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受了劍傷?高燒昏迷?”
曉曉翻身下床,不等青靈攙扶,跌跌撞撞衝進太子的房間。
昭媛正在餵太子喝藥,隻可惜餵進去多少,就會流出來多少。
“這可如何是好?”昭媛急得六神無主。
曉曉二話沒說,上前掀開被子,太子肩頭的傷口已妥善包紮,縱使如此,仍在緩緩滲出血來。
見慣了他不可一世的樣子,如今見他氣息微弱躺在那裏,曉曉隻覺得心中一陣又一陣的抽痛,頭疼得仿佛要炸開。
她強忍不適,上前為太子施針止血降溫,又重新小心翼翼地餵進一些湯藥。
“到底發生了何事?”忙完了這一切,她蒼白著臉問昭媛,“誰傷了他?”
昭媛不停搖頭:“實在匪夷所思。太子妃生產時,我就在產房外,親眼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劫走了小殿下。我雖然不懂武藝,但不可能看錯,那樣的身法,從小到大見素衣主子練了千百遍。可她明明已經死了啊。”
“你說素衣死而復生,劫走了太子妃的孩子?”曉曉睜大雙眼。
“必是主子,否則,殿下怎會為她擋劍,又在陛下麵前攬下一切罪責?”昭媛激動道。
“麻煩你將所知的一切都告訴我。”
曉曉從昭媛口中得知了事情原委。
既然最終摘下麵紗的是貞凝,那之前的蒙麵黑衣女子便不一定素衣。即使真是素衣,太子也太傻了,這一切,明明白白就是陰謀算計。算計了霍王和良妃,算計了太子妃和太傅,也算計了太子。
唉,如果不是事涉素衣,睿智如太子,絕不會如此輕易入局。
幕後黑手到底是誰?會是漁翁得利的賢妃嗎?
很快,真相似乎自己浮出了水麵。
賢妃的貼身宮女向皇帝告發,楊王妃的小產乃是賢妃一手指使。一直替楊王妃診脈的太醫也招了供,原來,楊王妃這胎先天不足,生下來十有八九是個怪胎。
據那宮女說,賢妃知道楊王妃這胎要不得後,決定將計就計,毒害自己的親孫子和兒媳,再嫁禍給良妃和皇後,隻是沒想到下毒當日,太子昭儀來訪,楊王妃被救迴,下毒一事難以設計周全。
皇帝震怒,圈禁賢妃,下令徹查此事。後宮之事全部交由一心禮佛的德妃打理。德妃接迴四皇子,重獲聖寵。
宮中眾人都私下議論,德妃不愧是皇帝心尖上的人兒,這麽快就能重獲榮寵,母憑子貴,子憑母貴,如今三位皇子全部出事,這四皇子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任外麵風風雨雨,東宮內倒是一片沉靜。太子傷勢有所好轉,隻是發熱的情況時有反覆,東宮失勢,太醫們算不上盡心,紛紛表示對此無能為力。
曉曉也無計可施,唯有廢寢忘食翻閱醫書,想找到類似的病例。
《玉匣遺書》她已經翻過很多次,算得上倒背如流了。可她仍不死心,一頁頁翻看,興許遺漏了什麽呢。
許是太過勞累,她居然一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蠟燭。
書頁燃燒起來,曉曉大駭,這可是邱前輩用性命傳給她的,她不管不顧,直接用手去撲火。
火是滅了,手上燒紅了一大片。
她正想去尋些冷水,卻因眼前情景呆愣住。
被燒毀的半頁紙中,居然還有一個夾層!她翻閱過《玉匣遺書》無數次,卻從來沒有發覺過。
邱前輩,究竟有什麽秘密,需要藏的這麽隱秘?
作者有話要說:
這大概是火葬場的開始
第58章 勝負
夾層中有一張紙,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曉曉看完,立刻明白了邱前輩留在獄中的那句“名利誤人,悔不當初”所指為何。
原來當年,他確實受人指使,給皇後下了□□。
指使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皇帝本人。
邱前輩當時醫術高明,深得皇帝器重,從皇帝的言行中推斷出,良妃才是皇帝最在乎的女人。當年霍王的太子之位被廢,良妃鬱鬱寡歡,皇帝給皇後下毒,是為了將協理後宮的權力重新交還給良妃,博美人一笑。
邱前輩日夜受著良心譴責,卻不能告訴任何人,終於承受不住,停止下毒,知皇帝不會放過他,遂帶著家人逃出京城。
他在天牢中服毒自盡,是因為這個秘密絕不能從他口中吐出,那可是禍連九族的大罪。寫在夾頁裏,卻是希望,他的傳人能以此為鑑,謹守醫德仁心。
邱前輩埋藏多年的秘密,讓曉曉霎時如醍醐灌頂。
怪不得,皇後娘娘的病怎麽調理都不見起色。既然是皇帝不想讓她身體康健,這些年來,或許還有其他太醫在做邱前輩當年做過的事。而自己診治時,絲毫沒往中毒這方麵想,隻當娘娘身體大虛,針藥都不對症,療效自然不顯著。
皇帝為什麽要給皇後下毒?隻因為心底寵愛良妃娘娘?還是因為忌憚皇後母族獨孤家的勢力?那他對太子又是什麽態度?是否會因為良妃,處心積慮廢掉太子,再立霍王為儲君?
不,如今眾人都認為,皇帝最寵愛的是德妃,良妃和霍王已經失勢。這其中,可有別的隱情?
她幾乎迫不及待就要去告訴太子。可想到太子早起就開始發熱,她又猶豫了。
她來到他榻前,扶他坐起,端著藥碗,遲遲沒遞給他。
</br>
曉曉翻身下床,不等青靈攙扶,跌跌撞撞衝進太子的房間。
昭媛正在餵太子喝藥,隻可惜餵進去多少,就會流出來多少。
“這可如何是好?”昭媛急得六神無主。
曉曉二話沒說,上前掀開被子,太子肩頭的傷口已妥善包紮,縱使如此,仍在緩緩滲出血來。
見慣了他不可一世的樣子,如今見他氣息微弱躺在那裏,曉曉隻覺得心中一陣又一陣的抽痛,頭疼得仿佛要炸開。
她強忍不適,上前為太子施針止血降溫,又重新小心翼翼地餵進一些湯藥。
“到底發生了何事?”忙完了這一切,她蒼白著臉問昭媛,“誰傷了他?”
昭媛不停搖頭:“實在匪夷所思。太子妃生產時,我就在產房外,親眼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劫走了小殿下。我雖然不懂武藝,但不可能看錯,那樣的身法,從小到大見素衣主子練了千百遍。可她明明已經死了啊。”
“你說素衣死而復生,劫走了太子妃的孩子?”曉曉睜大雙眼。
“必是主子,否則,殿下怎會為她擋劍,又在陛下麵前攬下一切罪責?”昭媛激動道。
“麻煩你將所知的一切都告訴我。”
曉曉從昭媛口中得知了事情原委。
既然最終摘下麵紗的是貞凝,那之前的蒙麵黑衣女子便不一定素衣。即使真是素衣,太子也太傻了,這一切,明明白白就是陰謀算計。算計了霍王和良妃,算計了太子妃和太傅,也算計了太子。
唉,如果不是事涉素衣,睿智如太子,絕不會如此輕易入局。
幕後黑手到底是誰?會是漁翁得利的賢妃嗎?
很快,真相似乎自己浮出了水麵。
賢妃的貼身宮女向皇帝告發,楊王妃的小產乃是賢妃一手指使。一直替楊王妃診脈的太醫也招了供,原來,楊王妃這胎先天不足,生下來十有八九是個怪胎。
據那宮女說,賢妃知道楊王妃這胎要不得後,決定將計就計,毒害自己的親孫子和兒媳,再嫁禍給良妃和皇後,隻是沒想到下毒當日,太子昭儀來訪,楊王妃被救迴,下毒一事難以設計周全。
皇帝震怒,圈禁賢妃,下令徹查此事。後宮之事全部交由一心禮佛的德妃打理。德妃接迴四皇子,重獲聖寵。
宮中眾人都私下議論,德妃不愧是皇帝心尖上的人兒,這麽快就能重獲榮寵,母憑子貴,子憑母貴,如今三位皇子全部出事,這四皇子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任外麵風風雨雨,東宮內倒是一片沉靜。太子傷勢有所好轉,隻是發熱的情況時有反覆,東宮失勢,太醫們算不上盡心,紛紛表示對此無能為力。
曉曉也無計可施,唯有廢寢忘食翻閱醫書,想找到類似的病例。
《玉匣遺書》她已經翻過很多次,算得上倒背如流了。可她仍不死心,一頁頁翻看,興許遺漏了什麽呢。
許是太過勞累,她居然一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蠟燭。
書頁燃燒起來,曉曉大駭,這可是邱前輩用性命傳給她的,她不管不顧,直接用手去撲火。
火是滅了,手上燒紅了一大片。
她正想去尋些冷水,卻因眼前情景呆愣住。
被燒毀的半頁紙中,居然還有一個夾層!她翻閱過《玉匣遺書》無數次,卻從來沒有發覺過。
邱前輩,究竟有什麽秘密,需要藏的這麽隱秘?
作者有話要說:
這大概是火葬場的開始
第58章 勝負
夾層中有一張紙,密密麻麻寫滿了小字,曉曉看完,立刻明白了邱前輩留在獄中的那句“名利誤人,悔不當初”所指為何。
原來當年,他確實受人指使,給皇後下了□□。
指使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皇帝本人。
邱前輩當時醫術高明,深得皇帝器重,從皇帝的言行中推斷出,良妃才是皇帝最在乎的女人。當年霍王的太子之位被廢,良妃鬱鬱寡歡,皇帝給皇後下毒,是為了將協理後宮的權力重新交還給良妃,博美人一笑。
邱前輩日夜受著良心譴責,卻不能告訴任何人,終於承受不住,停止下毒,知皇帝不會放過他,遂帶著家人逃出京城。
他在天牢中服毒自盡,是因為這個秘密絕不能從他口中吐出,那可是禍連九族的大罪。寫在夾頁裏,卻是希望,他的傳人能以此為鑑,謹守醫德仁心。
邱前輩埋藏多年的秘密,讓曉曉霎時如醍醐灌頂。
怪不得,皇後娘娘的病怎麽調理都不見起色。既然是皇帝不想讓她身體康健,這些年來,或許還有其他太醫在做邱前輩當年做過的事。而自己診治時,絲毫沒往中毒這方麵想,隻當娘娘身體大虛,針藥都不對症,療效自然不顯著。
皇帝為什麽要給皇後下毒?隻因為心底寵愛良妃娘娘?還是因為忌憚皇後母族獨孤家的勢力?那他對太子又是什麽態度?是否會因為良妃,處心積慮廢掉太子,再立霍王為儲君?
不,如今眾人都認為,皇帝最寵愛的是德妃,良妃和霍王已經失勢。這其中,可有別的隱情?
她幾乎迫不及待就要去告訴太子。可想到太子早起就開始發熱,她又猶豫了。
她來到他榻前,扶他坐起,端著藥碗,遲遲沒遞給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