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書] 作者:夜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是在鋼鐵廠,想買個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都沒什麽門路。
這幾種票不好弄,像他和建民的自行車還都是用著大哥二哥寄迴來的票。
沒個自行車他們迴村也不方便,爹這才同意他們買的。
兩個哥哥結婚宴是爹娘辦的,但彩禮什麽的都是哥哥們自己準備的。
到了自己結婚的時候自然也是一樣。
三轉一響都得自己想辦法弄來。
總不能別人結婚都有這些,到自己結婚了,蘇知青就沒有吧。
除了這些,還有奶粉啊,麥乳精啊當了司機弄這些就更方便。
蘇敏身體不好,得多吃一些好的。
還有什麽珍珠霜,雪花膏,裙子大衣。
陸建軍想了幾天,覺得當了司機的話最起碼弄起東西來方便很多。
畢竟貨車司機跑的地方多,還一般都是和各個廠子打交道。
可他真舍不得蘇知青啊。
好不容易能時常見麵,就算什麽都不做,就這麽和蘇知青一起在河邊散步也很開心啊。
第55章
陸建軍最後還是換了工作, 他想著趁年輕多掙些錢,等以後結婚了,大不了再換個清閑的活兒。
他現在隻想著掙錢,還沒有意識到換了工作後他最大的收獲不是金錢,而且開闊的眼界和一個商人的思維方式。
蘇敏去了市裏接受了表揚,還被個記者采訪了半天。
和她一起接受采訪的都是一起接受表彰的先進個人,道德模範。
這些人有的業務能力強, 更多的是樂於助人, 為人很是無私。
記者問起來蘇敏為什麽有勇氣救兩個孩子,蘇敏就說起她的生活經曆, 說起她插隊老鄉對她的幫助。
然後引出原主親生父親和後媽繼妹的事。
蘇敏知道這樣的采訪稿要是上報紙也最多是市裏的報紙,省裏的報紙。
原主老家和她插隊下鄉的地方隔著十萬八千裏,老家的人是看不到這樣的報紙,也不會在輿論上對原主的親爹後媽有什麽打擊。
但她要先在本地把自己被親生父親拋棄的人設立起來。
她對於未來還沒有太多的打算。
隻是想著要考大學。
至於考什麽大學, 電影學院她是有心但她作為這個學校的學生, 在看校史的時候知道在恢複高考後北影是有招生的, 可名額及其稀少。
而報考的學生多是文工團, 話劇團,電影廠那些有表演經驗的人。
蘇敏很有自知之明, 在恢複高考的前三年,電影學院的名額她應該爭取不上。
所以她想選擇其他學校, 她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
考北京的大學,上海的大學。
但她又不知道自己現在自學的是個什麽水平,作為保底的打算, 她最起碼要考林城的大學。
她現在下鄉的地方就是林城下麵的一個公社。
留在林城那她和陸建軍其實也還是在老家,隻是從村裏到了市裏。
林城又是省會城市,以後雖然不如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但也是很有名的大城市了。
要是將來真沒機會考到北京而是留在林城,有蘇敏現在說的這些話,講的那些被親爹後媽繼妹欺負的故事。
改革開放後,就算原主的爹不要臉的找到林城來,蘇敏不搭理他們也隻會被說他們活該。
而且蘇敏打聽了一下,她是下鄉知青,她受到表彰,她老家那邊負責管知青這些事兒的部門是會得到通知的。
應該是連著她的采訪稿直接郵寄到老家。
一般這些消息就是記錄一下,但萬一有多嘴的工作人員把這事說出去,原主親爹這個副廠長在市裏也是個人物。
蘇敏說的這些事又都是事情,沒有一點子瞎編亂造。
到時候原主那好麵子的親爹後媽,還有原主那因為有個副廠長兒子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爺爺奶奶,都少不了被人指指點點。
這個時候人們道德觀還是很重的,以前的原主不過是十來歲的小女孩,別人就算知道她過得不好,經常被家裏其他家人冷暴力。
可這個年代又沒有冷暴力這種說法,在很多人看來,有吃有喝有穿有住這就是在用心養孩子了。
唯一值得詬病的就是原主年紀那麽小就下鄉,而後媽帶來的拖油瓶卻找關係進了廠子裏。
這個時候學生下鄉這件事是正確的,有覺悟的,隻要原主親爹後媽一口咬定是原主自己覺悟太高,一定要下鄉建設祖國,那誰也不能說什麽。
就算心裏嘀咕,但質疑一說出來那就是覺悟不夠,也就沒什麽人敢明麵上替原主抱不平了。
至於原主下鄉之後,她親爹後媽有沒有給原主補貼,那外人是不知道的。
就算猜測到沒有,隻要原主後媽說她給原主寄了東西,或者說是原主寫了信說不需要家裏補貼,麵兒上也就過去了。
可現在不一樣,蘇敏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是道德模範,她這個時候再說出原主的那些經曆,就夠原主冷漠的親爹,偽善的後媽喝一壺。
蘇敏特別希望她老家管理知青這些事兒的工作人員能八卦一些,把這些事情通通傳出去。
最好把那家子的臉皮扯下來,不論是原主父親工作的廠子,還是繼母工作的醫院,都知道他們的真麵目。
這樣不僅能解氣,還能避免她以後被這些人糾纏。
就算等原主生父年邁了,要是厚著臉皮黏上來,蘇敏最多隻要給一點錢讓他能維持三餐就可以了。
就像他對原主那個女兒,隻是給口吃的。
等他過世了,蘇敏繼承了遺產直接捐出去。
這是法律要求給的,那就按法律來,至於親情人倫上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這個假設也是在原主父親孤身一人的情況下,不過按小說內容原主親爹後媽還有一個兒子。
那以後這些人自然是他們的寶貝兒子養老,要是到時候厚著臉皮打官司什麽的找蘇敏,按著他們對待原主的情況,也最多出一點贍養費。
等他們收了贍養費,蘇敏自然會對付他們的寶貝兒子。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他們稍微要些臉麵,知道蘇敏和他們撕破臉,以後直接不來往。
不過贍養老人也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按著年齡算,原主父親現在不過三十五六。
距離六十歲還有二十多年呢。
和蘇敏一起接受采訪的眾人聽了連連歎息,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爹,這下鄉後親爹直接撒開手不管了,一個十三四的女孩子想要養活自己可想有多艱難。
聽蘇知青的話,她現在小小年紀身體就虧損的厲害,也是可憐。
難怪蘇知青這麽看重老鄉對她的情誼。
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老鄉的孩子救上來。
這個采訪對蘇敏來說可是解決了一大隱患,她這件事傳出去,哪怕過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是她親生父親有愧於她。
她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一個十來歲就被父親放棄,差點活不下去的可憐姑娘,和她父親斷絕關係不是很正常的嗎。
其實蘇敏是想直接斷絕父女關係的,在這個年代,隻要發了聲明,是允許這種操作的。
但蘇敏知道以後的法律是不這麽看的。
親生父女是無法斷絕關係,除非一方死亡。
等蘇敏迴縣裏的時候,就見在公交站下焦急等待的陸建軍。
蘇敏說他:“在你心裏我是有多笨啊。現在這路多好記啊,去的時候你還領著我慢慢走了一遍。我迴來的時候也不用倒換車,直接找到站牌坐上就迴來了。”
說完她又拿手帕給陸建軍擦汗:“哎呀,你這是等了多久啊?看你這汗流的。天兒這麽熱,你就是等我也不是非得在這光禿禿的站牌下啊。這跟前那麽多樹兒,哪個你不能去乘乘涼啊。早知道我就不坐十點半點的車了,連累的你也跟著受罪。”
陸建軍自然不會說他其實十點多就過來等著了。
蘇敏去了市裏三天,他知道這姑娘機靈又能幹,而且還是去受表揚的,吃不了虧,但也還是擔心。
他伸手把蘇敏手裏的東西接過來,一台收音機。
蘇敏見陸建軍盯著收音機看,她咳了一聲:“怎麽樣?”
“什麽怎麽樣?”
蘇敏白他一眼:“收音機怎麽樣?”
陸建軍對蘇敏的問話有些莫不著頭腦:“收音機自然是好東西啊。”
蘇敏控製著自己的表情,千萬不要像霸道總裁,說道:“嗯,送你了。”
陸建軍這下驚訝了:“送我啊。”
蘇敏推他一把:“邊走邊說,我這次受到表揚,除了獎勵了二十塊錢,還獎勵了我一張收音機的票子。我去的時候你不是非催著我多帶錢嘛。說什麽窮家富路的。我錢帶的夠,手裏又有票,所以就直接買迴來了。”
陸建軍就說:“這收音機放著聽個新聞什麽的挺好的,你送我做什麽。”
蘇敏說他:“怎麽,你送我這送我那的,還不興我送你東西啊。”
“那當然不是了,隻是這東西你留著有用。”
“別推來推去的,煩不煩啊。說送你的就是送你的。我們辦公室有一個公用的收音機,沒課的時候我想怎麽聽就怎麽聽。”
對象送自己禮物,心裏自然是高興的。
陸建軍摸了一下蘇敏的頭頂:“好,那我就收下了,謝謝你啦。”
“接受你的謝意,陸車夫,快開車。”坐上陸建軍的自行車,蘇敏攬著他的腰。
然後給他講這幾天的事兒,見了哪些領導,還講采訪自己的那個記者:“我真是受不了他,他讓我講在小河裏發生的事情。我講了吧,又嫌我講的不生動。你一個記者,客觀就夠了,要什麽生動啊。”
蘇敏又把自己采訪說的被後媽欺負的事兒講了一下。
既然以後是要和陸建軍過一輩子的,蘇敏也就大概說了一下她對原生父親和後媽的態度。
後媽她是不管的,親爹也是看情況。
這幾種票不好弄,像他和建民的自行車還都是用著大哥二哥寄迴來的票。
沒個自行車他們迴村也不方便,爹這才同意他們買的。
兩個哥哥結婚宴是爹娘辦的,但彩禮什麽的都是哥哥們自己準備的。
到了自己結婚的時候自然也是一樣。
三轉一響都得自己想辦法弄來。
總不能別人結婚都有這些,到自己結婚了,蘇知青就沒有吧。
除了這些,還有奶粉啊,麥乳精啊當了司機弄這些就更方便。
蘇敏身體不好,得多吃一些好的。
還有什麽珍珠霜,雪花膏,裙子大衣。
陸建軍想了幾天,覺得當了司機的話最起碼弄起東西來方便很多。
畢竟貨車司機跑的地方多,還一般都是和各個廠子打交道。
可他真舍不得蘇知青啊。
好不容易能時常見麵,就算什麽都不做,就這麽和蘇知青一起在河邊散步也很開心啊。
第55章
陸建軍最後還是換了工作, 他想著趁年輕多掙些錢,等以後結婚了,大不了再換個清閑的活兒。
他現在隻想著掙錢,還沒有意識到換了工作後他最大的收獲不是金錢,而且開闊的眼界和一個商人的思維方式。
蘇敏去了市裏接受了表揚,還被個記者采訪了半天。
和她一起接受采訪的都是一起接受表彰的先進個人,道德模範。
這些人有的業務能力強, 更多的是樂於助人, 為人很是無私。
記者問起來蘇敏為什麽有勇氣救兩個孩子,蘇敏就說起她的生活經曆, 說起她插隊老鄉對她的幫助。
然後引出原主親生父親和後媽繼妹的事。
蘇敏知道這樣的采訪稿要是上報紙也最多是市裏的報紙,省裏的報紙。
原主老家和她插隊下鄉的地方隔著十萬八千裏,老家的人是看不到這樣的報紙,也不會在輿論上對原主的親爹後媽有什麽打擊。
但她要先在本地把自己被親生父親拋棄的人設立起來。
她對於未來還沒有太多的打算。
隻是想著要考大學。
至於考什麽大學, 電影學院她是有心但她作為這個學校的學生, 在看校史的時候知道在恢複高考後北影是有招生的, 可名額及其稀少。
而報考的學生多是文工團, 話劇團,電影廠那些有表演經驗的人。
蘇敏很有自知之明, 在恢複高考的前三年,電影學院的名額她應該爭取不上。
所以她想選擇其他學校, 她自然是希望自己可以去大城市。
考北京的大學,上海的大學。
但她又不知道自己現在自學的是個什麽水平,作為保底的打算, 她最起碼要考林城的大學。
她現在下鄉的地方就是林城下麵的一個公社。
留在林城那她和陸建軍其實也還是在老家,隻是從村裏到了市裏。
林城又是省會城市,以後雖然不如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但也是很有名的大城市了。
要是將來真沒機會考到北京而是留在林城,有蘇敏現在說的這些話,講的那些被親爹後媽繼妹欺負的故事。
改革開放後,就算原主的爹不要臉的找到林城來,蘇敏不搭理他們也隻會被說他們活該。
而且蘇敏打聽了一下,她是下鄉知青,她受到表彰,她老家那邊負責管知青這些事兒的部門是會得到通知的。
應該是連著她的采訪稿直接郵寄到老家。
一般這些消息就是記錄一下,但萬一有多嘴的工作人員把這事說出去,原主親爹這個副廠長在市裏也是個人物。
蘇敏說的這些事又都是事情,沒有一點子瞎編亂造。
到時候原主那好麵子的親爹後媽,還有原主那因為有個副廠長兒子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爺爺奶奶,都少不了被人指指點點。
這個時候人們道德觀還是很重的,以前的原主不過是十來歲的小女孩,別人就算知道她過得不好,經常被家裏其他家人冷暴力。
可這個年代又沒有冷暴力這種說法,在很多人看來,有吃有喝有穿有住這就是在用心養孩子了。
唯一值得詬病的就是原主年紀那麽小就下鄉,而後媽帶來的拖油瓶卻找關係進了廠子裏。
這個時候學生下鄉這件事是正確的,有覺悟的,隻要原主親爹後媽一口咬定是原主自己覺悟太高,一定要下鄉建設祖國,那誰也不能說什麽。
就算心裏嘀咕,但質疑一說出來那就是覺悟不夠,也就沒什麽人敢明麵上替原主抱不平了。
至於原主下鄉之後,她親爹後媽有沒有給原主補貼,那外人是不知道的。
就算猜測到沒有,隻要原主後媽說她給原主寄了東西,或者說是原主寫了信說不需要家裏補貼,麵兒上也就過去了。
可現在不一樣,蘇敏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是道德模範,她這個時候再說出原主的那些經曆,就夠原主冷漠的親爹,偽善的後媽喝一壺。
蘇敏特別希望她老家管理知青這些事兒的工作人員能八卦一些,把這些事情通通傳出去。
最好把那家子的臉皮扯下來,不論是原主父親工作的廠子,還是繼母工作的醫院,都知道他們的真麵目。
這樣不僅能解氣,還能避免她以後被這些人糾纏。
就算等原主生父年邁了,要是厚著臉皮黏上來,蘇敏最多隻要給一點錢讓他能維持三餐就可以了。
就像他對原主那個女兒,隻是給口吃的。
等他過世了,蘇敏繼承了遺產直接捐出去。
這是法律要求給的,那就按法律來,至於親情人倫上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這個假設也是在原主父親孤身一人的情況下,不過按小說內容原主親爹後媽還有一個兒子。
那以後這些人自然是他們的寶貝兒子養老,要是到時候厚著臉皮打官司什麽的找蘇敏,按著他們對待原主的情況,也最多出一點贍養費。
等他們收了贍養費,蘇敏自然會對付他們的寶貝兒子。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他們稍微要些臉麵,知道蘇敏和他們撕破臉,以後直接不來往。
不過贍養老人也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按著年齡算,原主父親現在不過三十五六。
距離六十歲還有二十多年呢。
和蘇敏一起接受采訪的眾人聽了連連歎息,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爹,這下鄉後親爹直接撒開手不管了,一個十三四的女孩子想要養活自己可想有多艱難。
聽蘇知青的話,她現在小小年紀身體就虧損的厲害,也是可憐。
難怪蘇知青這麽看重老鄉對她的情誼。
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老鄉的孩子救上來。
這個采訪對蘇敏來說可是解決了一大隱患,她這件事傳出去,哪怕過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也是她親生父親有愧於她。
她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一個十來歲就被父親放棄,差點活不下去的可憐姑娘,和她父親斷絕關係不是很正常的嗎。
其實蘇敏是想直接斷絕父女關係的,在這個年代,隻要發了聲明,是允許這種操作的。
但蘇敏知道以後的法律是不這麽看的。
親生父女是無法斷絕關係,除非一方死亡。
等蘇敏迴縣裏的時候,就見在公交站下焦急等待的陸建軍。
蘇敏說他:“在你心裏我是有多笨啊。現在這路多好記啊,去的時候你還領著我慢慢走了一遍。我迴來的時候也不用倒換車,直接找到站牌坐上就迴來了。”
說完她又拿手帕給陸建軍擦汗:“哎呀,你這是等了多久啊?看你這汗流的。天兒這麽熱,你就是等我也不是非得在這光禿禿的站牌下啊。這跟前那麽多樹兒,哪個你不能去乘乘涼啊。早知道我就不坐十點半點的車了,連累的你也跟著受罪。”
陸建軍自然不會說他其實十點多就過來等著了。
蘇敏去了市裏三天,他知道這姑娘機靈又能幹,而且還是去受表揚的,吃不了虧,但也還是擔心。
他伸手把蘇敏手裏的東西接過來,一台收音機。
蘇敏見陸建軍盯著收音機看,她咳了一聲:“怎麽樣?”
“什麽怎麽樣?”
蘇敏白他一眼:“收音機怎麽樣?”
陸建軍對蘇敏的問話有些莫不著頭腦:“收音機自然是好東西啊。”
蘇敏控製著自己的表情,千萬不要像霸道總裁,說道:“嗯,送你了。”
陸建軍這下驚訝了:“送我啊。”
蘇敏推他一把:“邊走邊說,我這次受到表揚,除了獎勵了二十塊錢,還獎勵了我一張收音機的票子。我去的時候你不是非催著我多帶錢嘛。說什麽窮家富路的。我錢帶的夠,手裏又有票,所以就直接買迴來了。”
陸建軍就說:“這收音機放著聽個新聞什麽的挺好的,你送我做什麽。”
蘇敏說他:“怎麽,你送我這送我那的,還不興我送你東西啊。”
“那當然不是了,隻是這東西你留著有用。”
“別推來推去的,煩不煩啊。說送你的就是送你的。我們辦公室有一個公用的收音機,沒課的時候我想怎麽聽就怎麽聽。”
對象送自己禮物,心裏自然是高興的。
陸建軍摸了一下蘇敏的頭頂:“好,那我就收下了,謝謝你啦。”
“接受你的謝意,陸車夫,快開車。”坐上陸建軍的自行車,蘇敏攬著他的腰。
然後給他講這幾天的事兒,見了哪些領導,還講采訪自己的那個記者:“我真是受不了他,他讓我講在小河裏發生的事情。我講了吧,又嫌我講的不生動。你一個記者,客觀就夠了,要什麽生動啊。”
蘇敏又把自己采訪說的被後媽欺負的事兒講了一下。
既然以後是要和陸建軍過一輩子的,蘇敏也就大概說了一下她對原生父親和後媽的態度。
後媽她是不管的,親爹也是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