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盛唐跑了,李世民也沒必要在這呆了,那就迴宮吧。


    皇宮,兩儀殿。


    想了一會兒,李世民要隨侍太監姚公公把房玄齡、杜如晦、戶部尚書戴胄、工部尚書唐儉找了來。


    五年計劃涉及極多,大量的都是民生方麵的事,民生方麵一般都是戶部、工部尚書主持,所以把戶部尚書戴胄、工部尚書唐儉也宣了來。


    進來後,李世民把製定五年計劃的事說了出來。


    說完後,李世民翹著二郎腿、得瑟地問,”四位卿家,你們覺得如何呀?”


    房玄齡精通典製政令。


    貞觀初年,天下初定,朝章國典還很不完備,他與兵部尚書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樓閣等建築物的規模以及法令、禮樂、製度以及曆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他們二人所製定,在當時獲得美譽。


    兵部尚書杜如晦自然是關心軍隊建設,戴胄是做民生、後勤保障的,工部尚書唐儉是理所應當的執行者之一。


    四人聽完後,大為震驚!


    妙啊,陛下大才呀,居然想出了如此治國之奇策!


    ”陛下所言曠古未有,此乃治國之奇策,但是此事太過龐雜,隻怕一時間不能完成。”


    李世民即笑言,”此事不急,朕隻是召你們通個氣,你們迴去考慮、考慮如何做,明日朝堂上再議。”


    第二日早朝,李世民端坐龍椅。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炭頭尉遲、程大魔王、小孟嚐秦瓊、段誌玄、侯君集、屈突通、張士貴、魏懟懟、戴胄、唐儉、李靖、牛鼻子李績、程大魔王、炭頭尉遲等人都在。


    還有一幫子世家大族官員,站在下頭。


    姚公公例行公事、扯著公鴨嗓子大喊,”陛下有旨,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於是,嗚哩哇啦,……,等到亂七八糟的家長裏短等等煩鎖事說完。


    李世民向房玄齡、杜如晦、戴胄、唐儉,遞個眼色,四人明白,李世民要開始表演了。


    杜如晦裝模作樣開始稟奏,“臣有本奏,如今陛下初登大寶,百廢待舉,朝務繁雜,因此,臣請示陛下如何麵對目前的複雜局麵,如何治理國家?請陛下示下!”


    李世民即對房玄齡說,“房卿,你那裏平日是如何做的?”


    房玄齡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昨天都排練過了。


    房玄齡出列稟奏,”陛下,今年下半年以來,關中接連出現水患,又兼遇秋收糧食歉收,關中地區鬧饑荒,糧價狂漲,一鬥米值一匹絹,可謂是天災連連,百姓苦不堪言;


    朝堂上下忙碌不停,但卻都是遇事說事,沒有一個預先計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諸事皆無一個完整頭緒;


    聽說工部甚至有一個郎中為了解決水患問題,三月未曾歸家,整日奔波在關中各地,如此幹吏,真是難得啊;


    這個水患需要整治、大力整治,但是水患問題各地都有,以往都是有患才治,無患即止,沒有一個長遠計劃。”


    李世民佯裝驚訝,”呀,工部竟然能忙碌成這樣,這樣可不行,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忙忙碌碌,忙得天昏地暗,卻不曾忙出一個好的頭緒,各位愛卿你們說該怎麽辦?”


    此話一出,大家世族們的鴻儒大臣們,皆縮著頭、不吭一聲。


    水患、糧食歉收,各種天災,這都是千百年就不曾有中斷過的事情,曆朝曆代,哪一個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患才治,無患即止,你現在叫我們想個好辦法杜絕天災,怎麽可能?


    我們又不是雷公電母,能夠調節雨水,更不是天庭玉皇、東海龍王,可以唿風喚雨,水多了,可以調走,水少了,可以降雨。


    沒法子,絕對沒法子;


    大家都有土地,都是靠天吃飯,老天賞臉,就多吃一口,老天不賞臉,也餓不著咱們!


    我們都是凡人,天災誰能治得了,誰也不能!


    大不了換個皇帝唄,是你李家當皇帝,又不是我家,這老天爺,他不下雨和雨下多了,與我何幹!


    大家都不說話。


    見沒人說話,李世民故意問,”眾位愛卿,為何都不說話,就沒人能想出個好的辦法嗎?”


    還是沒人說話。


    李世民要的就是這效果,下麵該朕表演了。


    沒人願意說話,那就好辦了,先數落你們幾句,讓朕出出氣再說。


    李世民冷哼,”眾位愛卿,平時就你們話多,這到了議定國政大策之時,一個個就成了泥塑木雕,卻都不說話了,哼!”


    房玄齡、杜如晦、戴胄、唐儉心內大唿,還是陛下演技好哇,以後要多學學,你就是臣的偶像啊!


    下麵的的開國大臣,也都很無奈,他們到是也想出力、也想出個好點子,可是自已沒這個水平啊!


    那些世家大族家的大臣倒是有水平,但他們也沒辦法或者不願出力。


    大魔王程咬金最是油滑,在朝堂上最是積極,這些世家大族家的大儒臣子一向看不起他們這些軍功勳貴,現在皇帝數落他們,他最是高興,見著陛下著急,立馬也急了。


    ”陛下,俺老程隻會打仗,沒有文化,這好法子俺也想不出,但是有人能想出哇,他卻不說話!”


    程大魔王直接竄出班列,一把扯著禦史台禦史崔誌廣,”崔禦史,你家是詩書世家,你來說說!”


    這程大魔王本是土匪出身,下手沒輕沒重,把崔誌廣的手都捏紅了,崔誌廣幹急無汗,可皇帝也不勸勸,隻看笑話。


    ”程知節,你放手。”小孟嚐秦瓊趕忙阻止,”知節,幹嘛呢,放手,朝堂上斯文點。”


    程大魔王氣哼哼地鬆開手。


    崔誌廣很生氣。


    ”陛下,大家都是拿朝庭俸碌,幹嘛總要壓榨我們,天災是不可避免的事,幹嘛總怪我們不出力!”


    崔誌廣是清河崔氏在長安的當家人,說話極其囂張。


    李世民再次冷哼一聲道,”朕就知道你們屍位素餐,朕有一法子,你們聽好了。”


    眾臣洗耳恭聽。


    房玄齡、杜如晦、戴胄、唐儉靜靜地看著陛下表演。


    ”朕的意思,製定五年計劃!”李世民得意笑言。


    五年計劃,這是朝庭大事,肯定需要拿到朝堂上庭議。


    李世民是皇帝,但皇帝也不是想幹嘛,就能幹嘛的。


    獨斷專行的皇帝,最後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被人幹掉,就是王朝衰落,終究陛下想做事,最後還是要靠大臣們出力。


    就如這製定五年計劃,雖然需要房玄齡或者杜如晦負責,但還涉及到戶部、工部、朝中大臣、各地官吏。


    所以,李世民必須征得大臣們的同意,特別是魏懟懟。


    如果李世民不說明白,那魏懟懟肯定又要死懟李世民,說他靡費民力、與民爭利、不愛惜子民,不是賢明聖君所為等等一大堆反對理由。


    ”朕有一個好法子,製定五年發展計劃!”李世民再次得意地強調。


    房玄齡與杜如晦交換了一個眼神。


    好戲開演了。


    戴胄即假裝不理解,問,”陛下,何謂五年發展計劃?”


    ”五年發展計劃,就是……。”


    李世民吧啦吧啦講解一番,把李盛唐給他說的那套方法,敘述一遍。


    整個朝堂震驚!


    所有大臣都被鎮住了!


    陛下怎麽了,開竅了?


    如此高明的治國之策也能想得出來?


    此乃治國之奇策哇,陛下為何變得如此妖孽?


    尋到甚麽世外高人,被高人打通任督二脈了?


    朝堂上一幹大臣,全都沉浸在震驚之中不可自拔,一時鴉雀無聲,不知如何應答。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莫名其妙。


    怎麽了?


    怎麽就冷場了。


    難道朕說的不對。


    這肯定是李小道長的原話啊,沒錯啊,我沒說錯啊,李小道長就是這樣說的呀。


    朕,真沒說錯啊!


    房玄齡、杜如晦、戴胄、唐儉,看著一幹世家的大臣被震驚的反應不過來,個個都是可憐相。


    可憐的娃,昨天我也是被震驚成這個樣子!


    但是,不能冷了場子啊!


    還是由我把氣氛搞熱鬧起來吧。


    戴胄假裝第一個反對,提出異議,”陛下,此事不妥,靡費民力、與民爭利,且先朝曆代都沒有過此先例,隻怕不妥。”


    戴胄打破了冷場,朝臣們開始議論紛紛。


    那魏懟懟,得到了提醒,立馬就來勁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


    李世民,高坐龍椅,眯著眼睛,俯視魏懟懟,露出滿意的笑容。


    哈哈,這田舍郎已入我轂中!


    魏懟懟看著李世民詭異,心中一愣。


    不對!


    從前我說事,陛下都是一臉黑線的嫌棄,今日為何滿麵春風?


    難道有詐?


    房玄齡、杜如晦心中暗綽綽想,來了,來了,他又來了,他又嚷嚷著賢君聖主懟來了。


    嘿嘿,魏懟懟,他又要上勾了。


    ”魏愛卿,你有何話說啊?”李世民頷首,喊得那個親切呀,慈祥的一塌糊塗。


    魏懟懟被嚇得一激零,難道真的有詐?


    不怕,懟了他這麽久,也沒有翻過車!


    這是大好事哇,有許多的好處,是妥妥的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做好了可是能千古留芳的!


    絕對不能錯過。


    魏懟懟大聲說,”陛下,這五年計劃是大好事,是開前人所未有的大好事,臣願意牽頭負責。”


    噫,這田舍翁今天不唱反調了,連這田舍翁都積極讚成,可見朕的高明,不,是小李道長高明!


    李世民高興的很,微笑著道,”嗯,說來聽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唐謫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唐謫仙並收藏大唐:從鹹魚開始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