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從修士到寡婦[七十年代] 作者:大河東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保國對這場景不陌生,之前沒分家的時候他媽媽也是廚房忙碌的一員,他或者二弟還會幫忙燒個火。
他走在前麵,挺著小胸堂:“爺爺,我們過來了,媽媽還做了兩道菜一起拿過來。”
張衛國看了一圈視線就停在廚房,聞著香味,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他可是特意留了肚子來吃這一頓豐富的大餐的。
飯菜的香味不停地從裏麵傳出來,不止是張衛國一個人看向廚房,張錦華和張小華同樣,隻有大人經曆的多了,多那麽幾分矜持。
蘇茴不打算進去幫忙,就在邊上坐下。
張根拉著張保國說話,老二沒了,頂立門戶的就是保國,他對他的看重僅在張錦華後麵。
說話間,飯菜一一端了上來。
今天這頓飯菜是年夜飯,也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李滿芬帶著大兒媳婦大展身手,有骨頭蘿卜湯、豬肉塊悶香芋、香煎魚、炒豆芽、蒸肉丸子、木耳炒肉絲,豆腐卷、酸菜豬腦,湊足了八個菜,飯雖然不全都是大米,但是大米的含量已經達到了二分之一,其餘的才是各種雜糧混合在一起,所以這些菜端來的時候,李滿芬是驕傲的。
看到蘇茴帶來的兩個菜,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下就十全十美了。
家裏人口多,張根李滿芬兩口子坐主位,張全夫妻以及4個兒女坐一邊,蘇茴和4個兒子坐另一邊,張貴就在李滿芬邊上,一共有14口人,這麽多人,幸好當初這張桌子就是特意往大了做的,才堪堪擠得下。
擠到什麽程度呢?筷子都伸展不開。
慣例的,在吃飯之前一家之長要說幾句話,張根一向是話不多的,他看著這麽多的兒孫,想著永遠也不會迴來的老二,有些感傷,也有幾分釋然。
“感謝國家,感謝主席,給我們帶來和平的生活,希望下一年風調雨順,我們家平平安安,家裏不斷糧。”
他們這個年紀的人是從戰亂年代過來的,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意,對未來的要求也就不怎麽高,也不求吃飽,能不斷糧,吃個半飽就滿足了。
張根說完了,李滿芬清了清嗓子:“今年收成還可以,下一年繼續好好幹活,多掙工分,爭取下一年分到更多的糧食。”
蘇茴:“……”
這祈願,樸實的讓她心情複雜。
然後張根就動筷子了,他一動筷子,桌子上就完全沒有了說話的聲音,隻有筷子的殘影,趙來娣早就瞄中了那塊最肥最厚的肉片,公公婆婆說話都沒怎麽入腦,一看到公公動筷子,盯著目標,快、狠、準,到手!
張貴隻比她稍慢了那麽一分,最看好的肉片就沒有了,他也不生氣,夾走了第2個目標,快速的放到嘴巴裏,這肉,真香!一邊咀嚼,一邊動作不停。
他們兩個動作最快,其他人也不慢,一時間,桌麵上的菜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之前李滿芬都是采取分餐製的,就是她大概先把菜和飯分一分,每個人吃多少都是她分配的,現在則是考驗個人的手速和眼力。
哪怕是最小的孩子,筷子都使用的很利索了,在這種時候,都發揮了自己的巔峰速度,一個慢了,就沒有了。
蘇茴吃的不多,她大部分都給四個孩子夾菜去了,平時自己家吃飯哪裏會有這種像是搶一般的速度,張保國和張衛國還好,兩個小的手短動作慢,沒有她幫忙,根本夾不了多少。
趙來娣則是先嘴裏吃了幾口,然後筷子就不停了,自己碗裏,四個孩子碗裏,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菜都在他們一家六口的碗裏。
飯菜分量都是做足了的,最後都吃的幹幹淨淨,吃完了飯,李滿芬泡了一壺茶。
這茶葉是在山上摘的野茶,自己炒的,就貪個茶香,平時也少喝,隻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會泡上一壺。
吃飽喝足之後,再來一碗茶水,個個臉上都有著滿足。
張根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大家說著話,問起下一年開學的事,張衛國眨著眼睛問蘇茴:“媽,我能晚一年再去上學嗎?”
蘇茴拒絕:“你哥哥也是這個年紀去上學的,剛好。”
年一過,張保國十一歲,上三年級下學期,到了下半年,就是四年級,到時候張衛國就去念一年級。
他們本來就差了三歲,這個年齡差,正好。
張衛國不想去上學,去上學有什麽好玩的,隻能乖乖的坐在自己位置上,老師就是自己親媽,想幹點什麽都不行。
蘇茴順勢問起張鳳華。
張錦華比張保國大一歲,同樣上三年級,張鳳華比張衛國也大一歲,是不是要送去念書?
趙來娣看了眼眼巴巴的大女兒,點了點頭:“對,來年她也去上學了。”她是覺得上學沒必要的,但是不去上學一個字都不認得,連名字也不會,好歹要送去學一兩年。
不過去上學就要交學費,一學期1.5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算上大兒子的,那就是一年三元了。
趙來娣臉有些抽,那可是三塊啊。
她看了眼兒子,兒子的成績比不上張保國,也還過得去,再讀多幾年,小學畢業證還是可以拿到的,雖然他們這裏讀了小學也沒多大用,但是有蘇茴這個有小學畢業證就去舒舒服服當老師的在,她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低一頭,要是還有機會呢,就因為沒有小學畢業證錯過了,那她能嘔出血來。
至於大女兒,她想去念書,她就打算讓她去讀個一兩年,以後不做個睜眼瞎。
張貴當初也是上過學的,不過上到二年級就沒有去了,他看著高興的大侄女,再看看有些失望的二侄女,問大嫂:“大嫂,喜華年紀也差不多了,開年就跟衛國一樣八歲了,她也去上學嗎?”
趙來娣聽了這話,臉青了,三個孩子都上學的話,一學期四塊五,一年就九塊!她斷然拒絕:“她不去!她還小,她哥哥姐姐都去上學,迴家了也能一樣教她!”
第21章 七十年代
趙來娣不去看二女兒,心裏惋惜,其實蘇茴教她們也行的,還能省了學費,但是她上午上完課之後,下午還要去掙工分,迴來天就黑了,哪裏還有時間教人功課?自己兒子都沒空多搭理,她早就死了這條心。
一聽到媽媽這樣說,張喜華頭就低了下去。
她也想去上學!
她不知道上學哪裏好玩,但是大家都去,都想去,她也想去!
張根在心裏算了一算老二家四個孩子的年歲,保國過年十一歲,衛國八歲,安國定國六歲,再過兩年,全都到了上學的年紀,四個小孩,全都上學的話,一年就要十二塊,十二塊是什麽概念?
這或許是城裏工人大半個月的工資,但是在鄉下,他們一大家子掙工分,扣除掉糧食之後,拿到手的才三十多塊!
他就想問老二媳婦,以後怎麽打算的?但是如果他說不給的話,那不是要傷後麵孩子的心,他就憋了迴去。
還是過後私底下再問問。
喝完茶之後就是重頭戲了,長輩會向晚輩發壓歲錢,隻要是沒結婚的,都有,這代表對小輩的祝福。
李滿芬從房裏出來手裏就捏著一把紅紙,這是買對聯的時候一起買的,買迴來裁成大小一致的紅紙,包了裝壓歲錢的。
她先是給了張貴一個,張貴還沒結婚,就算年紀不小了,依舊有收紅包的權利。
然後先給了張錦華,然後給張保國、張衛國、張安國、張定國,最後才是三個孫女。
這些壓歲錢中張貴的那個會格外厚一點,其餘的都一樣,每人兩分錢。
個個都笑眯眯的接了,小孩子一年到頭根本見不到錢。
然後就是趙來娣發了,她也是先給了張貴,然後給自己的四個孩子,最後是蘇茴家的四個,然後是蘇茴,順序差不多,她包的比以前小,以前蘇茴會給張貴兩毛,現在她包了一毛,張錦華他們每人一分。
這樣才正常,作為一個手裏沒多少錢,還肩負著四個孩子的寡婦,節省些才是應當的。
一分錢很少,也就夠買個糖果舔舔嘴,但是,對於小孩子們來說,已經是一大筆錢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零花錢這個概念。一旦得到,錢就會格外的高興。
因為這一分錢,就是一顆甜甜的糖果。
重頭戲結束了,蘇茴就帶著迴家了,這時候天已經全黑。他們留在這裏也沒地方睡,他們搬出去之後,那房間就住了張錦華和三個妹妹。
迴到家之後要守夜,蘇茴沒關係的,但是三個小孩在長身體,不能熬夜,她去自己房間上鎖的櫃子裏拿出了一盒的點心。
“這些都是之前去市裏買來的。”蘇茴一拿出來,他們就張大了嘴巴,看著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但是看著就非常好吃的點心,一時都不敢動彈。
“媽媽在市裏買的,你們別說出去,知道嗎。”
四人乖乖點頭,他們都懂噠!要是說出去了,別人也要吃噠!
“媽媽,這個是什麽?真好看,聞起來也好香……”張衛國咽口水。
蘇茴給他們一一介紹:“這個是雲片糕,這個是核桃酥,這個是麻卷……”
吃著鬆鬆軟軟的點心,四雙眼睛相似度極高的微微眯起,張保國和張衛國長得更像張平,雙胞胎像蘇茴,但是一雙眼睛四兄弟都有些像,尤其是在他們都笑著的時候,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的血緣關係。
蘇茴看了,也眯起了一雙相似的眼睛,眼裏有著笑意在蕩漾。
她母胎單身,但是對於小孩子,尤其是乖巧的小孩子,一向是喜歡的。
“喜歡吃嗎?下次我去看到還有再給你們買。”
“保國,你來年開學了,好好學習,衛國提前跟著哥哥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不然你可能會不適應,安國和定國,你們還小,不用去上學,如果你們感興趣的話也可以跟著哥哥一起學習,媽媽希望你們都能做一個有學識,有心胸的人。”
這個世界的靈力匱乏,根本就不適合修真,他們四個也都沒有靈根,修行這一條路是斷了,按照原身的思想,丈夫去世,最大的執念就是把四個孩子培養成才,怎麽樣算是成才?
在當下,有三種人最出息,一個是參軍,一個是工人,一個是幹部。
參軍不必說,這是整個社會的風氣,軍人光榮,保家衛國,去當工人的話,每個月都有工資,還會有節日福利,現在的工作還能傳承,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但是第一世的經曆告訴他,當工人是會下崗的,最後一個是當幹部,也就是去體製,為人民服務。
當軍人,首先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次是敏銳的觀察力,還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工人,需要一門技術。
幹部,豐富的學識之外,就是要有一張會說話的嘴和良好的情商。
這些,有著良好的知識儲備,都能在路上走得更遠,學習,是必須的。
現在是特殊時期,學習的路斷了,沒有途徑可以上大學,城裏高中初中畢業以後還會一個一個的下鄉支援鄉下建設,這就導致普遍認為讀書沒用,但是讀書怎麽可能會沒有用呢?她在修真世界還要學習呢。
不學習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寬廣,不知道世界有多寬廣,也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哪裏知道自己該上進壯大?
這是一個平行時空,但是大致跟她第一世曆史書上的相同,這個特殊時期,終究會過去的,算一算年齡,他們兄弟都可以在高考恢複後去上大學,如果基礎紮實,張保國和張衛國都能趕上第一波。
學習是必須的,不做好準備,事到臨頭的時候再來報佛腳就太遲了。
“保國,等年過了,每天我會給你布置任務,記得完成。”
張保國一懵。
蘇茴微笑:“我找到了一些輔助學習的資料,上麵有不少題,雖然我不是你的老師,但我覺得這些都有必要學一學。”
張保國:“……”不知道為什麽,有種很不好的預感。
大年初一,蘇茴一大早的就帶著他們去給張根他們拜年,完了,蘇茴就迴家了,她們家這情況,不適合去別人家拜年,四個小孩子也要注意些。
去拜年的小孩子都會被塞一把零嘴,這些零嘴裝滿了兜,孩子就迴家“清理”一下,重新再去,吃的節省些的,這些年貨可以吃半年。
張平是小輩,他們分家出來沒有長輩作證,來拜年的大人幾乎沒有,都是些小孩子,有人來了,說幾句新年祝福的話,蘇茴就給他們一把零嘴。
一波孩子走了,另外一撥又來了。
誰叫張姓是李村的大姓呢,真追上去,全都是親戚。
年初二去娘家,一大早,吃了早飯,把該鎖的都鎖上,留著大威看家,這才提著個籃子出發去隔壁柳村了。
之前已經跟他們說好,她年初二迴娘家,為免錯過,常小荷和蘇仲年初三才迴娘家,她娘家就在本村,什麽時候迴去都方便,就遷就著小姑子的時間來。
蘇茴提了一小包糖果,兩罐子的醬,一條魚,這在眾多出嫁女的禮中算得上是一份中等偏上的了。
蘇茴受了他們不少的幫助,輕了過意不去,這些來源也比較好解釋,魚是她自己抓的,醬料是她自己做的,隻有那一小袋糖果比較稀罕,是鎮上沒有的稀罕物,但是謝知青可以提出來當借口,他當時給她抓了一把糖,這一把,別人哪裏知道有多少?
他走在前麵,挺著小胸堂:“爺爺,我們過來了,媽媽還做了兩道菜一起拿過來。”
張衛國看了一圈視線就停在廚房,聞著香味,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他可是特意留了肚子來吃這一頓豐富的大餐的。
飯菜的香味不停地從裏麵傳出來,不止是張衛國一個人看向廚房,張錦華和張小華同樣,隻有大人經曆的多了,多那麽幾分矜持。
蘇茴不打算進去幫忙,就在邊上坐下。
張根拉著張保國說話,老二沒了,頂立門戶的就是保國,他對他的看重僅在張錦華後麵。
說話間,飯菜一一端了上來。
今天這頓飯菜是年夜飯,也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李滿芬帶著大兒媳婦大展身手,有骨頭蘿卜湯、豬肉塊悶香芋、香煎魚、炒豆芽、蒸肉丸子、木耳炒肉絲,豆腐卷、酸菜豬腦,湊足了八個菜,飯雖然不全都是大米,但是大米的含量已經達到了二分之一,其餘的才是各種雜糧混合在一起,所以這些菜端來的時候,李滿芬是驕傲的。
看到蘇茴帶來的兩個菜,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下就十全十美了。
家裏人口多,張根李滿芬兩口子坐主位,張全夫妻以及4個兒女坐一邊,蘇茴和4個兒子坐另一邊,張貴就在李滿芬邊上,一共有14口人,這麽多人,幸好當初這張桌子就是特意往大了做的,才堪堪擠得下。
擠到什麽程度呢?筷子都伸展不開。
慣例的,在吃飯之前一家之長要說幾句話,張根一向是話不多的,他看著這麽多的兒孫,想著永遠也不會迴來的老二,有些感傷,也有幾分釋然。
“感謝國家,感謝主席,給我們帶來和平的生活,希望下一年風調雨順,我們家平平安安,家裏不斷糧。”
他們這個年紀的人是從戰亂年代過來的,對現在的生活已經很滿意,對未來的要求也就不怎麽高,也不求吃飽,能不斷糧,吃個半飽就滿足了。
張根說完了,李滿芬清了清嗓子:“今年收成還可以,下一年繼續好好幹活,多掙工分,爭取下一年分到更多的糧食。”
蘇茴:“……”
這祈願,樸實的讓她心情複雜。
然後張根就動筷子了,他一動筷子,桌子上就完全沒有了說話的聲音,隻有筷子的殘影,趙來娣早就瞄中了那塊最肥最厚的肉片,公公婆婆說話都沒怎麽入腦,一看到公公動筷子,盯著目標,快、狠、準,到手!
張貴隻比她稍慢了那麽一分,最看好的肉片就沒有了,他也不生氣,夾走了第2個目標,快速的放到嘴巴裏,這肉,真香!一邊咀嚼,一邊動作不停。
他們兩個動作最快,其他人也不慢,一時間,桌麵上的菜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
之前李滿芬都是采取分餐製的,就是她大概先把菜和飯分一分,每個人吃多少都是她分配的,現在則是考驗個人的手速和眼力。
哪怕是最小的孩子,筷子都使用的很利索了,在這種時候,都發揮了自己的巔峰速度,一個慢了,就沒有了。
蘇茴吃的不多,她大部分都給四個孩子夾菜去了,平時自己家吃飯哪裏會有這種像是搶一般的速度,張保國和張衛國還好,兩個小的手短動作慢,沒有她幫忙,根本夾不了多少。
趙來娣則是先嘴裏吃了幾口,然後筷子就不停了,自己碗裏,四個孩子碗裏,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菜都在他們一家六口的碗裏。
飯菜分量都是做足了的,最後都吃的幹幹淨淨,吃完了飯,李滿芬泡了一壺茶。
這茶葉是在山上摘的野茶,自己炒的,就貪個茶香,平時也少喝,隻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會泡上一壺。
吃飽喝足之後,再來一碗茶水,個個臉上都有著滿足。
張根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大家說著話,問起下一年開學的事,張衛國眨著眼睛問蘇茴:“媽,我能晚一年再去上學嗎?”
蘇茴拒絕:“你哥哥也是這個年紀去上學的,剛好。”
年一過,張保國十一歲,上三年級下學期,到了下半年,就是四年級,到時候張衛國就去念一年級。
他們本來就差了三歲,這個年齡差,正好。
張衛國不想去上學,去上學有什麽好玩的,隻能乖乖的坐在自己位置上,老師就是自己親媽,想幹點什麽都不行。
蘇茴順勢問起張鳳華。
張錦華比張保國大一歲,同樣上三年級,張鳳華比張衛國也大一歲,是不是要送去念書?
趙來娣看了眼眼巴巴的大女兒,點了點頭:“對,來年她也去上學了。”她是覺得上學沒必要的,但是不去上學一個字都不認得,連名字也不會,好歹要送去學一兩年。
不過去上學就要交學費,一學期1.5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算上大兒子的,那就是一年三元了。
趙來娣臉有些抽,那可是三塊啊。
她看了眼兒子,兒子的成績比不上張保國,也還過得去,再讀多幾年,小學畢業證還是可以拿到的,雖然他們這裏讀了小學也沒多大用,但是有蘇茴這個有小學畢業證就去舒舒服服當老師的在,她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低一頭,要是還有機會呢,就因為沒有小學畢業證錯過了,那她能嘔出血來。
至於大女兒,她想去念書,她就打算讓她去讀個一兩年,以後不做個睜眼瞎。
張貴當初也是上過學的,不過上到二年級就沒有去了,他看著高興的大侄女,再看看有些失望的二侄女,問大嫂:“大嫂,喜華年紀也差不多了,開年就跟衛國一樣八歲了,她也去上學嗎?”
趙來娣聽了這話,臉青了,三個孩子都上學的話,一學期四塊五,一年就九塊!她斷然拒絕:“她不去!她還小,她哥哥姐姐都去上學,迴家了也能一樣教她!”
第21章 七十年代
趙來娣不去看二女兒,心裏惋惜,其實蘇茴教她們也行的,還能省了學費,但是她上午上完課之後,下午還要去掙工分,迴來天就黑了,哪裏還有時間教人功課?自己兒子都沒空多搭理,她早就死了這條心。
一聽到媽媽這樣說,張喜華頭就低了下去。
她也想去上學!
她不知道上學哪裏好玩,但是大家都去,都想去,她也想去!
張根在心裏算了一算老二家四個孩子的年歲,保國過年十一歲,衛國八歲,安國定國六歲,再過兩年,全都到了上學的年紀,四個小孩,全都上學的話,一年就要十二塊,十二塊是什麽概念?
這或許是城裏工人大半個月的工資,但是在鄉下,他們一大家子掙工分,扣除掉糧食之後,拿到手的才三十多塊!
他就想問老二媳婦,以後怎麽打算的?但是如果他說不給的話,那不是要傷後麵孩子的心,他就憋了迴去。
還是過後私底下再問問。
喝完茶之後就是重頭戲了,長輩會向晚輩發壓歲錢,隻要是沒結婚的,都有,這代表對小輩的祝福。
李滿芬從房裏出來手裏就捏著一把紅紙,這是買對聯的時候一起買的,買迴來裁成大小一致的紅紙,包了裝壓歲錢的。
她先是給了張貴一個,張貴還沒結婚,就算年紀不小了,依舊有收紅包的權利。
然後先給了張錦華,然後給張保國、張衛國、張安國、張定國,最後才是三個孫女。
這些壓歲錢中張貴的那個會格外厚一點,其餘的都一樣,每人兩分錢。
個個都笑眯眯的接了,小孩子一年到頭根本見不到錢。
然後就是趙來娣發了,她也是先給了張貴,然後給自己的四個孩子,最後是蘇茴家的四個,然後是蘇茴,順序差不多,她包的比以前小,以前蘇茴會給張貴兩毛,現在她包了一毛,張錦華他們每人一分。
這樣才正常,作為一個手裏沒多少錢,還肩負著四個孩子的寡婦,節省些才是應當的。
一分錢很少,也就夠買個糖果舔舔嘴,但是,對於小孩子們來說,已經是一大筆錢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零花錢這個概念。一旦得到,錢就會格外的高興。
因為這一分錢,就是一顆甜甜的糖果。
重頭戲結束了,蘇茴就帶著迴家了,這時候天已經全黑。他們留在這裏也沒地方睡,他們搬出去之後,那房間就住了張錦華和三個妹妹。
迴到家之後要守夜,蘇茴沒關係的,但是三個小孩在長身體,不能熬夜,她去自己房間上鎖的櫃子裏拿出了一盒的點心。
“這些都是之前去市裏買來的。”蘇茴一拿出來,他們就張大了嘴巴,看著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但是看著就非常好吃的點心,一時都不敢動彈。
“媽媽在市裏買的,你們別說出去,知道嗎。”
四人乖乖點頭,他們都懂噠!要是說出去了,別人也要吃噠!
“媽媽,這個是什麽?真好看,聞起來也好香……”張衛國咽口水。
蘇茴給他們一一介紹:“這個是雲片糕,這個是核桃酥,這個是麻卷……”
吃著鬆鬆軟軟的點心,四雙眼睛相似度極高的微微眯起,張保國和張衛國長得更像張平,雙胞胎像蘇茴,但是一雙眼睛四兄弟都有些像,尤其是在他們都笑著的時候,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的血緣關係。
蘇茴看了,也眯起了一雙相似的眼睛,眼裏有著笑意在蕩漾。
她母胎單身,但是對於小孩子,尤其是乖巧的小孩子,一向是喜歡的。
“喜歡吃嗎?下次我去看到還有再給你們買。”
“保國,你來年開學了,好好學習,衛國提前跟著哥哥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不然你可能會不適應,安國和定國,你們還小,不用去上學,如果你們感興趣的話也可以跟著哥哥一起學習,媽媽希望你們都能做一個有學識,有心胸的人。”
這個世界的靈力匱乏,根本就不適合修真,他們四個也都沒有靈根,修行這一條路是斷了,按照原身的思想,丈夫去世,最大的執念就是把四個孩子培養成才,怎麽樣算是成才?
在當下,有三種人最出息,一個是參軍,一個是工人,一個是幹部。
參軍不必說,這是整個社會的風氣,軍人光榮,保家衛國,去當工人的話,每個月都有工資,還會有節日福利,現在的工作還能傳承,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但是第一世的經曆告訴他,當工人是會下崗的,最後一個是當幹部,也就是去體製,為人民服務。
當軍人,首先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其次是敏銳的觀察力,還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工人,需要一門技術。
幹部,豐富的學識之外,就是要有一張會說話的嘴和良好的情商。
這些,有著良好的知識儲備,都能在路上走得更遠,學習,是必須的。
現在是特殊時期,學習的路斷了,沒有途徑可以上大學,城裏高中初中畢業以後還會一個一個的下鄉支援鄉下建設,這就導致普遍認為讀書沒用,但是讀書怎麽可能會沒有用呢?她在修真世界還要學習呢。
不學習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寬廣,不知道世界有多寬廣,也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哪裏知道自己該上進壯大?
這是一個平行時空,但是大致跟她第一世曆史書上的相同,這個特殊時期,終究會過去的,算一算年齡,他們兄弟都可以在高考恢複後去上大學,如果基礎紮實,張保國和張衛國都能趕上第一波。
學習是必須的,不做好準備,事到臨頭的時候再來報佛腳就太遲了。
“保國,等年過了,每天我會給你布置任務,記得完成。”
張保國一懵。
蘇茴微笑:“我找到了一些輔助學習的資料,上麵有不少題,雖然我不是你的老師,但我覺得這些都有必要學一學。”
張保國:“……”不知道為什麽,有種很不好的預感。
大年初一,蘇茴一大早的就帶著他們去給張根他們拜年,完了,蘇茴就迴家了,她們家這情況,不適合去別人家拜年,四個小孩子也要注意些。
去拜年的小孩子都會被塞一把零嘴,這些零嘴裝滿了兜,孩子就迴家“清理”一下,重新再去,吃的節省些的,這些年貨可以吃半年。
張平是小輩,他們分家出來沒有長輩作證,來拜年的大人幾乎沒有,都是些小孩子,有人來了,說幾句新年祝福的話,蘇茴就給他們一把零嘴。
一波孩子走了,另外一撥又來了。
誰叫張姓是李村的大姓呢,真追上去,全都是親戚。
年初二去娘家,一大早,吃了早飯,把該鎖的都鎖上,留著大威看家,這才提著個籃子出發去隔壁柳村了。
之前已經跟他們說好,她年初二迴娘家,為免錯過,常小荷和蘇仲年初三才迴娘家,她娘家就在本村,什麽時候迴去都方便,就遷就著小姑子的時間來。
蘇茴提了一小包糖果,兩罐子的醬,一條魚,這在眾多出嫁女的禮中算得上是一份中等偏上的了。
蘇茴受了他們不少的幫助,輕了過意不去,這些來源也比較好解釋,魚是她自己抓的,醬料是她自己做的,隻有那一小袋糖果比較稀罕,是鎮上沒有的稀罕物,但是謝知青可以提出來當借口,他當時給她抓了一把糖,這一把,別人哪裏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