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煙輕聲道:“京城裏來了急召,乃是半夜就到了。府裏的想著郡王新婚,未敢打擾,可是不知急召為何,又恐怕耽擱了大事,所以四更天的時候,修竹給我遞話,讓我進屋傳話給郡王。郡王聽了便起身去了書房,隻是那時您睡得正熟,未敢打擾。”
笑娘向來覺沉,並不知道寒煙半夜來喚郡王。而這急召上為何事,還真叫人納悶。
等她起身,去廳堂叫人備飯時,也隻有母親過來吃飯,而父親褚慎也在霍隨風的書房裏。
胡氏略有些不放心,輕聲道:“該不會是萬歲叫你父親返京有差事吧?他身上的舊傷太多,可得將養……”
笑娘寬慰母親:“想來應該不是爹爹的事情,你我在這猜測,也猜不出什麽頭緒,且先吃飯,我命廚下剔除了蟹肉,加了薑絲醃漬祛寒,熬煮了稀粥,一會下麵保溫的炭爐,端給他們吃。”
隻是娘倆剛吃完飯,那翁婿二人便也從書房裏轉出來了。
隻是二人都是一臉的凝重,卻不想告知這母女二人。
隨風還好,看不出什麽端倪,可是褚慎卻是眼裏溢滿焦慮急切,這可不像看淡名利的褚家老爺。
笑娘覺得有蹊蹺,私下裏逼問隨風。隨風這時終於吐露了實情。
原來京城出大亂子了。
半個月前,萬歲爺竟然一夜駕崩,新帝乃是太子的稚子,在太子妃的娘家扶持下匆忙上位。
可是就在這時,南夷突然出兵犯難,隻花了五日的功夫,攻開了邊界城池,沿著水路乘風破浪,奇襲京城。
這樣的慘變,真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京城的禦林軍有大部分都是褚慎培養出來的精幹。也算是盡忠職守,戰死城頭,為京城裏的皇親貴胄們爭取了時間,一路倉惶逃出了京城。
先帝也一直有些重文輕武,因為忌憚兵變,除了駐守京城的部隊外,大批部隊皆是鎮守邊疆,不得皇令不允許擅離領地。
所以南夷的部隊這才趁機鑽了先帝駕崩的空子,沿著水路血洗皇城。
當笑娘聽聞時,心裏一陣的緊縮。這樣的慘變,在原書裏也是有的,叫南夷亂京都。
可是卻是在霍隨風一統漠北之後的事情了。
而現在霍隨風不過是跟霍山分而治之,可是京城之變卻提前來到了。
雖然京城的儲君之爭的結果,與原書大不相同。
可接下來的事情,若是沒有意外,便該跟原書中一般,新帝在逃亡途中被劫擄。臣子們也鬧起了內訌。
而蕭家此時力舉了先帝一位不甚得寵的兒子,在幹西之地手握重兵自立朝廷,一時間大秦內亂不斷,霍隨風趁機救下了被劫持的幼帝,撥亂反正。
霍隨風和蕭月河各自挾天子以令諸侯,隨即大秦天下陷入了二王爭霸的內亂之中。
而到了這時,也是《養帝》這本書的男主稱霸天下的階段,戰爭戲一場連著一場。吳笑笑當時還在劇本上看到了製片人的批注:此處請縮減劇情,節約成本。
笑娘默默吸了一口氣,隻能暗自慶幸父母為了參加她的婚禮,特意趕來了漠北。
可是她的幼弟幼妹,還有喬伊一家子可都在京城裏呢。眼下兵荒馬亂,也不知他們都如何了。
也難怪父親褚慎滿臉抑製不住的焦慮。
可是隨風卻道:“我昨夜便飛鴿傳書,命在京城附近的暗探找尋晟哥和歆兒,還有喬伊一家子的下落。如今漠北距離京城甚遠,我們就算現在趕迴去去無濟於事。嶽母心裏是裝不下事情的,你卻先不要跟母親說。我和父親準備一會,到連接漠北和關內的含山去,那裏已經有先到了一部分逃難的難民,且看看他們可有京城裏的消息。隻是來迴也是半個月的路程,你且在家裏安心等待,不可自亂了陣腳。”
說到這,他突然緊緊抱住了笑娘,貼著她的耳道:“昨夜憐惜你,沒想到卻讓我平白多憋些時日,待我將弟弟妹妹們都安全接迴,你可要補償著我……”
說完,也不待笑娘迴答,他便大步流星地轉身離去。
笑娘呆呆看著他的背影,知道,偏居一隅的安樂,終究是過去了,大秦的天要變了,傾巢之下無完卵,也不知有多少人家會就此支離破碎。
隻是這京城之變的消息,不光是崇正郡王一家知道。繼承了漠北王封號的霍山也接了密探的飛鴿傳書。
於是新任的漠北王崔氏,在霍隨風走了幾日後,便親自登門拜訪,順便要在這新婦的嘴裏探聽些消息。
笑娘心知這位崔氏可不像她表麵看上去那麽隨和無害。這位的心狠手辣,她自歎弗如。
所以雖然瓜果糕餅俱全的盛情接待,卻是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半個字都不吐。
崔氏問得再深些,笑娘便輕描淡寫道:“魑魅魍魎豈會長久?大秦天子乃天顧庇佑的人家,豈會因為小小的南夷就傾覆天下?那不是鬧了大笑?我們漠北偏遠,有些消息經過重山萬水就變了模樣,將個老鼠傳成大象也不奇怪。”
崔氏聽了,自然也是輕笑地附和道:“那倒也是……還是縣主您看的通透……不過那位公孫神女曾經在我夫君囚禁她時,寫了個類似燒餅歌一類的演詞出來,裏麵也預言了這次南夷之亂,若是真的,跟她說得倒是一模一樣呢。”
第123章
公孫琴還真是個才女,沒想到還效仿劉伯溫寫下個預言的演詞。
笑娘當然知道公孫琴寫下的差不多都能應驗,可她特意留給霍山的用意,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笑娘暗自歎息了一口氣,女人若是因愛生恨,就算清高若仙子般的人物,使壞起來也甚是可怕。
可是麵上,她還要應付著崔氏,隻笑著道:“若真是這般,那位公孫姑娘真可算是個人物……”
崔氏冷笑:“旁門左道,登不得大雅之堂,若留著這等子禍水,隻怕她隨便指著哪個不順眼的,就成世人眼裏的妖孽了!”
笑娘心內再次向崔氏鞠躬,漠北夫人真是看人神準,當機立斷。公孫琴若是長得醜些,這位崔夫人說不定乃能容得她。可惜公孫姑娘既標誌,又有奇才,就算寫出十首燒餅歌也是無用。
崔氏眼裏不容沙子,自然不會讓夫君身邊留下這等人物。
可是那一本子的演詞在霍山的手裏,卻以是遺患,能讓霍山占得先機待霍隨風迴來時,她必定要與他提醒一番。
崔氏說了半天,卻沒有在笑娘的嘴裏套到半點風聲。幾次接觸,她也發現這位縣主是個嘴嚴的悶口葫蘆,所以她便不再說政事,隻讓身邊的侍女將準備好的兩包肚兜虎頭鞋一類的小兒衣物呈遞過來。
“雖則你剛新婚,我備這些還早,隻不過我頭胎乃是男孩,這裏麵有些是我家哥兒小時之物,如今給你帶了,實在是想給你蓄些喜氣,讓你也一舉得男。還望縣主不要嫌棄。”
說實在的,霍隨風大婚,這霍山夫妻倆的賀禮就算不得豐厚。
畢竟他倆都是霍家本家,今日崔氏作為堂嫂子第一次蹬新人的房門,備些金鐲玉釵一類的總是要用的。
可霍嬸子偏另辟蹊徑,備了一包子小兒的舊衣服來。這等做派就是鄉野裏妯娌之間拉關係以示親近的套路。
霍氏出身不高,跟霍山一般,苦日子過慣了,無甚王府顯貴的做派,行事有時難免帶了鄉野氣息。夫妻倆都是過日子的好手,奉行節儉。
據說霍山在軍中時,外著鐵甲,裏麵穿的卻是帶補丁的內衫。別人問起,他說鐵甲磨衣料,穿些舊衫就好,免得將衣磨壞了。
當時此事引為笑談,還讓霍岩雷好頓光火,覺得自己這兒子乃是天生的乞丐種兒,專門給他的王府丟人現眼的。
所以笑娘覺得,就算那公孫琴真有心勾搭霍山的話,崔氏大可不必擔心。
那位公孫姑娘甚會保養,在郡王府上寄住的時候,三五不時要喝燕窩。隻怕到霍山真遇到這麽位紅顏,未等色衰愛弛,隻幾頓燕窩喝下來,便要喝得新任漠北王心肝疼,盡失了寵愛。
笑娘遇到鐵公雞的親戚,也隻能客客氣氣,含笑謝過霍氏費心了,便將那幾包衣物收下了。
待霍氏走後,笑娘又讓寒煙著小廝去街麵打聽一下,街市裏的情況。
那些小廝很快迴來了,隻說街市並無異狀,隻是做買賣的要較比以往多些。
笑娘微微一皺眉:“那些多出的商販是從何處而來?”
小廝連忙迴話:“聽聞是從漠北王的城門前迴轉的,漠北王霍山的轄地,三日前就關閉了城門,說是郡城附近有時疫爆發,為了城中百姓的安全,除了拿著特殊令牌的油糧商賈可以進城送貨外,其他的閑雜人等一律不得入內。商販們不能入城,便來了我們的郡縣內擺攤。”
笑娘心內冷笑,霍山真是過日子的好手,大批的難民還沒有湧入,他便早早尋了關閉城門的借口。
畢竟城門並不是難民來時才關,誰也挑揀不出錯處。躲避戰亂的難民便要大量湧入崇正郡王霍隨風的轄地。
到時候,霍隨風再下令關閉城池,可就要背負上置百姓生死不顧的罵名了。
可若是任憑難民湧入,郡縣就這麽多大,糧食甚至用水都要成問題,更別提地方的治安太平了。
笑娘微微歎了一口氣,決定將這些事情一並寫給霍隨風,讓他作主意便是了。
可是這難民的湧來,卻比想象還快。
不過這第一批到的,卻是在京城裏跟褚慎一家交好的官宦家眷。
卓將軍一家便是第一批到達漠北的人家。
卓將軍自從宮變失寵後,便一直半賦閑在家,平日裏做的也是些整理文書的閑差。他天生是個機靈的,當初南夷開始興兵造反時,別人都覺得烏合之眾,難以對大秦造成撼動。
可是卓將軍卻突然想起了霍隨風曾經上書萬歲,請萬歲在南下的運河設關卡,還有攔截水流的水壩,以免將來南方生變,借水路直搗京城。
隻是崇正郡王當時的提議,被蕭家為首的群臣極力否決,隻說這把工程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多此一舉,以後便無人再提。
而現在南方真的有亂,而且已經登船準備北上。卓將軍閑來無事,反複琢磨,越想越後脊梁打冷顫。
他是上過戰場的,自然知道勝敗乃是一夕之間。如今朝中先帝駕崩,正是大亂的時候,朝中更無如褚慎、霍隨風一般像樣的人才。真打到城門口,誰能抵擋?
於是卓將軍思前想後,在京城裏一幹貴人們還醉生夢死,無憂無慮之際,收拾了自己的金銀細軟,變賣了部分田地,然後借口要去參加褚慎女兒的婚禮,帶了一家老小先出了京城。隻是女兒卓紅珊的夫君家不願走。卓將軍也不好說得太露,隻騙了女兒迴來,讓她丟下孩子,先跟他出去散散心。
就這麽的,卓家行了一半路程時,便傳來了京城淪陷的消息。大家聽得直冒冷汗之餘,都佩服起卓將軍的先見之明。
所以,卓將軍一家算是全須全尾地來到漠北,投靠崇正郡王來了。
卓將軍當初乃是褚慎曾經的上司,引薦入京的貴人,沒少照拂褚家,無論是卓夫人還是卓紅珊都跟胡氏和笑娘交情甚好。
最難能可貴的是,當初胡氏出身的醜聞傳出來時,滿京城的貴婦都跟胡氏劃清了界限,可隻有卓家的女眷依舊如故,卓夫人隔三差五帶著女兒來探訪胡氏。
這裏麵自然也是有卓將軍的遠見卓識。在他看來,夫人出身高低沒有什麽鳥用,關鍵是要看這做丈夫的有沒有大出息。
卓將軍覺得褚慎也好,還有他那個未來女婿也罷,都是富將。最主要的是,他卓家失了聖眷以後,也隻有褚家沒有落井下石。
現在,自然不能因為些後宅的事情,便跟褚家斷了交情。所以無論外麵怎麽傳,卓褚兩家一直甚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兵荒馬亂之際,他們卓家有了容身之地。
胡氏聽聞卓家前來投奔,連忙帶著笑娘到府門外迎接。
卓夫人以前雖然也出過遠門,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狼狽,後麵大批從京城裏逃難的人湧上來時,過江搶船時,簡直是堪比土匪殺人越貨一般兇殘。卓家雖然搶了先機,卻丟了一船的衣物細軟。卓家的幾位女眷到了最後,竟然連幹淨的可換洗的內衣都沒有了。
如今可算是到了安生的地方,卓夫人也是欲語淚先流,抱著胡氏忍不住大哭了一場。
卓將軍雖然也是一路狼狽,胡子都許久沒有修剪,亂蓬蓬一片。可比他的夫人要鎮定些,隻笑著指著一輛馬車對胡氏道:“請夫人看看,我給夫人帶來的誰?”
胡氏和笑娘定睛一看,被婆子從馬車上抱下來的可不就是自家的晟哥和小妹歆兒嗎!
原來卓將軍辦事周詳,他既然存了投奔褚慎的心思,豈會不管對方的家眷,隻自己投奔?
隻是他走的時候,實在不好聲張緣由,不然光是擾亂軍心的罪行,就夠他事後全家問斬的了。
可是他卻偷偷找尋了褚家的管事,跟他略略說了些當初小郡王呈遞的折子,讓他留心些。
褚家的管事都是跟褚慎在軍中甚久下來的老人兒精,聽卓將軍一聽,心裏也留了心眼子,便安排著仆人將小少爺和小小姐都送到了京城外的別院裏住幾日。
所以當初京城生變時,兩位哥兒姐兒壓根沒去擠城門,隻在忠心老仆和管事的陪伴下,一路順著小路就追攆上卓家的車隊了。
可這會兒,那管事一下馬車就自抽起嘴巴,跟胡夫人哭訴道:“夫人,我實在是勸不住二小姐,她不肯聽勸,非要留在京城裏參加個什麽詩社的遊春。結果京城大亂的時候,我再派人去尋單姑爺家,也找尋不到二小姐一家子,也不知道他們如今有沒有脫險。”
胡氏聽聞喬伊一家子並沒有跟來,心裏不由得一急,少不得埋怨管事做事不周詳。
可是卓紅珊卻在一旁紅著眼圈道:“也怨不得二小姐,像我們這等子出嫁了的人,哪有那麽多自由?當初若不是父親將我騙迴家,隻怕我也要跟著夫家逃難,隻是可憐了我的孩兒,也不知有沒有人照拂……”
笑娘知道卓紅珊跟夫家關係不睦,此次沒能帶出自己的孩子一起逃難,自然是一路內心煎熬,少不得寬慰了她幾句,隻說找人去打探她夫家的消息,看看能不能早日團圓。
笑娘向來覺沉,並不知道寒煙半夜來喚郡王。而這急召上為何事,還真叫人納悶。
等她起身,去廳堂叫人備飯時,也隻有母親過來吃飯,而父親褚慎也在霍隨風的書房裏。
胡氏略有些不放心,輕聲道:“該不會是萬歲叫你父親返京有差事吧?他身上的舊傷太多,可得將養……”
笑娘寬慰母親:“想來應該不是爹爹的事情,你我在這猜測,也猜不出什麽頭緒,且先吃飯,我命廚下剔除了蟹肉,加了薑絲醃漬祛寒,熬煮了稀粥,一會下麵保溫的炭爐,端給他們吃。”
隻是娘倆剛吃完飯,那翁婿二人便也從書房裏轉出來了。
隻是二人都是一臉的凝重,卻不想告知這母女二人。
隨風還好,看不出什麽端倪,可是褚慎卻是眼裏溢滿焦慮急切,這可不像看淡名利的褚家老爺。
笑娘覺得有蹊蹺,私下裏逼問隨風。隨風這時終於吐露了實情。
原來京城出大亂子了。
半個月前,萬歲爺竟然一夜駕崩,新帝乃是太子的稚子,在太子妃的娘家扶持下匆忙上位。
可是就在這時,南夷突然出兵犯難,隻花了五日的功夫,攻開了邊界城池,沿著水路乘風破浪,奇襲京城。
這樣的慘變,真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京城的禦林軍有大部分都是褚慎培養出來的精幹。也算是盡忠職守,戰死城頭,為京城裏的皇親貴胄們爭取了時間,一路倉惶逃出了京城。
先帝也一直有些重文輕武,因為忌憚兵變,除了駐守京城的部隊外,大批部隊皆是鎮守邊疆,不得皇令不允許擅離領地。
所以南夷的部隊這才趁機鑽了先帝駕崩的空子,沿著水路血洗皇城。
當笑娘聽聞時,心裏一陣的緊縮。這樣的慘變,在原書裏也是有的,叫南夷亂京都。
可是卻是在霍隨風一統漠北之後的事情了。
而現在霍隨風不過是跟霍山分而治之,可是京城之變卻提前來到了。
雖然京城的儲君之爭的結果,與原書大不相同。
可接下來的事情,若是沒有意外,便該跟原書中一般,新帝在逃亡途中被劫擄。臣子們也鬧起了內訌。
而蕭家此時力舉了先帝一位不甚得寵的兒子,在幹西之地手握重兵自立朝廷,一時間大秦內亂不斷,霍隨風趁機救下了被劫持的幼帝,撥亂反正。
霍隨風和蕭月河各自挾天子以令諸侯,隨即大秦天下陷入了二王爭霸的內亂之中。
而到了這時,也是《養帝》這本書的男主稱霸天下的階段,戰爭戲一場連著一場。吳笑笑當時還在劇本上看到了製片人的批注:此處請縮減劇情,節約成本。
笑娘默默吸了一口氣,隻能暗自慶幸父母為了參加她的婚禮,特意趕來了漠北。
可是她的幼弟幼妹,還有喬伊一家子可都在京城裏呢。眼下兵荒馬亂,也不知他們都如何了。
也難怪父親褚慎滿臉抑製不住的焦慮。
可是隨風卻道:“我昨夜便飛鴿傳書,命在京城附近的暗探找尋晟哥和歆兒,還有喬伊一家子的下落。如今漠北距離京城甚遠,我們就算現在趕迴去去無濟於事。嶽母心裏是裝不下事情的,你卻先不要跟母親說。我和父親準備一會,到連接漠北和關內的含山去,那裏已經有先到了一部分逃難的難民,且看看他們可有京城裏的消息。隻是來迴也是半個月的路程,你且在家裏安心等待,不可自亂了陣腳。”
說到這,他突然緊緊抱住了笑娘,貼著她的耳道:“昨夜憐惜你,沒想到卻讓我平白多憋些時日,待我將弟弟妹妹們都安全接迴,你可要補償著我……”
說完,也不待笑娘迴答,他便大步流星地轉身離去。
笑娘呆呆看著他的背影,知道,偏居一隅的安樂,終究是過去了,大秦的天要變了,傾巢之下無完卵,也不知有多少人家會就此支離破碎。
隻是這京城之變的消息,不光是崇正郡王一家知道。繼承了漠北王封號的霍山也接了密探的飛鴿傳書。
於是新任的漠北王崔氏,在霍隨風走了幾日後,便親自登門拜訪,順便要在這新婦的嘴裏探聽些消息。
笑娘心知這位崔氏可不像她表麵看上去那麽隨和無害。這位的心狠手辣,她自歎弗如。
所以雖然瓜果糕餅俱全的盛情接待,卻是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半個字都不吐。
崔氏問得再深些,笑娘便輕描淡寫道:“魑魅魍魎豈會長久?大秦天子乃天顧庇佑的人家,豈會因為小小的南夷就傾覆天下?那不是鬧了大笑?我們漠北偏遠,有些消息經過重山萬水就變了模樣,將個老鼠傳成大象也不奇怪。”
崔氏聽了,自然也是輕笑地附和道:“那倒也是……還是縣主您看的通透……不過那位公孫神女曾經在我夫君囚禁她時,寫了個類似燒餅歌一類的演詞出來,裏麵也預言了這次南夷之亂,若是真的,跟她說得倒是一模一樣呢。”
第123章
公孫琴還真是個才女,沒想到還效仿劉伯溫寫下個預言的演詞。
笑娘當然知道公孫琴寫下的差不多都能應驗,可她特意留給霍山的用意,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笑娘暗自歎息了一口氣,女人若是因愛生恨,就算清高若仙子般的人物,使壞起來也甚是可怕。
可是麵上,她還要應付著崔氏,隻笑著道:“若真是這般,那位公孫姑娘真可算是個人物……”
崔氏冷笑:“旁門左道,登不得大雅之堂,若留著這等子禍水,隻怕她隨便指著哪個不順眼的,就成世人眼裏的妖孽了!”
笑娘心內再次向崔氏鞠躬,漠北夫人真是看人神準,當機立斷。公孫琴若是長得醜些,這位崔夫人說不定乃能容得她。可惜公孫姑娘既標誌,又有奇才,就算寫出十首燒餅歌也是無用。
崔氏眼裏不容沙子,自然不會讓夫君身邊留下這等人物。
可是那一本子的演詞在霍山的手裏,卻以是遺患,能讓霍山占得先機待霍隨風迴來時,她必定要與他提醒一番。
崔氏說了半天,卻沒有在笑娘的嘴裏套到半點風聲。幾次接觸,她也發現這位縣主是個嘴嚴的悶口葫蘆,所以她便不再說政事,隻讓身邊的侍女將準備好的兩包肚兜虎頭鞋一類的小兒衣物呈遞過來。
“雖則你剛新婚,我備這些還早,隻不過我頭胎乃是男孩,這裏麵有些是我家哥兒小時之物,如今給你帶了,實在是想給你蓄些喜氣,讓你也一舉得男。還望縣主不要嫌棄。”
說實在的,霍隨風大婚,這霍山夫妻倆的賀禮就算不得豐厚。
畢竟他倆都是霍家本家,今日崔氏作為堂嫂子第一次蹬新人的房門,備些金鐲玉釵一類的總是要用的。
可霍嬸子偏另辟蹊徑,備了一包子小兒的舊衣服來。這等做派就是鄉野裏妯娌之間拉關係以示親近的套路。
霍氏出身不高,跟霍山一般,苦日子過慣了,無甚王府顯貴的做派,行事有時難免帶了鄉野氣息。夫妻倆都是過日子的好手,奉行節儉。
據說霍山在軍中時,外著鐵甲,裏麵穿的卻是帶補丁的內衫。別人問起,他說鐵甲磨衣料,穿些舊衫就好,免得將衣磨壞了。
當時此事引為笑談,還讓霍岩雷好頓光火,覺得自己這兒子乃是天生的乞丐種兒,專門給他的王府丟人現眼的。
所以笑娘覺得,就算那公孫琴真有心勾搭霍山的話,崔氏大可不必擔心。
那位公孫姑娘甚會保養,在郡王府上寄住的時候,三五不時要喝燕窩。隻怕到霍山真遇到這麽位紅顏,未等色衰愛弛,隻幾頓燕窩喝下來,便要喝得新任漠北王心肝疼,盡失了寵愛。
笑娘遇到鐵公雞的親戚,也隻能客客氣氣,含笑謝過霍氏費心了,便將那幾包衣物收下了。
待霍氏走後,笑娘又讓寒煙著小廝去街麵打聽一下,街市裏的情況。
那些小廝很快迴來了,隻說街市並無異狀,隻是做買賣的要較比以往多些。
笑娘微微一皺眉:“那些多出的商販是從何處而來?”
小廝連忙迴話:“聽聞是從漠北王的城門前迴轉的,漠北王霍山的轄地,三日前就關閉了城門,說是郡城附近有時疫爆發,為了城中百姓的安全,除了拿著特殊令牌的油糧商賈可以進城送貨外,其他的閑雜人等一律不得入內。商販們不能入城,便來了我們的郡縣內擺攤。”
笑娘心內冷笑,霍山真是過日子的好手,大批的難民還沒有湧入,他便早早尋了關閉城門的借口。
畢竟城門並不是難民來時才關,誰也挑揀不出錯處。躲避戰亂的難民便要大量湧入崇正郡王霍隨風的轄地。
到時候,霍隨風再下令關閉城池,可就要背負上置百姓生死不顧的罵名了。
可若是任憑難民湧入,郡縣就這麽多大,糧食甚至用水都要成問題,更別提地方的治安太平了。
笑娘微微歎了一口氣,決定將這些事情一並寫給霍隨風,讓他作主意便是了。
可是這難民的湧來,卻比想象還快。
不過這第一批到的,卻是在京城裏跟褚慎一家交好的官宦家眷。
卓將軍一家便是第一批到達漠北的人家。
卓將軍自從宮變失寵後,便一直半賦閑在家,平日裏做的也是些整理文書的閑差。他天生是個機靈的,當初南夷開始興兵造反時,別人都覺得烏合之眾,難以對大秦造成撼動。
可是卓將軍卻突然想起了霍隨風曾經上書萬歲,請萬歲在南下的運河設關卡,還有攔截水流的水壩,以免將來南方生變,借水路直搗京城。
隻是崇正郡王當時的提議,被蕭家為首的群臣極力否決,隻說這把工程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多此一舉,以後便無人再提。
而現在南方真的有亂,而且已經登船準備北上。卓將軍閑來無事,反複琢磨,越想越後脊梁打冷顫。
他是上過戰場的,自然知道勝敗乃是一夕之間。如今朝中先帝駕崩,正是大亂的時候,朝中更無如褚慎、霍隨風一般像樣的人才。真打到城門口,誰能抵擋?
於是卓將軍思前想後,在京城裏一幹貴人們還醉生夢死,無憂無慮之際,收拾了自己的金銀細軟,變賣了部分田地,然後借口要去參加褚慎女兒的婚禮,帶了一家老小先出了京城。隻是女兒卓紅珊的夫君家不願走。卓將軍也不好說得太露,隻騙了女兒迴來,讓她丟下孩子,先跟他出去散散心。
就這麽的,卓家行了一半路程時,便傳來了京城淪陷的消息。大家聽得直冒冷汗之餘,都佩服起卓將軍的先見之明。
所以,卓將軍一家算是全須全尾地來到漠北,投靠崇正郡王來了。
卓將軍當初乃是褚慎曾經的上司,引薦入京的貴人,沒少照拂褚家,無論是卓夫人還是卓紅珊都跟胡氏和笑娘交情甚好。
最難能可貴的是,當初胡氏出身的醜聞傳出來時,滿京城的貴婦都跟胡氏劃清了界限,可隻有卓家的女眷依舊如故,卓夫人隔三差五帶著女兒來探訪胡氏。
這裏麵自然也是有卓將軍的遠見卓識。在他看來,夫人出身高低沒有什麽鳥用,關鍵是要看這做丈夫的有沒有大出息。
卓將軍覺得褚慎也好,還有他那個未來女婿也罷,都是富將。最主要的是,他卓家失了聖眷以後,也隻有褚家沒有落井下石。
現在,自然不能因為些後宅的事情,便跟褚家斷了交情。所以無論外麵怎麽傳,卓褚兩家一直甚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兵荒馬亂之際,他們卓家有了容身之地。
胡氏聽聞卓家前來投奔,連忙帶著笑娘到府門外迎接。
卓夫人以前雖然也出過遠門,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狼狽,後麵大批從京城裏逃難的人湧上來時,過江搶船時,簡直是堪比土匪殺人越貨一般兇殘。卓家雖然搶了先機,卻丟了一船的衣物細軟。卓家的幾位女眷到了最後,竟然連幹淨的可換洗的內衣都沒有了。
如今可算是到了安生的地方,卓夫人也是欲語淚先流,抱著胡氏忍不住大哭了一場。
卓將軍雖然也是一路狼狽,胡子都許久沒有修剪,亂蓬蓬一片。可比他的夫人要鎮定些,隻笑著指著一輛馬車對胡氏道:“請夫人看看,我給夫人帶來的誰?”
胡氏和笑娘定睛一看,被婆子從馬車上抱下來的可不就是自家的晟哥和小妹歆兒嗎!
原來卓將軍辦事周詳,他既然存了投奔褚慎的心思,豈會不管對方的家眷,隻自己投奔?
隻是他走的時候,實在不好聲張緣由,不然光是擾亂軍心的罪行,就夠他事後全家問斬的了。
可是他卻偷偷找尋了褚家的管事,跟他略略說了些當初小郡王呈遞的折子,讓他留心些。
褚家的管事都是跟褚慎在軍中甚久下來的老人兒精,聽卓將軍一聽,心裏也留了心眼子,便安排著仆人將小少爺和小小姐都送到了京城外的別院裏住幾日。
所以當初京城生變時,兩位哥兒姐兒壓根沒去擠城門,隻在忠心老仆和管事的陪伴下,一路順著小路就追攆上卓家的車隊了。
可這會兒,那管事一下馬車就自抽起嘴巴,跟胡夫人哭訴道:“夫人,我實在是勸不住二小姐,她不肯聽勸,非要留在京城裏參加個什麽詩社的遊春。結果京城大亂的時候,我再派人去尋單姑爺家,也找尋不到二小姐一家子,也不知道他們如今有沒有脫險。”
胡氏聽聞喬伊一家子並沒有跟來,心裏不由得一急,少不得埋怨管事做事不周詳。
可是卓紅珊卻在一旁紅著眼圈道:“也怨不得二小姐,像我們這等子出嫁了的人,哪有那麽多自由?當初若不是父親將我騙迴家,隻怕我也要跟著夫家逃難,隻是可憐了我的孩兒,也不知有沒有人照拂……”
笑娘知道卓紅珊跟夫家關係不睦,此次沒能帶出自己的孩子一起逃難,自然是一路內心煎熬,少不得寬慰了她幾句,隻說找人去打探她夫家的消息,看看能不能早日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