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姚家軍‘附庸’的身份。
“這屋裏的,有一個算一個,都得煩勞大人幫著‘處置’了,餘者,老身自會周旋妥當,不會給大人惹麻煩。”王桃華曲膝地上,打手在屋裏劃了一圈兒,恭恭敬敬的說。
被招來伺候‘局兒’的旁枝姑娘和媳婦們兒早早被打發下去了,如今主屋裏捆著的,都是楊家嫡枝嫡脈,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
“我王家一門老小盡喪楊手,冤則報,仇則殺……有什麽罪孽我擔著,百死不悔。”王桃華冷眼著驚恐流涕的婦孺們,沉聲說:“此跟我兒無關,俱是我之所為,有何報應,盡歸我身。”
“娘~~”王三郎大急,拽著王桃華的袖子,眼角都濕潤了。
迴想起娘親幼時慈愛教導、細心周倒。刹時,他把生生被敲死的親爹拋在腦後。
反正,這麽多年的人生道路,他麵前所有的坑都是他爹親手挖出,他娘幫著填平的。這迴……同樣不例外,不過,他爹一不留情,自個兒掉坑裏了,他娘按正常操作,順手填填土……
沒毛病吧!?
對,沒毛病!!
他爹……算了,總歸給了他血脈,他會將其風光大葬,給他捧幡摔盆的。
雖然,他爹未必想用他。
不過,就算不想用,他爹同樣沒得選擇,他那個兩個‘便宜’哥哥,在剛才姚家女衛們搜檢楊家大宅的時候,已經順手被他幹掉啦!
如今,屍身怕是都已經涼透了。
他爹膝下,隻剩下他一個兒子……哦,不對,已經沒有兒子啦!
畢竟,他早早被過繼給王家,不算楊家人了。
可憐哦~~他爹辛苦一輩,外頭養了那麽多‘野花’,單他能查到的‘私兒私女’就有兩位數之多,臨了臨了,竟落了個無人送終的下場~~
真真的……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輕拍王桃華後背,溫聲安慰著她,王三郎圓圓的大餅臉上,現出一抹憨厚的笑。
——
楊城最近發生了一件‘慘案’!
因邊關姚家軍威武,四處剿匪,晉山大寨被迫舉寨‘搬遷’,行至金州楊城附近,觀其風光尚好,遂占地為王。有楊家士族不甘百姓受擾,廣邀賓朋欲圖共剿之,兩州總督姚千枝自感有責——匪盜乃晉山,她之轄地所出,遂帶兵前來支援~~
不想,匪盜兇殘暴烈,攻楊城,破城門順勢而入,殺戮無忌,幸而姚總督率軍急時趕到,大戰數日,盡滅匪盜,奪迴楊城。
然,楊城府台殞難殉國,士族楊家傷亡慘重,殞命一百三十八口,楊氏族長良東公義不從賊,駕鶴西歸,楊門忠烈,實乃當朝之典範。
以上,是姚千枝往燕京遞折子裏的說辭。
至於實際裏,楊城歸姚家軍了,礦山順利收進囊中,且,以此地做中心,她同樣可以慢慢輻射整個金州。
畢竟,金州地理位置特殊,是盛產金礦的,怕出現糾葛,朝廷並未派下州牧做鎮……宗室王爺做州牧,除非像豫親王那般的,餘者基本都是擺設,但是,擺設同樣有擺設的用處,在發生危機的時候,有個‘擺設’在那兒,就能把整個州連成一塊。
但,可惜的是金州並未有這般能撐得住場子的‘王爺州牧’,幾個大城府台誰都壓不住誰,誰都沒有跨城管轄權利,隻能眼睜睜看著姚家軍從容不迫的收管了楊城。
不止軍隊駐紮,她們連文官都派來了。
幾個眼看著不到二十歲的小丫頭片子,堂而皇之的替代了一城府台的‘工作’,且,居然還沒出什麽大亂子,很順利的就接手了。
楊府,在經曆了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戰亂’之後,風沒起,浪沒動,百姓們幾乎沒承受任何損失,甚至都沒怎麽來得及反應……
一場大戰,匆匆的來,急急的滅。
但是,高層被徹底洗牌了。
一夜之間易主!
姚家軍全麵占領了這裏,哪怕過後兒,朝廷給派來了新的府台,新的駐軍……然而,人家窩兒都占好了,哪會讓出來?
金州腹地——楊城都能有匪患了,還有什麽‘意外’不能發生!
東西到手了,自沒有往出吐的道理,姚千蔓都派大隊人馬來楊城附近開礦了,金州餘下幾城的府台,還敢說什麽?
隻能惶惶不安的生怕人家打過來,忙不迭的來討好。
對於他們,姚千枝自然來者不拒,這楊城地,對姚家軍來說,真真是收服的太舒服不過……
基本沒打,還大賺了一筆。
且,最重要的是,有王桃華出頭,楊家被保存了下來,這些年,她和王三郎在楊家也不是吃幹飯的,裏外裏都摸的挺清楚,找出幾個隱藏較深,能跟豫州方麵聯係的族人,她著令人單方麵給豫親王寫了封信,將此間諸事‘盡事’告知,請求相助……
當初,楊良東自知地位,礙著丟了礦山,沒敢把內情稟告豫親王,此一迴,諸事已了,豫州才從王桃華這裏得到‘消息’,那個真實度,自然可想而知。姚千枝還親自‘接見’了豫親王在楊城埋的幾根線兒,‘友好接觸’後,‘線兒’哭著喊著要‘棄暗投明’。
麵對這種局麵,豫州那邊,真是姚家軍想讓他們知道什麽,他們才能知道什麽。
王桃華送的信,寫的婉轉而深刻,豫州那邊兒盡沒盡信,姚千枝是不知道,反正,到沒徹底撕破臉,人家豫親王親自給迴信,溫言安撫不說,還派遣了護衛隊送來了奠禮,說是祭典楊家‘英靈們’,不過,護衛們除了送奠禮外,還肩負了另一個任務。
——把一直壓在楊家的‘韓家嬤嬤’接收走。
這位老嬤嬤姓梁,是韓太後閨閣未進宮前,曾經伺候過她的,雖不是貼身照顧,亦曾管過院子,不大不小算個二等。不過,人家從小服侍的是‘韓姑娘’,不是後來的韓太後……
韓姑娘私奔。被韓載道找迴來的,是已經嫁過人,生過子的韓太後,一個大家閨秀,一個鄉野村婦,哪怕相貌相同,其間差別亦是天地,選秀前,韓太後是經過魔鬼訓練,天價保養的,什麽前朝秘方、人乳、花蕊、加了一百三十九種藥材的秘膏子,韓太後是抹了個遍,晚上睡覺都是光身細布裹軟膏,耳邊有人念叨各種規矩……
三個月,養出通身好氣質,一身嫩皮子,這期間,自然得有人伺候,而梁嬤嬤這批人,哪個都沒躲過,就近照顧著韓太後……
反正,在韓載道眼裏,知道他家姑娘‘有異’的這些貼身下人,都已經是死人了。
韓太後參加選秀,一朝封嬪進內宮,韓家就著了火,好幾個院落燒的一幹二淨,死傷無數,韓太後院裏無一幸免,全喪生火海了。
明麵兒——是如此的。
但實際上,蝦有蝦路,鼠有鼠道,狗想逃跑還能扒個洞兒呢,更何況活生生的人?
能混到嫡姑娘院裏伺候的,有誰是傻子?都發現不對了,哪個不會留條後路?隻是這‘後路’留的有淺有深罷了。
淺的——後路讓刨了,一命嗚唿。深的……
就如同當初南寅找到的丫鬟,楊家找到的梁嬤嬤這般,雖然背井離鄉,活的還挺有滋有味的。
不過,可惜的是,她們的身份終歸還是太低,手裏的資源有限,就算跑了,有權勢者不惜一切想尋找的時候,依然還得‘浮出水麵’。
原本,豫親王把梁嬤嬤藏在楊家,就是準備留手暗棋,關鍵時刻燕京裏做一場的,誰知楊家個倒黴催,還沒怎麽樣呢,到先讓人滅了門,楊城都被姚家軍占了,無論楊家餘幸信裏說的怎麽好聽,豫親王一個字都不信,沒直接撕破臉,不過虛以委蛇,先把梁嬤嬤弄到手。
這點,姚千枝早就料到了,同樣親自見了梁嬤嬤,本來準備做點手腳,琢磨威逼利誘一波兒,能不能收賣一下,但……
把梁嬤嬤這些年的經曆盡數深挖,在仔細了解過她被豫親王尋找到的過程後,姚千枝突然覺得……
她們完全可以浪一浪啊!
這位梁嬤嬤五十來歲的年紀,最普通不過的老太太相貌,就是那種誰看見都覺得‘麵熟’,仿佛在哪兒見過的長相,且,她無子無女,這些年為避韓家,都是自稱‘寡婦’身份,在偏遠小縣做繡活兒度日,根本沒有親近人。
她居住的偏遠小縣,其實就在楊城附近,抓住她的時候,因距離太遠,來往不遍,豫親王並未親至,就派了親信來審,那會兒,梁嬤嬤初初被抓,形容狼狽不堪到了極點,那親信審歸審,根本沒太注意她,畢竟,滿身灰土屎尿,鞭打的血肉模糊的老太太,有什麽可瞧了?
“就那大眾長相,咱派人,裝一波兒吧。”琢磨了琢磨,姚千枝捏著下巴,如是冰。
姚千蔓就垂了垂眸,同意了。“……行,反正韓家就這傳承。”
姑娘能換人,太後能做假,嬤嬤差啥?憑什麽不能?
隨後,豫親王千裏迢迢派來接人的隊伍,就接迴來了個姚家軍、安全部、間諜科的,四十多歲的優秀女軍官。
扮個傾國傾城、文采蓋世的大美女不容易,裝老太太還不簡單?梁嬤嬤本就是個大眾長相,姚千枝還特別挑了跟她最像的,都沒用怎麽裝扮,安全部女軍官幹著苦力挨著餓,天天細紗子搓臉和手,不過半個月的功夫,就跟梁嬤嬤連相兒了!
等閑不是真熟人,都看不出來。
而豫州方麵,除了那位豫親王親信外,沒人見過梁嬤嬤。
且,哪怕那一麵,都是半年以前了。
看著豫親王府的護衛隊把‘梁嬤嬤’接走,又派了安全部外勤們隨後墜上,姚千枝和姚千蔓側目互望,好一通兒擠眉弄眼。
——
豫親王的護衛隊匆匆的來,匆匆的走,祭典了楊家,帶走了個老太太。
楊城恢複繁榮,而楊家——則在王桃華的帶領下,慢慢銷聲匿跡,反到是王三郎異軍突起,王家商隊頻頻出現各處地方,曾經倒閉了的店輔紛紛高調重開,不過,在店輔不起眼兒的位置上,一個‘姚’字標識,深刻其內。
王家的店輔裏,同樣足足擺上了姚家軍各處工廠出產的繁多物資,金州市場,迅速被姚家軍占領。
金州的有錢人是真的多,王三郎也確實經營有道,不過短短月餘功夫,他就已經擺脫了曾經倒閉帶來的負麵影響,開始盈利啦!
霍錦城終於能離開並不熟悉的大商領域,重歸姚家軍。
一切欣欣向榮。
不過,楊城終歸是金州腹地,姚千枝不可能一直留在這裏,自然得安排人手駐紮。不過,姚家軍地盤擴的有點太快了,人手……足是足,但能握一城之地,且,還是得在金州未曾徹底歸降的情況下,安排掌管人家腹地,周旋幾城之間,平衡關係……
能做到這等事的人物,確實是不太好找。
姚家軍有不少,然而,人家都有要務在身,不好往外調啊!
左挑右撿,權衡了好幾天,姚千枝把白珍喚了過來。
“楊城提督之位……你覺得怎麽樣?”麵對白珍,姚千枝抬手畫了個圈兒,示意著。
白珍腰背挺直,麵現思索之色。
“不太容易是真的,不過,我覺得你做的到。”姚千枝就說。
白珍羽睫微顫,沉默好半晌兒,她道:“大人如果用我,我自然責無旁貸,不過,我覺得在楊城這地方,我來做提督,並不合適。”
“哦?”姚千枝挑了挑眉。
白珍便道:“楊城跟咱們四州不一樣,並未經過戰火,且,楊家在此地經營多年,這裏風俗習慣,是多少有些偏向徐州那等地方的,很是保守,女子——尤其我還是個和離女子,在此地做官,不拘百姓還是大戶,接受起來,都會有些困難。”
“如今我們剛剛占據楊城一地,金州還有四城未曾正式投靠,作風……便不適合太過強硬,到不如先讓宣傳部來四裏八鄉的巡演……細雨徐風,慢慢浸透,待情況迴轉過來,或是……金州俱握於姚家軍之手的時候,在言旁事。”
白珍輕聲細語,表色如常。
姚千枝就皺了皺眉。
按她的習慣——呃,不要慫,就是幹——地方都打下來了,在沒有退一步的說法,不過,白珍所言未嚐沒有道理,“那,你覺得,楊府該派誰來駐守?”姚千枝問。
白珍似乎早有準備,“薑家兄弟。”她答。
“薑家?”姚千枝沉吟,逐一點出,“薑維?薑熙?薑通?”
“薑通學問尚可,惜性格太過軟弱,若不下狠手磨練,此生隻做修書便罷。薑熙心裏明白,然性情溫和,能做守城。”白珍便答。
姚千枝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薑維?”
“不錯,薑將軍為人達觀,性格強硬,最妙的是並不死板,懂得婉轉,他出身薑家,乃是將門之後,身負戰功,朝廷都點名嘉獎過,完全壓得住金州一眾官員,且……白珍停頓片刻,抬頭看了姚千枝一眼,“邊軍終歸對薑家太忠誠了!”
說白了,薑企死了,加庸關軍依然信奉薑維,將其視做跟姚千枝平齊的人物,這種局麵,對姚家軍說,是不能忍受的。
加庸關軍是薑企二十多年經營下來的,靠的是鐵血戰功和情義,沒得做假……薑維是真心投靠姚千枝,同不能把他怎麽樣?到不如借眼前這個機會,把薑維調到楊城,讓他暫時離開四州和邊軍,餘下的,不管是洗腦還是宣傳,參謀部才好操作。
“這屋裏的,有一個算一個,都得煩勞大人幫著‘處置’了,餘者,老身自會周旋妥當,不會給大人惹麻煩。”王桃華曲膝地上,打手在屋裏劃了一圈兒,恭恭敬敬的說。
被招來伺候‘局兒’的旁枝姑娘和媳婦們兒早早被打發下去了,如今主屋裏捆著的,都是楊家嫡枝嫡脈,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
“我王家一門老小盡喪楊手,冤則報,仇則殺……有什麽罪孽我擔著,百死不悔。”王桃華冷眼著驚恐流涕的婦孺們,沉聲說:“此跟我兒無關,俱是我之所為,有何報應,盡歸我身。”
“娘~~”王三郎大急,拽著王桃華的袖子,眼角都濕潤了。
迴想起娘親幼時慈愛教導、細心周倒。刹時,他把生生被敲死的親爹拋在腦後。
反正,這麽多年的人生道路,他麵前所有的坑都是他爹親手挖出,他娘幫著填平的。這迴……同樣不例外,不過,他爹一不留情,自個兒掉坑裏了,他娘按正常操作,順手填填土……
沒毛病吧!?
對,沒毛病!!
他爹……算了,總歸給了他血脈,他會將其風光大葬,給他捧幡摔盆的。
雖然,他爹未必想用他。
不過,就算不想用,他爹同樣沒得選擇,他那個兩個‘便宜’哥哥,在剛才姚家女衛們搜檢楊家大宅的時候,已經順手被他幹掉啦!
如今,屍身怕是都已經涼透了。
他爹膝下,隻剩下他一個兒子……哦,不對,已經沒有兒子啦!
畢竟,他早早被過繼給王家,不算楊家人了。
可憐哦~~他爹辛苦一輩,外頭養了那麽多‘野花’,單他能查到的‘私兒私女’就有兩位數之多,臨了臨了,竟落了個無人送終的下場~~
真真的……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輕拍王桃華後背,溫聲安慰著她,王三郎圓圓的大餅臉上,現出一抹憨厚的笑。
——
楊城最近發生了一件‘慘案’!
因邊關姚家軍威武,四處剿匪,晉山大寨被迫舉寨‘搬遷’,行至金州楊城附近,觀其風光尚好,遂占地為王。有楊家士族不甘百姓受擾,廣邀賓朋欲圖共剿之,兩州總督姚千枝自感有責——匪盜乃晉山,她之轄地所出,遂帶兵前來支援~~
不想,匪盜兇殘暴烈,攻楊城,破城門順勢而入,殺戮無忌,幸而姚總督率軍急時趕到,大戰數日,盡滅匪盜,奪迴楊城。
然,楊城府台殞難殉國,士族楊家傷亡慘重,殞命一百三十八口,楊氏族長良東公義不從賊,駕鶴西歸,楊門忠烈,實乃當朝之典範。
以上,是姚千枝往燕京遞折子裏的說辭。
至於實際裏,楊城歸姚家軍了,礦山順利收進囊中,且,以此地做中心,她同樣可以慢慢輻射整個金州。
畢竟,金州地理位置特殊,是盛產金礦的,怕出現糾葛,朝廷並未派下州牧做鎮……宗室王爺做州牧,除非像豫親王那般的,餘者基本都是擺設,但是,擺設同樣有擺設的用處,在發生危機的時候,有個‘擺設’在那兒,就能把整個州連成一塊。
但,可惜的是金州並未有這般能撐得住場子的‘王爺州牧’,幾個大城府台誰都壓不住誰,誰都沒有跨城管轄權利,隻能眼睜睜看著姚家軍從容不迫的收管了楊城。
不止軍隊駐紮,她們連文官都派來了。
幾個眼看著不到二十歲的小丫頭片子,堂而皇之的替代了一城府台的‘工作’,且,居然還沒出什麽大亂子,很順利的就接手了。
楊府,在經曆了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戰亂’之後,風沒起,浪沒動,百姓們幾乎沒承受任何損失,甚至都沒怎麽來得及反應……
一場大戰,匆匆的來,急急的滅。
但是,高層被徹底洗牌了。
一夜之間易主!
姚家軍全麵占領了這裏,哪怕過後兒,朝廷給派來了新的府台,新的駐軍……然而,人家窩兒都占好了,哪會讓出來?
金州腹地——楊城都能有匪患了,還有什麽‘意外’不能發生!
東西到手了,自沒有往出吐的道理,姚千蔓都派大隊人馬來楊城附近開礦了,金州餘下幾城的府台,還敢說什麽?
隻能惶惶不安的生怕人家打過來,忙不迭的來討好。
對於他們,姚千枝自然來者不拒,這楊城地,對姚家軍來說,真真是收服的太舒服不過……
基本沒打,還大賺了一筆。
且,最重要的是,有王桃華出頭,楊家被保存了下來,這些年,她和王三郎在楊家也不是吃幹飯的,裏外裏都摸的挺清楚,找出幾個隱藏較深,能跟豫州方麵聯係的族人,她著令人單方麵給豫親王寫了封信,將此間諸事‘盡事’告知,請求相助……
當初,楊良東自知地位,礙著丟了礦山,沒敢把內情稟告豫親王,此一迴,諸事已了,豫州才從王桃華這裏得到‘消息’,那個真實度,自然可想而知。姚千枝還親自‘接見’了豫親王在楊城埋的幾根線兒,‘友好接觸’後,‘線兒’哭著喊著要‘棄暗投明’。
麵對這種局麵,豫州那邊,真是姚家軍想讓他們知道什麽,他們才能知道什麽。
王桃華送的信,寫的婉轉而深刻,豫州那邊兒盡沒盡信,姚千枝是不知道,反正,到沒徹底撕破臉,人家豫親王親自給迴信,溫言安撫不說,還派遣了護衛隊送來了奠禮,說是祭典楊家‘英靈們’,不過,護衛們除了送奠禮外,還肩負了另一個任務。
——把一直壓在楊家的‘韓家嬤嬤’接收走。
這位老嬤嬤姓梁,是韓太後閨閣未進宮前,曾經伺候過她的,雖不是貼身照顧,亦曾管過院子,不大不小算個二等。不過,人家從小服侍的是‘韓姑娘’,不是後來的韓太後……
韓姑娘私奔。被韓載道找迴來的,是已經嫁過人,生過子的韓太後,一個大家閨秀,一個鄉野村婦,哪怕相貌相同,其間差別亦是天地,選秀前,韓太後是經過魔鬼訓練,天價保養的,什麽前朝秘方、人乳、花蕊、加了一百三十九種藥材的秘膏子,韓太後是抹了個遍,晚上睡覺都是光身細布裹軟膏,耳邊有人念叨各種規矩……
三個月,養出通身好氣質,一身嫩皮子,這期間,自然得有人伺候,而梁嬤嬤這批人,哪個都沒躲過,就近照顧著韓太後……
反正,在韓載道眼裏,知道他家姑娘‘有異’的這些貼身下人,都已經是死人了。
韓太後參加選秀,一朝封嬪進內宮,韓家就著了火,好幾個院落燒的一幹二淨,死傷無數,韓太後院裏無一幸免,全喪生火海了。
明麵兒——是如此的。
但實際上,蝦有蝦路,鼠有鼠道,狗想逃跑還能扒個洞兒呢,更何況活生生的人?
能混到嫡姑娘院裏伺候的,有誰是傻子?都發現不對了,哪個不會留條後路?隻是這‘後路’留的有淺有深罷了。
淺的——後路讓刨了,一命嗚唿。深的……
就如同當初南寅找到的丫鬟,楊家找到的梁嬤嬤這般,雖然背井離鄉,活的還挺有滋有味的。
不過,可惜的是,她們的身份終歸還是太低,手裏的資源有限,就算跑了,有權勢者不惜一切想尋找的時候,依然還得‘浮出水麵’。
原本,豫親王把梁嬤嬤藏在楊家,就是準備留手暗棋,關鍵時刻燕京裏做一場的,誰知楊家個倒黴催,還沒怎麽樣呢,到先讓人滅了門,楊城都被姚家軍占了,無論楊家餘幸信裏說的怎麽好聽,豫親王一個字都不信,沒直接撕破臉,不過虛以委蛇,先把梁嬤嬤弄到手。
這點,姚千枝早就料到了,同樣親自見了梁嬤嬤,本來準備做點手腳,琢磨威逼利誘一波兒,能不能收賣一下,但……
把梁嬤嬤這些年的經曆盡數深挖,在仔細了解過她被豫親王尋找到的過程後,姚千枝突然覺得……
她們完全可以浪一浪啊!
這位梁嬤嬤五十來歲的年紀,最普通不過的老太太相貌,就是那種誰看見都覺得‘麵熟’,仿佛在哪兒見過的長相,且,她無子無女,這些年為避韓家,都是自稱‘寡婦’身份,在偏遠小縣做繡活兒度日,根本沒有親近人。
她居住的偏遠小縣,其實就在楊城附近,抓住她的時候,因距離太遠,來往不遍,豫親王並未親至,就派了親信來審,那會兒,梁嬤嬤初初被抓,形容狼狽不堪到了極點,那親信審歸審,根本沒太注意她,畢竟,滿身灰土屎尿,鞭打的血肉模糊的老太太,有什麽可瞧了?
“就那大眾長相,咱派人,裝一波兒吧。”琢磨了琢磨,姚千枝捏著下巴,如是冰。
姚千蔓就垂了垂眸,同意了。“……行,反正韓家就這傳承。”
姑娘能換人,太後能做假,嬤嬤差啥?憑什麽不能?
隨後,豫親王千裏迢迢派來接人的隊伍,就接迴來了個姚家軍、安全部、間諜科的,四十多歲的優秀女軍官。
扮個傾國傾城、文采蓋世的大美女不容易,裝老太太還不簡單?梁嬤嬤本就是個大眾長相,姚千枝還特別挑了跟她最像的,都沒用怎麽裝扮,安全部女軍官幹著苦力挨著餓,天天細紗子搓臉和手,不過半個月的功夫,就跟梁嬤嬤連相兒了!
等閑不是真熟人,都看不出來。
而豫州方麵,除了那位豫親王親信外,沒人見過梁嬤嬤。
且,哪怕那一麵,都是半年以前了。
看著豫親王府的護衛隊把‘梁嬤嬤’接走,又派了安全部外勤們隨後墜上,姚千枝和姚千蔓側目互望,好一通兒擠眉弄眼。
——
豫親王的護衛隊匆匆的來,匆匆的走,祭典了楊家,帶走了個老太太。
楊城恢複繁榮,而楊家——則在王桃華的帶領下,慢慢銷聲匿跡,反到是王三郎異軍突起,王家商隊頻頻出現各處地方,曾經倒閉了的店輔紛紛高調重開,不過,在店輔不起眼兒的位置上,一個‘姚’字標識,深刻其內。
王家的店輔裏,同樣足足擺上了姚家軍各處工廠出產的繁多物資,金州市場,迅速被姚家軍占領。
金州的有錢人是真的多,王三郎也確實經營有道,不過短短月餘功夫,他就已經擺脫了曾經倒閉帶來的負麵影響,開始盈利啦!
霍錦城終於能離開並不熟悉的大商領域,重歸姚家軍。
一切欣欣向榮。
不過,楊城終歸是金州腹地,姚千枝不可能一直留在這裏,自然得安排人手駐紮。不過,姚家軍地盤擴的有點太快了,人手……足是足,但能握一城之地,且,還是得在金州未曾徹底歸降的情況下,安排掌管人家腹地,周旋幾城之間,平衡關係……
能做到這等事的人物,確實是不太好找。
姚家軍有不少,然而,人家都有要務在身,不好往外調啊!
左挑右撿,權衡了好幾天,姚千枝把白珍喚了過來。
“楊城提督之位……你覺得怎麽樣?”麵對白珍,姚千枝抬手畫了個圈兒,示意著。
白珍腰背挺直,麵現思索之色。
“不太容易是真的,不過,我覺得你做的到。”姚千枝就說。
白珍羽睫微顫,沉默好半晌兒,她道:“大人如果用我,我自然責無旁貸,不過,我覺得在楊城這地方,我來做提督,並不合適。”
“哦?”姚千枝挑了挑眉。
白珍便道:“楊城跟咱們四州不一樣,並未經過戰火,且,楊家在此地經營多年,這裏風俗習慣,是多少有些偏向徐州那等地方的,很是保守,女子——尤其我還是個和離女子,在此地做官,不拘百姓還是大戶,接受起來,都會有些困難。”
“如今我們剛剛占據楊城一地,金州還有四城未曾正式投靠,作風……便不適合太過強硬,到不如先讓宣傳部來四裏八鄉的巡演……細雨徐風,慢慢浸透,待情況迴轉過來,或是……金州俱握於姚家軍之手的時候,在言旁事。”
白珍輕聲細語,表色如常。
姚千枝就皺了皺眉。
按她的習慣——呃,不要慫,就是幹——地方都打下來了,在沒有退一步的說法,不過,白珍所言未嚐沒有道理,“那,你覺得,楊府該派誰來駐守?”姚千枝問。
白珍似乎早有準備,“薑家兄弟。”她答。
“薑家?”姚千枝沉吟,逐一點出,“薑維?薑熙?薑通?”
“薑通學問尚可,惜性格太過軟弱,若不下狠手磨練,此生隻做修書便罷。薑熙心裏明白,然性情溫和,能做守城。”白珍便答。
姚千枝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薑維?”
“不錯,薑將軍為人達觀,性格強硬,最妙的是並不死板,懂得婉轉,他出身薑家,乃是將門之後,身負戰功,朝廷都點名嘉獎過,完全壓得住金州一眾官員,且……白珍停頓片刻,抬頭看了姚千枝一眼,“邊軍終歸對薑家太忠誠了!”
說白了,薑企死了,加庸關軍依然信奉薑維,將其視做跟姚千枝平齊的人物,這種局麵,對姚家軍說,是不能忍受的。
加庸關軍是薑企二十多年經營下來的,靠的是鐵血戰功和情義,沒得做假……薑維是真心投靠姚千枝,同不能把他怎麽樣?到不如借眼前這個機會,把薑維調到楊城,讓他暫時離開四州和邊軍,餘下的,不管是洗腦還是宣傳,參謀部才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