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節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書] 作者:夜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敏和陸建軍結婚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過陸建軍一家人這個問題,她那時候想的不夠全麵。
結了婚,和家裏親戚相處的多了,蘇敏就覺得有些頭大。
陸建軍也覺得他爹這話不妥,主要這人有會念書就有天生不會念書的。
到時候要是有那死活考不上高中,甚至考不上初中的,是不是還要怨建民教的時候不盡心了。
家裏叔叔伯伯們陸建軍一個晚輩不好多說,但兄弟們各有各的性格,尤其是娶妻生子之後,那要計較的事情就更多了。
就是親兄弟之間,也未必不會有矛盾,何況是堂兄弟,甚至還隔了房。
陸建軍的曾爺爺和他三爺爺,四爺爺,五爺爺的父親是親兄弟。
這是第一輩。
陸建軍爺爺二爺爺三爺爺他們這是第二輩。
陸三山是第三輩。
到了陸建軍這裏,其實已經是第四輩了。
出了三代,就是從血緣上也挺遠了,陸家不過是因為住在同一個地方,所以看著親近。
見蘇敏和陸建軍偷偷嘀咕,就有一個伯伯問:“建軍啊,你這是和你媳婦在說啥呢?”
“沒啥。”
那親戚又說:“對了,建軍,你這馬上就畢業了,畢業以後是做什麽啊?是不是就留在北京了?”
畢業以後做什麽這件事陸建軍也在考慮當中,他的選擇不少,可怎麽選才是最好的,陸建軍也還是猶豫。
“不知道,得畢業以後再看呢。”陸建軍說。
“也是,建軍現在是咱們家最有本事的。建軍啊,我聽你爹說你以後說不準當能官。”
陸建軍一下就看向了陸三山,他爹在去年過年的時候是問過他說將來打算做什麽,他也沒細說,隻說要麽就進政府部門,要麽去南邊看看有什麽發展機遇,不過他還是想深造,能在學校多學點東西,出來才能握著更多的本事。
他當時還和他爹說現在外頭政策多,發展快,將來走什麽路,他還得考慮考慮。
自然,他爹是想讓他進政府部門的,在他爹看來,當政府的公務人員,那就是光宗耀祖了。
陸建軍隻能笑笑說:“這事也說不得準。我的導師是建議我繼續讀下去。要是不出意外的話,還得讀兩三年。”
“建軍啊,你這糊塗啊,你第一屆大學生,還是京大的,畢業了怎麽也不給你個鄉長鎮長的當當,要是再念兩三年,這大學生就不吃香了啊。”
陸建軍正想說他畢業以後就是進了政府部門工作,也不可能直接就當鄉鎮領導啊。
就聽這三爺爺家的三叔繼續說:“建軍,你可是咱們全家的希望啊,等你當了官,記得把你這些兄弟們都安排好。三叔要求也不高,你隻要讓他們都有個鐵飯碗就成了。”
蘇敏:除了陸建軍幾個兄弟和現在就當兵當工人的,餘下也有三十多個,這是要讓陸建軍給他們開個廠,才能人人都有鐵飯碗啊。
陸建軍之前也和蘇敏說了,老家這些親戚有的想得太美好的,也不必非去掰扯個一二三四五。
隻要麵子上應付過去就行。
至於以後,那要是日子不好過,伸手幫一把就是了。
可蘇敏就是覺得心煩,她以前沒見過這樣的親戚。
她也沒想過親戚竟然是這樣的。
這麽的……一言難盡。
陸建軍繼續應付:“三叔,你這話就太抬舉我了,等我有了安排人進廠子的權利,說不準都該退休了,再說了,考別人不如靠自己,三叔你看我不就是靠自己進了廠子,又念了書。所以啊,這最重要的還是念書,現在能高考了,隻要考上大學,還愁沒有鐵飯碗?”
“也是。”說著那人就和陸建民道:“看來咱們家的未來還是要靠建民,建民,叔叔伯伯們要求也不高,隻要一家出一個大學生,這就夠了。建民,這是你的任務,你可得完成好。”
蘇敏:陸建軍這是坑弟了麽……
陸建民有些手足無措,他本來就是靦腆和善的性格,他覺得自己是要當老師的,幫著教一教家裏的孩子也是很應該。
可同時他又覺得壓力很大,他雖說在林城念大學,但每個月都迴來一趟。
家裏有孩子念書的遇到問題也會來找他,不過都是大人拖著孩子過來。
現在看來,家裏下一個考上大學的應該是建設,別的有的念書沒天分,有的是腦子靈,可不想下功夫,更多的是不愛念書。
這每家供出一個大學生,陸建民也不知道這個每家的意思是從他爺爺那輩看,四個爺爺四家,還是從叔叔伯伯這輩分看,要是從他爹這兒看,那可就太難了。
陸建民向來不怎麽會拒絕人,隻能說:“我盡力,我盡力。”
蘇敏小聲說:“你說建民能不能留在市裏當老師啊?”
“家裏人巴不得建民去市裏當老師呢,反正初中高中都是住校,在縣裏是住,市裏也是住。就是市裏遠一些,學費比縣裏也貴不了多少。每個學期開學該教學費了,他們拖著不交,你說建民這個既是親戚又是學校老師的人,該不該幫忙交齊?”
蘇敏想,還真有可能有這種厚臉皮。
她默默同情了一下陸建民:“那建民就隻能去外地了,不過他去外地爹娘肯定不同意。尤其是建設考到外頭,跟前沒個兒子怎麽行。”
說完,蘇敏又和陸建軍說:“陸建軍,其實咱們可以把你爹娘接北京,要是他們願意的話。”
蘇敏不想和公婆住一起,但她和陸建軍現在不差錢,陸隊長和苗翠花要是去了帝都,在他們住的地方不遠處再買套房也可以。
她想的很清楚,陸建軍給爹娘養老天經地義。
雖然陸隊長說以後要陸建設這個老兒子養老,但一來陸建設年紀太小,二來陸建設將來工作娶妻都有種種可能發生。
陸建國和陸建黨在部隊,隨軍安排的房子不算大,陸隊長和苗翠花跟著老大老二也不方便。
剩下就是陸建民和陸建軍了,蘇敏在嫁給陸建軍的時候就做好了給他父母養老的心理準備。
在陸建國陸建黨沒轉業,在陸建設沒成家前,父母就是陸建軍和陸建民的責任。
陸建軍有些詫異的看著蘇敏,他一直知道蘇敏其實和村子裏的人觀念上差距太大,和他爹娘隻是麵子情。
要真讓蘇敏把他爹娘當成自己個兒的爹娘,這也不現實。
他爹娘年紀也不算大,還不到養老的年紀。
而且他爹很看重這個大隊長的身份,絕不不會輕易鬆口不幹活而是跟著兒子去城裏的。
陸建軍就說:“等建設考上大學,爹娘也五十多快六十了,我就和他們商量商量這養老的事兒。至於建民,你也別太愁,前年四爺爺沒了,去年二爺爺沒了。叔伯這些和爹是同輩。要是他們真賴上建民,就讓爹去處理吧。放心,爹雖說想著一家人能幫襯就幫襯,但如果真的影響了建民的生活,爹不會不管的。”
蘇敏有些不理解為什麽非得等影響了建民的生活才去管呢?
在這些時間裏,建民心裏受的憋屈就不算憋屈了?
明明知道一些親戚是什麽性格,那提前把事情一碼歸一碼的說道清楚不好麽?
蘇敏想不通,這大概是因為臉麵?又或者是因為血緣?
不過這事兒的當事人是陸建民,陸建民自己覺得沒什麽,那就沒什麽吧。
第81章
大年初二, 陸向紅迴門的日子,嫁了人以後的陸向紅簡直像變了一個人, 勤快的不得了。
她丈夫才坐下, 她就趕忙去倒水, 然後遞到她劉洋的嘴邊。
吃飯的時候也一直給劉洋夾菜,賢惠的都不像陸向紅了。
劉洋也會看眼色, 見陸向紅幾個哥哥嫂嫂不待見他們, 吃了午飯沒有多留就直接走了。
苗翠花還想留陸向紅問問怎麽結婚一年了快, 還不要孩子, 見陸建國幾個的態度, 也就沒留。
人到老年,就容易心軟,她現在就時常後悔, 總是覺得是她害了陸向紅。
要不是她沒好好教陸向紅,她又怎麽會和幾個哥哥處成這個樣子。
陸向紅要是機靈點懂事點,有這麽些個哥哥撐腰,以後的日子能難過麽?
苗翠花總想幫著說和說和, 之前她在陸三山給陸建軍寫信的時候讓陸三山幫著提了一嘴。
她選陸建軍是因為老大老二因為大毛二毛不可能直接原諒陸向紅,老四就是和陸向紅交, 他說陸向紅的好話,他的三個哥哥也不聽。
陸建軍不一樣, 陸建軍說的話餘下幾個總要聽一聽的。
可沒想信寄出去,當年暑假老三和老三媳婦都沒迴來,後來老三又給老頭子和建設寄來東西, 就是沒寄給她這個當娘的。
苗翠花就知道老三的意思了,她要是心疼閨女,非要幫著閨女說和,那就以後別指望兒子孝順她。
就連建設知道這事,也問她,為什麽他姐差點害死他們,娘還非要他將來對他姐好。
苗翠花本來覺得陸建設年紀小,不記事,再加上為了不讓三個孩子想起那天的事情害怕,家裏也從不會提。
怎麽也是親姐弟,苗翠花想等陸建設大了,總還有個人給陸向紅撐腰。
可一聽陸建設的話,苗翠花的念頭就徹底消了。
她年紀大了,又靠不上陸向紅,總不能為了陸向紅惹得兒子們都不願意伺候她吧。
正月初三,陸建民說的那個女同學秦羽到了,這姑娘長的很秀氣,文文靜靜很是好看。
陸建民一見秦羽,就紅了臉,緊接著秦羽的臉頰也紅了。
吃飯的時候,眾人才知道秦羽的父母是林城有名的文化人,十來歲的時候她父母去農場改造,她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到了七六年,她父母才終於平反,迴來後繼續原來的工作。
她家裏人也知道她喜歡陸建民,他們接觸過陸建民,覺得他人品好,性格好。
陸三山想著這樣的兒媳婦家裏有些高攀。
之前老四沒說清楚,隻說是和他念一個學校的同學。陸三山也沒多問,這閨女念了大學,以後工作就不愁了,這樣好的條件沒什麽好挑的。
就是閨女娘家日子過的不太好,那也能補貼補貼啊。
可沒想這閨女的來頭太大。
他家大兒媳二兒媳都是村裏的,三兒媳雖說是城裏的,但也不和娘家來往。
老四領來的這閨女不僅是城裏人,爹媽還是文化人,是校長和教授,最主要的還是獨生女。
這,這難道是要招建民去當上門女婿?
陸三山不好直接問出口,又怕這閨女一家人見他們老陸家兒子多,覺得建民就是當上門女婿也沒啥。
這可不成,要是真成了親家,建民這做女婿的照顧老丈人丈母娘這是應該的,可入贅是不成的。
陸三山朝陸建軍使了一個眼色,陸建軍跟著他出去,陸三山就劈裏啪啦問了一通。
這事兒陸建軍之前也問過陸建民,陸建民說他也不知道。
結了婚,和家裏親戚相處的多了,蘇敏就覺得有些頭大。
陸建軍也覺得他爹這話不妥,主要這人有會念書就有天生不會念書的。
到時候要是有那死活考不上高中,甚至考不上初中的,是不是還要怨建民教的時候不盡心了。
家裏叔叔伯伯們陸建軍一個晚輩不好多說,但兄弟們各有各的性格,尤其是娶妻生子之後,那要計較的事情就更多了。
就是親兄弟之間,也未必不會有矛盾,何況是堂兄弟,甚至還隔了房。
陸建軍的曾爺爺和他三爺爺,四爺爺,五爺爺的父親是親兄弟。
這是第一輩。
陸建軍爺爺二爺爺三爺爺他們這是第二輩。
陸三山是第三輩。
到了陸建軍這裏,其實已經是第四輩了。
出了三代,就是從血緣上也挺遠了,陸家不過是因為住在同一個地方,所以看著親近。
見蘇敏和陸建軍偷偷嘀咕,就有一個伯伯問:“建軍啊,你這是和你媳婦在說啥呢?”
“沒啥。”
那親戚又說:“對了,建軍,你這馬上就畢業了,畢業以後是做什麽啊?是不是就留在北京了?”
畢業以後做什麽這件事陸建軍也在考慮當中,他的選擇不少,可怎麽選才是最好的,陸建軍也還是猶豫。
“不知道,得畢業以後再看呢。”陸建軍說。
“也是,建軍現在是咱們家最有本事的。建軍啊,我聽你爹說你以後說不準當能官。”
陸建軍一下就看向了陸三山,他爹在去年過年的時候是問過他說將來打算做什麽,他也沒細說,隻說要麽就進政府部門,要麽去南邊看看有什麽發展機遇,不過他還是想深造,能在學校多學點東西,出來才能握著更多的本事。
他當時還和他爹說現在外頭政策多,發展快,將來走什麽路,他還得考慮考慮。
自然,他爹是想讓他進政府部門的,在他爹看來,當政府的公務人員,那就是光宗耀祖了。
陸建軍隻能笑笑說:“這事也說不得準。我的導師是建議我繼續讀下去。要是不出意外的話,還得讀兩三年。”
“建軍啊,你這糊塗啊,你第一屆大學生,還是京大的,畢業了怎麽也不給你個鄉長鎮長的當當,要是再念兩三年,這大學生就不吃香了啊。”
陸建軍正想說他畢業以後就是進了政府部門工作,也不可能直接就當鄉鎮領導啊。
就聽這三爺爺家的三叔繼續說:“建軍,你可是咱們全家的希望啊,等你當了官,記得把你這些兄弟們都安排好。三叔要求也不高,你隻要讓他們都有個鐵飯碗就成了。”
蘇敏:除了陸建軍幾個兄弟和現在就當兵當工人的,餘下也有三十多個,這是要讓陸建軍給他們開個廠,才能人人都有鐵飯碗啊。
陸建軍之前也和蘇敏說了,老家這些親戚有的想得太美好的,也不必非去掰扯個一二三四五。
隻要麵子上應付過去就行。
至於以後,那要是日子不好過,伸手幫一把就是了。
可蘇敏就是覺得心煩,她以前沒見過這樣的親戚。
她也沒想過親戚竟然是這樣的。
這麽的……一言難盡。
陸建軍繼續應付:“三叔,你這話就太抬舉我了,等我有了安排人進廠子的權利,說不準都該退休了,再說了,考別人不如靠自己,三叔你看我不就是靠自己進了廠子,又念了書。所以啊,這最重要的還是念書,現在能高考了,隻要考上大學,還愁沒有鐵飯碗?”
“也是。”說著那人就和陸建民道:“看來咱們家的未來還是要靠建民,建民,叔叔伯伯們要求也不高,隻要一家出一個大學生,這就夠了。建民,這是你的任務,你可得完成好。”
蘇敏:陸建軍這是坑弟了麽……
陸建民有些手足無措,他本來就是靦腆和善的性格,他覺得自己是要當老師的,幫著教一教家裏的孩子也是很應該。
可同時他又覺得壓力很大,他雖說在林城念大學,但每個月都迴來一趟。
家裏有孩子念書的遇到問題也會來找他,不過都是大人拖著孩子過來。
現在看來,家裏下一個考上大學的應該是建設,別的有的念書沒天分,有的是腦子靈,可不想下功夫,更多的是不愛念書。
這每家供出一個大學生,陸建民也不知道這個每家的意思是從他爺爺那輩看,四個爺爺四家,還是從叔叔伯伯這輩分看,要是從他爹這兒看,那可就太難了。
陸建民向來不怎麽會拒絕人,隻能說:“我盡力,我盡力。”
蘇敏小聲說:“你說建民能不能留在市裏當老師啊?”
“家裏人巴不得建民去市裏當老師呢,反正初中高中都是住校,在縣裏是住,市裏也是住。就是市裏遠一些,學費比縣裏也貴不了多少。每個學期開學該教學費了,他們拖著不交,你說建民這個既是親戚又是學校老師的人,該不該幫忙交齊?”
蘇敏想,還真有可能有這種厚臉皮。
她默默同情了一下陸建民:“那建民就隻能去外地了,不過他去外地爹娘肯定不同意。尤其是建設考到外頭,跟前沒個兒子怎麽行。”
說完,蘇敏又和陸建軍說:“陸建軍,其實咱們可以把你爹娘接北京,要是他們願意的話。”
蘇敏不想和公婆住一起,但她和陸建軍現在不差錢,陸隊長和苗翠花要是去了帝都,在他們住的地方不遠處再買套房也可以。
她想的很清楚,陸建軍給爹娘養老天經地義。
雖然陸隊長說以後要陸建設這個老兒子養老,但一來陸建設年紀太小,二來陸建設將來工作娶妻都有種種可能發生。
陸建國和陸建黨在部隊,隨軍安排的房子不算大,陸隊長和苗翠花跟著老大老二也不方便。
剩下就是陸建民和陸建軍了,蘇敏在嫁給陸建軍的時候就做好了給他父母養老的心理準備。
在陸建國陸建黨沒轉業,在陸建設沒成家前,父母就是陸建軍和陸建民的責任。
陸建軍有些詫異的看著蘇敏,他一直知道蘇敏其實和村子裏的人觀念上差距太大,和他爹娘隻是麵子情。
要真讓蘇敏把他爹娘當成自己個兒的爹娘,這也不現實。
他爹娘年紀也不算大,還不到養老的年紀。
而且他爹很看重這個大隊長的身份,絕不不會輕易鬆口不幹活而是跟著兒子去城裏的。
陸建軍就說:“等建設考上大學,爹娘也五十多快六十了,我就和他們商量商量這養老的事兒。至於建民,你也別太愁,前年四爺爺沒了,去年二爺爺沒了。叔伯這些和爹是同輩。要是他們真賴上建民,就讓爹去處理吧。放心,爹雖說想著一家人能幫襯就幫襯,但如果真的影響了建民的生活,爹不會不管的。”
蘇敏有些不理解為什麽非得等影響了建民的生活才去管呢?
在這些時間裏,建民心裏受的憋屈就不算憋屈了?
明明知道一些親戚是什麽性格,那提前把事情一碼歸一碼的說道清楚不好麽?
蘇敏想不通,這大概是因為臉麵?又或者是因為血緣?
不過這事兒的當事人是陸建民,陸建民自己覺得沒什麽,那就沒什麽吧。
第81章
大年初二, 陸向紅迴門的日子,嫁了人以後的陸向紅簡直像變了一個人, 勤快的不得了。
她丈夫才坐下, 她就趕忙去倒水, 然後遞到她劉洋的嘴邊。
吃飯的時候也一直給劉洋夾菜,賢惠的都不像陸向紅了。
劉洋也會看眼色, 見陸向紅幾個哥哥嫂嫂不待見他們, 吃了午飯沒有多留就直接走了。
苗翠花還想留陸向紅問問怎麽結婚一年了快, 還不要孩子, 見陸建國幾個的態度, 也就沒留。
人到老年,就容易心軟,她現在就時常後悔, 總是覺得是她害了陸向紅。
要不是她沒好好教陸向紅,她又怎麽會和幾個哥哥處成這個樣子。
陸向紅要是機靈點懂事點,有這麽些個哥哥撐腰,以後的日子能難過麽?
苗翠花總想幫著說和說和, 之前她在陸三山給陸建軍寫信的時候讓陸三山幫著提了一嘴。
她選陸建軍是因為老大老二因為大毛二毛不可能直接原諒陸向紅,老四就是和陸向紅交, 他說陸向紅的好話,他的三個哥哥也不聽。
陸建軍不一樣, 陸建軍說的話餘下幾個總要聽一聽的。
可沒想信寄出去,當年暑假老三和老三媳婦都沒迴來,後來老三又給老頭子和建設寄來東西, 就是沒寄給她這個當娘的。
苗翠花就知道老三的意思了,她要是心疼閨女,非要幫著閨女說和,那就以後別指望兒子孝順她。
就連建設知道這事,也問她,為什麽他姐差點害死他們,娘還非要他將來對他姐好。
苗翠花本來覺得陸建設年紀小,不記事,再加上為了不讓三個孩子想起那天的事情害怕,家裏也從不會提。
怎麽也是親姐弟,苗翠花想等陸建設大了,總還有個人給陸向紅撐腰。
可一聽陸建設的話,苗翠花的念頭就徹底消了。
她年紀大了,又靠不上陸向紅,總不能為了陸向紅惹得兒子們都不願意伺候她吧。
正月初三,陸建民說的那個女同學秦羽到了,這姑娘長的很秀氣,文文靜靜很是好看。
陸建民一見秦羽,就紅了臉,緊接著秦羽的臉頰也紅了。
吃飯的時候,眾人才知道秦羽的父母是林城有名的文化人,十來歲的時候她父母去農場改造,她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到了七六年,她父母才終於平反,迴來後繼續原來的工作。
她家裏人也知道她喜歡陸建民,他們接觸過陸建民,覺得他人品好,性格好。
陸三山想著這樣的兒媳婦家裏有些高攀。
之前老四沒說清楚,隻說是和他念一個學校的同學。陸三山也沒多問,這閨女念了大學,以後工作就不愁了,這樣好的條件沒什麽好挑的。
就是閨女娘家日子過的不太好,那也能補貼補貼啊。
可沒想這閨女的來頭太大。
他家大兒媳二兒媳都是村裏的,三兒媳雖說是城裏的,但也不和娘家來往。
老四領來的這閨女不僅是城裏人,爹媽還是文化人,是校長和教授,最主要的還是獨生女。
這,這難道是要招建民去當上門女婿?
陸三山不好直接問出口,又怕這閨女一家人見他們老陸家兒子多,覺得建民就是當上門女婿也沒啥。
這可不成,要是真成了親家,建民這做女婿的照顧老丈人丈母娘這是應該的,可入贅是不成的。
陸三山朝陸建軍使了一個眼色,陸建軍跟著他出去,陸三山就劈裏啪啦問了一通。
這事兒陸建軍之前也問過陸建民,陸建民說他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