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兩銀子,普通三口之家生活足夠。
有著巡邏組和謝一林一係列的政策,祈台城還是很安寧的。
想要惹事的流民還沒開始幹事,就被按趴了。
再說了,有吃有喝,隻要不懶的要死,都能夠活的很好,誰還想再去作死的惹事呢?
過年之前,祈台城的人數增加了一倍。
這還是有一部分放不下老家迴去了的,要是都留下的話隻會更多。
對這些人,謝一林並沒有強製。
能夠留下,他歡迎。
要迴故裏的,他也並沒有給臉色看。
不管怎麽樣的選擇他這個鎮守使都支持。
人心,就是這麽得到手的。
年前,禦史大人從京城來了一封信。
信裏提到,其它各地流民四起,燒殺搶掠無奇不有,還讓他多用些心思。
老師的教誨,謝一林一直都是記在心裏的。
盡管他已經在做,卻也仍然是將老師的信反反複複的讀了好幾遍。
*
京城。
皇宮裏,皇上正躺在床上,旁邊赫然正是之前和謝一林對著幹的太子。
此時,正在一旁小心的侍候著。
另一側的人正是正在拿著一封信讀的禦史大人。
禦史大人手裏拿著的信正是謝一林之前讓羽林衛給送來的那封長信。
“陛下,信讀完了!”
“那小子是不是還有別的信給你,王老頭你沒給朕拿來啊?咳咳咳……”
皇上說著話,就重重的咳嗽了起來。
王子謙故意裝作非常鬱悶的道:“陛下,老臣冤枉啊!老臣的徒弟寫的私信都給您帶來了,真沒有了!那小家夥在邊關可是特別忙,也不說來封信,等
下次我再去信,熊他!”
皇上顫抖著抬起手指著禦史大人:“你這老家夥,還給我玩心眼,得了,年後就讓人去給你寶貝徒弟修工程,行了吧?”
“老臣代替小林子謝陛下體恤!”王子謙連忙行禮道謝。
皇上擺手。
這一老一少的倒都是真心做實事。
雖然那地方有些遠,皇上大多數時候認為沒有必要在那裏修建什麽水利工程。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想要豎立個典型很難找。
這麽多的官提出來都不如謝一林一個人幹的實事多。
要說邊關那邊的鎮守使,隻從皇上手裏免的就不下一隻手掌數,更不用提還有邊關直接處置的。
可是如此多的人,卻是不如一個謝一林能幹。
也難怪王老頭見天的拿著那封信在自己旁邊得瑟。
既然都是為民辦事,那就讓他如願一次吧。
省的連生病也不能安生。
“明年工程做完就把那小子接迴來吧,太晚了,朕擔心把那孩子的性格給磨沒了,你沒看信都越來越少了嗎?”皇上虛弱的道。
王子謙將信折好放在一旁:“陛下,再過幾年,您當時還說磨的越平越好呢!”
“朕……撐不了多久,還要讓那小子迴來和太子多磨合磨合,以後……以後,太子是要靠小年輕的了!咳咳!”
太子殿下全程就和一個透明人似的。
王子謙和皇上說話,都沒有避開他,不過也沒有問他的意見。
就算現在皇上說到太子了,太子也仍然是臉色平靜的立在一旁。
皇上看看他就道:“太子可有異?”
“父後,兒臣早就視謝大人為太傅,上次的事情就是謝大人幫兒臣完成的,隻是一直沒有來得及道聲謝!”
“不及,以後,有的是機會!”
“是,兒臣知曉了!”
王子謙在一旁眉頭挑了一下。
這父子兩個一個比一個能耐。
徒弟都去邊關兩年了,還道謝呢?
一點誠意也沒有的家夥。
雖然他也很想要讓徒弟趕緊迴到自己身邊來,可是王子謙還是很清醒的。
眼下京城的水比往常更深,盡管皇上一直在提攜太子,可是其它的皇子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就能胡弄過去的。
與其來京城摻和,還不如在邊關忙活那些事更有意義。
這個位子究竟是誰來坐,並不是謝一林迴來就能夠改變的。
因此,王子謙在皇上提議要讓徒弟迴來的時候,禦史大人不輕不重的給擋迴去了。
太子和皇位始終是有阻隔的。
還是等大局定下之後再有讓徒弟迴來的打算好了,那個時候,也不遲!
*
祈台城的這一個年,比預料的要熱鬧的多。
不止有民眾自動自發的舞獅,還有雪祭更是從很早的時候就有人開始了。
謝一林帶著侍衛巡視的時候,見到的所有的人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問候一聲:謝大人,過年好!
謝一林也同樣的迴以問候。
看著滿臉都是高興的笑容的民眾,謝一林挺有滿足感的。
努力了這麽久,終於是有了一些改變了。
這些改變還是向著自己所想像中的那樣的,越來越好的變著,挺好。
第168章
*
一年又一年, 轉眼, 謝一林來邊關四年。
祈台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一切都欣欣向榮。
沒有了死氣沉沉, 隻有都希望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眾人,這比什麽都強。
謝一林十六歲。
少年郎終於長大成人。
修長的身材,健康的膚色,鎮守使的位子,讓謝家一下成為媒婆們搭話最多的人家。
謝一林成人了!
隨之而來的煩惱也多了一個。
比如說:總是有人來說媒。
關鍵吧,家裏人還特別的配合。
不配合不行啊,祈台城的女子真不多, 合適的就更不多了, 偶爾有媒婆過來說和,不管是白氏還是萬容都會激動個半天。
隻是卻是不怎麽和謝一林提及, 偶爾在一旁說一兩句, 這家夥總是以太忙,轉頭就不見蹤影了。
時間久了, 謝家兩個女人也隻好自己找找合適的人。
隻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能夠配得上自家孩子的人。
這個鎮守使,年輕, 長的好。
謝家有兒郎,有才,有頭腦。
說和女兒家的人是不少,有很多還是想要當妾室的。
隻是謝一林早就有言在先,不納妾, 隻娶妻。
謝老爺子等人也沒有想過要先給謝一林納妾,說不過去。
再說了,謝家人就沒有納妾之說。
以前家裏人沒有這樣的說法,現在,作為最年輕的鎮守使,沒娶妻先納妾,更難聽。
所以,那麽多的人過來說和,都被推了。
推的白氏和萬容都心疼。
有一個總是好的。
不過想想大房家的那個之前拿不出手的劉氏,就將這心思給壓下去了。
乖孫可是有著大好前途的官,可不能被一個不懂事的女人給豁豁了。
已經變的有些懂事的劉氏,此時也在糾結著呢。
四年過去了,家裏的日子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有著巡邏組和謝一林一係列的政策,祈台城還是很安寧的。
想要惹事的流民還沒開始幹事,就被按趴了。
再說了,有吃有喝,隻要不懶的要死,都能夠活的很好,誰還想再去作死的惹事呢?
過年之前,祈台城的人數增加了一倍。
這還是有一部分放不下老家迴去了的,要是都留下的話隻會更多。
對這些人,謝一林並沒有強製。
能夠留下,他歡迎。
要迴故裏的,他也並沒有給臉色看。
不管怎麽樣的選擇他這個鎮守使都支持。
人心,就是這麽得到手的。
年前,禦史大人從京城來了一封信。
信裏提到,其它各地流民四起,燒殺搶掠無奇不有,還讓他多用些心思。
老師的教誨,謝一林一直都是記在心裏的。
盡管他已經在做,卻也仍然是將老師的信反反複複的讀了好幾遍。
*
京城。
皇宮裏,皇上正躺在床上,旁邊赫然正是之前和謝一林對著幹的太子。
此時,正在一旁小心的侍候著。
另一側的人正是正在拿著一封信讀的禦史大人。
禦史大人手裏拿著的信正是謝一林之前讓羽林衛給送來的那封長信。
“陛下,信讀完了!”
“那小子是不是還有別的信給你,王老頭你沒給朕拿來啊?咳咳咳……”
皇上說著話,就重重的咳嗽了起來。
王子謙故意裝作非常鬱悶的道:“陛下,老臣冤枉啊!老臣的徒弟寫的私信都給您帶來了,真沒有了!那小家夥在邊關可是特別忙,也不說來封信,等
下次我再去信,熊他!”
皇上顫抖著抬起手指著禦史大人:“你這老家夥,還給我玩心眼,得了,年後就讓人去給你寶貝徒弟修工程,行了吧?”
“老臣代替小林子謝陛下體恤!”王子謙連忙行禮道謝。
皇上擺手。
這一老一少的倒都是真心做實事。
雖然那地方有些遠,皇上大多數時候認為沒有必要在那裏修建什麽水利工程。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想要豎立個典型很難找。
這麽多的官提出來都不如謝一林一個人幹的實事多。
要說邊關那邊的鎮守使,隻從皇上手裏免的就不下一隻手掌數,更不用提還有邊關直接處置的。
可是如此多的人,卻是不如一個謝一林能幹。
也難怪王老頭見天的拿著那封信在自己旁邊得瑟。
既然都是為民辦事,那就讓他如願一次吧。
省的連生病也不能安生。
“明年工程做完就把那小子接迴來吧,太晚了,朕擔心把那孩子的性格給磨沒了,你沒看信都越來越少了嗎?”皇上虛弱的道。
王子謙將信折好放在一旁:“陛下,再過幾年,您當時還說磨的越平越好呢!”
“朕……撐不了多久,還要讓那小子迴來和太子多磨合磨合,以後……以後,太子是要靠小年輕的了!咳咳!”
太子殿下全程就和一個透明人似的。
王子謙和皇上說話,都沒有避開他,不過也沒有問他的意見。
就算現在皇上說到太子了,太子也仍然是臉色平靜的立在一旁。
皇上看看他就道:“太子可有異?”
“父後,兒臣早就視謝大人為太傅,上次的事情就是謝大人幫兒臣完成的,隻是一直沒有來得及道聲謝!”
“不及,以後,有的是機會!”
“是,兒臣知曉了!”
王子謙在一旁眉頭挑了一下。
這父子兩個一個比一個能耐。
徒弟都去邊關兩年了,還道謝呢?
一點誠意也沒有的家夥。
雖然他也很想要讓徒弟趕緊迴到自己身邊來,可是王子謙還是很清醒的。
眼下京城的水比往常更深,盡管皇上一直在提攜太子,可是其它的皇子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就能胡弄過去的。
與其來京城摻和,還不如在邊關忙活那些事更有意義。
這個位子究竟是誰來坐,並不是謝一林迴來就能夠改變的。
因此,王子謙在皇上提議要讓徒弟迴來的時候,禦史大人不輕不重的給擋迴去了。
太子和皇位始終是有阻隔的。
還是等大局定下之後再有讓徒弟迴來的打算好了,那個時候,也不遲!
*
祈台城的這一個年,比預料的要熱鬧的多。
不止有民眾自動自發的舞獅,還有雪祭更是從很早的時候就有人開始了。
謝一林帶著侍衛巡視的時候,見到的所有的人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問候一聲:謝大人,過年好!
謝一林也同樣的迴以問候。
看著滿臉都是高興的笑容的民眾,謝一林挺有滿足感的。
努力了這麽久,終於是有了一些改變了。
這些改變還是向著自己所想像中的那樣的,越來越好的變著,挺好。
第168章
*
一年又一年, 轉眼, 謝一林來邊關四年。
祈台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一切都欣欣向榮。
沒有了死氣沉沉, 隻有都希望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眾人,這比什麽都強。
謝一林十六歲。
少年郎終於長大成人。
修長的身材,健康的膚色,鎮守使的位子,讓謝家一下成為媒婆們搭話最多的人家。
謝一林成人了!
隨之而來的煩惱也多了一個。
比如說:總是有人來說媒。
關鍵吧,家裏人還特別的配合。
不配合不行啊,祈台城的女子真不多, 合適的就更不多了, 偶爾有媒婆過來說和,不管是白氏還是萬容都會激動個半天。
隻是卻是不怎麽和謝一林提及, 偶爾在一旁說一兩句, 這家夥總是以太忙,轉頭就不見蹤影了。
時間久了, 謝家兩個女人也隻好自己找找合適的人。
隻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能夠配得上自家孩子的人。
這個鎮守使,年輕, 長的好。
謝家有兒郎,有才,有頭腦。
說和女兒家的人是不少,有很多還是想要當妾室的。
隻是謝一林早就有言在先,不納妾, 隻娶妻。
謝老爺子等人也沒有想過要先給謝一林納妾,說不過去。
再說了,謝家人就沒有納妾之說。
以前家裏人沒有這樣的說法,現在,作為最年輕的鎮守使,沒娶妻先納妾,更難聽。
所以,那麽多的人過來說和,都被推了。
推的白氏和萬容都心疼。
有一個總是好的。
不過想想大房家的那個之前拿不出手的劉氏,就將這心思給壓下去了。
乖孫可是有著大好前途的官,可不能被一個不懂事的女人給豁豁了。
已經變的有些懂事的劉氏,此時也在糾結著呢。
四年過去了,家裏的日子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