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書] 作者:夜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建軍倒是沒聽過這個消息,他看了看他爹,他挺想讓蘇知青去上個大學的。
現在蘇知青隻是民辦教師,要是上了大學,怎麽也能當個正式工。
蘇敏說:“二爺爺,您也知道,這大學一上得上好幾年。我都準備和建軍結婚了,實在不適合再去上大學。再說了,咱全公社誰不知道陸隊長最是公平公正。要是為了我讓陸隊長去爭取這個名額,那不是壞大隊長的名聲嘛。我現在有工作,日子過的挺好的,實在是沒必要費這個心思。”
二爺爺說:“也是,蘇知青你都準備結婚了,再去上大學也不好。難得你還為了三山的名聲著想,是個好閨女。我們建軍小子真是有福氣啊,能遇上蘇知青你這樣的好閨女。”
蘇敏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
陸建軍倒是厚臉皮的說:“是啊,能遇上蘇知青是我有福氣。”
這個訂婚宴蘇敏真是發現了陸建軍的另一麵。
她真是佩服陸建軍,明明是過年見麵的時候才知道他們鬧了烏龍,隻能改婚期。
這沒多久陸建軍就把事情在家裏長輩跟前圓迴來不說,還幫著蘇敏狠狠的刷了一波好感。
甚至從利益方麵也給了蘇敏很多保證,不僅說婚後他淨身出戶,還把他婚前買的房說成是蘇敏的。
家裏親戚都知道房子是蘇敏的,以後要是婆婆小姑子去縣裏看兒子,在兒子家住幾天,和蘇敏發生什麽口角,都不能衝著蘇敏喊,這是她兒子家,讓蘇敏滾出去之類的話。
就是擱在蘇敏那個年代,陸建軍能這麽都是難得的了。
何況還是這個男女不平等的年月。
陸建軍的良苦用心實在是讓蘇敏感動,同時她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作了。
陸建軍不知道蘇敏的苦惱,他隻是做了他覺得應該做的,努力對蘇敏好,盡力在他結婚前就打消他娘以後仗著婆婆的身份折騰蘇知青的可能。
在迴城的路上,蘇敏坐在陸建軍自行車後座,問他:“你老實和我說,你還欠人錢不?要是還欠著,我等會給你錢你先拿去還了。”
陸建軍就知道蘇敏肯定會問他這事:“沒,真沒了,建民的錢雖然在我手裏,但我隻是替他拿著。你也知道他的性格,我就怕萬一有人找他把這錢借了,等他結婚的時候要不迴來,所以就先人一步問他拿了。至於大嫂二嫂,我有足夠的錢還她們兩個。隻是因為晌午那話,我就先還了二嫂,等明年過年的時候再還大嫂吧。”
“那就好,陸建軍,咱們都是未婚夫妻了,你要是在錢上不湊手,和我說一聲,我拿給你就行,別隨便找人借。”
“好,好,對了,敏敏,你現在雖然是在懷安縣當民辦教師,但是你的戶口還是在你老家。我原本是覺得你戶口在老家也好,怎麽也是城市戶口。但是你和你爹鬧成那樣,我就想問問你要不要把戶口遷過來?”
“遷過來?可我們沒結婚,怎麽遷啊?我又不能落戶到你戶口本上?”
陸建軍說:“這不是買了房嘛,我就想著你戶口直接遷到那房子下,這不就成了。”
蘇敏揚聲說:“不,不,陸建軍,咱們提前說好,那房子是你買的,我可不能要。”
“什麽你啊我啊的,咱們都結婚了,算那麽清楚幹嘛,再說七百塊錢我節省點,三五年就又攢出來了。”
蘇敏::“不行,這是原則問題,你攢錢買房,我也要攢錢買房。以後咱們結婚了,要是再購置房產,那就是一起的。這結婚前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
陸建軍覺得蘇知青有的時候真是太強了。
他當時買房的時候就想著要加上蘇知青的名字,隻是蘇知青的戶口不在,他和蘇知青也沒有結婚證,人家不給加。
陸建軍本來想等結婚了,到時候拿著結婚證直接去房管所就行。
現在蘇知青不同意,陸建軍覺得他可以先斬後奏,到時候他和蘇知青已經結婚了,想來蘇知青就不會和現在這麽見外了。
蘇敏又說:“至於戶口,就先在老家吧,等咱們結婚了再看。”
她打算等恢複高考,將戶口跟著遷到學校。
想到高考,蘇敏又問:“陸建軍,你說這上大學的名額會給誰啊?你想不想去念大學啊?”
“前幾年我還挺想去的,但上了幾年班,長了見識就不想了。”
“為什麽?”
陸建軍問蘇敏:“敏敏,你說念大學是為了啥?”
蘇敏毫不猶豫:“當然是為了學知識。”
陸建軍說:“是啊,念大學是為了學知識。但是你也知道現在這環境,當老師的有文化的很多都去農場了。就是還留下的,估計也教不了不敢教什麽。而且像我爹那樣公平的推薦知青的少,大部分都是推薦自己的親戚家的孩子。說個不好聽的,村子裏念了高中的畢竟少。普通高中生要是沒有考大學的水平,就是上了大學也吃力。更何況是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呢?學生沒基礎,說什麽也聽不懂,老師怎麽教?照我說,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蘇敏說:“大部分去上工農兵大學的本來就是圖畢業以後能有個好工作。”
“這倒是,不管怎麽說,大學生還是金貴的,畢業了肯定是做辦公室當幹部的。衝著前途,這個大學值得一上。但怎麽說呢,我現在也工作幾年了,發現還是個人能力更重要一些。我也和老師探討過這件事,我們都覺得國家不可能一直不進行高考。有的行業並不是說直接大人退休了孩子去接班,這孩子就能把這份活兒幹好。就像你之前的那個音樂老師,她能教音樂,她兒子就沒這能耐。”
蘇敏沒想到陸建軍竟然對國家會恢複高考有猜測:“所以,你覺得不會一直是推薦上大學?”
陸建軍就笑了:“那是自然,說句不好聽的,等第一屆推薦的大學生畢業了在單位幹上個五六年,大家就都知道這是一群棒槌了。他們正是鬧得兇的那幾年去上的大學。本身能耐不見的多高,但給人扣帽子可是能手。再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考大學選專業就是要挑自己順手的,喜歡的。可是推薦上大學呢,那就是全憑運氣。有的人數學差,但推薦他去讀數學,你說他能學進去不。所以不論從什麽角度看,推薦上大學都是無法持久長遠的。”
蘇敏隻知道國家會恢複高考,至於為什麽恢複,她也沒多想。
如今聽陸建軍這麽說,覺得很有道理。
看來這幾年還堅持學習的,除了真熱愛讀書的,就是陸建軍這種看的長遠,想的長遠的人了。
蘇敏感慨人和人真是有差距啊,像陸建軍這種本來就聰明,又有遠見的大概就是所謂的天之驕子吧。
雖然現在陸建軍隻是一個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貨車司機啊,但隻要一有機會,他就能直上青天。
蘇敏想著她也要好好複習,她不能被陸建軍甩在身後。
“至於上大學的名額,我覺得我爹這迴應該會推薦朱紅知青,至於公社最後選誰就說不定了。”
“是因為朱紅和我救了三個孩子嗎?”
“對,如果你今兒沒推了,我爹一定會推薦你。就算可能會有人說咱倆的關係,還有你救的是我爹的兒子孫子,覺得我爹不公平。但是事實上,就算咱們沒有處對象,你救得不是我家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名額也是非你莫屬的。現在你說了不願意去,那我爹就會推薦朱紅知青。隻是她雖然參與救人,畢竟沒有下水,所以我也不知道公社的人會不會讓她去。”
蘇敏挺想朱紅去的,她不去是她有陸建軍這個學神輔導,有把握參加高考能有個好成績。
朱紅不一樣,朱紅是真正的學渣。
蘇敏前世也是學渣,但她是那種把心思放在學特長上,覺得文化課隻要夠線就可以的學渣。
可以說,她在念書這件事上真沒下過什麽苦功夫。
要是蘇敏頭懸梁錐刺股下了狠功夫,還是能考個二本的。
但紅不一樣,蘇敏和朱紅處了一年多,她知道朱紅就是那種學習不開竅的。
而且因為下鄉,更是把以前學過的全扔了,蘇敏有時候自學想帶著朱紅一起,朱紅都直嚷嚷看見書就頭疼。
要是真恢複高考朱紅考上大學的可能性也很小。
她要是被推薦念大學,不僅可以長見識,最起碼這幾年在大學裏就不用種地吃苦了。
要是蘇敏沒有民辦教師這個工作,她說不準就同意去上大學了。
種地是真的好辛苦啊!
蘇敏突然又問:“陸建軍,這迴陸向紅沒鬧著要去念大學嗎?”
說實話,今兒見陸向紅的時候蘇敏真是吃了一驚。
她不僅不再昂著脖子居高臨下的看人,中午的時候還幫著大嫂二嫂她們做飯。
陸建軍歎氣:“這迴倒是沒有,再說上迴她鬧著要念大學也不是為了她自己,是為了討好那個男知青。人家男知青有對象,她折騰半天也是瞎費功夫。”
蘇敏沒想著陸建軍知道陸向紅暗戀王國安啊。
“我還以為你們家人不知道陸向紅喜歡王國安呢。”
陸建軍說:“以前確實不知道,不過去年過年,看電影那迴你和陸向紅吵起來,陸向紅邊吵還邊瞧那個男知青,好像怕被他看見自個兒丟人的模樣,那個時候我就猜出來了。後來我和我爹說了,我爹一問,才知道陸向紅暗戀人家好幾年了。明知道人家有對象後來還結婚了,也不死心。”
說著陸建軍感慨:“這半年多我爹親自教導她,看來也是有效果的。以前我爹總覺得兒子歸當爹的管,女兒歸當娘的教。沒想到我娘把陸向紅這個本來腦子就不靈光的教成了一個棒槌。唉,我以前還覺得我爹不管做啥都是對的。也覺得結了婚有了兒子就我教導,女兒就歸妻子。現在看來這個做法大錯特錯。咱們以後要是有了孩子或者收養了孩子,還是要做父母的兩個人一起商量著養。”
第67章 25.26.27
很快, 就進入了一九七七年。
黑暗已經結束,光明重新降臨。
在陸建軍的千盼萬盼中,蘇敏的生日到了。
陸建軍起了個大早,在學校外頭等蘇敏。
蘇敏早上起來梳頭洗臉打扮好,請了假出了校門,就見陸建軍在外頭站著。
她幾步走到陸建軍跟前,問他:“你怎麽在這兒啊?等多久了?”
陸建軍笑著看她:“沒多久, 和你說, 要不是人家沒上班,我恨不得淩晨一點就去領證。”
蘇敏笑他:“怎麽, 你還怕我跑了不成?”
到現在,蘇敏和陸建軍處對象也有兩年多了。
兩年時間,足夠他們兩個精神上更貼近。
“沒辦法,誰讓我老婆是天仙呢。”
“貧吧你。”
陸建軍載著蘇敏, 自行車騎得飛快, 蘇敏本來看陸建軍這樣還覺得挺樂的。
等她領到結婚證, 拿到手裏後, 卻還是忍住不有些恍惚。
三年,她來這裏也三年了。
現在, 她竟然結婚了。
曾經的蘇敏以為婚姻離她非常遠。
沒想到,緣分來的這樣猝不及防。
她也是一名已婚少婦啦。
看著在給工作人員分喜糖的陸建軍, 蘇敏沒有對圍城生活的惶恐,有的隻是幸福,甜蜜和期待。
終於把證領了, 成了名正言順的夫妻,陸建軍走路都帶著風。
他和蘇敏去了學校,把蘇敏的行李一股腦的全搬到新房裏。
陸建軍和蘇敏的婚房早準備好,前兩天,陸建軍又重收拾了一通。
這院子雖然不大,也是個院子。
隻有兩間房,也足夠他們兩個人住了。
一間陸建軍收拾成了臥室,一間陸建軍做了隔斷,做成了客廳加書房。
這年頭不管是村裏還是城裏,住的房子麵積都不大。
不少人家都是三四十平的房子住五六口人。
現在蘇知青隻是民辦教師,要是上了大學,怎麽也能當個正式工。
蘇敏說:“二爺爺,您也知道,這大學一上得上好幾年。我都準備和建軍結婚了,實在不適合再去上大學。再說了,咱全公社誰不知道陸隊長最是公平公正。要是為了我讓陸隊長去爭取這個名額,那不是壞大隊長的名聲嘛。我現在有工作,日子過的挺好的,實在是沒必要費這個心思。”
二爺爺說:“也是,蘇知青你都準備結婚了,再去上大學也不好。難得你還為了三山的名聲著想,是個好閨女。我們建軍小子真是有福氣啊,能遇上蘇知青你這樣的好閨女。”
蘇敏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
陸建軍倒是厚臉皮的說:“是啊,能遇上蘇知青是我有福氣。”
這個訂婚宴蘇敏真是發現了陸建軍的另一麵。
她真是佩服陸建軍,明明是過年見麵的時候才知道他們鬧了烏龍,隻能改婚期。
這沒多久陸建軍就把事情在家裏長輩跟前圓迴來不說,還幫著蘇敏狠狠的刷了一波好感。
甚至從利益方麵也給了蘇敏很多保證,不僅說婚後他淨身出戶,還把他婚前買的房說成是蘇敏的。
家裏親戚都知道房子是蘇敏的,以後要是婆婆小姑子去縣裏看兒子,在兒子家住幾天,和蘇敏發生什麽口角,都不能衝著蘇敏喊,這是她兒子家,讓蘇敏滾出去之類的話。
就是擱在蘇敏那個年代,陸建軍能這麽都是難得的了。
何況還是這個男女不平等的年月。
陸建軍的良苦用心實在是讓蘇敏感動,同時她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作了。
陸建軍不知道蘇敏的苦惱,他隻是做了他覺得應該做的,努力對蘇敏好,盡力在他結婚前就打消他娘以後仗著婆婆的身份折騰蘇知青的可能。
在迴城的路上,蘇敏坐在陸建軍自行車後座,問他:“你老實和我說,你還欠人錢不?要是還欠著,我等會給你錢你先拿去還了。”
陸建軍就知道蘇敏肯定會問他這事:“沒,真沒了,建民的錢雖然在我手裏,但我隻是替他拿著。你也知道他的性格,我就怕萬一有人找他把這錢借了,等他結婚的時候要不迴來,所以就先人一步問他拿了。至於大嫂二嫂,我有足夠的錢還她們兩個。隻是因為晌午那話,我就先還了二嫂,等明年過年的時候再還大嫂吧。”
“那就好,陸建軍,咱們都是未婚夫妻了,你要是在錢上不湊手,和我說一聲,我拿給你就行,別隨便找人借。”
“好,好,對了,敏敏,你現在雖然是在懷安縣當民辦教師,但是你的戶口還是在你老家。我原本是覺得你戶口在老家也好,怎麽也是城市戶口。但是你和你爹鬧成那樣,我就想問問你要不要把戶口遷過來?”
“遷過來?可我們沒結婚,怎麽遷啊?我又不能落戶到你戶口本上?”
陸建軍說:“這不是買了房嘛,我就想著你戶口直接遷到那房子下,這不就成了。”
蘇敏揚聲說:“不,不,陸建軍,咱們提前說好,那房子是你買的,我可不能要。”
“什麽你啊我啊的,咱們都結婚了,算那麽清楚幹嘛,再說七百塊錢我節省點,三五年就又攢出來了。”
蘇敏::“不行,這是原則問題,你攢錢買房,我也要攢錢買房。以後咱們結婚了,要是再購置房產,那就是一起的。這結婚前的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
陸建軍覺得蘇知青有的時候真是太強了。
他當時買房的時候就想著要加上蘇知青的名字,隻是蘇知青的戶口不在,他和蘇知青也沒有結婚證,人家不給加。
陸建軍本來想等結婚了,到時候拿著結婚證直接去房管所就行。
現在蘇知青不同意,陸建軍覺得他可以先斬後奏,到時候他和蘇知青已經結婚了,想來蘇知青就不會和現在這麽見外了。
蘇敏又說:“至於戶口,就先在老家吧,等咱們結婚了再看。”
她打算等恢複高考,將戶口跟著遷到學校。
想到高考,蘇敏又問:“陸建軍,你說這上大學的名額會給誰啊?你想不想去念大學啊?”
“前幾年我還挺想去的,但上了幾年班,長了見識就不想了。”
“為什麽?”
陸建軍問蘇敏:“敏敏,你說念大學是為了啥?”
蘇敏毫不猶豫:“當然是為了學知識。”
陸建軍說:“是啊,念大學是為了學知識。但是你也知道現在這環境,當老師的有文化的很多都去農場了。就是還留下的,估計也教不了不敢教什麽。而且像我爹那樣公平的推薦知青的少,大部分都是推薦自己的親戚家的孩子。說個不好聽的,村子裏念了高中的畢竟少。普通高中生要是沒有考大學的水平,就是上了大學也吃力。更何況是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呢?學生沒基礎,說什麽也聽不懂,老師怎麽教?照我說,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蘇敏說:“大部分去上工農兵大學的本來就是圖畢業以後能有個好工作。”
“這倒是,不管怎麽說,大學生還是金貴的,畢業了肯定是做辦公室當幹部的。衝著前途,這個大學值得一上。但怎麽說呢,我現在也工作幾年了,發現還是個人能力更重要一些。我也和老師探討過這件事,我們都覺得國家不可能一直不進行高考。有的行業並不是說直接大人退休了孩子去接班,這孩子就能把這份活兒幹好。就像你之前的那個音樂老師,她能教音樂,她兒子就沒這能耐。”
蘇敏沒想到陸建軍竟然對國家會恢複高考有猜測:“所以,你覺得不會一直是推薦上大學?”
陸建軍就笑了:“那是自然,說句不好聽的,等第一屆推薦的大學生畢業了在單位幹上個五六年,大家就都知道這是一群棒槌了。他們正是鬧得兇的那幾年去上的大學。本身能耐不見的多高,但給人扣帽子可是能手。再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考大學選專業就是要挑自己順手的,喜歡的。可是推薦上大學呢,那就是全憑運氣。有的人數學差,但推薦他去讀數學,你說他能學進去不。所以不論從什麽角度看,推薦上大學都是無法持久長遠的。”
蘇敏隻知道國家會恢複高考,至於為什麽恢複,她也沒多想。
如今聽陸建軍這麽說,覺得很有道理。
看來這幾年還堅持學習的,除了真熱愛讀書的,就是陸建軍這種看的長遠,想的長遠的人了。
蘇敏感慨人和人真是有差距啊,像陸建軍這種本來就聰明,又有遠見的大概就是所謂的天之驕子吧。
雖然現在陸建軍隻是一個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貨車司機啊,但隻要一有機會,他就能直上青天。
蘇敏想著她也要好好複習,她不能被陸建軍甩在身後。
“至於上大學的名額,我覺得我爹這迴應該會推薦朱紅知青,至於公社最後選誰就說不定了。”
“是因為朱紅和我救了三個孩子嗎?”
“對,如果你今兒沒推了,我爹一定會推薦你。就算可能會有人說咱倆的關係,還有你救的是我爹的兒子孫子,覺得我爹不公平。但是事實上,就算咱們沒有處對象,你救得不是我家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名額也是非你莫屬的。現在你說了不願意去,那我爹就會推薦朱紅知青。隻是她雖然參與救人,畢竟沒有下水,所以我也不知道公社的人會不會讓她去。”
蘇敏挺想朱紅去的,她不去是她有陸建軍這個學神輔導,有把握參加高考能有個好成績。
朱紅不一樣,朱紅是真正的學渣。
蘇敏前世也是學渣,但她是那種把心思放在學特長上,覺得文化課隻要夠線就可以的學渣。
可以說,她在念書這件事上真沒下過什麽苦功夫。
要是蘇敏頭懸梁錐刺股下了狠功夫,還是能考個二本的。
但紅不一樣,蘇敏和朱紅處了一年多,她知道朱紅就是那種學習不開竅的。
而且因為下鄉,更是把以前學過的全扔了,蘇敏有時候自學想帶著朱紅一起,朱紅都直嚷嚷看見書就頭疼。
要是真恢複高考朱紅考上大學的可能性也很小。
她要是被推薦念大學,不僅可以長見識,最起碼這幾年在大學裏就不用種地吃苦了。
要是蘇敏沒有民辦教師這個工作,她說不準就同意去上大學了。
種地是真的好辛苦啊!
蘇敏突然又問:“陸建軍,這迴陸向紅沒鬧著要去念大學嗎?”
說實話,今兒見陸向紅的時候蘇敏真是吃了一驚。
她不僅不再昂著脖子居高臨下的看人,中午的時候還幫著大嫂二嫂她們做飯。
陸建軍歎氣:“這迴倒是沒有,再說上迴她鬧著要念大學也不是為了她自己,是為了討好那個男知青。人家男知青有對象,她折騰半天也是瞎費功夫。”
蘇敏沒想著陸建軍知道陸向紅暗戀王國安啊。
“我還以為你們家人不知道陸向紅喜歡王國安呢。”
陸建軍說:“以前確實不知道,不過去年過年,看電影那迴你和陸向紅吵起來,陸向紅邊吵還邊瞧那個男知青,好像怕被他看見自個兒丟人的模樣,那個時候我就猜出來了。後來我和我爹說了,我爹一問,才知道陸向紅暗戀人家好幾年了。明知道人家有對象後來還結婚了,也不死心。”
說著陸建軍感慨:“這半年多我爹親自教導她,看來也是有效果的。以前我爹總覺得兒子歸當爹的管,女兒歸當娘的教。沒想到我娘把陸向紅這個本來腦子就不靈光的教成了一個棒槌。唉,我以前還覺得我爹不管做啥都是對的。也覺得結了婚有了兒子就我教導,女兒就歸妻子。現在看來這個做法大錯特錯。咱們以後要是有了孩子或者收養了孩子,還是要做父母的兩個人一起商量著養。”
第67章 25.26.27
很快, 就進入了一九七七年。
黑暗已經結束,光明重新降臨。
在陸建軍的千盼萬盼中,蘇敏的生日到了。
陸建軍起了個大早,在學校外頭等蘇敏。
蘇敏早上起來梳頭洗臉打扮好,請了假出了校門,就見陸建軍在外頭站著。
她幾步走到陸建軍跟前,問他:“你怎麽在這兒啊?等多久了?”
陸建軍笑著看她:“沒多久, 和你說, 要不是人家沒上班,我恨不得淩晨一點就去領證。”
蘇敏笑他:“怎麽, 你還怕我跑了不成?”
到現在,蘇敏和陸建軍處對象也有兩年多了。
兩年時間,足夠他們兩個精神上更貼近。
“沒辦法,誰讓我老婆是天仙呢。”
“貧吧你。”
陸建軍載著蘇敏, 自行車騎得飛快, 蘇敏本來看陸建軍這樣還覺得挺樂的。
等她領到結婚證, 拿到手裏後, 卻還是忍住不有些恍惚。
三年,她來這裏也三年了。
現在, 她竟然結婚了。
曾經的蘇敏以為婚姻離她非常遠。
沒想到,緣分來的這樣猝不及防。
她也是一名已婚少婦啦。
看著在給工作人員分喜糖的陸建軍, 蘇敏沒有對圍城生活的惶恐,有的隻是幸福,甜蜜和期待。
終於把證領了, 成了名正言順的夫妻,陸建軍走路都帶著風。
他和蘇敏去了學校,把蘇敏的行李一股腦的全搬到新房裏。
陸建軍和蘇敏的婚房早準備好,前兩天,陸建軍又重收拾了一通。
這院子雖然不大,也是個院子。
隻有兩間房,也足夠他們兩個人住了。
一間陸建軍收拾成了臥室,一間陸建軍做了隔斷,做成了客廳加書房。
這年頭不管是村裏還是城裏,住的房子麵積都不大。
不少人家都是三四十平的房子住五六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