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一臉遺憾,舉起酒杯笑道:“paul,你也知道,風行是ab股的股權結構,dual share ss (雙重股權結構),港交所要求同股同權,這一點上雙方還是有一些分歧,其實我都好想在香港上市的。”
對麵坐著的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笑道:“richard,你都擁有風行五十巴仙(50%)以上股份啦,就算正常的上市,也都是第一大股東,是不是一定要ab股這麽保守啊?”
林風搖頭:“你也知道,風行對我好重要,我不希望有任何風險……,或者,paul,這次不如通融一下?ab股雙層股權的結構在納斯達克早已很多年了,其實發展也好好,並沒有損害到投資者的利益啊,不瞞你說,如果香港能夠接受風行的ab股結構,風行的上市第一選擇,一定是港交所!怎麽樣?”
周文耀聞言猶豫了片刻,才苦笑道:“這個我需要征求其他董事的意見,暫時沒辦法答複你。”
林風笑著舉杯:“沒關係,我不急,paul,來,飲一杯。”
這裏是香港銀行家會所舉辦的一個聚會,林風作為城中富豪,自然也獲邀出席,而周文耀正好借這個機會和林風溝通風行赴港上市的話題。
遠處另一處沙發坐著的幾個銀行家似乎看到兩人的談話告一段落,舉著酒杯笑著走過來。
“paul,richard,有沒有料爆啊?”一個帶著銀絲邊眼鏡,相貌儒雅的中年人坐在旁邊沙發上,笑著問道。
周文耀搖頭苦笑:“vincent,能有咩料啊,林生就好堅持雙層股權,看起來,想把風行請到香港來,好多障礙。”他語氣中還是顯得有些不快的情緒。
畢竟港交所很多年來的規則都是同股同權,不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如果接受了風行的ab股結構,意味著香港交易所放棄了自己原則,這樣會失信於民。特意為一家風行開綠燈,周文耀不用去開會討論,也知道這條路肯定行不通的。
被稱為vincent的中年男子是香港赫赫有名的銀行家,匯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他也是匯豐集團創立139年來,首位擔任此職務的華人,也是在匯豐集團內職位最高的華人。被香港媒體稱為“香港金融界最具權勢人物”。
鄭海泉聞言點點頭,看向林風:“richard,這麽講的話,那風行隻能去美國上市嘍,我們香港和倫敦交易所都是不支持ab股結構的。”
對於風行上市,倫敦證交所也表現的非常熱情,作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交所近年來對中國企業的上市爭奪也很激烈,不過在倫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基本上集中在傳統的礦業、能源等方麵,it類的公司較少。
林風微笑不語,其實倫敦證券交易所亞太區總裁祝曉健已經專程拜訪過林風,甚至話風中透露出可以考慮支持風行的ab股結構,但是對於林風而言,倫敦證交所從未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坐在鄭海泉身旁的另一位香港金融界的重量級人物,渣打銀行中國區總裁曾景璿則笑著插話:“richard,其實風行無論是在香港上市也好,倫敦、紐約上市也好,都無所謂啦,隻要我們有股票可以買就好!”
她身穿一件香奈兒白色職業套裙,短發偏分,頸中帶著一條珍珠項鏈,顯得精明而優雅,她保養很好,雖然已經年近50歲,看起來卻像個剛剛40歲的職場精英女性。
周文耀叫了起來:“ katherine,你有沒有原則和立場啊,也不幫我勸勸richard,把風行留在香港!”
曾景璿笑笑,也不理他。
作為剛剛上位的特首曾蔭權的妹妹,她如今在香港金融界的地位可是如日中天。
她好奇的問林風:“richard,如果是去美國上市,你們準備選紐交所還是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
林風笑道:“其實包括港交所在內,都是我們的選擇之一,隻是現在涉及的問題比較多,我們都還在跟多方接觸的過程中,暫時還沒有確定下來。”
這倒是實話,對曾景璿林風還是非常尊敬的,畢竟現在在香港的地頭上混,要給曾家麵子。
這些銀行家之所以對風行上市比較關注,一方麵自然是手中握有風行的貸款(夢龍私有化的貸款),風行上市後這筆貸款自然沒有任何風險,另一方麵,跟著這些銀行關係密切的基金和投資機構很多,能夠提前有消息,也便於他們抽調資金進行配置。
………………
同樣是上市,比起第一次夢龍上市時的緊張忐忑,這次的風行上市,林風頗有些穩坐釣魚台的意思。
在2007年這個時間點,風行從體量上來看,的確屬於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大鱷,即使放在全球互聯網的範圍,也是赫赫有名。
也正是因此,風行的上市才引起了包括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在內的眾多交易所的爭搶。
的確,正如鄭海泉和曾景璿等人猜測的那樣,林風基本上已經確定,風行將赴美上市。
至於是在納斯達克還是紐交所,林風還想再等一等,看看雙方給出的條件。
作為林風比較熟悉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固然對風行一直極為青睞,而紐交所同樣是非常重量級的上市選擇地。
一般而言,大家的普遍認知,成立於1792年的紐交所,相當於美國的主板市場,而成立於1971年的納斯達克交易所,相當於中小板或創業板。
但隨著兩個交易所的業務調整、並購,關於主板與中小板或創業板的界限正日益模糊。
從成立起,納斯達克就以電子交易聞名。初期,它的作用更像是向準備上市的技術企業提供一個可替換的選擇。但隨著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它表現出了更強有力的擴張勢頭,風頭一度蓋過全球第一大交易所紐交所。蘋果、微軟、穀歌,亞馬遜等技術和互聯網巨頭都在這裏上市,該交易所被看做是技術公司的首選上市地。
而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以摩根大通這樣的金融巨頭居多,與納斯達克相比,它曆史悠久,也更負盛名。當然,科技類公司ibm等也在這裏上市。
近年來為了抵禦和壓製納斯達克的上升趨勢,維護自己作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的地位,紐交所進行了一係列的努力,包括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go),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nyse euronext)等,同時,也在積極的爭奪新興科技類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以爭奪上市公司和交易份額。
對於風行而言,交易所之間的爭奪顯然給了風行更大的談判空間,讓風行能夠去爭取更多的優惠條件和更高的估值和融資額度。
外界並不清楚的是,納斯達克總裁羅伯特·格雷費爾德已經親自給林風打來了電話,他提出可以在風行上市的收費上打折,並在宣傳推廣增加曝光度等優惠條件。
甚至承諾,風行如果在納斯達克上市,將會確保風行在今年末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要知道,所有跟進這一指數的基金都必須購買,風行可能將不費吹灰之力賣出價值20億美元的股票!
可以說,納斯達克的確表現出了非常大的誠意。
林風也頗有些拿不定主意,要知道,他之前一直都傾向於這次風行的上市改在紐交所。
畢竟,紐交所作為全球第一交易市場,曆史悠久,更富盛名,上市標準和監管比納市還要嚴格一點,紐交所給普通投資者的感覺是,門檻相對更高,潛台詞則為:在這裏上市的公司更值得信賴。
如果選擇在紐交所上市,對於風行的公司品牌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暗示:風行已經是一家“大”公司。
紐交所給出的條件同樣不遜色於納斯達克,在費用和宣傳等方麵同樣有優惠。
雖然因為風行的“中國籍”的身份,不能入選標普500指數,但紐交所和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表示,風行完全可以成為標普道瓊斯全球基準指數成分股,這樣也同樣會吸引全球眾多的基金來購買風行股票。
最重要的是紐交所另外提出的一個優惠條件,這一點徹底打動了林風:風行在紐交所上市可以不需要滿足美國公司需要達到的一些企業治理標準。比如,不需要組建由多數獨立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也不需要組建隻有獨立董事組成的企業治理委員會!
這樣林風就有了對風行董事會更大的把控權,而不用像夢龍當初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需要保證多數的獨立董事!
林風在綜合考慮了雙方的條件後,將李東和李夢媛叫到香港,三個人開會詳盡的討論了上市的相關問題。
包括承銷商的確定,上市團隊其他組成機構的確定,上市交易所的選擇等等。
2007年3月22日,風行集團周三盤後(北京時間3月22日淩晨四點左右)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ipo)。招股書顯示,風行集團計劃通過ipo交易籌集10億美元資金,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
風行集團在招股書中注明融資規模最高為10億美元,但分析認為這很可能隻是為計算注冊費(registration fee)而得出的一個數字。此前市場預估風行融資規模應該為50億美元到80億美元。
但風行集團在本次招股書尚未披露發行股本等具體細節,因此實際的融資額尚不能確定。
對麵坐著的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笑道:“richard,你都擁有風行五十巴仙(50%)以上股份啦,就算正常的上市,也都是第一大股東,是不是一定要ab股這麽保守啊?”
林風搖頭:“你也知道,風行對我好重要,我不希望有任何風險……,或者,paul,這次不如通融一下?ab股雙層股權的結構在納斯達克早已很多年了,其實發展也好好,並沒有損害到投資者的利益啊,不瞞你說,如果香港能夠接受風行的ab股結構,風行的上市第一選擇,一定是港交所!怎麽樣?”
周文耀聞言猶豫了片刻,才苦笑道:“這個我需要征求其他董事的意見,暫時沒辦法答複你。”
林風笑著舉杯:“沒關係,我不急,paul,來,飲一杯。”
這裏是香港銀行家會所舉辦的一個聚會,林風作為城中富豪,自然也獲邀出席,而周文耀正好借這個機會和林風溝通風行赴港上市的話題。
遠處另一處沙發坐著的幾個銀行家似乎看到兩人的談話告一段落,舉著酒杯笑著走過來。
“paul,richard,有沒有料爆啊?”一個帶著銀絲邊眼鏡,相貌儒雅的中年人坐在旁邊沙發上,笑著問道。
周文耀搖頭苦笑:“vincent,能有咩料啊,林生就好堅持雙層股權,看起來,想把風行請到香港來,好多障礙。”他語氣中還是顯得有些不快的情緒。
畢竟港交所很多年來的規則都是同股同權,不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如果接受了風行的ab股結構,意味著香港交易所放棄了自己原則,這樣會失信於民。特意為一家風行開綠燈,周文耀不用去開會討論,也知道這條路肯定行不通的。
被稱為vincent的中年男子是香港赫赫有名的銀行家,匯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他也是匯豐集團創立139年來,首位擔任此職務的華人,也是在匯豐集團內職位最高的華人。被香港媒體稱為“香港金融界最具權勢人物”。
鄭海泉聞言點點頭,看向林風:“richard,這麽講的話,那風行隻能去美國上市嘍,我們香港和倫敦交易所都是不支持ab股結構的。”
對於風行上市,倫敦證交所也表現的非常熱情,作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交所近年來對中國企業的上市爭奪也很激烈,不過在倫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基本上集中在傳統的礦業、能源等方麵,it類的公司較少。
林風微笑不語,其實倫敦證券交易所亞太區總裁祝曉健已經專程拜訪過林風,甚至話風中透露出可以考慮支持風行的ab股結構,但是對於林風而言,倫敦證交所從未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坐在鄭海泉身旁的另一位香港金融界的重量級人物,渣打銀行中國區總裁曾景璿則笑著插話:“richard,其實風行無論是在香港上市也好,倫敦、紐約上市也好,都無所謂啦,隻要我們有股票可以買就好!”
她身穿一件香奈兒白色職業套裙,短發偏分,頸中帶著一條珍珠項鏈,顯得精明而優雅,她保養很好,雖然已經年近50歲,看起來卻像個剛剛40歲的職場精英女性。
周文耀叫了起來:“ katherine,你有沒有原則和立場啊,也不幫我勸勸richard,把風行留在香港!”
曾景璿笑笑,也不理他。
作為剛剛上位的特首曾蔭權的妹妹,她如今在香港金融界的地位可是如日中天。
她好奇的問林風:“richard,如果是去美國上市,你們準備選紐交所還是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
林風笑道:“其實包括港交所在內,都是我們的選擇之一,隻是現在涉及的問題比較多,我們都還在跟多方接觸的過程中,暫時還沒有確定下來。”
這倒是實話,對曾景璿林風還是非常尊敬的,畢竟現在在香港的地頭上混,要給曾家麵子。
這些銀行家之所以對風行上市比較關注,一方麵自然是手中握有風行的貸款(夢龍私有化的貸款),風行上市後這筆貸款自然沒有任何風險,另一方麵,跟著這些銀行關係密切的基金和投資機構很多,能夠提前有消息,也便於他們抽調資金進行配置。
………………
同樣是上市,比起第一次夢龍上市時的緊張忐忑,這次的風行上市,林風頗有些穩坐釣魚台的意思。
在2007年這個時間點,風行從體量上來看,的確屬於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大鱷,即使放在全球互聯網的範圍,也是赫赫有名。
也正是因此,風行的上市才引起了包括納斯達克和紐交所在內的眾多交易所的爭搶。
的確,正如鄭海泉和曾景璿等人猜測的那樣,林風基本上已經確定,風行將赴美上市。
至於是在納斯達克還是紐交所,林風還想再等一等,看看雙方給出的條件。
作為林風比較熟悉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固然對風行一直極為青睞,而紐交所同樣是非常重量級的上市選擇地。
一般而言,大家的普遍認知,成立於1792年的紐交所,相當於美國的主板市場,而成立於1971年的納斯達克交易所,相當於中小板或創業板。
但隨著兩個交易所的業務調整、並購,關於主板與中小板或創業板的界限正日益模糊。
從成立起,納斯達克就以電子交易聞名。初期,它的作用更像是向準備上市的技術企業提供一個可替換的選擇。但隨著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它表現出了更強有力的擴張勢頭,風頭一度蓋過全球第一大交易所紐交所。蘋果、微軟、穀歌,亞馬遜等技術和互聯網巨頭都在這裏上市,該交易所被看做是技術公司的首選上市地。
而在紐交所上市的公司,以摩根大通這樣的金融巨頭居多,與納斯達克相比,它曆史悠久,也更負盛名。當然,科技類公司ibm等也在這裏上市。
近年來為了抵禦和壓製納斯達克的上升趨勢,維護自己作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的地位,紐交所進行了一係列的努力,包括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go),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nyse euronext)等,同時,也在積極的爭奪新興科技類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以爭奪上市公司和交易份額。
對於風行而言,交易所之間的爭奪顯然給了風行更大的談判空間,讓風行能夠去爭取更多的優惠條件和更高的估值和融資額度。
外界並不清楚的是,納斯達克總裁羅伯特·格雷費爾德已經親自給林風打來了電話,他提出可以在風行上市的收費上打折,並在宣傳推廣增加曝光度等優惠條件。
甚至承諾,風行如果在納斯達克上市,將會確保風行在今年末入選納斯達克100指數,要知道,所有跟進這一指數的基金都必須購買,風行可能將不費吹灰之力賣出價值20億美元的股票!
可以說,納斯達克的確表現出了非常大的誠意。
林風也頗有些拿不定主意,要知道,他之前一直都傾向於這次風行的上市改在紐交所。
畢竟,紐交所作為全球第一交易市場,曆史悠久,更富盛名,上市標準和監管比納市還要嚴格一點,紐交所給普通投資者的感覺是,門檻相對更高,潛台詞則為:在這裏上市的公司更值得信賴。
如果選擇在紐交所上市,對於風行的公司品牌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暗示:風行已經是一家“大”公司。
紐交所給出的條件同樣不遜色於納斯達克,在費用和宣傳等方麵同樣有優惠。
雖然因為風行的“中國籍”的身份,不能入選標普500指數,但紐交所和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表示,風行完全可以成為標普道瓊斯全球基準指數成分股,這樣也同樣會吸引全球眾多的基金來購買風行股票。
最重要的是紐交所另外提出的一個優惠條件,這一點徹底打動了林風:風行在紐交所上市可以不需要滿足美國公司需要達到的一些企業治理標準。比如,不需要組建由多數獨立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也不需要組建隻有獨立董事組成的企業治理委員會!
這樣林風就有了對風行董事會更大的把控權,而不用像夢龍當初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需要保證多數的獨立董事!
林風在綜合考慮了雙方的條件後,將李東和李夢媛叫到香港,三個人開會詳盡的討論了上市的相關問題。
包括承銷商的確定,上市團隊其他組成機構的確定,上市交易所的選擇等等。
2007年3月22日,風行集團周三盤後(北京時間3月22日淩晨四點左右)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ipo)。招股書顯示,風行集團計劃通過ipo交易籌集10億美元資金,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
風行集團在招股書中注明融資規模最高為10億美元,但分析認為這很可能隻是為計算注冊費(registration fee)而得出的一個數字。此前市場預估風行融資規模應該為50億美元到80億美元。
但風行集團在本次招股書尚未披露發行股本等具體細節,因此實際的融資額尚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