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布斯堡家族研究對付瑞士抵抗軍的戰術的時候,北海國呂訥堡草原上,馬林也在和手下將領們研究如何攻破莫斯科大公國的軍隊大陣。


    馬林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他要的不是擊敗,而是擊潰。莫斯科軍隊若是被擊敗了,也許能夠整體退卻。若是能保住大部分實力,接下來圍攻莫斯科城也是很麻煩的。


    什麽?你說哥薩克的追擊?馬林這次也就帶5000哥薩克騎兵過去,可能不夠用於追殺。要知道,人數過萬,無邊無際。莫斯科大公國軍隊,是數個甚至十數個無邊無際。這麽多人,即使敗退,在最前麵的人,因為被後麵人堵著,沒法及時逃跑。同樣地,前麵的人,也阻擋住了馬林軍隊的追殺。


    若是十萬軍隊,即使追殺十萬頭豬,也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和時間。若是因此被莫斯科大公國的精銳跑掉,躲進城裏麵,那可就困難了。


    所以,馬林此戰的要求不是正麵擊退敵人,而是擊潰敵人!不讓他們有掩護主力逃跑的機會!


    這樣一來,就要求北海國的軍隊,擁有迅速突破其正麵防禦,讓莫斯科軍隊的高層反應不過來,失去帶領主力逃跑的機會。


    之前,馬林已經確定了戰術,就是用炮擊和使用獨頭彈的發條打火槍正麵對敵的戰術。


    這一套戰術,若是用來對付西歐國家的軍隊,肯定會大獲成功。因為,西歐國家的軍隊,習慣把精銳老兵放在前排,後排是新兵。


    若是獨頭彈和炮彈一起上,一下子就能殺傷對手大量的老兵和精銳,使其喪失大部分戰鬥力。


    可莫斯科軍隊的戰法和戰術,沿襲蒙古。麵對敵人的弓矢和火器,蒙古式的莫斯科軍隊,往往會在最前麵放上一批炮灰,讓炮灰兵吸引敵人的火力。然後,主力從後麵衝上來砍殺。


    這是華夏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後來的後金,也慣於使用這種手段。他們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裏,抓捕野蠻剽悍的“生女真”,讓他們穿上重甲,衝在最前麵。


    但很多生女真是林中獵戶,並不擅長騎馬。於是,後金軍隊就把這些不擅長騎馬的生女真綁起來,固定在馬鞍上,讓他們當炮灰,帶頭衝鋒。若是活下來,賞賜幾瓶燒刀子,或者放任其燒殺搶掠。若是死了啥都沒有


    莫斯科大公國被蒙古金帳汗國統治幾百年,也學會了這種無恥的戰術。不過,他們不是用啥野蠻人,而是直接讓底層百姓拿上破舊的長矛,連鎧甲都不發,讓他們在前麵衝鋒。如果後退,正規軍會對他們“執法”,當場斬殺。反正,莫斯科大公國人口眾多,而底層百姓,在莫斯科大公國的王公們眼裏,不過是灰色牲口而已,不怕消耗。


    所以,擊退莫斯科大公國軍隊的第一撥進攻,沒啥好高興的。因為,對方精銳肯定在第二撥。打掉對麵第一撥,幾乎不會讓對方傷筋動骨。


    因此,馬林決定,學習鬼子的戰術,從側麵發起猛烈的攻擊,使其陣腳大亂。


    之前,馬林還“發明”了威力巨大的改良型的“一窩蜂”,對敵效果非常好。即使身穿東方式樣的鎧甲,也難以抵擋“一窩蜂”發出的神機箭。


    但是,經過多次對抗演練後,馬林和手下軍官們發現——如果對方側麵有大盾掩護,一窩蜂的殺傷力會大大減弱。偏偏莫斯科軍隊中,有不少刀盾兵,手持圓木盾,經常用來保護側翼。如果遇到刀盾兵,“一窩蜂”的殺傷力會大打折扣。


    “鬼子是如何突破果軍的防禦的呢?”馬林冥思苦想。


    之前,馬林以為是兩挺歪把子機槍的功勞,畢竟火力壓製。但一想也不對,歪把子機槍火力固然強,可果軍的捷克式機槍也不弱,甚至更優秀。


    然後,馬林想到了鬼子最經典的武器——擲彈筒!


    一般來說,麵對鬼子的進攻,果軍不會傻乎乎地站在那兒和鬼子對射,肯定會構建防禦陣地阻擋。比如,電視裏常見的在街道上堆砌沙袋。這種沙袋,防護力很好,子彈也打不穿。歪把子機槍再厲害,也難打穿沙袋,最多壓製得果軍不敢抬頭。但是,要端掉這種防禦陣地,顯然是火炮更好使。


    可問題是,鬼子一般負責側翼包抄的機動部隊,是不大可能抬著火炮上的。即使九二步兵炮輕便,那也是兩百多公斤,四百多斤呢。


    所以,鬼子的突擊部隊,一般攜帶的是另一種神奇的火力壓製武器——擲彈筒!


    擲彈筒射程較短,正麵對轟,肯定不是正經火炮的對手。但是,兩軍交戰,炮兵陣地一般都是針對正麵敵人的,不會有人傻到把火炮閑置下來,防備側麵可能出現的敵人。


    所以,一般軍陣對決,側麵很少有火炮,最多購置機槍陣地和機槍暗堡。而擲彈筒呢,正麵對轟不行,但非常擅長拔除機槍陣地。若是暗堡,就隻能請九二步兵炮直射了。


    但野外戰場很少出現暗堡,一般隻有要塞,才會修建很多暗堡。畢竟,暗堡修建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倉促間,構建的機槍陣地,往往都是堆一點沙袋,或者,挖個戰壕,堆點土,就構築成了機槍陣地。


    若是用槍械對射,進攻部隊哪有那麽容易打得過有沙袋和戰壕掩護的機槍陣地啊?但是,擲彈筒能!擲彈筒射程不願,一般也就兩三百米。但是,它是曲射的!


    意思就是,他可以把香瓜手蕾,發射進對麵的戰壕或沙袋工事裏麵,直接炸飛機槍手


    沒有了機槍的火力壓製,鬼子的突擊隊就很容易突進來。然後,用歪把子機槍,在果軍的側翼肆虐。果軍的漢陽造,哪裏是歪把子機槍的對手?所以,很容易被鬼子在側麵擊潰。


    不過,鬼子這一套,在美軍和蘇軍哪裏卻不太好使。為啥?因為二戰時美軍和後期的蘇軍,把波波沙衝鋒槍和湯姆遜衝鋒槍,都裝備到了班組,也就是基本每個班都有裝備。


    你鬼子每個小隊的確有兩挺歪把子機槍,火力兇猛。可是,你突進敵軍陣地的側翼,相當於和人“短兵相接”了。這個距離上,衝鋒槍和機槍的殺傷是差不多的。


    果軍缺乏衝鋒槍(主要是子彈打不起),可美蘇軍隊衝鋒槍多啊。所以,鬼子的側翼突擊隊,若是突入敵軍側翼,若是麵對缺乏衝鋒槍的果軍還好,占據優勢,擊潰對手。麵對每個班組都有衝鋒槍的美蘇軍隊,就沒優勢了,甚至是劣勢。畢竟,衝鋒槍在近距離戰鬥中比機槍輕便好使。


    另外,順便提一句,鬼子軍中衝鋒槍裝備率很低。為啥?和果軍一樣,子彈打不起


    沒錯,鬼子國內礦產資源貧乏,金屬產能很有限,製造子彈是需要大量金屬的。所以,衝鋒槍這種極為浪費子彈的武器,不是沒技術,而是子彈消耗不起。


    但是,如果把鬼子的戰術,以及對付戰壕很有效的擲彈筒拿去一戰時期,絕對能夠大殺四方。因為,一戰時期衝鋒槍剛出現呢,沒有大規模列裝。這種擲彈筒搭配歪把子機槍的火力,絕對是無敵的。


    巧的很,果軍的裝備水平,差不多就是一戰級別的。麵對代差一般的火力和戰術,自然不敵。不是鬼子多兇猛,而是他們的戰術和火力,恰好壓製了果軍。隻有兔軍,不和鬼子剛正麵,受到的損失才小一些。但在反掃蕩過程中,若是正麵對上,也討不了好。


    也就是說,馬林“發明”的改良版“一窩蜂”,代替了機槍的作用。但是,若是對方豎起大盾,就需要類似“擲彈筒”這樣的猛火力武器,打開局麵了。


    但是,就目前而言,馬林沒這技術能力啊。鬼子的專門用於擲彈筒的小香瓜手蕾,根本造不出來。主要是引信問題,沒有現代化學能力的馬林,不但缺乏大威力的裝藥,也沒有不需要明火的引信。


    現在北海國的所謂手留彈,基本就是個帶細長引信的土榨彈。這玩意,若是扔出去,不巧扔進水塘裏的話,引信會直接被水熄滅。扔進沙堆裏,也容易被沙子遮蓋住火苗,導致熄滅各種缺陷


    馬林左思右想,覺得搞擲彈筒不現實。但是,手蕾倒是可以發展一下。


    雖然手蕾的打擊距離隻有三五十米,遠不如擲彈筒的兩三百米。但是,要看年代的啊!


    這個年代,軍隊武器還以冷兵器為主。雖然莫斯科軍隊也有火槍火炮,但肯定全部布置到正麵去。側麵嘛,能有弓弩就不錯了。


    所以,隻要有合適的手蕾,完全可以靠近到三五十米的距離內,然後扔手蕾攻擊


    就算對麵側翼有大盾兵掩護,麵對手蕾,盾牌是無力的。即使北海國使用黑火藥這種很low的裝藥,炸不死幾個人。但是,讓幾步內的敵軍失去戰鬥力是毫無問題的。


    等到刀盾兵失去戰鬥力,其他兵種失去防護。然後,再點燃“一窩蜂”,以機槍的火力密度進行打擊,肯定能奏效


    然後,問題來了——手蕾怎麽造?


    馬林直接想到了邊區造


    當年的邊區造的手留彈(河蟹),那叫一個一言難盡啊。但是,也夠嚇人的,也能廢掉敵人的戰鬥力


    而邊區造手蕾的技術吧,就和馬林這個年代一樣,都是鐵匠捶打出來的,技術含量很低。那鐵殼子,一般鐵匠都能造得出。


    不過,和邊區造相比,北海國是有優勢的。主要是,北海國擁有優質的鋼材!邊區造沒有鋼鐵廠,幾乎都是用土爐子冶煉出來的劣質生鐵,質量很差。想要造武器,居然要去拆鐵軌。不然,鋼鐵質量不達標。


    而北海國鋼鐵廠連合金鋼都搞出來了,雖然和邊區兵工廠一樣,都缺乏現代機器。可是,鋼鐵質量上,卻是北海國勝出。


    所以,同樣仿造m24手留彈,北海國的兵工廠,還是有優勢的。而且,德意誌人模仿德國佬的m24手留彈,沒毛病


    不過,因為缺乏化學技術,馬林也搞不出拉發點火的裝置。因此,他隻能選擇引信點火了。


    具體的,就是把細長的引信藏在中空的木柄裏。為了防潮,木柄底端用油紙蒙上。使用時,戳破油紙,把火繩伸進去點燃引信。然後,扔出去


    嚴格說起來,這種手留彈,和邊區造不相上下。邊區造是鋼鐵質量差,而北海國手留彈,則是點火方式極為落後,連邊區造都能搞出拉發裝置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