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們的眼裏,她現在十七歲,年齡剛剛好,青春貌美,這個時候如果找找人家,自然是不會差的。


    而且她還有高中文憑,那也算是知識分子了,在現在這個不能高考的金時代,這個文憑再加上這個年齡,那真的是非常出眾呢。


    找對象肯定不會太難。


    哪怕她是農村人,就算找一個城裏人,那問題都不大。


    蘇太婆和蘇奶奶,並沒有把眼光往農村看,而是把目光看向了城裏。


    要知道,蘇家的條件並不差,雖然沒辦法跟那些富貴人家比,但是在農村裏,那也算是一等一的人家。


    不說蘇家頗有家資,就說蘇爸爸在鎮醫院上班,那可是正式工,更不要說蘇爺爺那還是抗日英雄呢。


    那可是根正苗紅的革命家庭。


    這樣的運動,雖然可怕,但蘇家一點問題也沒有,沒有誰比蘇家更讓人覺得根正苗紅的。


    也正是因為這許多的條件綜合,蘇然的條件真的一點也不差,哪怕是在城裏人,那也算是可以說得上話的。


    隻要不是特別富貴的人家,一般人家,蘇家都可以算門當戶對了。


    至於說沒有城鎮戶口,這些蘇太婆一點也不在乎。


    沒有城鎮戶口怎麽了?難道她曾孫女那麽優秀的一個人,還抵不上人家一個城鎮戶口?


    正是因為這樣想,所以蘇太婆的目光一直都放在城裏,並沒有在鄉下找曾孫女婿。


    蘇然還不知道這個,如果知道了,真的不在意是城裏人還是農村人。


    對於她來說,三觀吻合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這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至於說到家資問題,她倒不是那種在乎人家是富貴還是貧窮的。


    她在乎的隻是那個人,而不是對方的家庭。


    至少,要跟她結婚的人,能夠跟她有共同語言,否則就是結婚了,夫妻兩人也說不到一塊去,那才是真正的受折磨呢。


    等到蘇太婆跟蘇然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蘇然說“太婆,我不在乎對方是不是城裏人,我隻在乎對方的人品,還有對方能不能跟我三觀吻合。”


    蘇太婆說“什麽叫三觀吻合?”


    前麵那個條件她聽明白了,這個不隻蘇然關心,她這個做太婆的更關心。曾孫女嫁過去,如果人品不好,那後半輩子怎麽過?


    但是這個三觀吻合是什麽?


    蘇太婆也是上過洋學堂的人,但是哪怕她上過洋堂,也一時之間沒有搞明白這個三觀是個什麽東西?


    蘇然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麽解釋,三觀吻合,這是現代的說辭,但是在這個時代,可沒有這個詞。


    她解釋“三觀這東西,就是說我和他的思想境界要一樣,要有共同的語言,我能夠跟他想一塊,思想要一致,還有他也不能是文盲什麽的。”


    真的一時之間無法解釋這個三觀,隻能以這種蘇太婆能夠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


    也不知道能不能夠解釋得清楚,但大意是解釋清楚了。


    蘇太婆聽她這麽一解釋,也算是明白了。


    自己的曾孫女眼光高著呢,一般的城裏人她都看不上。


    沒文化的,她看不上,思想跟她無法保持一致的,也看不上,還有那個什麽共同語言,這東西怎麽聽著那麽玄妙呢?


    蘇太婆有些不明白,但是既然曾孫女都這麽說了,她總不能反著來吧?


    曾孫女這麽一提要求,就感覺她之前選的那些人家都不適合了。


    這一想,很多人都不適合曾孫女,而且很少有人家會適合她吧?


    這要求也太高了。


    蘇太婆想歸想,但感覺自己的曾孫女哪都好,有這個要求也不為過。


    而且她還年輕,還可以可著盡兒的選,又不是老姑娘了,哪怕還怕找不到對象?


    難道還隨便找個人就嫁了?


    蘇然把這個要求跟蘇太婆說,也有她自己的想法。


    她現在確實不想嫁。


    她才多大,才十七歲,這個年齡就要去嫁人了?


    哪怕等到恢複高考,她也才二十七歲,完全不老,哪怕等到二十七歲恢複高考考上大學之後,再去大學裏找,那都來得及。


    現在匆匆忙忙地在這裏找一個跟她三觀不合,並不怎麽般配的人,結束她的終身,有什麽用……


    她想來想去,都覺得,不用那麽急。


    到時候好好跟家人說說,說說她的想法,家人會理解她的。


    而且,等到她的弟弟們長大,她也不希望她的弟弟們也那麽早就定婚什麽的。


    畢竟,等到高考恢複了,完全可以找一個跟自己合適的人。


    蘇太婆能夠理解蘇然,蘇奶奶向來都是太婆說什麽她就說什麽,但是蘇媽媽卻無法理解。


    她理解不了那個什麽三觀什麽的,她識字不多,隻是一個小學讀了幾年的人,她沒辦法理解蘇然的思想。


    趁著現在不好好找一個門當戶對,甚至條件好過蘇家的,等到以後年齡大了,找不到了怎麽辦?


    現在蘇然的條件很好,年輕,文憑又高,蘇家條件也不差,但是蘇然現在暫時還沒有找到工作,很多城裏人也會看女方有沒有好的工作。


    但是蘇然這個三觀條件一出來,就掐嚴了很多條件好的對象。


    她急了。


    她現在就蘇然一個女兒,下麵的都是兒子。


    女兒的終身大事,是娘的心頭事。


    她希望蘇然嫁得好,希望她過得幸福。


    之前太婆那邊選的人家,都是家裏比較殷實的人家,條件都非常的好。還有一些文憑也不低,哪怕是初中生,條件也非常的不錯。


    怎麽女兒就看不上呢?


    也不知道她心裏怎麽想的。


    蘇媽媽再急,也不會說蘇然不好,她也知道女兒有女兒的想法。


    她畢竟在縣中學上了那麽多年的書,思想肯定跟自己不一樣,眼界也高,有些人可能在她眼裏並不是什麽理想的對象。


    哪怕心裏覺得可惜了,蘇媽媽也隻會私下裏跟蘇然說說,但不會罵她。


    她幾乎很少罵自己的女兒。


    蘇然聽到媽媽問她,也知道媽媽這是擔心了。


    媽媽在出嫁之前,那隻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哪怕上過幾年學,那思想肯定也是跟自己不一樣的。


    自己是因為有前世的記憶,在現代生活了二十多年,思想眼界肯定是不一樣。


    媽媽和太婆也有所不同,她聽說太婆年輕的時候是上過洋學堂的。


    上過洋堂的人,那思想境界也是不一樣,思想比較新穎。


    哪怕太婆不太了解她所說的,也能夠理解的,更是支持她。


    她也知道,自己如果不跟媽媽說清楚,媽媽或許不會怪她,但是心裏肯定會覺得遺憾。


    在媽媽的眼裏,太婆之前選的那些人家,確實很不錯。


    蘇然說“媽媽,我有我的想法,如果一個男人,在思想上不能跟我吻合,那麽以後結婚了,我們還能夠過在一起嗎?那樣的話,我情願不結婚,一輩子獨身。”


    蘇媽媽說“獨身怎麽行?你不結婚,以後老了怎麽辦?女人都是要嫁人的,沒有老公孩子,以後你會被欺負。女人這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嫁人嗎?”


    蘇媽媽是比較傳統的農村婦女,她從出生到現在,灌輸的就一直是相夫教子的思想。


    就認為,女人除了結婚生子,也沒有什麽的事業,關於那些女人也能頂半邊天的思想,其實她並不怎麽讚成。


    蘇然當然知道媽媽是為自己好,不能說媽媽的思想不好,她從小就是這麽被教育的,一時之間那也是改不了的。


    這是三觀問題,這也是蘇然一定要找一個三觀吻合的老公的真正原因。


    三觀不吻合,以後天天去吵架嗎?那樣的婚姻,隻會更累,那樣的話,她還不如不結婚,直接獨身呢。


    但是,如果不結婚,父母太婆他們這一關,她肯定過不了。


    特別是在農村裏,很多人都看著呢,如果她不結婚,家人肯定會被嗤笑,這也是她非常頭疼的事情。


    她倒是想不顧一切,但是她得顧及家人的想法。


    所以她提出了這個條件。


    平安縣說大不大,但說小又並不小。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裏,三觀吻合這個條件,並不難找。


    她才不會在乎對方是窮是富。


    窮沒關係,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夠過上好日子的。


    但是如果三觀不合,哪怕家裏條件好,以後更多的也會是爭吵。


    這樣的婚姻她情願不要。


    ……


    不管蘇然怎麽想,蘇家人在對待她婚姻的問題上,那是比較一致,那就是必須得選一個好的對象。


    既然蘇然說到那個什麽三觀,要思想一致,那麽他們也就往這個方麵想。


    哪怕蘇然說農村人都沒事,蘇太婆還是優先考慮了城裏人。


    在蘇太婆眼裏,自己的曾孫女那是千般好萬般妙,怎麽能夠委屈了她呢?


    城裏人也能夠找出那種三觀合的。


    蘇太婆認識了那麽多人,又知道蘇然是個頂頂好的姑娘,給她做媒的人,那都可以從家門口排到外麵了廣場。


    蘇然是蘇家村第一個考上高中並從高中畢業了的女孩。


    就算是男人,高中畢業了的,在蘇家村都是十個手指頭都能夠數得過來。


    可以想象得出,在蘇家村高中生是多麽的吃香。


    更別說蘇家村了,就算是鎮上,那也並不是特別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六零錦鯉福氣包[穿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遠芳古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遠芳古道並收藏穿成六零錦鯉福氣包[穿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