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在各自發展
大唐:開局綁了李世民 作者:朱朱不低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是如今的蘇辰已然明白,這些幫派的弟子按理來說那可都是係出同門,即便這麽多做年來一直都是在各自發展。
但也因為彼此之間的利益往來、勢力交集而一直都在互通有無——既然是這樣,眼下化子幫已經成了這樣了,那這些幫派按道理來說也該出手幫幫忙才是啊!
更何況是如今那化子幫裏的長老宿耆也都把自己手上能發的武林貼全都發出去了,即便不理這層外人根本不知道的師門傳承,但就是這份江湖情義那也該出手相助啊!
外人雖然不知道這些幫派千年以前和化子幫係出同門,但至少在他們的眼裏,鹽幫、漕幫、馬幫、巨鯨幫與化子幫那可都是世代交好。
各幫之間逢年過節也都互有往來,這時候要是收手縮頭了,那豈不是要被江湖上的俠士認為這些幫派隻可同富貴不能共患難?
行走江湖“義”字當先,這幾個幫派此番若是真的打算袖手旁觀……那這以後可還怎麽能夠在江湖上立足啊?!
公冶治在問完話以後就一直瞪大了自己的兩個眼睛直勾勾地盯視著王玄策。
王玄策忽然覺得,如果這世上真有一門神通可將眼神化作實質,那自己眼下一定早就在這位公冶門主的注視當中變得千瘡百孔了。
而就坐一旁的局外人蘇辰也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王玄策。
遠赴西域這麽多天,蘇辰如今對東土尤其是對東土武林的現狀那也是叫兩眼一抹黑。
王玄策倒是不怎麽急著迴答,隻見他先是抬眼看了看公冶治那急切的目光,又扭頭端詳了一下蘇辰臉上那疑惑的神情。
終於,在公冶治換換將手縮到袖子當中思索著要不要扣動衣袖中的機括給他來一下子的時候,王玄策終於是開口了:“我止能說:如今這幾個幫派也已然是自古不暇了。”
“什麽……”公冶治隻覺得自己的眼前一陣天旋地轉,要不是他腿上量身定製的“正身規”在幫他穩定身形,隻怕他此刻就已經是仰天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這幫崽子,大敵當前,居然還要這般為了各自的利益……”
公冶治長出了一口氣之後才繼續問道:“煩勞王副帥與我說說,這幾個不成器的幫主最近都在忙些什麽?”
“嗐!倒也沒什麽,馬幫這些日子因為眼看那阿史那家的可汗與大唐皇帝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這西域的商路、集市說不得就要大受影響。
是以這沈幫主近來倒是一直憂心於幫內眾兄弟往後的出路。”
“哼!”公冶治嗤笑一聲,“蠅營狗苟,市儈心思!”
“哎……”王玄策搖了搖手道,“這馬幫麵臨著的困局已經可以算是這幾大幫派裏頭最容易解決的了。”
“什麽……”公冶治的聲音產生了一絲顫抖,“那幾幫卻又遇上了怎樣的大難了?”
“先說鹽幫罷……這鹽幫最近也是在生內亂。”王玄策伸手在地麵的灰塵上寫寫畫畫。
“古來製鹽一說一向是有海鹽與井鹽兩種。”王玄策一邊說著一邊雙手連出,右手寫下了一個“海”字的同時左手又寫下了一個“井”。
一旁的蘇辰看了王玄策這雙手同時寫下不同字的本領,忍不住在心裏頭為他喊了一聲好。
一般說來,這天底下的人還是慣用右手居多,常人若是想使左手寫字,總是會寫得歪歪扭扭如同鬼畫符一般。
可王玄策的左手寫起字了不但他使右手寫出來的字一樣規整,更難得的是他這是雙手同時寫下了兩個不同的字。
公冶治看著王玄策寫的這兩個字,頓時陷入了沉思。
“的確,川蜀之地與齊魯之地一直都是鹽幫最為重要的兩大核心。”公冶治一眼就看出了王玄策這兩個字的含義。
一旁的蘇辰也有著自己的考量:川蜀之地多為井鹽,齊魯靠海則曬海鹽,這不同的製鹽之法。
便導致鹽幫當中形成了代表川蜀井鹽的‘井中雪’與代表齊魯海鹽的‘海白玉’兩大派別。
而鹽幫眾人除了製鹽以外,更主要的還是要販鹽,所以除了這井鹽與海鹽兩派之外,這鹽幫當中還存在著第三個派別——“風飄絮”。
柳絮色白,鹽也如此,風把柳絮吹到空中飄向了天下各處,而這幫內專司運鹽販鹽之務的“風飄絮”派便也如同風吹柳絮一般將幫內眾兄弟製成的食鹽運往天下各方。
因為鹽幫製鹽最後的目的也不過就是為了要賣出去,更何況天下各處都不缺買鹽的人,所以這“風飄絮”一派的堂口遍及大唐各大州府。
更何況對於這一派專司運鹽販鹽的派別來說,不管是井鹽還是海洋,總歸是要運出去賣的,所以也隻有這一派的人被選出來擔任鹽幫幫主之時,另外兩派才能心服。
因此,這鹽幫當中雖然一直都是三派並存,可是那統領鹽幫的幫主之位卻是世世代代都隻在“風飄絮”這一派當中流傳。
而另兩派身為製鹽的自然是都不願意得罪這一派以免自家產的鹽賣不出去,所以這麽多年來對於“風飄絮”一派在幫內的大權獨攬倒也沒什麽怨言。
但是偏偏,如今鹽幫幫主的兒子之前居然和幫內“井中雪”一派的鹽長獨女有了聯係……等到過年之時讓人發現之時,“井中雪”的楚鹽長獨女已是珠胎暗結。
怎麽說呢,當即鹽幫呂幫主之子呂名揚在江湖上也算上一表人才,楚鹽長與呂幫主這麽多年來那也是過命的生死兄弟,再加上是這大過年日子,所以兩家索性覺得擇日不如撞日,直接就在大年初一為兩人辦了婚禮。
這原本也算是一門好事。
可偏偏卻讓“海白玉”一派的薑鹽長犯了難——早年間因為一些生意上的衝突,他與楚鹽長可說是大打出手了好幾次。
索性呂幫主一向處事公允二人又都念著對方到底算是幫內自家的兄弟,所以二人這麽多年來也一直忍著。
但也因為彼此之間的利益往來、勢力交集而一直都在互通有無——既然是這樣,眼下化子幫已經成了這樣了,那這些幫派按道理來說也該出手幫幫忙才是啊!
更何況是如今那化子幫裏的長老宿耆也都把自己手上能發的武林貼全都發出去了,即便不理這層外人根本不知道的師門傳承,但就是這份江湖情義那也該出手相助啊!
外人雖然不知道這些幫派千年以前和化子幫係出同門,但至少在他們的眼裏,鹽幫、漕幫、馬幫、巨鯨幫與化子幫那可都是世代交好。
各幫之間逢年過節也都互有往來,這時候要是收手縮頭了,那豈不是要被江湖上的俠士認為這些幫派隻可同富貴不能共患難?
行走江湖“義”字當先,這幾個幫派此番若是真的打算袖手旁觀……那這以後可還怎麽能夠在江湖上立足啊?!
公冶治在問完話以後就一直瞪大了自己的兩個眼睛直勾勾地盯視著王玄策。
王玄策忽然覺得,如果這世上真有一門神通可將眼神化作實質,那自己眼下一定早就在這位公冶門主的注視當中變得千瘡百孔了。
而就坐一旁的局外人蘇辰也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王玄策。
遠赴西域這麽多天,蘇辰如今對東土尤其是對東土武林的現狀那也是叫兩眼一抹黑。
王玄策倒是不怎麽急著迴答,隻見他先是抬眼看了看公冶治那急切的目光,又扭頭端詳了一下蘇辰臉上那疑惑的神情。
終於,在公冶治換換將手縮到袖子當中思索著要不要扣動衣袖中的機括給他來一下子的時候,王玄策終於是開口了:“我止能說:如今這幾個幫派也已然是自古不暇了。”
“什麽……”公冶治隻覺得自己的眼前一陣天旋地轉,要不是他腿上量身定製的“正身規”在幫他穩定身形,隻怕他此刻就已經是仰天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這幫崽子,大敵當前,居然還要這般為了各自的利益……”
公冶治長出了一口氣之後才繼續問道:“煩勞王副帥與我說說,這幾個不成器的幫主最近都在忙些什麽?”
“嗐!倒也沒什麽,馬幫這些日子因為眼看那阿史那家的可汗與大唐皇帝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這西域的商路、集市說不得就要大受影響。
是以這沈幫主近來倒是一直憂心於幫內眾兄弟往後的出路。”
“哼!”公冶治嗤笑一聲,“蠅營狗苟,市儈心思!”
“哎……”王玄策搖了搖手道,“這馬幫麵臨著的困局已經可以算是這幾大幫派裏頭最容易解決的了。”
“什麽……”公冶治的聲音產生了一絲顫抖,“那幾幫卻又遇上了怎樣的大難了?”
“先說鹽幫罷……這鹽幫最近也是在生內亂。”王玄策伸手在地麵的灰塵上寫寫畫畫。
“古來製鹽一說一向是有海鹽與井鹽兩種。”王玄策一邊說著一邊雙手連出,右手寫下了一個“海”字的同時左手又寫下了一個“井”。
一旁的蘇辰看了王玄策這雙手同時寫下不同字的本領,忍不住在心裏頭為他喊了一聲好。
一般說來,這天底下的人還是慣用右手居多,常人若是想使左手寫字,總是會寫得歪歪扭扭如同鬼畫符一般。
可王玄策的左手寫起字了不但他使右手寫出來的字一樣規整,更難得的是他這是雙手同時寫下了兩個不同的字。
公冶治看著王玄策寫的這兩個字,頓時陷入了沉思。
“的確,川蜀之地與齊魯之地一直都是鹽幫最為重要的兩大核心。”公冶治一眼就看出了王玄策這兩個字的含義。
一旁的蘇辰也有著自己的考量:川蜀之地多為井鹽,齊魯靠海則曬海鹽,這不同的製鹽之法。
便導致鹽幫當中形成了代表川蜀井鹽的‘井中雪’與代表齊魯海鹽的‘海白玉’兩大派別。
而鹽幫眾人除了製鹽以外,更主要的還是要販鹽,所以除了這井鹽與海鹽兩派之外,這鹽幫當中還存在著第三個派別——“風飄絮”。
柳絮色白,鹽也如此,風把柳絮吹到空中飄向了天下各處,而這幫內專司運鹽販鹽之務的“風飄絮”派便也如同風吹柳絮一般將幫內眾兄弟製成的食鹽運往天下各方。
因為鹽幫製鹽最後的目的也不過就是為了要賣出去,更何況天下各處都不缺買鹽的人,所以這“風飄絮”一派的堂口遍及大唐各大州府。
更何況對於這一派專司運鹽販鹽的派別來說,不管是井鹽還是海洋,總歸是要運出去賣的,所以也隻有這一派的人被選出來擔任鹽幫幫主之時,另外兩派才能心服。
因此,這鹽幫當中雖然一直都是三派並存,可是那統領鹽幫的幫主之位卻是世世代代都隻在“風飄絮”這一派當中流傳。
而另兩派身為製鹽的自然是都不願意得罪這一派以免自家產的鹽賣不出去,所以這麽多年來對於“風飄絮”一派在幫內的大權獨攬倒也沒什麽怨言。
但是偏偏,如今鹽幫幫主的兒子之前居然和幫內“井中雪”一派的鹽長獨女有了聯係……等到過年之時讓人發現之時,“井中雪”的楚鹽長獨女已是珠胎暗結。
怎麽說呢,當即鹽幫呂幫主之子呂名揚在江湖上也算上一表人才,楚鹽長與呂幫主這麽多年來那也是過命的生死兄弟,再加上是這大過年日子,所以兩家索性覺得擇日不如撞日,直接就在大年初一為兩人辦了婚禮。
這原本也算是一門好事。
可偏偏卻讓“海白玉”一派的薑鹽長犯了難——早年間因為一些生意上的衝突,他與楚鹽長可說是大打出手了好幾次。
索性呂幫主一向處事公允二人又都念著對方到底算是幫內自家的兄弟,所以二人這麽多年來也一直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