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打算拚死一搏了?
不不,他了解宋家的人做事風格,沒有把握,他們絕對不會冒險。
他們的把握是什麽?
殷緋突然被人拽了一下,待反應過來,方才他站的地方多了幾根暗器,璞玉擋在他麵前,道,“方才害大總管差點摔倒的石子,是他丟的,他和另一個人合作,往壇子裏加東西。”
他是很久之後才反應過來的,開始隻瞧見了大將軍丟石子,害長慶差點摔倒,沒瞧見征西將軍往壇子裏加藥。
他們動作太快了,而且是分工合作,再加上大將軍和皇上語氣親昵,一定是十分信任的關係,所以沒想過他們居然會合夥害皇上。
後來琢磨著,既然丟石子讓長慶摔倒,肯定有目的,征西將軍手也太快了,立馬就扶了過去。
他站的位置也很近,他都沒有反應過來,或者說剛要去扶,征西將軍已經扶完了。
師傅說過,他的反應速度是正常人的三倍左右,能超過他的,少之又少,征西將軍昨天他們還比過武,敗給了他,沒道理比他還快。
所以隻有一個原因,他早就知道長慶會摔倒,提前做好了準備去扶他。
為什麽要去扶他?
長慶並沒有出彩,並且值得人關注的地方,那隻有他懷裏的那壇子酒了,酒壇子的口比較大,在扶他的時候順便塞個什麽,很容易。
是什麽?
他迴頭看去,皇上彎下腰,手摳進喉嚨裏,想把酒吐出來。
大將軍搖頭,“已經晚了,皇上一定知道是什麽藥。”
殷緋麵色陰沉。
他當然知道,能讓大將軍聽話的藥是什麽,他喝下的就是什麽?
那些人竟然想控製他。
瞧了瞧四周,心裏有些明白,原來這是個局,從小西川又鬧事開始,他們已經在布局了。
大將軍請求出征,在出征時帶著軍隊光明正大將他圍住。
小西川他很重視,撥了大將軍十萬人馬,雖然小西川不大,但是它身後是大周和大川,他當然不可能讓自己的兵白白送死,所以給足了兵馬和糧草。
現在居然成了他的催命符。
好,好的很。
他帶的人不夠,再怎樣也比不過十萬兵馬,但是大將軍就真的那麽自信,十萬兵馬都聽他的?
流水的將軍,鐵打的皇帝,曆來皇帝最大。
殷緋後退一步,揚聲高喊,“大將軍與征西將軍聯合起來給朕下毒,妄圖造反,實屬大逆不道,來人,拿下他們!”
禦林軍站出來,齊齊出動。
大將軍自然不是省油的燈,“此人是假冒的,被我識破,惱羞成怒反誣我一把,來人,拿下他!”
“朕十六歲登基,十七歲親征,沙場八年,鎮守邊疆,提武降文,哪一樁哪一件是假?”殷緋指著他,“你欺上瞞下,狼子野心,助紂為虐,為他人控製,罪該萬死!”
他冷笑,“朕金口玉言,誰若將這兩個反賊拿下,賞萬兩白銀。”
“丞相,都禦史,你們還不快過來,別被他騙了去。”大將軍厲喝。
上官雲輕蔑一笑,“大將軍,你該洗洗眼睛了,連皇上都不識得了?”
他這句話等同於站在殷緋那邊,反駁大將軍。
還沒到死局,一旦鬧起來,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但是他們這邊肯定處於劣勢,虎符在大將軍手裏,軍隊隻認虎符。
殷緋那塊不一定帶在身上,如果沒帶,定會被認為是假的,到時候他們就危險了。
“監察衛聽令,全力保護皇上。”
李齋喊了一聲,立馬有人從四麵八方湧來,他監察院的人是監察百官的,很不巧,今兒百官都在這裏,所有人都叫過來,好歹有上百個人。
而且監察衛不是普通的兵,一個頂十幾個普通士兵,上百個抵上千個,就算打不過,護送皇上衝出包圍圈是夠了。
“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咱們給他們宣傳宣傳!”
人實在太多了,他們這邊的事遠處不一定聽得到,一旦發生衝突,後麵的人什麽都不曉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肯定直接衝過來,對他們十分不利。
最要緊的是皇上,他迴頭看了看,皇上額間有冷汗冒出來。
他監察百官,那毒的事也是他在查,他自然了解情況。
皇上如果真的中了那毒的話,怕是撐不了多久。
太遭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向著他們。
皇上一倒,沒有主心骨,一定會亂。
第151章 甕中捉鱉
“羽林軍、禁衛軍聽令, 一旦有人接近皇上十步以內, 格殺勿論!”上官雲緊跟其後喊道。
皇上的情況很糟糕,他在特殊時期可以代替皇上下令。
羽林軍和禁衛軍都是皇上親兵, 皇上出行,他們自然要護在左右。
兩方人馬不多,幾百人而已, 但都是些以一敵十,各方軍隊裏選出來拔尖的人物。
他們每一個都是孤家寡人,沒有牽掛, 對金錢欲望不高, 經受過各種考驗,對皇上忠心耿耿,不可能出現叛變情況,所以即便是在這種時候,依舊可以信任。
羽林軍和禁衛軍當即出列, 將皇上團團圍住, 刀鋒一致對外。
李齋的宣傳起了作用, 他們監察院的人本來就是監察百官的,為了更好的監視,練就了一身本領,上竄下跳,找好角度便開始喊,讓更多人知道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
隻要知道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人們便會下意識的覺得他名不正言不順, 不得人心。
果然,探子迴報,後方亂了起來,前麵還沒打呢,後麵先疑神疑鬼,覺得對方是反賊,很有可能捅自己一刀,於是先捅別人。
殷緋蹙眉,“讓自己人撕白衣綁臂。”
他們穿的都是差不多的鐵甲,很容易混亂,殺錯自己人。
撕白衣綁臂,可以區分兩方人馬,看看誰是反賊,所有沒綁的都是反賊。
後方軍隊也要綁,好停下廝殺,李齋宣傳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並不是為了讓他們打起來。
畢竟這些軍隊實際上是他的,隻是借給了別人而已,別人用成什麽樣不會心疼,反正不是自己的,他心疼。
朝廷每年要投入天文字數養軍隊,可不是讓他們自相殘殺的。
隻要他們退去一邊,不動手,不幫著大將軍和征西將軍助紂為虐便是。
綁了白布之後,自己人和敵人之間,登時清晰了許多,劣勢也很明顯。
大將軍一口咬定他是假的,丞相和都禦史被蒙蔽,他這邊說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兩個說辭碰撞,數十萬人迷茫,舉棋不定,不知道該相信誰?
這時候大將軍拿出了兵符,質問他沒有兵符。
殷緋冷笑,“大將軍是裝糊塗嗎?朕就是兵符,你的那塊兵符也是朕給的,兵符的尾巴有一道痕,是父皇小時候摔的。”
父皇把兵符交給他的時候就說過,外出不帶符,是怕被人暗殺,或是弄丟,再或者偷去,得了兵符後拿去驅使軍隊,沒想到被他利用了這一點。
他敢這麽信誓旦旦的指出,是吃準了他不會帶出來,還是早就知道?
如果是前者還好,是後者的話,他的目的怕就是兵符,擁有了兩塊兵符,等於可以調兵遣將,成為這江山的半個主子。
即便知道他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辦法,因為他擁有兵符,可以調動兵馬。
為什麽一直以來朝廷都重文輕武,就是因為他們擁有軍隊,是實權,所以要給他們限製,他上任以來打破了這種局麵,開始提高武人的地位。
他和其他人不一樣,親自打仗,讓他對武人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從戰場上退下來後,給予了多方照顧,偶爾還會稍顯偏袒。
有句話說的好,給你養老的永遠是最不疼的那個兒子,太疼了,他反而恃寵而驕,如今看來古人誠不欺我。
“胡說八道。”大將軍厲喝,“這上麵哪裏有痕跡?”
他給其他人看,“你們看有嗎?”
那邊都是他的人,自然這麽說。
出征的三個將軍,居然被控製了兩個,隻有一個撫軍將軍是清白的,站在他這邊,帶著他的人朝這邊走來。
與他一起的還有朝廷百官,這次送行朝廷去了八成的人,還有一些沒必要來,或是身上帶著其它任務,去做了其它事。
他們缺席是好事,安全是一迴事,也可以少帶一些拖油瓶。
現在這種情況多帶一個人都是累贅。
“皇上,”撫軍將軍上前一步,跪在他腳邊道,“微臣請求出戰。”
殷緋目光望向對麵,隻淡淡瞥了他一眼便道,“朕許了。”
語氣隨意的仿佛在同意一件吃飯喝水的小事一樣。
撫軍將軍抓住劍的手緊了緊,另一隻手快速握上劍柄,正待拔出,兩把劍已經架在了他脖間。
他眼中閃過錯愕的神色,“你們怎麽發現的?”
殷緋都懶得看他。
上官雲替他解釋,“方才璞玉說大將軍丟石子在長慶腳下,我們都沒看到,隻有璞玉一個人看到了。”
為什麽?因為有人在轉移他們的視線,與他們說話,那個人毫無疑問就是撫軍將軍。
璞玉說是大將軍和征西將軍兩個人合作,其實不是,是三個人,他們分工明確,一唱一和,早有預謀。
撫軍將軍脖間一涼,腦袋已經飛了出去,上官雲解釋的不詳細,他臨死前麵上還帶著疑惑和不解,或許要下地獄去找別人問了。
他一死,少了一個領頭的反賊,隻剩下兩個。
“皇上有令!”上官雲指向領頭的兩個人,“殺了兩個反賊,賞白銀萬兩。”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人群登時亂了起來,吼叫著朝前衝去,嘴裏含著口號,護皇上,保江山,殺反賊!
上官雲和李齋趁機扶著殷緋朝後退去,殷緋身子不適,不能留在戰場中央,刀劍無眼,會誤傷。
殷緋閉上眼,他的情況很不好,腳下像踩了棉花似的,看人和物不太真切,仿佛隔著霧一樣,有種在做夢的感覺。
他聽到了李齋在叫他,上官雲給他灌水,倆人當著他的麵,著急道,“怎麽辦?他們守在城門口,咱們這點人攻不進去。”
不不,他了解宋家的人做事風格,沒有把握,他們絕對不會冒險。
他們的把握是什麽?
殷緋突然被人拽了一下,待反應過來,方才他站的地方多了幾根暗器,璞玉擋在他麵前,道,“方才害大總管差點摔倒的石子,是他丟的,他和另一個人合作,往壇子裏加東西。”
他是很久之後才反應過來的,開始隻瞧見了大將軍丟石子,害長慶差點摔倒,沒瞧見征西將軍往壇子裏加藥。
他們動作太快了,而且是分工合作,再加上大將軍和皇上語氣親昵,一定是十分信任的關係,所以沒想過他們居然會合夥害皇上。
後來琢磨著,既然丟石子讓長慶摔倒,肯定有目的,征西將軍手也太快了,立馬就扶了過去。
他站的位置也很近,他都沒有反應過來,或者說剛要去扶,征西將軍已經扶完了。
師傅說過,他的反應速度是正常人的三倍左右,能超過他的,少之又少,征西將軍昨天他們還比過武,敗給了他,沒道理比他還快。
所以隻有一個原因,他早就知道長慶會摔倒,提前做好了準備去扶他。
為什麽要去扶他?
長慶並沒有出彩,並且值得人關注的地方,那隻有他懷裏的那壇子酒了,酒壇子的口比較大,在扶他的時候順便塞個什麽,很容易。
是什麽?
他迴頭看去,皇上彎下腰,手摳進喉嚨裏,想把酒吐出來。
大將軍搖頭,“已經晚了,皇上一定知道是什麽藥。”
殷緋麵色陰沉。
他當然知道,能讓大將軍聽話的藥是什麽,他喝下的就是什麽?
那些人竟然想控製他。
瞧了瞧四周,心裏有些明白,原來這是個局,從小西川又鬧事開始,他們已經在布局了。
大將軍請求出征,在出征時帶著軍隊光明正大將他圍住。
小西川他很重視,撥了大將軍十萬人馬,雖然小西川不大,但是它身後是大周和大川,他當然不可能讓自己的兵白白送死,所以給足了兵馬和糧草。
現在居然成了他的催命符。
好,好的很。
他帶的人不夠,再怎樣也比不過十萬兵馬,但是大將軍就真的那麽自信,十萬兵馬都聽他的?
流水的將軍,鐵打的皇帝,曆來皇帝最大。
殷緋後退一步,揚聲高喊,“大將軍與征西將軍聯合起來給朕下毒,妄圖造反,實屬大逆不道,來人,拿下他們!”
禦林軍站出來,齊齊出動。
大將軍自然不是省油的燈,“此人是假冒的,被我識破,惱羞成怒反誣我一把,來人,拿下他!”
“朕十六歲登基,十七歲親征,沙場八年,鎮守邊疆,提武降文,哪一樁哪一件是假?”殷緋指著他,“你欺上瞞下,狼子野心,助紂為虐,為他人控製,罪該萬死!”
他冷笑,“朕金口玉言,誰若將這兩個反賊拿下,賞萬兩白銀。”
“丞相,都禦史,你們還不快過來,別被他騙了去。”大將軍厲喝。
上官雲輕蔑一笑,“大將軍,你該洗洗眼睛了,連皇上都不識得了?”
他這句話等同於站在殷緋那邊,反駁大將軍。
還沒到死局,一旦鬧起來,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但是他們這邊肯定處於劣勢,虎符在大將軍手裏,軍隊隻認虎符。
殷緋那塊不一定帶在身上,如果沒帶,定會被認為是假的,到時候他們就危險了。
“監察衛聽令,全力保護皇上。”
李齋喊了一聲,立馬有人從四麵八方湧來,他監察院的人是監察百官的,很不巧,今兒百官都在這裏,所有人都叫過來,好歹有上百個人。
而且監察衛不是普通的兵,一個頂十幾個普通士兵,上百個抵上千個,就算打不過,護送皇上衝出包圍圈是夠了。
“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咱們給他們宣傳宣傳!”
人實在太多了,他們這邊的事遠處不一定聽得到,一旦發生衝突,後麵的人什麽都不曉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肯定直接衝過來,對他們十分不利。
最要緊的是皇上,他迴頭看了看,皇上額間有冷汗冒出來。
他監察百官,那毒的事也是他在查,他自然了解情況。
皇上如果真的中了那毒的話,怕是撐不了多久。
太遭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向著他們。
皇上一倒,沒有主心骨,一定會亂。
第151章 甕中捉鱉
“羽林軍、禁衛軍聽令, 一旦有人接近皇上十步以內, 格殺勿論!”上官雲緊跟其後喊道。
皇上的情況很糟糕,他在特殊時期可以代替皇上下令。
羽林軍和禁衛軍都是皇上親兵, 皇上出行,他們自然要護在左右。
兩方人馬不多,幾百人而已, 但都是些以一敵十,各方軍隊裏選出來拔尖的人物。
他們每一個都是孤家寡人,沒有牽掛, 對金錢欲望不高, 經受過各種考驗,對皇上忠心耿耿,不可能出現叛變情況,所以即便是在這種時候,依舊可以信任。
羽林軍和禁衛軍當即出列, 將皇上團團圍住, 刀鋒一致對外。
李齋的宣傳起了作用, 他們監察院的人本來就是監察百官的,為了更好的監視,練就了一身本領,上竄下跳,找好角度便開始喊,讓更多人知道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
隻要知道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人們便會下意識的覺得他名不正言不順, 不得人心。
果然,探子迴報,後方亂了起來,前麵還沒打呢,後麵先疑神疑鬼,覺得對方是反賊,很有可能捅自己一刀,於是先捅別人。
殷緋蹙眉,“讓自己人撕白衣綁臂。”
他們穿的都是差不多的鐵甲,很容易混亂,殺錯自己人。
撕白衣綁臂,可以區分兩方人馬,看看誰是反賊,所有沒綁的都是反賊。
後方軍隊也要綁,好停下廝殺,李齋宣傳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並不是為了讓他們打起來。
畢竟這些軍隊實際上是他的,隻是借給了別人而已,別人用成什麽樣不會心疼,反正不是自己的,他心疼。
朝廷每年要投入天文字數養軍隊,可不是讓他們自相殘殺的。
隻要他們退去一邊,不動手,不幫著大將軍和征西將軍助紂為虐便是。
綁了白布之後,自己人和敵人之間,登時清晰了許多,劣勢也很明顯。
大將軍一口咬定他是假的,丞相和都禦史被蒙蔽,他這邊說大將軍和征西將軍造反,兩個說辭碰撞,數十萬人迷茫,舉棋不定,不知道該相信誰?
這時候大將軍拿出了兵符,質問他沒有兵符。
殷緋冷笑,“大將軍是裝糊塗嗎?朕就是兵符,你的那塊兵符也是朕給的,兵符的尾巴有一道痕,是父皇小時候摔的。”
父皇把兵符交給他的時候就說過,外出不帶符,是怕被人暗殺,或是弄丟,再或者偷去,得了兵符後拿去驅使軍隊,沒想到被他利用了這一點。
他敢這麽信誓旦旦的指出,是吃準了他不會帶出來,還是早就知道?
如果是前者還好,是後者的話,他的目的怕就是兵符,擁有了兩塊兵符,等於可以調兵遣將,成為這江山的半個主子。
即便知道他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辦法,因為他擁有兵符,可以調動兵馬。
為什麽一直以來朝廷都重文輕武,就是因為他們擁有軍隊,是實權,所以要給他們限製,他上任以來打破了這種局麵,開始提高武人的地位。
他和其他人不一樣,親自打仗,讓他對武人多少有些感同身受,從戰場上退下來後,給予了多方照顧,偶爾還會稍顯偏袒。
有句話說的好,給你養老的永遠是最不疼的那個兒子,太疼了,他反而恃寵而驕,如今看來古人誠不欺我。
“胡說八道。”大將軍厲喝,“這上麵哪裏有痕跡?”
他給其他人看,“你們看有嗎?”
那邊都是他的人,自然這麽說。
出征的三個將軍,居然被控製了兩個,隻有一個撫軍將軍是清白的,站在他這邊,帶著他的人朝這邊走來。
與他一起的還有朝廷百官,這次送行朝廷去了八成的人,還有一些沒必要來,或是身上帶著其它任務,去做了其它事。
他們缺席是好事,安全是一迴事,也可以少帶一些拖油瓶。
現在這種情況多帶一個人都是累贅。
“皇上,”撫軍將軍上前一步,跪在他腳邊道,“微臣請求出戰。”
殷緋目光望向對麵,隻淡淡瞥了他一眼便道,“朕許了。”
語氣隨意的仿佛在同意一件吃飯喝水的小事一樣。
撫軍將軍抓住劍的手緊了緊,另一隻手快速握上劍柄,正待拔出,兩把劍已經架在了他脖間。
他眼中閃過錯愕的神色,“你們怎麽發現的?”
殷緋都懶得看他。
上官雲替他解釋,“方才璞玉說大將軍丟石子在長慶腳下,我們都沒看到,隻有璞玉一個人看到了。”
為什麽?因為有人在轉移他們的視線,與他們說話,那個人毫無疑問就是撫軍將軍。
璞玉說是大將軍和征西將軍兩個人合作,其實不是,是三個人,他們分工明確,一唱一和,早有預謀。
撫軍將軍脖間一涼,腦袋已經飛了出去,上官雲解釋的不詳細,他臨死前麵上還帶著疑惑和不解,或許要下地獄去找別人問了。
他一死,少了一個領頭的反賊,隻剩下兩個。
“皇上有令!”上官雲指向領頭的兩個人,“殺了兩個反賊,賞白銀萬兩。”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人群登時亂了起來,吼叫著朝前衝去,嘴裏含著口號,護皇上,保江山,殺反賊!
上官雲和李齋趁機扶著殷緋朝後退去,殷緋身子不適,不能留在戰場中央,刀劍無眼,會誤傷。
殷緋閉上眼,他的情況很不好,腳下像踩了棉花似的,看人和物不太真切,仿佛隔著霧一樣,有種在做夢的感覺。
他聽到了李齋在叫他,上官雲給他灌水,倆人當著他的麵,著急道,“怎麽辦?他們守在城門口,咱們這點人攻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