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是什麽人?他們很多都是從農莊逃出去的羅斯人農奴。因為不甘心當一個被壓迫的農奴,才逃出莊園,騎上戰馬,奔向遼闊的東歐大草原。
彼時,因為東歐大草原開發程度很低,哥薩克們生存空間很大。因此,很多魯塞尼亞人(包括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甚至部分波蘭人、立陶宛人,以及韃靼人,都成了哥薩克。
事實上,最早的哥薩克部落主體是韃靼人。因為,哥薩克人中,隻有韃靼人是最早的遊牧民族。
而遊牧民族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接納壯丁,以壯大部落實力。為了增加人口,遊牧民族在劫掠農耕民族的婦女的同時,還搶奪農耕民族的孩子,並將那些男孩培養成本部族的戰士,以增強部族武力。同樣地,外來的零散的投靠他們的壯丁,他們也樂意接受。
所以,哥薩克部落,嚴格來說,最早是以韃靼人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到了15世紀後,因為其他民族的哥薩克規模急劇擴大,哥薩克才斯拉夫化了,韃靼人成為很少的一部分。
這些哥薩克們,眼下多半是遊牧民,是不大肯幹很辛苦的農業的。而且,他們本來就是從莊園裏逃走的。想要逼迫他們種地,估計會逼反他們。
但是,馬林多猥瑣啊?你不肯種地是吧?沒事,我不逼你。但是,我會用糧食換烈酒的貿易模式,引誘你去種地……
隻要種20畝地的黑麥,產出的麥子,就能換到一年都喝不完的烈酒,你是哥薩克動心不動心?
此外,馬林還會下令漸漸收縮用綿羊換烈酒的貿易,逼迫哥薩克們不得不去種地來換烈酒。
當然,如果拿牛或優秀的馬匹來換,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這樣,通過哥薩克們最喜愛的烈酒,馬林用利誘的方式,將他們漸漸地從牧民改造成適應種田的農民。
……
事實上,在後世,沙皇時期,哥薩克們就從純粹的牧民,被沙皇政府改造成了半耕半牧的群體。在肖洛霍夫所著的《靜靜的頓河》,描述的就是哥薩克村莊的恩怨情仇。
但是,那是環境所逼下改變的。當初,沙皇命令哥薩克部落前往遙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墾殖。到了當地,沒有人給他們生產糧食。無奈之下,除了遊牧和打獵,他們也開始嚐試自己耕種。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原本遊牧的哥薩克,已經習慣了半耕半牧的生活了。
不過,這種改變時間很漫長。畢竟,想要改變觀念,需要很長很長時間。
馬林簡單粗暴,抓住哥薩克們喜好喝烈酒的弱點,引誘他們種地收糧食換烈酒。等他們適應了種田,再想辦法讓他們適應吃麵包什麽的,哥薩克人就能適應半耕半牧的生活了。
然後,馬林未嚐不能利用這幫哥薩克幫自己去墾殖美洲……
要知道,這個年代,魯塞尼亞人有兩三百萬,他們近半生活在烏克蘭大草原地區,也就是一百幾十萬。
如果把這些人利用起來,馬林手裏可以直接多出二三十萬騎兵啊!
事實上,馬林也沒那麽貪心。別說二三十萬哥薩克騎兵,就是兩三萬,也夠他用的了。畢竟,印第安人連金屬武器都沒有,不需要太多的兵馬。唯一的威脅,大概就是北美印第安人在叢林裏很厲害……
怎麽說呢,根據南美那邊傳來的消息,之前派去南美的幾百哥薩克騎兵,已經把潘帕斯大草原上的印第安土著們打得聞風喪膽了。要不是他們人手太少,估計這會兒潘帕斯草原上印第安人已經絕跡了。而且,雖然因為這幫哥薩克人少,導致不能清光草原上的印第安人。但是,已經沒有人敢靠近拉普拉特河口的殖民區了。這就是騎兵在開闊地形上的威懾力……
……
不過,馬林也不會貿貿然地直接把哥薩克送往美洲。因為,沒有經過改造的東歐哥薩克,野性難馴,很難控製。如果貿然把他們送到美洲草原上,估計就是放虎歸山了。
因此,馬林派去美洲的哥薩克,裏麵都摻雜了很多德意誌哥薩克,並且以德意誌哥薩克為指揮官。隻有這樣,才能放心讓那些哥薩克在美洲。不然,要是全是東歐哥薩克,還沒經過教育,沒準這幫家夥會自己建個酋長國……
實際上,在引誘那些烏克蘭哥薩克在基輔附近種田的同時,馬林還會派出大量傳教士,鼓動那些哥薩克都皈依天主教,並且教他們講德語,教導他們效忠霍夫曼家族……
當然,他們皈依天主教是有好處的,比如節日派送烈酒什麽的。去天主教教堂做禮拜,還能拿到獎券抽獎。其獎勵,就是類似後世飲料“再來一瓶”那種獎勵。當然,不是什麽“再來一瓶”,而是獎勵“來瓶威士忌”。這種獎勵既符合哥薩克們的喜好,而且成本也不高,非常利於忽悠那些哥薩克。
同樣,在傳教士們教他們德語時,誰學得快,也可以獎勵一小瓶二鍋頭……
上輩子,馬林小時候可是見識過農村的掃盲班的。如果用行政命令強行命令那些文盲農民去接受掃盲識字,其實效果並不好。很多人被迫去掃盲班後,各種劃水。課堂上睡覺隻是基本操作,婦女們經常一邊打毛線衣或者納鞋底,一邊假裝聽課……甚至,有老師在上麵講,下麵有農民在脫鞋摳腳的,亂得一筆,烏煙瘴氣的……
但是,弄點獎勵,那就立即不一樣了。農村人愛占小便宜,若是識字有獎,哪怕隻是些不值錢的小玩意,積極性就會立馬不同。特別是那些愛貪小便宜的鄉下老娘們,看到有便宜可占,那叫一個積極啊,看到獎勵,比大老爺們都認字快……
……
更何況,哥薩克人本就嗜好烈酒,甚至連女人都喜歡喝酒。用烈酒引誘他們學習德語,以及改宗天主教,絕對好使。至於孩子們,糖果就好使!反正,現在古巴已經開始量產蔗糖了,不愁沒有用來引誘孩子們學習的糖果可用……
等到基輔這邊將那幫哥薩克給充分德意誌化了,再部分引進,送往美洲,那就好用了。當然,北海國本土也可以招攬。比如,可以把那些哥薩克送到日德蘭半島上半耕半牧去。馬林在那邊可是修建了很多哥薩克村莊。而今,很多哥薩克被轉移到呂訥堡大草原上去了,那邊很多哥薩克村莊正好空了下來,正好可以接納哥薩克。
基輔地區和日德蘭半島一起出手,招攬哥薩克,並用烈酒引誘他們德意誌化和改宗天主教,能盡可能快地將他們馴化成北海國合格的打手,為馬林征服美洲充當先鋒,就像原本曆史上他們幫沙俄征服西伯利亞和遠東那般……
彼時,因為東歐大草原開發程度很低,哥薩克們生存空間很大。因此,很多魯塞尼亞人(包括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甚至部分波蘭人、立陶宛人,以及韃靼人,都成了哥薩克。
事實上,最早的哥薩克部落主體是韃靼人。因為,哥薩克人中,隻有韃靼人是最早的遊牧民族。
而遊牧民族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接納壯丁,以壯大部落實力。為了增加人口,遊牧民族在劫掠農耕民族的婦女的同時,還搶奪農耕民族的孩子,並將那些男孩培養成本部族的戰士,以增強部族武力。同樣地,外來的零散的投靠他們的壯丁,他們也樂意接受。
所以,哥薩克部落,嚴格來說,最早是以韃靼人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到了15世紀後,因為其他民族的哥薩克規模急劇擴大,哥薩克才斯拉夫化了,韃靼人成為很少的一部分。
這些哥薩克們,眼下多半是遊牧民,是不大肯幹很辛苦的農業的。而且,他們本來就是從莊園裏逃走的。想要逼迫他們種地,估計會逼反他們。
但是,馬林多猥瑣啊?你不肯種地是吧?沒事,我不逼你。但是,我會用糧食換烈酒的貿易模式,引誘你去種地……
隻要種20畝地的黑麥,產出的麥子,就能換到一年都喝不完的烈酒,你是哥薩克動心不動心?
此外,馬林還會下令漸漸收縮用綿羊換烈酒的貿易,逼迫哥薩克們不得不去種地來換烈酒。
當然,如果拿牛或優秀的馬匹來換,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這樣,通過哥薩克們最喜愛的烈酒,馬林用利誘的方式,將他們漸漸地從牧民改造成適應種田的農民。
……
事實上,在後世,沙皇時期,哥薩克們就從純粹的牧民,被沙皇政府改造成了半耕半牧的群體。在肖洛霍夫所著的《靜靜的頓河》,描述的就是哥薩克村莊的恩怨情仇。
但是,那是環境所逼下改變的。當初,沙皇命令哥薩克部落前往遙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墾殖。到了當地,沒有人給他們生產糧食。無奈之下,除了遊牧和打獵,他們也開始嚐試自己耕種。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原本遊牧的哥薩克,已經習慣了半耕半牧的生活了。
不過,這種改變時間很漫長。畢竟,想要改變觀念,需要很長很長時間。
馬林簡單粗暴,抓住哥薩克們喜好喝烈酒的弱點,引誘他們種地收糧食換烈酒。等他們適應了種田,再想辦法讓他們適應吃麵包什麽的,哥薩克人就能適應半耕半牧的生活了。
然後,馬林未嚐不能利用這幫哥薩克幫自己去墾殖美洲……
要知道,這個年代,魯塞尼亞人有兩三百萬,他們近半生活在烏克蘭大草原地區,也就是一百幾十萬。
如果把這些人利用起來,馬林手裏可以直接多出二三十萬騎兵啊!
事實上,馬林也沒那麽貪心。別說二三十萬哥薩克騎兵,就是兩三萬,也夠他用的了。畢竟,印第安人連金屬武器都沒有,不需要太多的兵馬。唯一的威脅,大概就是北美印第安人在叢林裏很厲害……
怎麽說呢,根據南美那邊傳來的消息,之前派去南美的幾百哥薩克騎兵,已經把潘帕斯大草原上的印第安土著們打得聞風喪膽了。要不是他們人手太少,估計這會兒潘帕斯草原上印第安人已經絕跡了。而且,雖然因為這幫哥薩克人少,導致不能清光草原上的印第安人。但是,已經沒有人敢靠近拉普拉特河口的殖民區了。這就是騎兵在開闊地形上的威懾力……
……
不過,馬林也不會貿貿然地直接把哥薩克送往美洲。因為,沒有經過改造的東歐哥薩克,野性難馴,很難控製。如果貿然把他們送到美洲草原上,估計就是放虎歸山了。
因此,馬林派去美洲的哥薩克,裏麵都摻雜了很多德意誌哥薩克,並且以德意誌哥薩克為指揮官。隻有這樣,才能放心讓那些哥薩克在美洲。不然,要是全是東歐哥薩克,還沒經過教育,沒準這幫家夥會自己建個酋長國……
實際上,在引誘那些烏克蘭哥薩克在基輔附近種田的同時,馬林還會派出大量傳教士,鼓動那些哥薩克都皈依天主教,並且教他們講德語,教導他們效忠霍夫曼家族……
當然,他們皈依天主教是有好處的,比如節日派送烈酒什麽的。去天主教教堂做禮拜,還能拿到獎券抽獎。其獎勵,就是類似後世飲料“再來一瓶”那種獎勵。當然,不是什麽“再來一瓶”,而是獎勵“來瓶威士忌”。這種獎勵既符合哥薩克們的喜好,而且成本也不高,非常利於忽悠那些哥薩克。
同樣,在傳教士們教他們德語時,誰學得快,也可以獎勵一小瓶二鍋頭……
上輩子,馬林小時候可是見識過農村的掃盲班的。如果用行政命令強行命令那些文盲農民去接受掃盲識字,其實效果並不好。很多人被迫去掃盲班後,各種劃水。課堂上睡覺隻是基本操作,婦女們經常一邊打毛線衣或者納鞋底,一邊假裝聽課……甚至,有老師在上麵講,下麵有農民在脫鞋摳腳的,亂得一筆,烏煙瘴氣的……
但是,弄點獎勵,那就立即不一樣了。農村人愛占小便宜,若是識字有獎,哪怕隻是些不值錢的小玩意,積極性就會立馬不同。特別是那些愛貪小便宜的鄉下老娘們,看到有便宜可占,那叫一個積極啊,看到獎勵,比大老爺們都認字快……
……
更何況,哥薩克人本就嗜好烈酒,甚至連女人都喜歡喝酒。用烈酒引誘他們學習德語,以及改宗天主教,絕對好使。至於孩子們,糖果就好使!反正,現在古巴已經開始量產蔗糖了,不愁沒有用來引誘孩子們學習的糖果可用……
等到基輔這邊將那幫哥薩克給充分德意誌化了,再部分引進,送往美洲,那就好用了。當然,北海國本土也可以招攬。比如,可以把那些哥薩克送到日德蘭半島上半耕半牧去。馬林在那邊可是修建了很多哥薩克村莊。而今,很多哥薩克被轉移到呂訥堡大草原上去了,那邊很多哥薩克村莊正好空了下來,正好可以接納哥薩克。
基輔地區和日德蘭半島一起出手,招攬哥薩克,並用烈酒引誘他們德意誌化和改宗天主教,能盡可能快地將他們馴化成北海國合格的打手,為馬林征服美洲充當先鋒,就像原本曆史上他們幫沙俄征服西伯利亞和遠東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