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禦書房。


    張玄素深夜進去,滿麵笑容,“微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鬆了口氣,問,“破了?”


    張玄素點頭道,“小英真乃神人也,不動聲色,隻用了一個時辰。


    問了問當地捕頭、查了查新庫兵身體,便認定了真犯,老臣佩服,五體投地!”


    李世民驚訝道,“果真是他破的案子,你沒參與?”


    李世民不太相信全部是狄仁傑一個人做的。


    “陛下,老臣就是陪著,一言未發,這小英就把案子破了,然後老臣下令抓人。


    稀奇的不是他破了案子,而是他破案的過程,簡直是火眼金睛、識人高明、神機妙算、推理嚴謹!”


    張玄素說起來,非常佩服。


    李世民震驚,一個老禦史中丞,什麽案子沒見過,居然對狄仁傑如此佩服,真是奇了怪了!


    “來,仔細給朕說說。”


    李世民來了興致,坐下來聽故事。


    張玄素娓娓道來,李世民拍手稱讚,“果然是宰相之才啊!”


    李世民喜不自勝,“這個李盛唐,居然給朕培養了這麽好的人才,上次是馬周、這次是小英。


    他自己卻甘願當鹹魚混吃等死不露頭,可卻為朕培養了如此多棟梁之才,朕要感謝他,他那莊子裏應該還有大才。”


    “陛下,老臣當時也是如此覺得,此子真乃天之所賜,宰相之才,他的老師更是恐怖!”張玄素嘖嘖稱讚。


    李世民很高興,可是突然想到要給狄仁傑付錢十一萬貫,就有點心疼。


    “陛下,所有罪犯暫時都收押在胡國公秦瓊將軍的玄甲軍中,微臣來請個旨,如何處置?”


    禦史台不能去,大理寺和刑部更不能去,特別是那個刺史竇建祥,收受了不少庫兵管事的賄賂,其它地方不安全。


    “明日早朝,帶他們進宮,朕要親自發落。”李世民說。


    “陛下,低賤之人進朝堂不合禮製。”


    張玄素說,“朝堂乃是神聖之地,非君子大臣不得入內,盜竊庫銀的庫兵死囚,怎麽能進朝堂?”


    “特事特辦,你不必多說,朕意已決。”李世民說。


    “微臣遵旨。”張玄素退出禦書房。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高高坐在龍椅之上。


    姚公公扯著嗓子喊道,“陛下有旨,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喊完了,退到一邊。


    李世民微微笑言,“眾位愛卿,有事沒事啊?”


    吏部侍郎崔誌廣和大理寺卿鄭浩然覺得很奇怪;


    這些天,因為楊岌被定了死罪,秋後問斬,李世民一直悶悶不樂。


    今天居然這麽開心,很詭異啊!


    鄭浩然對崔誌廣使個眼色,想試探試探李世民。


    崔誌廣搖了搖頭,不敢輕易嚐試。


    現在的李世民神秘莫測,時不時蹦出一個驚天鬼謀,殺得朝中大臣措手不及!


    所以,崔誌廣很謹慎,不敢輕易嚐試。


    李世民故意看了鄭浩然一眼,想看看他有什麽話說。


    無奈他們學乖了,不露頭!


    禦史中丞張玄素走出來,拱手行禮。


    “啟奏陛下,冠軍大將軍楊岌貪汙庫銀案,臣抓到了真犯,請陛下收迴秋後問斬的命令,為楊將軍平反。”


    張玄素的話引爆了朝堂,楊岌的案子板上釘釘,李世民下了秋後問斬的聖旨。


    這個時候翻案,太荒謬!


    崔誌廣大驚,原來陛下剛才是為了這個發笑。


    崔誌廣和鄭浩然一幫人心裏其實都清楚,李世民根本不想殺楊岌。


    隻是迫於壓力,大理寺和刑部將案子定死了。


    沒想到張玄素居然說找到了真犯。


    原來這個老頭子在家稱病不出,是去查案子了。


    大理寺卿鄭浩然走出來,說,“陛下,楊岌貪汙庫銀案已有定論,況且陛下已經下了聖旨。”


    “張禦史此時翻案,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不聖明。”


    崔誌廣也說,“張玄素,你居心叵測,竟敢誹謗聖上糊塗,好大的膽子。”


    這兩個人賊精,不說翻案是自己錯了,卻把矛頭指向李世民,用他做擋箭牌。


    其實他們心裏有數,楊岌就是他們設陷井加害。


    張玄素說,“兩位大人,人命關天,判錯案子,鑄成冤案,這才是不聖明,“老夫查出真犯,陛下收迴成命,這才是聖明之主。”


    張玄素剛正不阿,對世家大族也是愛理不理,這個案子明顯就是世家大族確故意陷害。


    鄭浩然和崔誌廣的反對,他根本不當一迴事。


    “陛下,楊岌貪汙庫銀案是鐵案,絕不可改。”鄭浩然高聲說。


    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附和。


    “臣等附議,翻案有損陛下聖明,不能翻案。”


    李世民看底下反對的大臣都是五姓七望的,心中冷笑。


    魏懟懟走出來,拱手行禮,“陛下,子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楊岌一案確實錯了,那就應該改正,不能諱疾忌醫!


    且,在史書上,未見有知錯能改的君主被評為不聖明!”


    “臣請張禦史拿出證據,讓天下信服!”


    這個時候怎麽可能沒有魏懟懟說話?


    論耿直中正,沒人比魏懟懟更直率!


    長孫無忌此前被鄭浩然說成包庇,這時候有了張玄素和魏懟懟說話,他也站出來。


    “陛下,楊岌一案,本來就是疑點頗多。既然張禦史找到了真犯,自然該翻案重審。”


    大理寺卿鄭浩然老調重彈,譏諷道,“趙國公因為和楊岌有交情,就徇私枉法,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長孫無忌冷笑言,“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楊岌忠於朝廷,立有大功。


    爾等有何能耐,居然也能位列朝堂之上。百姓有冤屈,我們尚且要為其平反,何況是朝廷三品大員。”


    這次長孫無忌真的怒了!


    這些世家大族在開國之時,見風使舵。


    每次新朝成立,他們就進去做官,簡直就是蛀蟲。


    最可惡的是,將朝廷視為己有,打壓異己寒門。


    鄭浩然哈哈大笑,“趙國公,說得好啊!我們屍位素餐,隻可惜沒有一個好妹子!”


    這是諷刺長孫無忌因為妹妹當了長孫皇後,所以才得到重用。


    長孫無忌不好反駁,吃了啞巴虧!


    朝中確實有不少人這麽說,說長孫無忌這個做哥哥的,沾了妹妹的光。


    魏懟懟大怒,“鄭大人,朝堂之上,竟敢拿皇後娘娘開玩笑,你好大的膽子。”


    “陛下,臣彈劾大理寺卿鄭浩然無禮於長孫皇後,罪當問斬。”


    魏懟懟話說得很重。


    鄭浩然嚇了一跳,連忙拱手行禮,“陛下,微臣無心之說。


    微臣也是擔心趙國公徇私枉法,所以才一時口快,說了不該說的。請陛下恕罪!”


    世家大族勢力再大,可也不敢明目張膽得罪皇帝。


    李世民也很不高興,居然牽扯到了長孫皇後,這些大臣該殺了!


    “楊岌貪汙庫銀案,朕確實下了聖旨,但是,若是有錯,當然應該糾正!”


    “張禦史,把真犯帶上來吧!”李世民不喜道。


    李世民發怒了,鄭浩然、崔誌廣一幫人不好多說什麽。


    “微臣遵旨。”


    張玄素馬上將甘州刺史竇建祥、鐵匠駱華聲、老庫兵步由間帶進朝堂,並把鄯州老捕快曹盛源也請了進來。


    馬方押解人犯到了鄯州就迴去了。


    馬方忠於職守,協助破案有功,張玄素把他級別提了一級。


    李世民坐在朝堂上,問,“你們三人可知罪?”


    三個人趴在地上,不敢抬頭,也不敢說話,皇帝在上,他們大氣都不敢出。


    “問你們呢。”張玄素說。


    三人瑟瑟發抖,不敢說。


    張玄素隻得自己來問,“鐵匠駱華聲,你將當時如何融化庫銀之事說一遍。”


    鄭浩然知道這是冤案,卻無法阻止駱華聲說話。


    駱華聲吭吭吃吃,把融銀提成之事說了。


    朝中大臣鬧哄哄的,有替楊岌可惜的,也有失望的。


    張玄素又介紹鄯州老捕快曹盛源,讓他把破案過程說一遍。


    曹盛源沒有想到,自己也有一天在大唐朝堂之上說話的份,不由喜出望外,感激張玄素人品好,非常利索地把整個破案過程說了。


    魏懟懟怒道,“偷盜軍資庫銀,罪不可赦!”


    李世民說,“人證、人犯均在此,楊岌是冤枉的,傳朕旨意,即刻將楊岌釋放,官複原職,將這所有參與之人抄家、問斬。”


    李世民很生氣,但也揚眉吐了一口惡氣,楊岌的案子總算是翻盤了,並且抄家還能挽迴些損失!


    鄭浩然不甘心失敗,走出來拱手行禮,“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李世民開了金口,一幹罪犯即刻被武士拖出宮去。


    長孫無忌大喜,朝中正直之士稱好,世家大族吃了癟!


    大理寺卿鄭浩然沒想到被定死的鐵案,居然被翻盤了。


    楊岌本來要死,如今又活了,並且他們世家大族還陪進去了一個刺史,這買賣做虧了,虧大了!


    他們當然不會死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唐謫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唐謫仙並收藏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