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射擊兩百步(300米)距離的目標時,命中率已經下降到了50%左右,但懂行的大明官員和將士們還是被震得七暈八素的。
大明王朝對火器的管製是很嚴格的,為什麽管製嚴格?因為大明朝廷把火器當成了戰略武器,極為重視火器問題。所以,在大明朝,隻要是懂兵事的文官,就不會不重視火器。
也因此,當明末明軍被後金軍隊壓製的時候,很多官員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從西洋引進的紅夷大炮上麵,推崇“大炮就是真理”的思想。為此,也被葡萄牙人狠狠敲詐了一筆。一門英格蘭鑄造的18磅鑄鐵長炮,成本絕不超過百兩銀子,但卻被黑心的葡萄牙商人賣出了千兩一門的超高價格。而大明朝廷,居然還認了,甘願充當這個冤大頭。
事實上,弗朗機炮比紅夷大炮更加適合充當陸戰炮,用於打擊敵人。不過,當時因為明朝火炮沒有可移動的炮架,弗朗機炮搬運同樣困難。另外,明朝工部對於弗朗機炮也是粗製濫造,導致子銃和母炮之間契合不好,漏氣嚴重,才導致弗朗機炮不堪大用。
在馬林看來,有效射程300米的弗朗機炮,因為射速快,其實更適合充當陣前的步兵炮。因為,在敵人的騎兵衝到我方陣前之前,能多打幾炮是幾炮。一口氣把5個子銃打完,絕對能給對方造成極大的殺傷。如果子銃裏裝的是霰彈,那殺傷就更猛了。
隻不過,大明火炮一直沒有好的可移動的炮架(虎蹲炮倒是放在戰車上射擊過,但虎蹲炮威力、射程和射速都不行,是標準的土炮,不過在抗倭中倒也建過不少功勳),一般弗朗機炮都是架在城頭或炮台上的,自然發揮不出其優勢。弗朗機炮之所以被紅夷大炮取代,就是因為在城頭和炮台上,射程更遠的紅夷大炮顯然更適合。而弗朗機炮,實際上最適合的是放在陣前。但前提是,需要一個運輸方便、部署快速的近代炮架……
馬林這次進獻弗朗機炮,就把連帶著近代炮架的整炮獻給了大明朝廷。有了近代可移動炮架,未來弗朗機炮必然會被搬上戰場,正麵轟擊敵人的。
……
靶場上,不隻是劉孟一個懂行的文官激動。很多其他懂兵事的文官,包括徐勇等將領,也慢慢看出了這種新式火炮的優越性——射程遠、威力大,部署和射擊速度都很快,是絕對的戰場利器……
就在現場的大明官員和將士們都嗨起來的時候,孔泰咳了咳,道:
“沈大人、劉大人、徐將軍,敝國還有火槍沒有展示呢……”
劉孟頓時一驚,繼而滿是期待地說道:
“啊,對對對,還沒看火銃的效果呢,孔副使,請為老夫展示一下!”
然後,廣州前衛指揮使徐勇,立即命令手下的千戶,把千戶所靶場的炮靶都換成了火槍靶子……
不過,大明朝目前主流的火槍是三眼銃。三眼銃是單手持的,一般火銃手右手持銃,左手點燃引線,以激發三眼銃。
三眼銃是綁在木柄前段的三個鐵管,點燃引信後,會打出三連發。但是,三眼銃的複裝非常麻煩,速度很慢。所以,一輪射擊後,火銃手就會手持三眼銃,把三眼銃當做鐵錘用,用來砸靠近的敵人。三根銃管綁在一起的頭部的確挺重,砸中敵人的話,不能立即殺死敵人,越能把敵人砸傷了。因此,大明軍隊中的三眼銃,主要作用就是接戰前給對手來個三連發,然後火銃手就成了近戰的錘兵……
而且,三眼銃的射程很近,一般最佳射程隻有三十步(45米左右)。三十步內,可破重凱,可對付敵人的重甲騎兵。
正是因為三眼銃的存在,漠北蒙古諸部,在明代,逐漸取消了重騎兵,基本都演變成了輕騎兵。為啥?因為成吉思汗時代的敢死騎兵沒用了啊。在三眼銃麵前,重甲敢死隊也是送的。而後來滿清之所以能贏,是因為他們采用了更加適合抵擋火槍的棉甲。而棉甲技術,也是學自大明的……
而在三十步以外,三眼銃就不能傷到披重甲的敵人了。但在50步的時候,還能傷到完全不披甲的敵人。但一般這種不披甲的敵人,都是些炮灰兵。用三眼銃打他們,也是浪費彈藥。
總的來說,三眼銃的威力,大概和短火槍的威力差不多。當然,三眼銃的槍管長度也很短。如果不算木柄長度,其槍管長度,和西方短火槍的長度也差不多,威力自然相似。
而火繩槍的槍管,動輒一米多長。槍管越長,子彈出槍口的初速度越快,射程也就越遠,火炮也是這樣。所以,馬林帶來的長管火繩槍,威力自然要大得多。
按照三眼銃的射擊習慣,廣州前衛的火銃手們,把槍靶子設在了20步遠的地方(注:三眼銃的破甲殺傷距離雖然有三十步,但在20步內,才方便瞄準。20道30步內,這個距離瞄準了也未必一定命中。而火繩槍也是如此,一般在70碼(63.7米)內可瞄準。但是,火槍在50米的射程外,就有點打不準了。而極端的龍蝦兵火槍手,會強頂一波敵人的射擊,到30米內才開槍。在這個距離內,就是新兵也能打中)。孔泰一看,嫌棄太近。於是,和徐勇交涉,把靶子放到了30步的距離……
“30步的距離,難道他們的火槍也比大明的好?”圍觀的大明官員們議論紛紛。
不過,看到北海國的火槍手們拿出來的火槍,那槍管,就比大明的三眼銃槍管長好多……
長槍管是很難加工的,槍管不同於炮管。炮管是鑄造出來的,一般管壁很厚。而槍管一般都是打造出來的,管壁很薄。但是,真正說起來,管壁很薄的槍管,加工難度比炮管要大多了。
大明朝有個不好的傳統——把工匠當成奴隸一般。一般入了匠戶籍的工匠,基本就成了朝廷的奴隸。隨便一個芝麻大的文官,都能對那些大匠師們唿來喝去的。這個傳統,其實明朝也是繼承自元朝。蒙元王朝把漢人都當成奴隸,匠戶自然也不例外。而明朝,也繼承了這種不合理的製度。所以,大明匠戶地位低微。因為看不到希望,就算有發明,功勞也會被文官搶走,所以大明工匠水平停步不前,到了明朝後期,就被西方超過了……
明朝前期之所以使用短身管的三眼銃,也和沒有製造長槍管的技術有關。直到嘉靖年間,葡萄牙人為了巴結明朝,才把製造長槍管的技術和弗朗機炮一起傳到了明朝……
三十步的距離,對於北海國這次派出來的火槍手而言,實在沒有難度。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北海國特地挑選出來的神槍手,就是為了向大明展示的。所以,他們的射術都很精湛。
隨著一陣槍響,硝煙漸漸散去。大明廣州前衛千戶所的火銃手們,在看到北海國火槍手們都放下了火槍後,紛紛去把槍靶子取了迴來,給兩位布政使看……
沈銳和劉孟看了之後,驚奇地發現——這些槍靶子上都有槍眼……也就是說,這輪射擊,參加射擊的15名火槍手全部上靶了。而且,大部分人打出的彈孔,還很靠近靶子中間,成績相當好……
“果然好射術!”劉孟誇讚道。
要知道,這可是三十步遠啊,也即是45米遠。45米遠處,槍靶子在視野中已經相當小了。能夠上靶,都算不錯了,更何況是彈孔靠近靶子中心?所以,懂行的劉孟的誇讚,一點也不過分。
沈銳不太懂火器,但劉孟說好,他也就在一旁撫著胡須,微笑地作滿意狀……
然而,兩位大佬還沒誇完,孔泰再度要求——40步距離再設靶子……
在場的大明官員和將士都大吃一驚——40步的距離,可是大明火銃手練習射擊的距離的兩倍了,西洋火器如此犀利?
很快,他們就知道了結果——這一輪射擊下來,比30步距離的要差多了,但15人都上靶了,隻是,彈孔多半不靠中心點了,而是分布在靶子邊緣區域……
但是,懂行的廣州前衛千戶所的火銃隊指揮官百戶李三水大吃一驚:
“40步遠也能穿靶?”
“怎麽?李百戶,40步穿靶有何說道?”劉孟感興趣地問道,沒有計較李三水的失禮行為。
李三水抱拳屈身,迴答道:
“迴大人,我們千戶所所用的火銃靶子,都是用較硬的櫸木製成。而且,這種靶子很有講究。但凡能擊穿這種木靶,就意味著子彈也有破重鎧的能力。因為這種櫸木靶子,就是模仿重鎧的防護之力而製成的。能穿靶,就能破重鎧!”
“那,我大明的三眼銃幾十步可破重鎧?”外行沈銳問道。
“迴大人,隻有30步!”
“啊?那不是說北海國的火銃也勝過大明?”沈銳有些不高興地說道。
“怕是如此……”李三水也有些鬱悶。身為大明火銃兵頭領,他也有些不舒服。畢竟,他以前都是以身為大明火銃兵指揮官而驕傲的。
而這時,邊上一直默不作聲的孔泰插話道:
“稟二位大人,徐將軍,我北海國所產的火槍,在66步(100米)內,都有破重鎧的能力。隻是,在40步外,就難以保證命中了……”
“66步……很厲害啊……能40步內保證命中,也算火銃中的利器了……”劉孟思索著說道。
孔泰這時很明白——大明朝廷大概有些掛不住麵子了,這是馬林之前交待過的,必須讓大明挽住麵子……
於是,他行了個漢禮,道:
“兩位布政使大人,徐將軍,我北海國國小民寡,能拿得出手的,也就火器了。而我們大公爵殿下,則早就對繁榮強盛的大明心向往之,特自請為大明藩屬。”
“大公殿下曾說過——自古寶劍配英雄,大明王朝之富庶強大,冠絕當世。我北海國的犀利火器,也自當獻予強盛的大明,以表誠心……”
說完這麽長一段“台詞”,孔泰忍不住翻了翻袖子裏夾著的《朝貢寶典》,上麵寫滿了馬林指導如何派大明馬屁的不要臉的“台詞”。孔泰剛剛的話,就出自這本寶典。這玩意,很像是後世往上流傳的《麵試寶典》……不過,兩種寶典,一個是知道如何麵試的,一個是指導如何拍馬屁的……畢竟,孔泰中文詞匯量有限,還組織不了太多不要臉的拍馬屁的中文詞匯……所以,馬林臨行前塞給了孔泰一本“寶典”,有些類似諸葛亮的“錦囊妙計”……
聽到孔泰這樣說,沈銳和劉孟兩位布政使臉色才轉好。畢竟,火器落後於人,的確丟人。但北海國姿態放這麽低,讓他們心情舒爽了很多。
劉孟點點頭,對孔泰說道:
“既然馬國主(馬林‘被’姓馬了,當然,他上輩子的確姓馬)如此有誠心,本官自當奏明朝廷,將馬國主的拳拳之心,報予皇上和閣老們知曉……”
“如此,卑下就謝過劉大人了!”說完,孔泰一揖到地,表達對劉孟的感激之情……
大明王朝對火器的管製是很嚴格的,為什麽管製嚴格?因為大明朝廷把火器當成了戰略武器,極為重視火器問題。所以,在大明朝,隻要是懂兵事的文官,就不會不重視火器。
也因此,當明末明軍被後金軍隊壓製的時候,很多官員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從西洋引進的紅夷大炮上麵,推崇“大炮就是真理”的思想。為此,也被葡萄牙人狠狠敲詐了一筆。一門英格蘭鑄造的18磅鑄鐵長炮,成本絕不超過百兩銀子,但卻被黑心的葡萄牙商人賣出了千兩一門的超高價格。而大明朝廷,居然還認了,甘願充當這個冤大頭。
事實上,弗朗機炮比紅夷大炮更加適合充當陸戰炮,用於打擊敵人。不過,當時因為明朝火炮沒有可移動的炮架,弗朗機炮搬運同樣困難。另外,明朝工部對於弗朗機炮也是粗製濫造,導致子銃和母炮之間契合不好,漏氣嚴重,才導致弗朗機炮不堪大用。
在馬林看來,有效射程300米的弗朗機炮,因為射速快,其實更適合充當陣前的步兵炮。因為,在敵人的騎兵衝到我方陣前之前,能多打幾炮是幾炮。一口氣把5個子銃打完,絕對能給對方造成極大的殺傷。如果子銃裏裝的是霰彈,那殺傷就更猛了。
隻不過,大明火炮一直沒有好的可移動的炮架(虎蹲炮倒是放在戰車上射擊過,但虎蹲炮威力、射程和射速都不行,是標準的土炮,不過在抗倭中倒也建過不少功勳),一般弗朗機炮都是架在城頭或炮台上的,自然發揮不出其優勢。弗朗機炮之所以被紅夷大炮取代,就是因為在城頭和炮台上,射程更遠的紅夷大炮顯然更適合。而弗朗機炮,實際上最適合的是放在陣前。但前提是,需要一個運輸方便、部署快速的近代炮架……
馬林這次進獻弗朗機炮,就把連帶著近代炮架的整炮獻給了大明朝廷。有了近代可移動炮架,未來弗朗機炮必然會被搬上戰場,正麵轟擊敵人的。
……
靶場上,不隻是劉孟一個懂行的文官激動。很多其他懂兵事的文官,包括徐勇等將領,也慢慢看出了這種新式火炮的優越性——射程遠、威力大,部署和射擊速度都很快,是絕對的戰場利器……
就在現場的大明官員和將士們都嗨起來的時候,孔泰咳了咳,道:
“沈大人、劉大人、徐將軍,敝國還有火槍沒有展示呢……”
劉孟頓時一驚,繼而滿是期待地說道:
“啊,對對對,還沒看火銃的效果呢,孔副使,請為老夫展示一下!”
然後,廣州前衛指揮使徐勇,立即命令手下的千戶,把千戶所靶場的炮靶都換成了火槍靶子……
不過,大明朝目前主流的火槍是三眼銃。三眼銃是單手持的,一般火銃手右手持銃,左手點燃引線,以激發三眼銃。
三眼銃是綁在木柄前段的三個鐵管,點燃引信後,會打出三連發。但是,三眼銃的複裝非常麻煩,速度很慢。所以,一輪射擊後,火銃手就會手持三眼銃,把三眼銃當做鐵錘用,用來砸靠近的敵人。三根銃管綁在一起的頭部的確挺重,砸中敵人的話,不能立即殺死敵人,越能把敵人砸傷了。因此,大明軍隊中的三眼銃,主要作用就是接戰前給對手來個三連發,然後火銃手就成了近戰的錘兵……
而且,三眼銃的射程很近,一般最佳射程隻有三十步(45米左右)。三十步內,可破重凱,可對付敵人的重甲騎兵。
正是因為三眼銃的存在,漠北蒙古諸部,在明代,逐漸取消了重騎兵,基本都演變成了輕騎兵。為啥?因為成吉思汗時代的敢死騎兵沒用了啊。在三眼銃麵前,重甲敢死隊也是送的。而後來滿清之所以能贏,是因為他們采用了更加適合抵擋火槍的棉甲。而棉甲技術,也是學自大明的……
而在三十步以外,三眼銃就不能傷到披重甲的敵人了。但在50步的時候,還能傷到完全不披甲的敵人。但一般這種不披甲的敵人,都是些炮灰兵。用三眼銃打他們,也是浪費彈藥。
總的來說,三眼銃的威力,大概和短火槍的威力差不多。當然,三眼銃的槍管長度也很短。如果不算木柄長度,其槍管長度,和西方短火槍的長度也差不多,威力自然相似。
而火繩槍的槍管,動輒一米多長。槍管越長,子彈出槍口的初速度越快,射程也就越遠,火炮也是這樣。所以,馬林帶來的長管火繩槍,威力自然要大得多。
按照三眼銃的射擊習慣,廣州前衛的火銃手們,把槍靶子設在了20步遠的地方(注:三眼銃的破甲殺傷距離雖然有三十步,但在20步內,才方便瞄準。20道30步內,這個距離瞄準了也未必一定命中。而火繩槍也是如此,一般在70碼(63.7米)內可瞄準。但是,火槍在50米的射程外,就有點打不準了。而極端的龍蝦兵火槍手,會強頂一波敵人的射擊,到30米內才開槍。在這個距離內,就是新兵也能打中)。孔泰一看,嫌棄太近。於是,和徐勇交涉,把靶子放到了30步的距離……
“30步的距離,難道他們的火槍也比大明的好?”圍觀的大明官員們議論紛紛。
不過,看到北海國的火槍手們拿出來的火槍,那槍管,就比大明的三眼銃槍管長好多……
長槍管是很難加工的,槍管不同於炮管。炮管是鑄造出來的,一般管壁很厚。而槍管一般都是打造出來的,管壁很薄。但是,真正說起來,管壁很薄的槍管,加工難度比炮管要大多了。
大明朝有個不好的傳統——把工匠當成奴隸一般。一般入了匠戶籍的工匠,基本就成了朝廷的奴隸。隨便一個芝麻大的文官,都能對那些大匠師們唿來喝去的。這個傳統,其實明朝也是繼承自元朝。蒙元王朝把漢人都當成奴隸,匠戶自然也不例外。而明朝,也繼承了這種不合理的製度。所以,大明匠戶地位低微。因為看不到希望,就算有發明,功勞也會被文官搶走,所以大明工匠水平停步不前,到了明朝後期,就被西方超過了……
明朝前期之所以使用短身管的三眼銃,也和沒有製造長槍管的技術有關。直到嘉靖年間,葡萄牙人為了巴結明朝,才把製造長槍管的技術和弗朗機炮一起傳到了明朝……
三十步的距離,對於北海國這次派出來的火槍手而言,實在沒有難度。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北海國特地挑選出來的神槍手,就是為了向大明展示的。所以,他們的射術都很精湛。
隨著一陣槍響,硝煙漸漸散去。大明廣州前衛千戶所的火銃手們,在看到北海國火槍手們都放下了火槍後,紛紛去把槍靶子取了迴來,給兩位布政使看……
沈銳和劉孟看了之後,驚奇地發現——這些槍靶子上都有槍眼……也就是說,這輪射擊,參加射擊的15名火槍手全部上靶了。而且,大部分人打出的彈孔,還很靠近靶子中間,成績相當好……
“果然好射術!”劉孟誇讚道。
要知道,這可是三十步遠啊,也即是45米遠。45米遠處,槍靶子在視野中已經相當小了。能夠上靶,都算不錯了,更何況是彈孔靠近靶子中心?所以,懂行的劉孟的誇讚,一點也不過分。
沈銳不太懂火器,但劉孟說好,他也就在一旁撫著胡須,微笑地作滿意狀……
然而,兩位大佬還沒誇完,孔泰再度要求——40步距離再設靶子……
在場的大明官員和將士都大吃一驚——40步的距離,可是大明火銃手練習射擊的距離的兩倍了,西洋火器如此犀利?
很快,他們就知道了結果——這一輪射擊下來,比30步距離的要差多了,但15人都上靶了,隻是,彈孔多半不靠中心點了,而是分布在靶子邊緣區域……
但是,懂行的廣州前衛千戶所的火銃隊指揮官百戶李三水大吃一驚:
“40步遠也能穿靶?”
“怎麽?李百戶,40步穿靶有何說道?”劉孟感興趣地問道,沒有計較李三水的失禮行為。
李三水抱拳屈身,迴答道:
“迴大人,我們千戶所所用的火銃靶子,都是用較硬的櫸木製成。而且,這種靶子很有講究。但凡能擊穿這種木靶,就意味著子彈也有破重鎧的能力。因為這種櫸木靶子,就是模仿重鎧的防護之力而製成的。能穿靶,就能破重鎧!”
“那,我大明的三眼銃幾十步可破重鎧?”外行沈銳問道。
“迴大人,隻有30步!”
“啊?那不是說北海國的火銃也勝過大明?”沈銳有些不高興地說道。
“怕是如此……”李三水也有些鬱悶。身為大明火銃兵頭領,他也有些不舒服。畢竟,他以前都是以身為大明火銃兵指揮官而驕傲的。
而這時,邊上一直默不作聲的孔泰插話道:
“稟二位大人,徐將軍,我北海國所產的火槍,在66步(100米)內,都有破重鎧的能力。隻是,在40步外,就難以保證命中了……”
“66步……很厲害啊……能40步內保證命中,也算火銃中的利器了……”劉孟思索著說道。
孔泰這時很明白——大明朝廷大概有些掛不住麵子了,這是馬林之前交待過的,必須讓大明挽住麵子……
於是,他行了個漢禮,道:
“兩位布政使大人,徐將軍,我北海國國小民寡,能拿得出手的,也就火器了。而我們大公爵殿下,則早就對繁榮強盛的大明心向往之,特自請為大明藩屬。”
“大公殿下曾說過——自古寶劍配英雄,大明王朝之富庶強大,冠絕當世。我北海國的犀利火器,也自當獻予強盛的大明,以表誠心……”
說完這麽長一段“台詞”,孔泰忍不住翻了翻袖子裏夾著的《朝貢寶典》,上麵寫滿了馬林指導如何派大明馬屁的不要臉的“台詞”。孔泰剛剛的話,就出自這本寶典。這玩意,很像是後世往上流傳的《麵試寶典》……不過,兩種寶典,一個是知道如何麵試的,一個是指導如何拍馬屁的……畢竟,孔泰中文詞匯量有限,還組織不了太多不要臉的拍馬屁的中文詞匯……所以,馬林臨行前塞給了孔泰一本“寶典”,有些類似諸葛亮的“錦囊妙計”……
聽到孔泰這樣說,沈銳和劉孟兩位布政使臉色才轉好。畢竟,火器落後於人,的確丟人。但北海國姿態放這麽低,讓他們心情舒爽了很多。
劉孟點點頭,對孔泰說道:
“既然馬國主(馬林‘被’姓馬了,當然,他上輩子的確姓馬)如此有誠心,本官自當奏明朝廷,將馬國主的拳拳之心,報予皇上和閣老們知曉……”
“如此,卑下就謝過劉大人了!”說完,孔泰一揖到地,表達對劉孟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