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臉黃什麽害怕塗的蠟!
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 作者:大唐謫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叔寶,陛下這主意不錯,也抓對了人,可是他們不願意拿,陛下也沒轍啊!”程大魔王私底下低低說。
他知道這些高門世族囤積的有糧食,可他們不願意拿出來,這就誰也沒有辦法了。
小孟嚐秦瓊也搖頭,他也覺得確實是這樣。
“這件事情就由盧國公程知節負責,知節,朕任命你為欽差征糧大總管,全權負責此事;
糧食乃是國本,也是以工代賑的關鍵,一定要完成任務,莫要辜負朕之期望。”
隨即,李世民朝程大魔王露出玩味的迷之微笑,前麵都說了程大魔王是大唐最鬼、最聰明油滑的,即刻秒懂李世民暗示的意思;
並且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還一直看不起他們這些武夫粗人、新進軍功勳貴;
這下子好了,還能名正言順的報複;
程大魔王立馬就抖了,威風凜凜地站了出來,大叫,“臣領命。”
然後,混世魔王程咬金嗖地一下子竄到大殿中間,嘿嘿奸笑;
“各位大人,俺程大魔王是瓦崗寨下來的粗人,做事不太斯文,這征糧的事情,各位大人可要多擔待了。”
一幹世家大族的大臣頓時兩腿發抖,方了!
程大魔王這次是土匪頭子下山了,若是不給,恐怕連自家府邸都能給你拆掉,苦也!
程大魔王抖了,那怎麽也得好好得瑟、得瑟吧,啪,先來一個上山打虎造型。
小孟嚐秦瓊秒問,“天王蓋地虎!”
程大魔王:“今天我作主!”
小孟嚐秦瓊:“寶塔鎮河妖!”
程大魔王:“一個也不留!”
牛鼻子老道李績接上,“臉紅什麽?”
程大魔王:“精神煥發!”
牛鼻子老道李績:“怎麽又黃了?”
程大魔王:“害怕塗的蠟!”
“嘎~嘎~!”一時間,大殿中充滿魔性的怪笑!
我勒個草,這群土匪都蹦出來了,這是要趕盡殺絕啊!
於是乎,當時就有人不服氣了。
禮部侍郎崔誌廣首先出來稟道,“陛下,此事大為不妥,大家手裏都沒有糧食,如何能征得到糧食、興修水利?”
崔誌廣乃是博陵崔氏,正是大唐世家五姓七望之一,他們家族囤積了太多、太多的糧食。
其實,朝中的大臣們基本上家家都有餘糧,麵對饑荒,大家心照不宣誰都不願意向外拿,誰能想到李世民突然開竅,要拿他們開刀征糧。
程大魔王立刻跳了過去,一把拽住崔誌廣,嘿嘿笑。
“崔侍郎,你若是說家裏無糧,那就讓俺老程去你家糧倉看看,如果真沒有糧食下鍋啊,俺老程家裏還有點,我接濟你。”
聽聽這個大魔王說的多好聽,土匪頭子能幹出什麽好事?
崔誌廣頓時語塞,這個大魔王做事魯莽非常不講理,讓他進了門那還了得,定然是給你翻個底朝天。
“好了,今日廷議就到這吧,以三日為限,眾位愛卿多捐糧食;
還有,朕給各位提個醒,內史令盧韜龍大人已經捐了十萬斤糧食,朕給他兒子大理正的候補。”
李世民說完,轉身就走,隻留下前殿中這一幹世族家的朝臣一臉懵逼。
世家大族的大臣們都過來扯住內史令盧韜龍逼問。
“盧大人,你做的好事,偷偷捐了糧食,把我們當猴耍呢。”
這盧韜龍乃是範陽盧氏族人,也是世家大族五姓七望之一。
盧韜龍一臉懵逼,實在想不起來自己何時捐了十萬斤糧食,自己的兒子又何時得了大理正的候補?
“各位大人,你們聽我解釋啊,我何時捐過糧食,更不知道陛下從何處聽聞。”
崔誌廣氣得要死,恨不得啐他一臉,“事到如今,你還不承認!”
混世魔王程大魔王嘿嘿笑言,“盧大人,陛下說你兒子得了大理正的候補,這可是從五品下的官職,你這是不要了?”
他兒子今年才十三歲,此時就得了從五品下的候補,這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呀;
等他兒子成年入仕,開局就是從五品下,比別人快了一大截,這可是塊大肥肉。
雖然是免不了得罪了其他家族,可他自己家族卻是撈到了好處!
這得趕緊跑呀,跑慢都不行,盧韜龍含糊其辭,轉身離開了朝堂,溜之乎也!
其他人仍要追問,卻被程大魔王攔住,“我說諸位大人,這糧食你們是捐呢,還是捐呢?”
崔誌廣等人吹胡子瞪眼,可心裏卻各懷鬼胎,十萬斤糧食一個從五品下的候補,這買賣怎麽算都是穩賺不虧的啊!
這世家大族能拿出十萬斤糧食的不在少數,若是晚了,這好位子可就沒了。
於是,各自扯個淡、找個借口散了趕緊迴家去商量這事;
留下房玄齡和杜如晦,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克明,你說最近陛下為何變得這般聰明了?
上一次是五年計劃,是一個極了不起創舉;
這一次呢又是以工代賑的法子,這也是曠世之舉啊!
這下子五年計劃就能順利實施了。
而且,這兩個法子,竟然還是連環套,這兩大奇策,是一環套一環的呀;
妖孽,陛下竟然一下子智慧近妖了!”
房玄齡向來以善謀著稱,這次卻感覺栽狠了,這樣下去,老夫該不會失業吧?
“以你我對陛下的了解,不該如此啊。我猜測,必定有高人在背後指點。”
杜如晦馬上猜到了,君臣這麽多年,誰不了解誰啊,相互間那是太了解了;
李世民知道房杜二人的能耐,他們兩個也知道李世民的水平。
“可最近宮中也沒有生人進出啊,陛下能諮詢誰呢?”
“是呀,這也是我正奇怪的地方,有點像袁天罡,可他也沒有這麽聰明啊,況且這幾天也沒見他來過呀。”
兩人搖著頭出了太極殿,滿腹疑問。
皇帝居然變成了極有智慧的妖孽,不止是他倆想不通,許多的大臣都想不通,散朝迴家個個都是越想越搖頭。
李世民離開朝堂,迴到後殿,心中大快、極為高興。
長孫皇後早就在立政殿等著李世民退朝,她想知道今日朝臣們的反應。
“陛下,今日廷議如何呀?”
長孫皇後看見李世民滿臉春風,就明白了,定是以工代賑的計策成了。
“觀音婢啊,你真該去看看那群大臣的表情,下巴都要驚的掉下來了,特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那表情真是絕了,哈哈哈。”李世民哈哈大笑。
“那些世族的大臣願意拿糧食出來嗎?”長孫皇後關切問。
糧食才是最根本的,一切的關鍵都在於能征到糧食;
有了糧食才能有勞力開發水利,才能為明年的災荒做準備,才能完成五年計劃中的那些大的水利工程啊!
治水,似乎是中原王朝,曆朝曆代的重任!
“都按照李盛唐所說的辦了,不過,朕又加了點料,朕就說內史令盧韜龍已經捐了十萬糧食,朕給了他兒子大理正的候補,當時朕看著他那個一臉懵懵的臉,太有意思了!”
李世民得意洋洋。
長孫皇後噗嗤笑了,“那他們恐怕是要爭著捐贈糧食了,不過,肯定也有頭鐵的不願捐。”
李世民笑言,“沒關係,這一點上,朕也按照李盛唐說的做了,我讓程知節負責征收糧食,誰敢不給;
他什麽人你還不知道,假裝糊塗的土匪大魔王,能不懂朕的心思?!”
“哎呀,這個李盛唐,朕要什麽時候再去好好見見他,高人啊,高人!
朕的內憂外困,他一個計策,全部迎刃而解。呀,是李盛唐,是叫李盛唐是吧,朕知道他是誰了!”
李世民心驚,這樣的絕世高人,好在當時隋末逐鹿時沒有出山,要不然這天下歸誰還不一定呢。
好在,現下知道了,李盛唐就是那個從天而降的小道長哇!
我說怎麽到處找不到他呢,原來是躲到藍田鄉下去了,哼,這迴看你還往哪躲!
“原來陛下認識他啊,等水利之事做好,臣妾陪陛下去藍田縣找他。”長孫皇後說。
“去,一定要去,一定要去。”李世民驚歎。
玄武門兵變怎麽搞、五年發展計劃,都是他指點的啊,現在又來了一個以工代賑的奇策。
這個小道長果然是上天派來指點朕的呀!
……
三天後,那些高門大族明裏暗裏都十分積極地捐了糧食,國庫的糧食,足夠開工五年計劃中需要建設的水利工程了。
那些饑民聽說隻要去幹活就有飽飯吃,那還不得積極踴躍報名參加,那些廢棄的水庫重新修建,積雪堆在水庫中,等著開春融化。
眼見著冬去春來,大唐百姓度過了最艱難困苦的日子,許多水利新設施修建了起來,冬雪融化,借著春汛,又蓄了不少的水。
太極殿禦花園,長孫皇後陪著李世民看花。
“陛下,您看這花開得多好。”
“是啊,開得好啊。”
“去年冬天這麽大的雪,凍死餓死的災民卻很少,多虧了李盛唐的以工代賑之奇策。”
“是啊,若不是他這奇策,不知道要死多少災民,而且,這個奇策我還推廣到了中原和幽州一帶,當地的水利設施也修建了起來,人口損失減少。
今年就算有旱災也不怕了,估計糧食生產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五年計劃也得以順利實施,若是如此長其以往,嘿嘿!”
“陛下在打算突厥之事嗎?”
“對,渭水之盟乃是奇恥大辱,我要滅了突厥。”
長孫皇後默然無語,登基第一年就是大災,雖然依賴李盛唐的計策,沒有造成大損失。
特別是,李盛唐的以工代賑政策,救活了許多的饑民,長安城內外對李世民非常擁護。
那些大臣也開始佩服李世民的手腕和計策,支持李世民的大臣占了多數。
應該說,李盛唐這一招以工代賑,不僅讓李世民度過了第一個災年,而且扭轉了人心向背,他這個皇帝終於合格了。
國力非但沒有因為遭逢災年而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可國力仍然沒有強盛到能和突厥決戰的程度。
長孫皇後有些疑惑。
他知道這些高門世族囤積的有糧食,可他們不願意拿出來,這就誰也沒有辦法了。
小孟嚐秦瓊也搖頭,他也覺得確實是這樣。
“這件事情就由盧國公程知節負責,知節,朕任命你為欽差征糧大總管,全權負責此事;
糧食乃是國本,也是以工代賑的關鍵,一定要完成任務,莫要辜負朕之期望。”
隨即,李世民朝程大魔王露出玩味的迷之微笑,前麵都說了程大魔王是大唐最鬼、最聰明油滑的,即刻秒懂李世民暗示的意思;
並且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還一直看不起他們這些武夫粗人、新進軍功勳貴;
這下子好了,還能名正言順的報複;
程大魔王立馬就抖了,威風凜凜地站了出來,大叫,“臣領命。”
然後,混世魔王程咬金嗖地一下子竄到大殿中間,嘿嘿奸笑;
“各位大人,俺程大魔王是瓦崗寨下來的粗人,做事不太斯文,這征糧的事情,各位大人可要多擔待了。”
一幹世家大族的大臣頓時兩腿發抖,方了!
程大魔王這次是土匪頭子下山了,若是不給,恐怕連自家府邸都能給你拆掉,苦也!
程大魔王抖了,那怎麽也得好好得瑟、得瑟吧,啪,先來一個上山打虎造型。
小孟嚐秦瓊秒問,“天王蓋地虎!”
程大魔王:“今天我作主!”
小孟嚐秦瓊:“寶塔鎮河妖!”
程大魔王:“一個也不留!”
牛鼻子老道李績接上,“臉紅什麽?”
程大魔王:“精神煥發!”
牛鼻子老道李績:“怎麽又黃了?”
程大魔王:“害怕塗的蠟!”
“嘎~嘎~!”一時間,大殿中充滿魔性的怪笑!
我勒個草,這群土匪都蹦出來了,這是要趕盡殺絕啊!
於是乎,當時就有人不服氣了。
禮部侍郎崔誌廣首先出來稟道,“陛下,此事大為不妥,大家手裏都沒有糧食,如何能征得到糧食、興修水利?”
崔誌廣乃是博陵崔氏,正是大唐世家五姓七望之一,他們家族囤積了太多、太多的糧食。
其實,朝中的大臣們基本上家家都有餘糧,麵對饑荒,大家心照不宣誰都不願意向外拿,誰能想到李世民突然開竅,要拿他們開刀征糧。
程大魔王立刻跳了過去,一把拽住崔誌廣,嘿嘿笑。
“崔侍郎,你若是說家裏無糧,那就讓俺老程去你家糧倉看看,如果真沒有糧食下鍋啊,俺老程家裏還有點,我接濟你。”
聽聽這個大魔王說的多好聽,土匪頭子能幹出什麽好事?
崔誌廣頓時語塞,這個大魔王做事魯莽非常不講理,讓他進了門那還了得,定然是給你翻個底朝天。
“好了,今日廷議就到這吧,以三日為限,眾位愛卿多捐糧食;
還有,朕給各位提個醒,內史令盧韜龍大人已經捐了十萬斤糧食,朕給他兒子大理正的候補。”
李世民說完,轉身就走,隻留下前殿中這一幹世族家的朝臣一臉懵逼。
世家大族的大臣們都過來扯住內史令盧韜龍逼問。
“盧大人,你做的好事,偷偷捐了糧食,把我們當猴耍呢。”
這盧韜龍乃是範陽盧氏族人,也是世家大族五姓七望之一。
盧韜龍一臉懵逼,實在想不起來自己何時捐了十萬斤糧食,自己的兒子又何時得了大理正的候補?
“各位大人,你們聽我解釋啊,我何時捐過糧食,更不知道陛下從何處聽聞。”
崔誌廣氣得要死,恨不得啐他一臉,“事到如今,你還不承認!”
混世魔王程大魔王嘿嘿笑言,“盧大人,陛下說你兒子得了大理正的候補,這可是從五品下的官職,你這是不要了?”
他兒子今年才十三歲,此時就得了從五品下的候補,這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呀;
等他兒子成年入仕,開局就是從五品下,比別人快了一大截,這可是塊大肥肉。
雖然是免不了得罪了其他家族,可他自己家族卻是撈到了好處!
這得趕緊跑呀,跑慢都不行,盧韜龍含糊其辭,轉身離開了朝堂,溜之乎也!
其他人仍要追問,卻被程大魔王攔住,“我說諸位大人,這糧食你們是捐呢,還是捐呢?”
崔誌廣等人吹胡子瞪眼,可心裏卻各懷鬼胎,十萬斤糧食一個從五品下的候補,這買賣怎麽算都是穩賺不虧的啊!
這世家大族能拿出十萬斤糧食的不在少數,若是晚了,這好位子可就沒了。
於是,各自扯個淡、找個借口散了趕緊迴家去商量這事;
留下房玄齡和杜如晦,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克明,你說最近陛下為何變得這般聰明了?
上一次是五年計劃,是一個極了不起創舉;
這一次呢又是以工代賑的法子,這也是曠世之舉啊!
這下子五年計劃就能順利實施了。
而且,這兩個法子,竟然還是連環套,這兩大奇策,是一環套一環的呀;
妖孽,陛下竟然一下子智慧近妖了!”
房玄齡向來以善謀著稱,這次卻感覺栽狠了,這樣下去,老夫該不會失業吧?
“以你我對陛下的了解,不該如此啊。我猜測,必定有高人在背後指點。”
杜如晦馬上猜到了,君臣這麽多年,誰不了解誰啊,相互間那是太了解了;
李世民知道房杜二人的能耐,他們兩個也知道李世民的水平。
“可最近宮中也沒有生人進出啊,陛下能諮詢誰呢?”
“是呀,這也是我正奇怪的地方,有點像袁天罡,可他也沒有這麽聰明啊,況且這幾天也沒見他來過呀。”
兩人搖著頭出了太極殿,滿腹疑問。
皇帝居然變成了極有智慧的妖孽,不止是他倆想不通,許多的大臣都想不通,散朝迴家個個都是越想越搖頭。
李世民離開朝堂,迴到後殿,心中大快、極為高興。
長孫皇後早就在立政殿等著李世民退朝,她想知道今日朝臣們的反應。
“陛下,今日廷議如何呀?”
長孫皇後看見李世民滿臉春風,就明白了,定是以工代賑的計策成了。
“觀音婢啊,你真該去看看那群大臣的表情,下巴都要驚的掉下來了,特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那表情真是絕了,哈哈哈。”李世民哈哈大笑。
“那些世族的大臣願意拿糧食出來嗎?”長孫皇後關切問。
糧食才是最根本的,一切的關鍵都在於能征到糧食;
有了糧食才能有勞力開發水利,才能為明年的災荒做準備,才能完成五年計劃中的那些大的水利工程啊!
治水,似乎是中原王朝,曆朝曆代的重任!
“都按照李盛唐所說的辦了,不過,朕又加了點料,朕就說內史令盧韜龍已經捐了十萬糧食,朕給了他兒子大理正的候補,當時朕看著他那個一臉懵懵的臉,太有意思了!”
李世民得意洋洋。
長孫皇後噗嗤笑了,“那他們恐怕是要爭著捐贈糧食了,不過,肯定也有頭鐵的不願捐。”
李世民笑言,“沒關係,這一點上,朕也按照李盛唐說的做了,我讓程知節負責征收糧食,誰敢不給;
他什麽人你還不知道,假裝糊塗的土匪大魔王,能不懂朕的心思?!”
“哎呀,這個李盛唐,朕要什麽時候再去好好見見他,高人啊,高人!
朕的內憂外困,他一個計策,全部迎刃而解。呀,是李盛唐,是叫李盛唐是吧,朕知道他是誰了!”
李世民心驚,這樣的絕世高人,好在當時隋末逐鹿時沒有出山,要不然這天下歸誰還不一定呢。
好在,現下知道了,李盛唐就是那個從天而降的小道長哇!
我說怎麽到處找不到他呢,原來是躲到藍田鄉下去了,哼,這迴看你還往哪躲!
“原來陛下認識他啊,等水利之事做好,臣妾陪陛下去藍田縣找他。”長孫皇後說。
“去,一定要去,一定要去。”李世民驚歎。
玄武門兵變怎麽搞、五年發展計劃,都是他指點的啊,現在又來了一個以工代賑的奇策。
這個小道長果然是上天派來指點朕的呀!
……
三天後,那些高門大族明裏暗裏都十分積極地捐了糧食,國庫的糧食,足夠開工五年計劃中需要建設的水利工程了。
那些饑民聽說隻要去幹活就有飽飯吃,那還不得積極踴躍報名參加,那些廢棄的水庫重新修建,積雪堆在水庫中,等著開春融化。
眼見著冬去春來,大唐百姓度過了最艱難困苦的日子,許多水利新設施修建了起來,冬雪融化,借著春汛,又蓄了不少的水。
太極殿禦花園,長孫皇後陪著李世民看花。
“陛下,您看這花開得多好。”
“是啊,開得好啊。”
“去年冬天這麽大的雪,凍死餓死的災民卻很少,多虧了李盛唐的以工代賑之奇策。”
“是啊,若不是他這奇策,不知道要死多少災民,而且,這個奇策我還推廣到了中原和幽州一帶,當地的水利設施也修建了起來,人口損失減少。
今年就算有旱災也不怕了,估計糧食生產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五年計劃也得以順利實施,若是如此長其以往,嘿嘿!”
“陛下在打算突厥之事嗎?”
“對,渭水之盟乃是奇恥大辱,我要滅了突厥。”
長孫皇後默然無語,登基第一年就是大災,雖然依賴李盛唐的計策,沒有造成大損失。
特別是,李盛唐的以工代賑政策,救活了許多的饑民,長安城內外對李世民非常擁護。
那些大臣也開始佩服李世民的手腕和計策,支持李世民的大臣占了多數。
應該說,李盛唐這一招以工代賑,不僅讓李世民度過了第一個災年,而且扭轉了人心向背,他這個皇帝終於合格了。
國力非但沒有因為遭逢災年而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可國力仍然沒有強盛到能和突厥決戰的程度。
長孫皇後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