲爵位,自認為已經是皇恩浩蕩,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他嶽父趙安泰,外祖唐太師卻都不這麽認為。
蘇博文剛從宮裏迴來,這二位就不約而同的到了鎮國公府,一致認為蘇博文該趕緊交出兵權,並且不能再從事武將官職。
蘇博文心裏是不大願意的,他熟讀兵法,又一身武藝,你隻想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大將軍。
雖然如今戰事已平,但也不能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總得訓練新兵,以備不時之需。
哪怕隻是讓他到校場去做一個參領他也是願意的。
蘇博文有些不甘心的說:“外祖父,嶽父大人,博文不才,就隻對帶兵之事得心應手,上交兵權是自然的,我就去教場當一個練兵的教頭這總該沒問題了吧!”
唐太師搖了搖頭說:“你太不了解當今聖上了,周家之事你還看不明白嗎,皇上他忌憚你功高蓋主,這是要讓周家來壓製你呢!”
蘇博文有些氣憤:“皇上難道還怕我謀反不成!”
趙安泰不緊不慢的說:“皇上知道你不會謀反,他是怕你站隊!”
蘇博文更疑惑了:“我是皇上的臣子,自然跟皇上一隊。”
唐太師道:“若曉曉沒有這麽神通,皇上或許沒那麽擔心,曉曉與太子一向投緣,皇上難免多想一些。”
蘇博文一臉難以置信地看著外祖父和嶽父,問道:“您二位的意思一定不是我想的那樣吧!”
“就是你想的那樣,皇上如今春秋正盛,當初他早早立下太子,是為了安撫那些追隨他的臣子,如今,太子名正言順,又頗有賢明。
以你如今的身世,咱們三家就是不來往,別人也認定我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再加上你舅媽與齊皇後的關係,皇上如何能不忌憚!”
蘇博文恍然大悟,齊皇後母族本身毫無助力,如今,皇上自動把蘇、趙、唐三家當成了齊皇後與太子的助力。
所以,要扶持周家,這皇子當中,能與太子爭上一爭的,也就是周貴妃生的三皇子了。
皇上是想讓他們鷸蚌相爭,自己穩坐釣魚台啊!
蘇博文倒抽了一口冷氣,根據曉曉的心聲,上一世他就是被陷害謀反,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本以為這一世一心追隨皇上,可以避免這些糟心事,沒想到還是避無可避。
蘇博文既然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第二日早朝的時候就當著文武百官上交了虎符,還當場請辭。
皇上收下了虎符道:“蘇愛卿在西境征戰兩年,實在辛苦,想要放個假,朕也是理解的,你就休息一個月,說什麽辭官的事。”
蘇博文一臉誠懇的說:“博文年幼時父親就患了重病,當初年幼,任由劉氏將父親送迴了泉州,不曾在父親身邊盡過一次孝。
如今天下太平,朝中人才濟濟,可以替皇上分憂的人比比皆是,卑職的父親卻隻有一個,卑職隻想好生伺候父親,彌補這些年對父親的虧欠,還請皇上成全!”
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對外稱病,皇後也順勢免了她的晨昏定省,惠嬪就徹底不出門了。
周貴妃倒是來找了幾迴茬,可是惠嬪一直臥床養病,她滿身力氣打到棉花上,也就罵了幾句,悻悻然走了。
高貴妃複寵,這朝堂上又開始暗流湧動。
皇後的娘家父親齊大人是正三品大司農,他一生隻得兩女兒,大女兒進宮做了皇後,小女兒則嫁給了唐太師的兒子唐延駿。
齊皇後母族勢力低微,自然不能跟手握兵權的周家相提並論,這也是周貴妃囂張跋扈的原因。
但這也是齊皇後後位穩固的原因。
惠嬪看不懂,皇後何等聰明,如何看不懂。
皇上現在把高貴妃放出來,這是又忌憚著誰了。
很快,周老將軍就班師迴朝了,皇上念他戎馬一生,軍功卓著,封他為定遠侯,侯位可三代世襲。
不止如此,為了安撫周貴妃,還將周貴妃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
不知是周貴妃在冷宮裏學乖了,還是心機長了,這一次,她竟沒有到皇後麵前炫耀,也不找其他嬪妃的茬了。
皇後自始至終都一臉淡然,似乎這一切都跟她沒有任何關係。
隻叮囑顧淮宇,好好用功,功課和武藝都不可荒廢。
皇上給周家的賞賜一下來,蘇博浩與周良見麵的次數更頻繁了,蔡正林也時不時露個臉,倒是三皇子,出現過那一次就再也沒見過了。
這個三皇子顧淮宸,與太子同歲,出生也隻比顧淮宇晚一個月。
比起顧淮之的唯唯諾諾,顧淮宸更顯得溫和又落落大方。
他母妃得勢時,他也不曾跋扈,甚至在周貴妃苛責宮人的時候,他還會替他們求情,在宮裏是出了名的好人緣。
周貴妃被打入冷宮前,還是有不少人私底下認為三皇子也有儲君風範,如今,皇上再次器重周家,大家都在想皇上是何用意了。
周老將軍迴朝之後不久,蘇博文也率兵迴京了。
皇上與接待周老將軍一樣,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出宮迎接。
但與接周將軍不同的是,蘇博文迴京,幾乎全京城的人都出動了,百姓們自發組織,迎接的隊伍從城門口一直排到了皇宮。
蘇博文和蘇家軍所到之處,歡唿聲一片,姑娘們的手絹,孩子們的玩具,成年人的蔬果點心,一路不停地往他們往士兵手裏塞,甚至有人虔誠的跪拜,那盛況,比皇上登基場麵還大。
皇上臉上噙著笑,親自牽著蘇博文的手進了皇宮。
隻有寥寥幾人發現皇上眼裏那絲陰鬱。
蘇博文此行一舉將大殷趕出西境,還將之前被西境奪走的城池都拿了迴來,立下了不世之功。
皇上厚賞了三軍,蘇博文也得了好多賞賜,可謂是價值連城,金銀珠寶,寶石玉器,無一不名貴,但是,卻並沒有像周老將軍那樣加官進爵。
蘇博文本就是鎮國公府世子,將來要世襲爵位,自認為已經是皇恩浩蕩,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他嶽父趙安泰,外祖唐太師卻都不這麽認為。
蘇博文剛從宮裏迴來,這二位就不約而同的到了鎮國公府,一致認為蘇博文該趕緊交出兵權,並且不能再從事武將官職。
蘇博文心裏是不大願意的,他熟讀兵法,又一身武藝,你隻想做一個像父親那樣的大將軍。
雖然如今戰事已平,但也不能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總得訓練新兵,以備不時之需。
哪怕隻是讓他到校場去做一個參領他也是願意的。
蘇博文有些不甘心的說:“外祖父,嶽父大人,博文不才,就隻對帶兵之事得心應手,上交兵權是自然的,我就去教場當一個練兵的教頭這總該沒問題了吧!”
唐太師搖了搖頭說:“你太不了解當今聖上了,周家之事你還看不明白嗎,皇上他忌憚你功高蓋主,這是要讓周家來壓製你呢!”
蘇博文有些氣憤:“皇上難道還怕我謀反不成!”
趙安泰不緊不慢的說:“皇上知道你不會謀反,他是怕你站隊!”
蘇博文更疑惑了:“我是皇上的臣子,自然跟皇上一隊。”
唐太師道:“若曉曉沒有這麽神通,皇上或許沒那麽擔心,曉曉與太子一向投緣,皇上難免多想一些。”
蘇博文一臉難以置信地看著外祖父和嶽父,問道:“您二位的意思一定不是我想的那樣吧!”
“就是你想的那樣,皇上如今春秋正盛,當初他早早立下太子,是為了安撫那些追隨他的臣子,如今,太子名正言順,又頗有賢明。
以你如今的身世,咱們三家就是不來往,別人也認定我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再加上你舅媽與齊皇後的關係,皇上如何能不忌憚!”
蘇博文恍然大悟,齊皇後母族本身毫無助力,如今,皇上自動把蘇、趙、唐三家當成了齊皇後與太子的助力。
所以,要扶持周家,這皇子當中,能與太子爭上一爭的,也就是周貴妃生的三皇子了。
皇上是想讓他們鷸蚌相爭,自己穩坐釣魚台啊!
蘇博文倒抽了一口冷氣,根據曉曉的心聲,上一世他就是被陷害謀反,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本以為這一世一心追隨皇上,可以避免這些糟心事,沒想到還是避無可避。
蘇博文既然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第二日早朝的時候就當著文武百官上交了虎符,還當場請辭。
皇上收下了虎符道:“蘇愛卿在西境征戰兩年,實在辛苦,想要放個假,朕也是理解的,你就休息一個月,說什麽辭官的事。”
蘇博文一臉誠懇的說:“博文年幼時父親就患了重病,當初年幼,任由劉氏將父親送迴了泉州,不曾在父親身邊盡過一次孝。
如今天下太平,朝中人才濟濟,可以替皇上分憂的人比比皆是,卑職的父親卻隻有一個,卑職隻想好生伺候父親,彌補這些年對父親的虧欠,還請皇上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