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娘娘,這是神仙洞府?
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 作者:大唐謫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中大戶人家,包括中原和冀州、幽州一帶,這些地方是高門世族聚集之地;
他們自從東漢末年開始,自己建立塢堡,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和農民,這些人自己建立糧倉。”
“一般百姓因為隋末戰亂,不會有糧食,而高門世家他們不服兵役,不交糧納稅;
倉庫之中肯定有糧食,隻是藏匿得比較嚴實罷了。”
“若說天災,也隻是從今年春天才有的,往年雖有水旱,但也不算嚴重,世家怎麽會沒有糧食?”
“世家大族他們這些人不過是在觀望,瞧瞧那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
“若是李二能保得住坐得穩,他們自然就會把糧食拿出來借給朝廷,或者賣給朝廷,換取高官厚祿。”
“若是李二沒保住,他們就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再就是,還有李建成的餘黨還在,隋朝的餘孽也在突厥。這些人都是騎牆派。”
“所以說,想要糧食,跟他們要就是了,至於手段嘛,這還用我說麽;
李二的手下之中,有一幫從瓦崗寨下來的土匪,劫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的勾當,特別是程大魔王程咬金他們就特別的熟練。
若是文明點,咱就用糧食換官位,就給他明碼標價,為了百姓的口糧賣官鬻爵,我估計也沒人會罵李二。
須知災由天定,但事在人為,我命由我不由天!”
李盛唐一口氣絮絮叨叨說了許多,直把長孫皇後聽得怎一個目瞪口呆!
這理由,這手段,也太高大上了,還冠冕堂皇,是為了百姓!
可是,為何朝中大臣就從未想到過呢?
長孫皇後很生氣,這群酒囊飯袋,隻想謀取自家私利。
“這些大臣整日想得都是什麽,就是不說這檔子事情。”
“常大娘,那群大臣大部分就是高門世族家的,他們自己囤積了大批的糧食,難道還會告訴您老人家?”李盛唐搖頭哂笑。
長孫皇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萬分感歎。
“哎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如同撥雲見日一般,整日聽那些老頭子嘮叨,沒有一個能說出個解決法子,就知道抱怨。”
突然,長孫皇後又正坐問,“小李公子,眼下朝野上下都有人議論說皇後是牝雞司晨,幹涉朝政,您怎麽看?”
李盛唐說,“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
要知道,現在的李世民剛登基不久、威望不足,而且還出了渭水之盟這檔子事;
現在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都非常緊張,而立政殿和一些內政也全由長孫皇後打理。
因此,這朝堂上下也有一些聲音說是長孫皇後立政殿幹政。甚至說這天災也有皇後的一份。
李盛唐罵道,“這群人,我看啊,完全就是一群王八蛋,殺了算了!”
雖然這話聽起來十分粗俗野蠻,但是長孫皇後聽了卻十分受用。
長孫皇後附和道,“對,罵得好,就是一群王八蛋!並且這群王八蛋,居於廟堂,還不幹人事!”
上官雲又被震驚到了,這才多長會兒,皇後娘娘就被李盛唐帶偏了,竟然也會罵人了。
李盛唐一字一頓,徐徐說,“長孫皇後可以說是千古第一賢德皇後,我當然要罵那些王八蛋了!”
聽到李盛唐誇獎自己為千古第一賢德皇後,長孫皇後頓時飄飄然了。
“她十三歲嫁給李二,生兒育女,輔佐李二奪取天下,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更是勸導李世民接納、安撫李建成的舊臣;
可以說沒有她的話,恐怕現在魏懟懟早就人頭落地了。”
長孫皇後身子一震,這事李盛唐是如何知道的,這明明是在立政殿發生的事情,他是如何得知?
李盛唐,慢慢悠悠、絮絮叨叨,似乎一切都是他親眼所見,完全沒有注意到皇後震驚的神色。
“而且她著有《女則》一書,專門教導女子如何輔佐夫君,所以說呢,她怎麽可能自己去幹政,一群白癡。”
錢姬給皇後長孫倒了一杯茶,皇後娘娘剛喝半口差點吐了出來。
《女則》這本書還沒開始寫,還在她的腦子裏,剛才的事情就算了,;
是居然連自己要寫女則都知道了,這就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本宮還在打腹稿,你這家夥就已經知道我要寫了?
看到娘娘的反應,上官雲連忙拿起手帕替娘娘擦幹淨。
李盛唐也注意到了皇後的不對勁,問,“錢姬,是不是你給常大娘的茶不對?”
錢姬很委屈,“沒有啊,道長少爺,就是你尋常喝的綠茶,挺好喝的啊”
長孫皇後擺擺手說,“不礙事,不是錢姬姑娘的問題,隻是這茶和妾身平日裏喝多不大一樣,所以一時有些失態,見諒。”
“嘿嘿,忘了說了,這是我製作的綠茶,跟市麵上的茶不太一樣,所以有些不習慣是難免的。”
大唐的茶實在令人接受不了,曾經錢姬剛煮了一份大唐的茶,結果才第一口下去,李盛唐就直接吐了出來。
那味道,真是一言難盡。
所以,這個“盛茶”入口,好似為長孫皇後打開了一個新天地,“好茶,先苦後甘,有趣!”
李盛唐躺迴搖椅,搖著紙扇,歎息道,“長孫皇後是個大賢大德之人,隻可惜,天妒之,英年早逝!”
噗!
話音剛落,娘娘和上官雲同時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小李公子,這是何意?”長孫皇後驚問。
英年早逝,早逝?
“沒什麽,隻是隨便說說,都是皇家的事,跟我們關係不大,嘿嘿。”
“小李公子的意思,是說長孫皇後,活不長嗎?”長孫皇後連忙急切追問。
畢竟這可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啊,擱誰身上,誰也無法淡定。
“算了,不說這個了。”
李盛唐突然不說了,任憑長孫皇後無論如何追問,就是不說了,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很操蛋?
長孫皇後也怕追問急了露了餡,也不敢再追問。
不過呢長孫皇後也有愛才之心,這樣的人才落於鄉野實在可惜,便欲圖拉攏他為李世民所用,遂開口試探。
“小李公子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謀,為何不參加科舉,入仕為官?”
“我忙得很,沒那時間,而且我也不想去當官,若是去了朝堂,會被排擠死,俗話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我在這裏有吃有喝,何必去吃那份苦?”
長孫皇後啞口無言,李盛唐說的這是實話。
自曹丕實行九品中正製,到現在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了,隻是可惜了這麽個曠世奇才了。
看著天色漸晚,長孫皇後起身告辭。
“今日與小李公子交談許久,受益良多,現天色不早,改日再來拜訪。”
上官雲急忙替長孫皇後披上外套。
“天寒地凍,招待不周,還請見諒。”
李盛唐起身笑著送客謙虛道。
“小李公子太謙虛了,你這飯菜,恐怕皇宮也比不過。”
長孫皇後再三道別,李盛唐送到了門口。
“老餘,送送常大娘。”
“是,道長少爺。”
老餘送皇後娘娘和上官雲走向莊子大門處,走在路上,看到一群孩子還在拿著糧食在喂麻雀。
長孫皇後微怒道,“老餘,為何用糧食喂麻雀,這不是糟蹋糧食嗎!”
現在外麵人都沒有糧食吃,這些孩子卻在這糟蹋糧食,怎麽能不讓皇後生氣。
老餘解釋,“常大娘,麻雀不吃糧食,吃害蟲,是好鳥,應該保護。它們要是冬天凍死了,明年開春,村裏的莊稼可就不好過嘍”
“這是小李公子說的?”
“對,都是咱家道長少爺教的。”
上官雲欲想發怒,她在皇宮守衛立政殿寢殿,手下的姐妹們節衣縮食,晚上又冷又餓吃不飽;
就連皇後娘娘有時隻吃兩個餅子,明明還感覺餓、還想再吃一口,卻又偏偏舍不得;
而你這裏居然用來喂鳥,太過份了!
坐在屋簷下看小孩子喂鳥的幾個老人家看著笑了。
“兩位是外鄉人吧。”
“一看你們就不懂我們李家莊。”
“這點糧食喂鳥算什麽呀。”
“我們這裏哪家哪戶不是有幾千斤糧食放著。”
長孫皇後被徹底震驚了!
家裏有幾千斤糧食放著?
這已經是大地主了,特別是在這個荒年,天下都沒有了糧食,誰又能拿出幾千斤糧食來;
而且,還是家家戶戶?
這李家莊很大,少說也有4千戶,就算按照每戶3千斤糧食算,那就是一千兩百萬斤糧食。
“老人家,您太會說笑了,家家戶戶都有幾千斤糧食,妾身還未見過如此富庶的莊子呢。”
長孫皇後想用激將法,進這位老農家裏看看。
老人家卻不再搭理她,似乎這種合情合理最平常不過的事情,無需和外鄉人爭辯。
“不信也沒啥,不相信的人,你又不是第一個。”
一個小女孩蹦蹦跳跳跑過來說,“爺爺,再給我一點糧食,小鳥沒吃飽。”
“好。”
這位老人家又從兜裏抓出一把麥子給小孩子喂鳥。
長孫皇後撿起掉在地上的麥子,顆粒飽滿,是上好的麥子。
這麽好的麥子,居然拿來喂鳥?
這個老人家說的絕非虛言。
門口的狐狸跑過來,繞著長孫皇後轉。
老人家從兜裏拿出一個白麵饅頭,喊道,“狐狸,過來。”
狐狸過去嗅了嗅,嫌棄地走了。
“嘿,這個小畜生,吃慣了羊肉,就不吃白麵饅頭了。”老人家笑罵道。
老餘笑言,“李叔,我家狐狸嬌貴,你用一個白麵饅頭忽悠他,太過分了。”
長孫皇後和上官雲差點當場羨慕嫉妒恨的吐血;
白麵饅頭在宮中隻給皇族和有品級的軍官才能吃上,宮女太監都吃不上;
可這裏倒好,居然連狗都不吃,這才是最過分的。
“走吧。”
長孫皇後匆匆走出了李家莊,老餘送到門口,關了莊子的大門。
到了莊子外頭,上官雲不禁說,“皇後娘娘,我怎麽感覺咱們今天好像是進了神仙洞府啊。”
長孫皇後也覺得今日所聞所見,確實匪夷所思,令人難以置信。
“本宮也是這個感覺。走,馬上迴宮。”
……
他們自從東漢末年開始,自己建立塢堡,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和農民,這些人自己建立糧倉。”
“一般百姓因為隋末戰亂,不會有糧食,而高門世家他們不服兵役,不交糧納稅;
倉庫之中肯定有糧食,隻是藏匿得比較嚴實罷了。”
“若說天災,也隻是從今年春天才有的,往年雖有水旱,但也不算嚴重,世家怎麽會沒有糧食?”
“世家大族他們這些人不過是在觀望,瞧瞧那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
“若是李二能保得住坐得穩,他們自然就會把糧食拿出來借給朝廷,或者賣給朝廷,換取高官厚祿。”
“若是李二沒保住,他們就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再就是,還有李建成的餘黨還在,隋朝的餘孽也在突厥。這些人都是騎牆派。”
“所以說,想要糧食,跟他們要就是了,至於手段嘛,這還用我說麽;
李二的手下之中,有一幫從瓦崗寨下來的土匪,劫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的勾當,特別是程大魔王程咬金他們就特別的熟練。
若是文明點,咱就用糧食換官位,就給他明碼標價,為了百姓的口糧賣官鬻爵,我估計也沒人會罵李二。
須知災由天定,但事在人為,我命由我不由天!”
李盛唐一口氣絮絮叨叨說了許多,直把長孫皇後聽得怎一個目瞪口呆!
這理由,這手段,也太高大上了,還冠冕堂皇,是為了百姓!
可是,為何朝中大臣就從未想到過呢?
長孫皇後很生氣,這群酒囊飯袋,隻想謀取自家私利。
“這些大臣整日想得都是什麽,就是不說這檔子事情。”
“常大娘,那群大臣大部分就是高門世族家的,他們自己囤積了大批的糧食,難道還會告訴您老人家?”李盛唐搖頭哂笑。
長孫皇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萬分感歎。
“哎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如同撥雲見日一般,整日聽那些老頭子嘮叨,沒有一個能說出個解決法子,就知道抱怨。”
突然,長孫皇後又正坐問,“小李公子,眼下朝野上下都有人議論說皇後是牝雞司晨,幹涉朝政,您怎麽看?”
李盛唐說,“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
要知道,現在的李世民剛登基不久、威望不足,而且還出了渭水之盟這檔子事;
現在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都非常緊張,而立政殿和一些內政也全由長孫皇後打理。
因此,這朝堂上下也有一些聲音說是長孫皇後立政殿幹政。甚至說這天災也有皇後的一份。
李盛唐罵道,“這群人,我看啊,完全就是一群王八蛋,殺了算了!”
雖然這話聽起來十分粗俗野蠻,但是長孫皇後聽了卻十分受用。
長孫皇後附和道,“對,罵得好,就是一群王八蛋!並且這群王八蛋,居於廟堂,還不幹人事!”
上官雲又被震驚到了,這才多長會兒,皇後娘娘就被李盛唐帶偏了,竟然也會罵人了。
李盛唐一字一頓,徐徐說,“長孫皇後可以說是千古第一賢德皇後,我當然要罵那些王八蛋了!”
聽到李盛唐誇獎自己為千古第一賢德皇後,長孫皇後頓時飄飄然了。
“她十三歲嫁給李二,生兒育女,輔佐李二奪取天下,尤其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更是勸導李世民接納、安撫李建成的舊臣;
可以說沒有她的話,恐怕現在魏懟懟早就人頭落地了。”
長孫皇後身子一震,這事李盛唐是如何知道的,這明明是在立政殿發生的事情,他是如何得知?
李盛唐,慢慢悠悠、絮絮叨叨,似乎一切都是他親眼所見,完全沒有注意到皇後震驚的神色。
“而且她著有《女則》一書,專門教導女子如何輔佐夫君,所以說呢,她怎麽可能自己去幹政,一群白癡。”
錢姬給皇後長孫倒了一杯茶,皇後娘娘剛喝半口差點吐了出來。
《女則》這本書還沒開始寫,還在她的腦子裏,剛才的事情就算了,;
是居然連自己要寫女則都知道了,這就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本宮還在打腹稿,你這家夥就已經知道我要寫了?
看到娘娘的反應,上官雲連忙拿起手帕替娘娘擦幹淨。
李盛唐也注意到了皇後的不對勁,問,“錢姬,是不是你給常大娘的茶不對?”
錢姬很委屈,“沒有啊,道長少爺,就是你尋常喝的綠茶,挺好喝的啊”
長孫皇後擺擺手說,“不礙事,不是錢姬姑娘的問題,隻是這茶和妾身平日裏喝多不大一樣,所以一時有些失態,見諒。”
“嘿嘿,忘了說了,這是我製作的綠茶,跟市麵上的茶不太一樣,所以有些不習慣是難免的。”
大唐的茶實在令人接受不了,曾經錢姬剛煮了一份大唐的茶,結果才第一口下去,李盛唐就直接吐了出來。
那味道,真是一言難盡。
所以,這個“盛茶”入口,好似為長孫皇後打開了一個新天地,“好茶,先苦後甘,有趣!”
李盛唐躺迴搖椅,搖著紙扇,歎息道,“長孫皇後是個大賢大德之人,隻可惜,天妒之,英年早逝!”
噗!
話音剛落,娘娘和上官雲同時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小李公子,這是何意?”長孫皇後驚問。
英年早逝,早逝?
“沒什麽,隻是隨便說說,都是皇家的事,跟我們關係不大,嘿嘿。”
“小李公子的意思,是說長孫皇後,活不長嗎?”長孫皇後連忙急切追問。
畢竟這可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啊,擱誰身上,誰也無法淡定。
“算了,不說這個了。”
李盛唐突然不說了,任憑長孫皇後無論如何追問,就是不說了,你說這孩子是不是很操蛋?
長孫皇後也怕追問急了露了餡,也不敢再追問。
不過呢長孫皇後也有愛才之心,這樣的人才落於鄉野實在可惜,便欲圖拉攏他為李世民所用,遂開口試探。
“小李公子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謀,為何不參加科舉,入仕為官?”
“我忙得很,沒那時間,而且我也不想去當官,若是去了朝堂,會被排擠死,俗話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我在這裏有吃有喝,何必去吃那份苦?”
長孫皇後啞口無言,李盛唐說的這是實話。
自曹丕實行九品中正製,到現在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了,隻是可惜了這麽個曠世奇才了。
看著天色漸晚,長孫皇後起身告辭。
“今日與小李公子交談許久,受益良多,現天色不早,改日再來拜訪。”
上官雲急忙替長孫皇後披上外套。
“天寒地凍,招待不周,還請見諒。”
李盛唐起身笑著送客謙虛道。
“小李公子太謙虛了,你這飯菜,恐怕皇宮也比不過。”
長孫皇後再三道別,李盛唐送到了門口。
“老餘,送送常大娘。”
“是,道長少爺。”
老餘送皇後娘娘和上官雲走向莊子大門處,走在路上,看到一群孩子還在拿著糧食在喂麻雀。
長孫皇後微怒道,“老餘,為何用糧食喂麻雀,這不是糟蹋糧食嗎!”
現在外麵人都沒有糧食吃,這些孩子卻在這糟蹋糧食,怎麽能不讓皇後生氣。
老餘解釋,“常大娘,麻雀不吃糧食,吃害蟲,是好鳥,應該保護。它們要是冬天凍死了,明年開春,村裏的莊稼可就不好過嘍”
“這是小李公子說的?”
“對,都是咱家道長少爺教的。”
上官雲欲想發怒,她在皇宮守衛立政殿寢殿,手下的姐妹們節衣縮食,晚上又冷又餓吃不飽;
就連皇後娘娘有時隻吃兩個餅子,明明還感覺餓、還想再吃一口,卻又偏偏舍不得;
而你這裏居然用來喂鳥,太過份了!
坐在屋簷下看小孩子喂鳥的幾個老人家看著笑了。
“兩位是外鄉人吧。”
“一看你們就不懂我們李家莊。”
“這點糧食喂鳥算什麽呀。”
“我們這裏哪家哪戶不是有幾千斤糧食放著。”
長孫皇後被徹底震驚了!
家裏有幾千斤糧食放著?
這已經是大地主了,特別是在這個荒年,天下都沒有了糧食,誰又能拿出幾千斤糧食來;
而且,還是家家戶戶?
這李家莊很大,少說也有4千戶,就算按照每戶3千斤糧食算,那就是一千兩百萬斤糧食。
“老人家,您太會說笑了,家家戶戶都有幾千斤糧食,妾身還未見過如此富庶的莊子呢。”
長孫皇後想用激將法,進這位老農家裏看看。
老人家卻不再搭理她,似乎這種合情合理最平常不過的事情,無需和外鄉人爭辯。
“不信也沒啥,不相信的人,你又不是第一個。”
一個小女孩蹦蹦跳跳跑過來說,“爺爺,再給我一點糧食,小鳥沒吃飽。”
“好。”
這位老人家又從兜裏抓出一把麥子給小孩子喂鳥。
長孫皇後撿起掉在地上的麥子,顆粒飽滿,是上好的麥子。
這麽好的麥子,居然拿來喂鳥?
這個老人家說的絕非虛言。
門口的狐狸跑過來,繞著長孫皇後轉。
老人家從兜裏拿出一個白麵饅頭,喊道,“狐狸,過來。”
狐狸過去嗅了嗅,嫌棄地走了。
“嘿,這個小畜生,吃慣了羊肉,就不吃白麵饅頭了。”老人家笑罵道。
老餘笑言,“李叔,我家狐狸嬌貴,你用一個白麵饅頭忽悠他,太過分了。”
長孫皇後和上官雲差點當場羨慕嫉妒恨的吐血;
白麵饅頭在宮中隻給皇族和有品級的軍官才能吃上,宮女太監都吃不上;
可這裏倒好,居然連狗都不吃,這才是最過分的。
“走吧。”
長孫皇後匆匆走出了李家莊,老餘送到門口,關了莊子的大門。
到了莊子外頭,上官雲不禁說,“皇後娘娘,我怎麽感覺咱們今天好像是進了神仙洞府啊。”
長孫皇後也覺得今日所聞所見,確實匪夷所思,令人難以置信。
“本宮也是這個感覺。走,馬上迴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