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皇上,那個屁股上冒黑煙的是什麽東西?”高達生性耿直,看一個大煙囪冒著滾滾濃煙,好奇地問起來。


    高達見識過的新奇事物實在是太多了,興奮起來,想到了就說,已經完全不顧當臣子的規矩,文天祥在他的足踝上輕輕踢了一下,提醒他:“高將軍,不要忘了禮儀。”提醒歸提醒,望著那兩根冒著濃煙的煙囪,心裏著實好奇,偷眼瞄著李雋,盼望他給出答案。


    李雋是個隨和的人,特別喜愛高達的直爽,一點也不以為意,解釋起來:“那是煙囪。左邊那根是煉鐵的,右邊那根是煉鋼的。”


    黃永善是技術專家,一聽李雋這話,馬上就來了興趣,問道:“皇上,這煉的是什麽鋼啊?這麽大,這麽高的煙囪?我們煉鋼的煙囪沒有這麽高,沒有這麽大。”


    李雋設計的煉鋼方法和宋代比起來複雜得多,先進得多,一時之間也難以說得清楚,道:“去看了就知道了。”帶著一行人直去鋼場。


    遠遠地看見鋼場門口站著好幾十號人,排著整齊的隊列好象在歡迎貴賓,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身穿朝服,腰懸銀帶迎了上來,向李雋施禮,道:“臣沈畢參見皇上。”


    李雋以手相扶,道:“快起來,快起來。叫他們都散了吧,去做自己的工作,不要跟著我們了。我們去看看你們的進展。”


    準備歡迎李雋的人隻好散去,沈畢匯報起來:“皇上,三天前,我們已經放了一爐鐵水,煉出了差不多一萬斤生鐵……”他的話給黃永善的尖叫聲打斷了:“一萬斤?這麽多,我的老天爺,你真能吹吧。”


    宋代的生鐵產量低,哪裏比得上現代練鐵工藝。雖然李雋限於當時的產業水平采用的是小鋼廠的煉鋼方法,依然不是他們能夠想象得到的,黃永善這個技術專家不相信也很正常。


    沈畢括清說:“老黃,我可不是說笑,這是真的。我們把生鐵按照皇上的要求放進了煉鋼爐,已經生出了波光,應該是煉好了,隻等著皇上來放鋼了。皇上,我們把爐子清理完成後,又投入鐵礦和焦炭開始煉鐵了,照這樣的速度,我們四天就可以煉出上萬斤精鋼。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皇上,你真了不起!”


    “不是我了不起,是你這沈大場長了不起,隻用了十來天時間就把爐子砌好。要不是你組織得好,肯定是完不成的。”李雋心想就十來天時間就把爐子砌好,開始煉鐵,不要說在宋代,就是在現代社會,也是個奇跡。這正好說明了一個結論: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跡的民族。


    沈畢忙遜道:“皇上過獎了。這都是在舊有爐子上改造的,要是新起爐子的話,沒有兩三個月是不可能完成的。耐火磚都是現成的,各種材料都是以前庫存的,沒什麽好說的。要不是皇上的圖紙好,切合實際,無論如何完不成。”


    “這也很了不起了。要不是你平日裏積存這些原材料,就算我的圖紙再好,一時間也不可能如此順利,這功勞都是你的。黃永善製鋼弩有功,獲得了一根金帶,你也有一根。”李雋邊走邊和沈畢說話,心裏感歎無已:“我當初到鋼場來了解情況,發現他庫存了很多材料,省了我不少事。曆史上的南宋之所以滅亡,並非沒有人才,而是不會用人。別的不說,就說黃永善和沈畢他們,都是很有造詣的科學家,要是在我來的那個時代,早就是名滿天下的科學院院士了。朝庭不重視,一直倍受冷遇,才能無法施展,還時不時地給斥為奇巧淫技。我隻是稍加點撥,他們幹得比我預想的還要好得多。我隻要發現人才,用好人才,不愁打不贏這場戰爭。”


    李雋來巡視時,發現沈畢庫存了不少耐火磚材料不說,還帶領人砌爐子,更難得的是他克服沒有經費、沒有人重視、沒有人支持的困難組織老百姓從城外搶運鐵礦石、燃料等。在他的努力之下,原物料一堆堆的,堆得象小山。


    李雋問他為什麽這麽做?他迴答說:“臨安是大宋朝的根本,無論如何要保住,要保住大宋朝,就要用很多的鋼鐵,臣這是想在蒙古人圍城之前多積聚點原物料。”


    李雋對他的遠見讚歎不已,撫慰有加,責令文天祥配合,滿足他的要求,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一定要在蒙古人圍城之前盡可能多地貯存原物料。


    “謝皇上。之所以能夠進展得如此地順利,都是皇上設計的新式機械幫的忙,要不是有起吊車幫忙,無論如何是完不成的。”沈畢欽佩無已地說。


    他說的新式機械不過是滑輪組。李雋巡視時看見民夫光著膀子搬運材料,累得象老黃牛,不僅人累,而且效率極低,馬上就想到了省力的動滑輪組,再配上改變力的方向的定滑輪,裝在支架上,可供起吊。李雋畫出圖紙,問沈畢能不能造出來,沈畢看了一下想也不想地說:“能,肯定能,這東西不難造。皇上,這東西有什麽用?”


    南宋時期的產業水平相當的高,要造滑輪還不是難事,李雋也有信心,笑著說:“你先造出來,我再教你運用之法。”古人並不知道滑輪組的妙用,要解說的話真的有點難以說清楚,要是根據實物來解釋就容易多了。


    在製造滑輪組的事情上再一次展現了沈畢的高效率,才過了一天他就興衝衝去見李雋,告訴李雋滑輪組造好了。李雋指著滑輪給他上課,教會他使用之法。按照李雋的說法,應該很神奇,沈畢興奮地命人使用,第一次就吊起了好幾百斤的重量,要往哪裏放就往哪裏放,好用得很。這一來不僅沈畢給唬住了,就是那些民夫也給唬住了,嚇得嘴巴老半天合不攏。


    李雋心想這有什麽好稀奇的,在他來的那個時空誰也不會用這種費力的土玩藝,用的是吊車、吊臂這些現代化的機械,一次性可以吊起幾千斤甚至更多,象滑輪組這樣費力又費事的機械根本就見不著,隻有在物理教科書裏才會提到,他們居然當成了驚世之作。


    李雋哪裏想得到,他為了應急設計的滑輪組給黃永善和沈畢加以改進,製造出了多種型號,更加方便適用,應用在各個領域,特別是在修路、建橋、築城這些方麵的使用,為即將到來的全國大開發、大建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按: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動滑輪組和定滑輪,我就不再多說了。李雋設計的滑輪組由於沒有動力,還得使用人力來操作,按照現在眼光來說很費時費力,很土的方法,但在南宋卻是了不起的成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宋武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重生之宋武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