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遮了皓月,月已無輝,星光無綴。
似薄雨,冰淋著絲發與臉頰。
似雲層,渺渺前路,渺渺無痕。
地麵已濕,全濕的地麵無水,卻又成了唯一的可視。
身後無路,身前更無路,隻得摸尋,隻得憑著記憶前行。
可,偏偏記憶中,根本就沒有前行的路。
殤沫,本就是為了躲避,而躲避。
如今,已無需再躲,隻因,處處皆可藏身。
他見過鳴沙山的濃霧,那是灰黃色的,亦有著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
一樣的濃霧,武當山之上的卻更白,更朦朧,亦更讓人覺得恐怖。
使人處處發寒的,除了不知歸處外,還有,盤踞在心頭得諸多靈異傳說。
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殤沫已不得不折返,尋找著曾走過的路。
這也使得他,更加小心翼翼起來,哪怕走快一步,就有可能冷不丁得撞到守衛朱棣的人馬。
在這樣的濃霧山間,喚聲永遠比眼睛要好使,隻要撞到一個,就可能唿喚過來成千上萬的人。
而,縱使急促的逃竄,也極有可能遇到山壁,更有可能遇到絕路,甚至,踏空墜崖。
他的頭頂、肩頭、衣袖,乃至全身,早已覆滿著晶瑩,似水珠,卻遠遠比水珠要小得多。
這顆顆水珠,如去殼後的粟粒,稠密地黏在身上,又不侵入衣衫,隻要展臂一抖,便可脫落。
可,若是用手去摸、去抹,便會連成一片濕漉,徹底滲入袖擺之中。
此刻,殤沫除了心在發寒,身子更在發寒...
死寂的山道,沉重的步伐,伴隨著極重的喘息,與漸漸酸澀的雙眸。
他全身心的浸泡在這武當山的雨霧中,數不清了腳步,算不清了時辰。
燈火在遠處晃動,隨後,燈火四周又出現了四、五處光亮。
他知道,晃動的永遠是他的身軀,絕不是那稀疏的“星光”。
他也知道,他終是迴到了原點,那是白晝時,最威嚴、最雄壯的建築群所在的位置。
他有些興奮,卻也拔出了一直握在左手中的長劍,這是一把閃動著淡藍色光澤的長劍。
或許,月光一直都在,星辰依舊在閃爍。
不然,劍光何來?
又是從哪裏來?
或許,他隻是太沉寂在眼前的環境中,卻忽略了雨霧外的所有。
其實,什麽都不曾變過,變得隻是他的心境。
突然,他淡淡地笑了起來,更是震腳,躍起了身姿,竄入了濃濃的雨霧之中...
...
“還是問不出嗎?”
“請聖上息怒,臣已下令,使得武當弟子全部集結在了門外,但,還是無一人知曉張真人的下落啊...”
“這麽多天了,朕是日等夜等,也體諒山路崎嶇,山道難走,武當弟子不能在短時間內集結,進行詢問。可,現下,所有武當弟子全都在門外了,怎就還打探不出,那武當真人張三豐的所在呢?”
“陛下,那張真人似謫仙般的人物,大概是不容易見的...”
“難道,朕親臨武當,吃齋聽道數日,還不夠嗎?朕,隻想知道,如何才能見到他!他既是這武當派的祖師,難道,就無一弟子是侍奉在他身邊的嗎?”
“臣,也質問過門外的武當弟子,他們皆稱:張真人行蹤不定,雲遊四海,無跡可尋。其中,有一大批年輕弟子,他們直到今日,也是未曾見過自己的祖師爺的,而,那些輩分較高的道長,最後一次見到張真人,大概也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
“五十年前...元朝至正二十五年...那時太祖還未建立大明!可,之後呢?朕也是聽過有關於他“度沈萬三”、“寓金台觀”等等的一些傳聞的,他既紮根武當,又有陸續的傳聞出現,近幾十年中,他怎麽可能沒有迴過這武當山呢?還愣著幹什麽,再去問!再去查!”
閣內走出一人,閣外又走進一人。
隨著一人的走進,在閣窗之上的殤沫,也俯低了身子,微弱了唿吸,更聚攏了眸光。
他本不用如此小心的。
因為,閣外的濃霧,已成了隱藏身影的天然屏障,閃動著數盞燈火的閣內,也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晰。
但,麵對著紀綱的到來,麵對著冷溶月都要去畏懼上三分的義父,他又不得不去重視,不得不去警惕。
“臣紀綱,拜見陛下。”
朱棣側瞥了一眼紀綱,緩歎道:“你都知道了?”
呈跪姿的紀綱,沒有直接迴應聖言,而是緩緩站起,緩緩道:“要不要殺掉幾個武當弟子?臣就不信,那武當真人張三豐會放任殺戮,不管不顧。”
“不可!”朱棣猛然一驚,怔怔地麵朝向紀綱,又在瞬間威嚴了起來,“朕來此,本就是有求於張真人的,若,此處沾了血腥,反倒會弄巧成拙。”
他頓了頓,又道:“朕知愛卿是想為朕分憂,但,朕既興建了這武當,又如何再去屠之呢?”
紀綱,道:“陛下是恐...難堵悠悠眾口,失去民心?”
“民心不可失,朕,銅鑄真武,燃金頂之長明,正是為了天下歸心,扶正誅邪,”朱棣繞過桌幾,坐了下來,覆掌於疊疊奏章之上,手指連番撥動著,“從朕登基以來,有多少叛亂,是要討朕得言不正名不順啊...如今,朕心漸慰,又豈能再落下蜚語口舌...”
紀綱,說:“可,那張三豐居然抗旨不遵,藐視聖威,這豈不是也能讓天下人笑話?”
朱棣,緩緩道:“謫仙,又豈是凡塵俗子能夠輕易得見的...既然,朕見不到,那麽,天下人就更見不到...在眾人不得見下,有些秘密,也便就會自然隱藏、銷聲匿跡...朕,不但要寬恕張真人對朕的無禮與藐視,更要因此而加封於他...”
紀綱,遲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棣,笑了笑,“既是神仙,那就該在九霄雲外,就該在天宇宮闕當中,至於,這凡塵...也永遠是朕的凡塵!就算哪天有人打著他張三豐的旗號,指東說西,也定是亂臣賊子無疑,因為,凡人怎麽可能見得到神仙呢?神仙,又怎會屑於理睬這凡塵俗世呢?”
紀綱,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臣明白了,神仙就是神仙,眾人信崇,我們也要推崇,不但要推崇,還要連下詔令,苦尋無蹤,那麽,即使他張三豐不是神仙,也成了真神仙了。”
將閣內言語盡收,神態盡入心田的殤沫,雖在閣外,卻也不禁心頭一觸。
——原來,這便是帝王之術。
——原來,這便是天下間最惡毒的人心。
就在這時,他的身旁突現一身影,這身影如錯覺般隻是在眼側一閃。
他的眸子無意一瞥,又下意識地移正,繼續凝視著閣內的一舉一動。
可,片刻後,他又不得不將整張臉,完全側移,因為,他已不能再忽視身旁的人影。
這人影,也正切切實實得出現在了他的身旁...
...
似薄雨,冰淋著絲發與臉頰。
似雲層,渺渺前路,渺渺無痕。
地麵已濕,全濕的地麵無水,卻又成了唯一的可視。
身後無路,身前更無路,隻得摸尋,隻得憑著記憶前行。
可,偏偏記憶中,根本就沒有前行的路。
殤沫,本就是為了躲避,而躲避。
如今,已無需再躲,隻因,處處皆可藏身。
他見過鳴沙山的濃霧,那是灰黃色的,亦有著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
一樣的濃霧,武當山之上的卻更白,更朦朧,亦更讓人覺得恐怖。
使人處處發寒的,除了不知歸處外,還有,盤踞在心頭得諸多靈異傳說。
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為,殤沫已不得不折返,尋找著曾走過的路。
這也使得他,更加小心翼翼起來,哪怕走快一步,就有可能冷不丁得撞到守衛朱棣的人馬。
在這樣的濃霧山間,喚聲永遠比眼睛要好使,隻要撞到一個,就可能唿喚過來成千上萬的人。
而,縱使急促的逃竄,也極有可能遇到山壁,更有可能遇到絕路,甚至,踏空墜崖。
他的頭頂、肩頭、衣袖,乃至全身,早已覆滿著晶瑩,似水珠,卻遠遠比水珠要小得多。
這顆顆水珠,如去殼後的粟粒,稠密地黏在身上,又不侵入衣衫,隻要展臂一抖,便可脫落。
可,若是用手去摸、去抹,便會連成一片濕漉,徹底滲入袖擺之中。
此刻,殤沫除了心在發寒,身子更在發寒...
死寂的山道,沉重的步伐,伴隨著極重的喘息,與漸漸酸澀的雙眸。
他全身心的浸泡在這武當山的雨霧中,數不清了腳步,算不清了時辰。
燈火在遠處晃動,隨後,燈火四周又出現了四、五處光亮。
他知道,晃動的永遠是他的身軀,絕不是那稀疏的“星光”。
他也知道,他終是迴到了原點,那是白晝時,最威嚴、最雄壯的建築群所在的位置。
他有些興奮,卻也拔出了一直握在左手中的長劍,這是一把閃動著淡藍色光澤的長劍。
或許,月光一直都在,星辰依舊在閃爍。
不然,劍光何來?
又是從哪裏來?
或許,他隻是太沉寂在眼前的環境中,卻忽略了雨霧外的所有。
其實,什麽都不曾變過,變得隻是他的心境。
突然,他淡淡地笑了起來,更是震腳,躍起了身姿,竄入了濃濃的雨霧之中...
...
“還是問不出嗎?”
“請聖上息怒,臣已下令,使得武當弟子全部集結在了門外,但,還是無一人知曉張真人的下落啊...”
“這麽多天了,朕是日等夜等,也體諒山路崎嶇,山道難走,武當弟子不能在短時間內集結,進行詢問。可,現下,所有武當弟子全都在門外了,怎就還打探不出,那武當真人張三豐的所在呢?”
“陛下,那張真人似謫仙般的人物,大概是不容易見的...”
“難道,朕親臨武當,吃齋聽道數日,還不夠嗎?朕,隻想知道,如何才能見到他!他既是這武當派的祖師,難道,就無一弟子是侍奉在他身邊的嗎?”
“臣,也質問過門外的武當弟子,他們皆稱:張真人行蹤不定,雲遊四海,無跡可尋。其中,有一大批年輕弟子,他們直到今日,也是未曾見過自己的祖師爺的,而,那些輩分較高的道長,最後一次見到張真人,大概也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
“五十年前...元朝至正二十五年...那時太祖還未建立大明!可,之後呢?朕也是聽過有關於他“度沈萬三”、“寓金台觀”等等的一些傳聞的,他既紮根武當,又有陸續的傳聞出現,近幾十年中,他怎麽可能沒有迴過這武當山呢?還愣著幹什麽,再去問!再去查!”
閣內走出一人,閣外又走進一人。
隨著一人的走進,在閣窗之上的殤沫,也俯低了身子,微弱了唿吸,更聚攏了眸光。
他本不用如此小心的。
因為,閣外的濃霧,已成了隱藏身影的天然屏障,閃動著數盞燈火的閣內,也比任何時候,都要清晰。
但,麵對著紀綱的到來,麵對著冷溶月都要去畏懼上三分的義父,他又不得不去重視,不得不去警惕。
“臣紀綱,拜見陛下。”
朱棣側瞥了一眼紀綱,緩歎道:“你都知道了?”
呈跪姿的紀綱,沒有直接迴應聖言,而是緩緩站起,緩緩道:“要不要殺掉幾個武當弟子?臣就不信,那武當真人張三豐會放任殺戮,不管不顧。”
“不可!”朱棣猛然一驚,怔怔地麵朝向紀綱,又在瞬間威嚴了起來,“朕來此,本就是有求於張真人的,若,此處沾了血腥,反倒會弄巧成拙。”
他頓了頓,又道:“朕知愛卿是想為朕分憂,但,朕既興建了這武當,又如何再去屠之呢?”
紀綱,道:“陛下是恐...難堵悠悠眾口,失去民心?”
“民心不可失,朕,銅鑄真武,燃金頂之長明,正是為了天下歸心,扶正誅邪,”朱棣繞過桌幾,坐了下來,覆掌於疊疊奏章之上,手指連番撥動著,“從朕登基以來,有多少叛亂,是要討朕得言不正名不順啊...如今,朕心漸慰,又豈能再落下蜚語口舌...”
紀綱,說:“可,那張三豐居然抗旨不遵,藐視聖威,這豈不是也能讓天下人笑話?”
朱棣,緩緩道:“謫仙,又豈是凡塵俗子能夠輕易得見的...既然,朕見不到,那麽,天下人就更見不到...在眾人不得見下,有些秘密,也便就會自然隱藏、銷聲匿跡...朕,不但要寬恕張真人對朕的無禮與藐視,更要因此而加封於他...”
紀綱,遲疑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棣,笑了笑,“既是神仙,那就該在九霄雲外,就該在天宇宮闕當中,至於,這凡塵...也永遠是朕的凡塵!就算哪天有人打著他張三豐的旗號,指東說西,也定是亂臣賊子無疑,因為,凡人怎麽可能見得到神仙呢?神仙,又怎會屑於理睬這凡塵俗世呢?”
紀綱,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臣明白了,神仙就是神仙,眾人信崇,我們也要推崇,不但要推崇,還要連下詔令,苦尋無蹤,那麽,即使他張三豐不是神仙,也成了真神仙了。”
將閣內言語盡收,神態盡入心田的殤沫,雖在閣外,卻也不禁心頭一觸。
——原來,這便是帝王之術。
——原來,這便是天下間最惡毒的人心。
就在這時,他的身旁突現一身影,這身影如錯覺般隻是在眼側一閃。
他的眸子無意一瞥,又下意識地移正,繼續凝視著閣內的一舉一動。
可,片刻後,他又不得不將整張臉,完全側移,因為,他已不能再忽視身旁的人影。
這人影,也正切切實實得出現在了他的身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