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和小瑪格麗特的婚事為啥那麽多波折?問題還是出在那個當年愛德華、馬林和路易十二一起簽署的《南特條約》上麵。
當初,為了獲得法國和馬林的北海國的支持,愛德華在尚未入主英格蘭時,在法國南特港跟路易十二和馬林締結了三方條約,以換取法國和北海國出兵幫他奪取王位。
可問題在於,當時的愛德華,並不是英國君主,隻是個流亡貴族。他簽署的條約,英格蘭的大臣們完全可以賴賬。
此外,因為是密約,在場的隻有三方大佬,沒有別國代表在場公證。這就成了問題——無第三方公證,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
當然,若是愛德華堅持這份合約的有效性,倒也沒啥問題。可問題在於,愛德華態度也有些曖昧,立場不那麽堅定。所以,才會有英格蘭大臣跳出來搞事情。
事實上,馬林現在是完全有能力使用武力逼迫英格蘭上下接受合約的。反正,這份合約也不是他捏造的,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但問題是,如果馬林現在就逼迫英格蘭方麵公開承認,等於就是暴露了吞並英格蘭的野心。到時候,就要提前和法國對上了。一旦法國和德意誌諸侯聯盟聯手,準備不足的馬林沒準會被打gg。
因此,馬林現在也是有苦說不出,隻能暗中處理這種問題。
另外,馬林也感覺到了愛德華最近幾年的小動作。大概是擔心北海國的兩個軍團威脅他的統治,愛德華很早就組建了直屬王室的兩個萬人軍團,包括7000長弓兵。
但這兩個軍團戰鬥力一直不咋地,知道征服愛爾蘭島的戰爭,這2萬人輪流上陣,通過實戰,才把戰鬥力給練上來。當然,愛德華並不知道,因為缺乏北海國軍隊嚴格的管理和日常訓練,他的兩個萬人軍團,戰鬥力隻能算在這個時代的舊軍隊中還可以,和新式軍隊的北海國軍隊,差距還是不小的。
有些東西,平時看不出來。比如,北海國軍隊訓練頻率很高,動不動就搞拉練。固然能量消耗很大,加餐需要很多糧食,但這對戰鬥力的保持是很有用的。
而愛德華的兩個萬人軍團,雖然也學習了北海國兩個軍團的新兵訓練模式,但因為都是任用的舊軍官,對軍紀和日常訓練抓得並不嚴。
這些東西平時看起來都是小事,但到了戰場上,就能分出高下了。隻是,愛德華和他手下的舊軍官都不明白,自以為打了一場愛爾蘭征服戰,軍隊的戰鬥力就堪比兩個北海國軍團了。
另外,平時日常訓練的鬆懈,除了軍官管理水平的問題,也有成本問題在內。
要知道,經常搞拉練和武裝越野,體能消耗極大。這個時候,就需要經常加餐。而且,是高能量肉食的加餐。否則,人的身體會垮掉。
這就和耕牛在耕地期間,農民們也會喂雞蛋和精料,以免牛身體吃不消是一個道理。大運動量過後,必須大補。否則,身體就會有損失。當然,減肥的人除外。
為了維持平時大運動量的拉練和武裝越野,北海國軍營經常上大盆的紅燒肉,或者紅燒燒羊肉(英格蘭羊多,羊肉便宜)。再不濟,也會經常吃點鹹魚等高蛋白的肉食。
但是,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成本的。更何況,是兩萬人都要吃。因此,真這麽吃,成本非常昂貴。
馬林是土豪,手裏不缺那些,自然能有條件這麽養士兵。所以,北海國士兵平時營養很足,訓練量也大,體能非常好。
可英格蘭就是個傳統的農業國,英王室財政收入也依賴毛紡業,收入並不高。
英格蘭的財政收入有多少呢?每年大概在12萬英鎊左右!其中,有大部分是從毛紡業和關稅上麵得到的。屬於王室領地的收益,隻有4萬英鎊左右,隻占三分之一。
當然,對於英格蘭來說,12萬英鎊的年財政收入已經不算少了。畢竟,那可是相當於48萬古爾登金幣的。
看起來,這比法國的120萬金幣每年少了很多,但這要看國力對比的。法國1500萬人口,年財政收入才120萬。而英格蘭才300萬人口,加上蘇格蘭和愛爾蘭的人口,也才375萬。能有48萬金幣每年的財政收入,財政狀況比法國絕對好多了。畢竟,英格蘭人才才是法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多,但財政收入卻占到法國的三分之一多了。
這主要是英格蘭毛紡業的大發展,給英國王室帶來了很多富餘收益。要是隻靠王室領地每年4萬英鎊的收入,英格蘭都不敢自稱大國。
正是有了每年四五十萬金幣的財政收入,英格蘭才能有能力出動大規模軍隊和人打爭霸戰爭,勉強也能在歐洲各國中占據一席之地。
但英格蘭和法國都不知道,馬林才是歐洲最低調的超級大亨……
如果能把美洲出產的小麥都賣掉的話,算上每年國內的幾億磅黑麥的盈餘,還有貿易什麽的雜七八啦的算起來,馬林每年的財政收益,總價值絕對超過千萬金幣。
但問題在於,歐洲市場沒那麽大,也沒那麽多錢幣,馬林的糧食大部分賣不出去。無奈之下,馬林隻能用多餘的糧食釀酒,甚至用來養豬了。
所以,他的財政收入,一般人看不出來。展現在明麵上的財政收入,隻有一百多萬金幣。這些都是通過對外貿易活動,有心人算出來的。而馬林儲備在北海國和美洲倉庫裏的糧食,他們是看不見的。
而且,這一百多萬明麵上的金幣,很多都用來養活幾萬大軍了。所以,明麵上看,馬林的財政盈餘也不多。
而事實上,北海國每年的財政收益,出去賣不掉的糧食不算,估計就有三四百萬金幣。但是,馬林的執政理念和這個年代的君主不同。所以,他的收入高,花費也同樣很大。
比如,馬林在北海國推行挖河修路,大搞基建。這種事情,這個年代的君主是絕對不會“浪費錢”去搞的。他們隻知道征稅,想要他們為老百姓花錢,那是萬萬不能的。
這個年代的歐洲君主們執政水平普遍極低,還處於非常原始的封君時代,和華夏春秋時期差不多,遠不如華夏封建王朝。
華夏古代的封建王朝,雖然財政收入高,但也每年耗費巨資去興修水利,鋪設和維護官道,並完善驛站係統。這些常規的東西,每年都要耗費大量資金。但是,這些不起眼的基礎設施的修建和維護,卻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的保證。
但在這個年代,歐洲的君主們才不會花錢搞那些,他們隻知道收稅,然後自己揮霍。當然,他們自己行走的大道,他們還是掏錢去修理一下的。至於老百姓走的道路,他們才不會花錢幫修。
最嚴重的就是德意誌地區了,因為分封割據,各地領主各管各的,目光短淺,根本不願意出錢興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難得某個領主修了一座橋,結果,卻特麽是為了設卡收過路稅……
所以,德意誌地區的經濟一直很難發展起來。倒是英格蘭和法蘭西這樣的大一統國家,漸漸地出現了花錢維護官道,並開設驛站係統那般的舉措。畢竟,大一統國家管理各地,需要交通和信息的通暢。
但是,受到財政收入的影響,英法這樣的王權集中國家,也無力去投資基礎設施,能維持幾條幹道和驛站係統,就已經很吃力了。至於其他的,隻能怪囊中羞澀了。
比如軍隊平時訓練的問題,因為無力給大軍提供足夠的肉食,他們隻能無奈取消日常的拉練和武裝越野等訓練。不是不想,而是弄不起。
而且,那幫傳統的軍官也輕視這種平時的體能訓練,覺得隻要士兵們有豐富的經驗,平時吃肉不吃肉,不是很重要。即使有差別,也不是很大……
愛德華顯然也意識到了馬林放在英格蘭的兩個萬人軍團對他的統治產生了威脅,因此,借著征服愛爾蘭的機會,愛德華借口“愛爾蘭剛剛拿下,為了防止當地人反彈,需要常駐大軍”……然後,他下令從第四軍團和第五軍團各抽調5000人馬,常駐都柏林,作為對愛爾蘭島的控製和震懾……
這樣一來,留在英格蘭本土的兩個北海國軍團,就隻剩下了1萬人的總數。而且,第四軍團剩下的5000人常駐紐卡斯爾,在英格蘭最北邊。而第五軍團剩下的5000人更遠,常駐愛丁堡,對倫敦的威脅幾乎沒有……
然後,愛德華覺得,北海國的大軍在不列顛島上隻剩下了1萬人,還離倫敦很遠,對倫敦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了。
之後,倫敦才開始出各種幺蛾子。很顯然,愛德華在調離了一半北海國軍隊後,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開始搞小動作了。
不過,根據潛伏倫敦王宮的間諜所說,愛德華目前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生下王子,所以,也還沒有下定決心幹涉瑪格麗特小公主的婚事,目前也還隻是搞搞事。畢竟,如果生下王子,瑪格麗特小公主嫁給誰那就意義不大了。但是,如果確定沒法再生兒子了,愛德華可能會另做打算。
主要是,和北海國繼承人凱撒聯姻,看起來對英格蘭的確沒啥好處。沒準,還會把英格蘭拖進德意誌內部爭霸戰爭的泥潭。
所以,從英格蘭人角度上考慮,愛德華的選擇,其實也沒啥問題。隻是,他不知道,他的對手馬林是個穿越者,段位很高。他的這些小動作,在馬林麵前根本無所遁形……
當初,為了獲得法國和馬林的北海國的支持,愛德華在尚未入主英格蘭時,在法國南特港跟路易十二和馬林締結了三方條約,以換取法國和北海國出兵幫他奪取王位。
可問題在於,當時的愛德華,並不是英國君主,隻是個流亡貴族。他簽署的條約,英格蘭的大臣們完全可以賴賬。
此外,因為是密約,在場的隻有三方大佬,沒有別國代表在場公證。這就成了問題——無第三方公證,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
當然,若是愛德華堅持這份合約的有效性,倒也沒啥問題。可問題在於,愛德華態度也有些曖昧,立場不那麽堅定。所以,才會有英格蘭大臣跳出來搞事情。
事實上,馬林現在是完全有能力使用武力逼迫英格蘭上下接受合約的。反正,這份合約也不是他捏造的,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但問題是,如果馬林現在就逼迫英格蘭方麵公開承認,等於就是暴露了吞並英格蘭的野心。到時候,就要提前和法國對上了。一旦法國和德意誌諸侯聯盟聯手,準備不足的馬林沒準會被打gg。
因此,馬林現在也是有苦說不出,隻能暗中處理這種問題。
另外,馬林也感覺到了愛德華最近幾年的小動作。大概是擔心北海國的兩個軍團威脅他的統治,愛德華很早就組建了直屬王室的兩個萬人軍團,包括7000長弓兵。
但這兩個軍團戰鬥力一直不咋地,知道征服愛爾蘭島的戰爭,這2萬人輪流上陣,通過實戰,才把戰鬥力給練上來。當然,愛德華並不知道,因為缺乏北海國軍隊嚴格的管理和日常訓練,他的兩個萬人軍團,戰鬥力隻能算在這個時代的舊軍隊中還可以,和新式軍隊的北海國軍隊,差距還是不小的。
有些東西,平時看不出來。比如,北海國軍隊訓練頻率很高,動不動就搞拉練。固然能量消耗很大,加餐需要很多糧食,但這對戰鬥力的保持是很有用的。
而愛德華的兩個萬人軍團,雖然也學習了北海國兩個軍團的新兵訓練模式,但因為都是任用的舊軍官,對軍紀和日常訓練抓得並不嚴。
這些東西平時看起來都是小事,但到了戰場上,就能分出高下了。隻是,愛德華和他手下的舊軍官都不明白,自以為打了一場愛爾蘭征服戰,軍隊的戰鬥力就堪比兩個北海國軍團了。
另外,平時日常訓練的鬆懈,除了軍官管理水平的問題,也有成本問題在內。
要知道,經常搞拉練和武裝越野,體能消耗極大。這個時候,就需要經常加餐。而且,是高能量肉食的加餐。否則,人的身體會垮掉。
這就和耕牛在耕地期間,農民們也會喂雞蛋和精料,以免牛身體吃不消是一個道理。大運動量過後,必須大補。否則,身體就會有損失。當然,減肥的人除外。
為了維持平時大運動量的拉練和武裝越野,北海國軍營經常上大盆的紅燒肉,或者紅燒燒羊肉(英格蘭羊多,羊肉便宜)。再不濟,也會經常吃點鹹魚等高蛋白的肉食。
但是,這些都是需要大量成本的。更何況,是兩萬人都要吃。因此,真這麽吃,成本非常昂貴。
馬林是土豪,手裏不缺那些,自然能有條件這麽養士兵。所以,北海國士兵平時營養很足,訓練量也大,體能非常好。
可英格蘭就是個傳統的農業國,英王室財政收入也依賴毛紡業,收入並不高。
英格蘭的財政收入有多少呢?每年大概在12萬英鎊左右!其中,有大部分是從毛紡業和關稅上麵得到的。屬於王室領地的收益,隻有4萬英鎊左右,隻占三分之一。
當然,對於英格蘭來說,12萬英鎊的年財政收入已經不算少了。畢竟,那可是相當於48萬古爾登金幣的。
看起來,這比法國的120萬金幣每年少了很多,但這要看國力對比的。法國1500萬人口,年財政收入才120萬。而英格蘭才300萬人口,加上蘇格蘭和愛爾蘭的人口,也才375萬。能有48萬金幣每年的財政收入,財政狀況比法國絕對好多了。畢竟,英格蘭人才才是法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多,但財政收入卻占到法國的三分之一多了。
這主要是英格蘭毛紡業的大發展,給英國王室帶來了很多富餘收益。要是隻靠王室領地每年4萬英鎊的收入,英格蘭都不敢自稱大國。
正是有了每年四五十萬金幣的財政收入,英格蘭才能有能力出動大規模軍隊和人打爭霸戰爭,勉強也能在歐洲各國中占據一席之地。
但英格蘭和法國都不知道,馬林才是歐洲最低調的超級大亨……
如果能把美洲出產的小麥都賣掉的話,算上每年國內的幾億磅黑麥的盈餘,還有貿易什麽的雜七八啦的算起來,馬林每年的財政收益,總價值絕對超過千萬金幣。
但問題在於,歐洲市場沒那麽大,也沒那麽多錢幣,馬林的糧食大部分賣不出去。無奈之下,馬林隻能用多餘的糧食釀酒,甚至用來養豬了。
所以,他的財政收入,一般人看不出來。展現在明麵上的財政收入,隻有一百多萬金幣。這些都是通過對外貿易活動,有心人算出來的。而馬林儲備在北海國和美洲倉庫裏的糧食,他們是看不見的。
而且,這一百多萬明麵上的金幣,很多都用來養活幾萬大軍了。所以,明麵上看,馬林的財政盈餘也不多。
而事實上,北海國每年的財政收益,出去賣不掉的糧食不算,估計就有三四百萬金幣。但是,馬林的執政理念和這個年代的君主不同。所以,他的收入高,花費也同樣很大。
比如,馬林在北海國推行挖河修路,大搞基建。這種事情,這個年代的君主是絕對不會“浪費錢”去搞的。他們隻知道征稅,想要他們為老百姓花錢,那是萬萬不能的。
這個年代的歐洲君主們執政水平普遍極低,還處於非常原始的封君時代,和華夏春秋時期差不多,遠不如華夏封建王朝。
華夏古代的封建王朝,雖然財政收入高,但也每年耗費巨資去興修水利,鋪設和維護官道,並完善驛站係統。這些常規的東西,每年都要耗費大量資金。但是,這些不起眼的基礎設施的修建和維護,卻是一個國家經濟繁榮的保證。
但在這個年代,歐洲的君主們才不會花錢搞那些,他們隻知道收稅,然後自己揮霍。當然,他們自己行走的大道,他們還是掏錢去修理一下的。至於老百姓走的道路,他們才不會花錢幫修。
最嚴重的就是德意誌地區了,因為分封割據,各地領主各管各的,目光短淺,根本不願意出錢興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難得某個領主修了一座橋,結果,卻特麽是為了設卡收過路稅……
所以,德意誌地區的經濟一直很難發展起來。倒是英格蘭和法蘭西這樣的大一統國家,漸漸地出現了花錢維護官道,並開設驛站係統那般的舉措。畢竟,大一統國家管理各地,需要交通和信息的通暢。
但是,受到財政收入的影響,英法這樣的王權集中國家,也無力去投資基礎設施,能維持幾條幹道和驛站係統,就已經很吃力了。至於其他的,隻能怪囊中羞澀了。
比如軍隊平時訓練的問題,因為無力給大軍提供足夠的肉食,他們隻能無奈取消日常的拉練和武裝越野等訓練。不是不想,而是弄不起。
而且,那幫傳統的軍官也輕視這種平時的體能訓練,覺得隻要士兵們有豐富的經驗,平時吃肉不吃肉,不是很重要。即使有差別,也不是很大……
愛德華顯然也意識到了馬林放在英格蘭的兩個萬人軍團對他的統治產生了威脅,因此,借著征服愛爾蘭的機會,愛德華借口“愛爾蘭剛剛拿下,為了防止當地人反彈,需要常駐大軍”……然後,他下令從第四軍團和第五軍團各抽調5000人馬,常駐都柏林,作為對愛爾蘭島的控製和震懾……
這樣一來,留在英格蘭本土的兩個北海國軍團,就隻剩下了1萬人的總數。而且,第四軍團剩下的5000人常駐紐卡斯爾,在英格蘭最北邊。而第五軍團剩下的5000人更遠,常駐愛丁堡,對倫敦的威脅幾乎沒有……
然後,愛德華覺得,北海國的大軍在不列顛島上隻剩下了1萬人,還離倫敦很遠,對倫敦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了。
之後,倫敦才開始出各種幺蛾子。很顯然,愛德華在調離了一半北海國軍隊後,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開始搞小動作了。
不過,根據潛伏倫敦王宮的間諜所說,愛德華目前還不確定自己能不能生下王子,所以,也還沒有下定決心幹涉瑪格麗特小公主的婚事,目前也還隻是搞搞事。畢竟,如果生下王子,瑪格麗特小公主嫁給誰那就意義不大了。但是,如果確定沒法再生兒子了,愛德華可能會另做打算。
主要是,和北海國繼承人凱撒聯姻,看起來對英格蘭的確沒啥好處。沒準,還會把英格蘭拖進德意誌內部爭霸戰爭的泥潭。
所以,從英格蘭人角度上考慮,愛德華的選擇,其實也沒啥問題。隻是,他不知道,他的對手馬林是個穿越者,段位很高。他的這些小動作,在馬林麵前根本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