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請問朋友們一個問題:《武經七書》是哪七部兵書?
答案:《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和《李衛公問答》,這七部兵書在中國曆史上的影響非同凡響,就是在今天仍在發揮著重要影響。
《尉繚子》的作者是誰?就是周衝遇到的奇人尉繚。
有人稱尉繚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不完全,因為沒有把尉繚在軍事上的成就概括出來。
《武經七書》中除了《六韜》《三略》的作者因係後人偽托薑子牙所作、不可考證外,其餘五人不僅僅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還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其戰功非常的大。
孫武吳起司馬穰苴李靖與本書關係不大,就不說他們的成就了,本書要說的是尉繚。
尉繚是魏國大梁人,也就是現在河南開封人。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高人隱士鬼穀子的學生,但是這種說法有多少可信度就不敢保證了。
他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秦王有統一天下的決心,也有統一天下的雄材,和當時的時代精英一樣,西行入秦,準備遊說秦始皇。他見到秦王是因為韓非給李斯害死,秦王感歎人才太少,李斯就向秦王舉薦了尉繚。
無論是反對秦始皇的人,還是讚賞秦始皇的人,都得承認一個事實,秦始皇心性聰穎,誌氣超邁,遠非常人所能及。同時,他這人的眼光很高,一般人不會放在眼裏不說,就是如李斯、趙高、王綰、王翦、楊端和、蒙恬、王賁這些曆史名人,在他眼裏僅供奔走,是他供他驅使的工具而已。
但有一個人可以和秦始皇分庭抗禮,在曆史上也隻有這麽一人得到秦始皇最高的禮遇,衣同衣,食同食,車同車。意思是說秦王吃什麽,他就吃什麽;秦王穿什麽樣的衣服,他就有資格穿什麽樣的衣服;秦王乘什麽樣的車,他就有資格乘什麽樣的車,其待遇和秦王一樣。
這個人就是尉繚,也由此可以看出其人真的是才情非凡。
秦王任命尉繚為國尉,讓他負責策劃軍事行動,因而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每一次軍事行動都凝聚著尉繚的心血。武安君李牧大挫秦軍,戰事進展不利,正是他行反間計讓趙國禦了李牧的兵權,才使趙國滅亡。
中國統一格局的形成,他功不可沒!稱他為軍事理論家,實是太偏,不夠全麵。
有“一代帝師”之稱的張良,傳說他功成之後與赤鬆子雲遊天下,純屬杜撰,根本就沒有那迴事,他學習導引之術、不食人間煙火是真的,不過呂後卻賞他酒肉,要他吃喝,理由是“人生如白駒過隙,短短幾十年而已,又何必自苦”,他也吃了。
尉繚的行為與張良不同,功成之後急流勇退,飄然而去,不知所蹤,和孫武、孫臏兩人的行為如出一轍。
可以說尉繚是中國曆史上真正稱得上高人、奇人的人物,周衝乍聞居然與他邂逅,還有不血氣上湧,頭暈暈的感覺,沒有一頭摔倒在地上已經很不錯了。
“原來是繚子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周衝今日得見先生,幸甚!幸甚!”周衝興奮得幾乎是唱出來。
周衝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出於真誠,決非作偽,尉繚才氣非凡也是不明白周衝這個穿越人何以如此喜慰不甚,微微一笑,道:“先生過獎了,尉繚一點薄名,不敢有辱先生清聽。”
“是是是真……這位是先生高足王敖先生?”周衝本想說久聞他的大名是真的,突然想到尉繚此時還是籍籍無名,知者不多,他成名是在許久以後,要是自己硬說是真不免有漏洞。
這人正是尉繚的學生王敖,可以說是尉繚最為得意的學生,師徒二人為秦王效力,尉繚出計,王敖去實施,珠聯璧合,是很好的拍擋。
王敖哪裏知道周衝這個穿越人對他們的事跡是了若指掌,還真有點奇怪,道:“在下正是王敖。王敖見過先生。敢問先生何以知道在下的薄名?”
“糟了,隻顧一時興奮,出漏子了。”周衝在心裏暗叫糟糕,心念一轉,立時有了主意,笑道:“繚子先生大才,天下共稱。有師必有徒,王先生不凡,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話很好地規避了漏洞,又有禮節性的恭維,可以說迴答得非常巧妙,三人相對大笑。
尉繚笑道;“要是繚子猜得沒錯,先生就是辭秦王之官的豆腐周吧?”
“我這個綽號真是害人,要是我做了臭豆腐還不叫我臭豆腐周啊?”周衝在心裏不爽,笑道:“周衝薄名,有辱先生清聽,還請先生不要見笑。”
尉繚點頭讚歎:“先生不為權勢折腰,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丈夫也!請受繚子一拜。”抱拳施禮。
“權力多好啊,你以為我不動心?我就是再想當官,也不能當秦始皇的官,和他一起挨後人的罵?我可不是李斯趙高之流。”周衝在心裏不敢領受尉繚的讚揚,謙遜道:“先生過獎了,周衝愧不敢當。”
尉繚問道:“敢問先生意欲何往?”
“山野閑人,適地而遊,不求所往。”周衝以古代的高士聲口迴答,他的話說白了就是沒有目的,亂跑罷了,反問道:“先生意在哪座仙山?”
尉繚微微一笑,道:“繚子飄渺之身,不敢問道於仙山。繚子近聞秦王有吞並宇內之心,西來一觀,或有獻拙計之機,也未可知。繚子沒有先生的高風亮節,還請先生不要見笑。”
“你這是想遊說秦王,一展胸中所學。象你們這樣的人,能有這樣的行為,我能理解。懷才之人,誰不想抒展一番呢?百裏奚號稱高士,不也是因為家貧,急著出仕,差點送了性命嗎?隻是,你的時運還不到,恐怕難有其成。”周衝在心裏盤算,道:“大秦素以招納天下賢才著稱,先有百裏奚、蹇叔、公孫支、由餘,後有商鞅、張儀、範睢,今有仲父、李斯,先生之才不在他們之下,隻在他們之上,要是見到秦王,必將大展宏圖。隻是,時運有濟與不濟,不濟之時,賢如百裏奚,也隻能飯牛。時運若濟,君子可以豹變,先生可否聽我一言?”
請問朋友們一個問題:《武經七書》是哪七部兵書?
答案:《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和《李衛公問答》,這七部兵書在中國曆史上的影響非同凡響,就是在今天仍在發揮著重要影響。
《尉繚子》的作者是誰?就是周衝遇到的奇人尉繚。
有人稱尉繚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不完全,因為沒有把尉繚在軍事上的成就概括出來。
《武經七書》中除了《六韜》《三略》的作者因係後人偽托薑子牙所作、不可考證外,其餘五人不僅僅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還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其戰功非常的大。
孫武吳起司馬穰苴李靖與本書關係不大,就不說他們的成就了,本書要說的是尉繚。
尉繚是魏國大梁人,也就是現在河南開封人。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高人隱士鬼穀子的學生,但是這種說法有多少可信度就不敢保證了。
他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秦王有統一天下的決心,也有統一天下的雄材,和當時的時代精英一樣,西行入秦,準備遊說秦始皇。他見到秦王是因為韓非給李斯害死,秦王感歎人才太少,李斯就向秦王舉薦了尉繚。
無論是反對秦始皇的人,還是讚賞秦始皇的人,都得承認一個事實,秦始皇心性聰穎,誌氣超邁,遠非常人所能及。同時,他這人的眼光很高,一般人不會放在眼裏不說,就是如李斯、趙高、王綰、王翦、楊端和、蒙恬、王賁這些曆史名人,在他眼裏僅供奔走,是他供他驅使的工具而已。
但有一個人可以和秦始皇分庭抗禮,在曆史上也隻有這麽一人得到秦始皇最高的禮遇,衣同衣,食同食,車同車。意思是說秦王吃什麽,他就吃什麽;秦王穿什麽樣的衣服,他就有資格穿什麽樣的衣服;秦王乘什麽樣的車,他就有資格乘什麽樣的車,其待遇和秦王一樣。
這個人就是尉繚,也由此可以看出其人真的是才情非凡。
秦王任命尉繚為國尉,讓他負責策劃軍事行動,因而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每一次軍事行動都凝聚著尉繚的心血。武安君李牧大挫秦軍,戰事進展不利,正是他行反間計讓趙國禦了李牧的兵權,才使趙國滅亡。
中國統一格局的形成,他功不可沒!稱他為軍事理論家,實是太偏,不夠全麵。
有“一代帝師”之稱的張良,傳說他功成之後與赤鬆子雲遊天下,純屬杜撰,根本就沒有那迴事,他學習導引之術、不食人間煙火是真的,不過呂後卻賞他酒肉,要他吃喝,理由是“人生如白駒過隙,短短幾十年而已,又何必自苦”,他也吃了。
尉繚的行為與張良不同,功成之後急流勇退,飄然而去,不知所蹤,和孫武、孫臏兩人的行為如出一轍。
可以說尉繚是中國曆史上真正稱得上高人、奇人的人物,周衝乍聞居然與他邂逅,還有不血氣上湧,頭暈暈的感覺,沒有一頭摔倒在地上已經很不錯了。
“原來是繚子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周衝今日得見先生,幸甚!幸甚!”周衝興奮得幾乎是唱出來。
周衝的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出於真誠,決非作偽,尉繚才氣非凡也是不明白周衝這個穿越人何以如此喜慰不甚,微微一笑,道:“先生過獎了,尉繚一點薄名,不敢有辱先生清聽。”
“是是是真……這位是先生高足王敖先生?”周衝本想說久聞他的大名是真的,突然想到尉繚此時還是籍籍無名,知者不多,他成名是在許久以後,要是自己硬說是真不免有漏洞。
這人正是尉繚的學生王敖,可以說是尉繚最為得意的學生,師徒二人為秦王效力,尉繚出計,王敖去實施,珠聯璧合,是很好的拍擋。
王敖哪裏知道周衝這個穿越人對他們的事跡是了若指掌,還真有點奇怪,道:“在下正是王敖。王敖見過先生。敢問先生何以知道在下的薄名?”
“糟了,隻顧一時興奮,出漏子了。”周衝在心裏暗叫糟糕,心念一轉,立時有了主意,笑道:“繚子先生大才,天下共稱。有師必有徒,王先生不凡,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話很好地規避了漏洞,又有禮節性的恭維,可以說迴答得非常巧妙,三人相對大笑。
尉繚笑道;“要是繚子猜得沒錯,先生就是辭秦王之官的豆腐周吧?”
“我這個綽號真是害人,要是我做了臭豆腐還不叫我臭豆腐周啊?”周衝在心裏不爽,笑道:“周衝薄名,有辱先生清聽,還請先生不要見笑。”
尉繚點頭讚歎:“先生不為權勢折腰,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丈夫也!請受繚子一拜。”抱拳施禮。
“權力多好啊,你以為我不動心?我就是再想當官,也不能當秦始皇的官,和他一起挨後人的罵?我可不是李斯趙高之流。”周衝在心裏不敢領受尉繚的讚揚,謙遜道:“先生過獎了,周衝愧不敢當。”
尉繚問道:“敢問先生意欲何往?”
“山野閑人,適地而遊,不求所往。”周衝以古代的高士聲口迴答,他的話說白了就是沒有目的,亂跑罷了,反問道:“先生意在哪座仙山?”
尉繚微微一笑,道:“繚子飄渺之身,不敢問道於仙山。繚子近聞秦王有吞並宇內之心,西來一觀,或有獻拙計之機,也未可知。繚子沒有先生的高風亮節,還請先生不要見笑。”
“你這是想遊說秦王,一展胸中所學。象你們這樣的人,能有這樣的行為,我能理解。懷才之人,誰不想抒展一番呢?百裏奚號稱高士,不也是因為家貧,急著出仕,差點送了性命嗎?隻是,你的時運還不到,恐怕難有其成。”周衝在心裏盤算,道:“大秦素以招納天下賢才著稱,先有百裏奚、蹇叔、公孫支、由餘,後有商鞅、張儀、範睢,今有仲父、李斯,先生之才不在他們之下,隻在他們之上,要是見到秦王,必將大展宏圖。隻是,時運有濟與不濟,不濟之時,賢如百裏奚,也隻能飯牛。時運若濟,君子可以豹變,先生可否聽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