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南寅皺眉。
“天下亂則豪傑出,大晉這局麵早晚會有那一天,是我不是我,有什麽區別,反正你的目標明確,不過就是想看韓家倒黴,韓太後落魄,等到那一天……嗬嗬,前朝皇族餘臣,能有什麽好下場?”
“想看,你總能看的到。”姚千枝挑挑眉,誘惑道:“前提是,你得活著,還得活的很好。”
“畢竟,哪怕前朝皇族餘臣,為了顯示氣度恩惠,那新坐位的總不會待他們太差,人家名麵上依然燕京貴族,你若還是海賊反盜,甚至直接沒了性命……”她停頓,意味深長。
南寅細細的聽,嘴裏沒說什麽,眸光卻閃爍著,似在思索。
排樓裏一片寂靜,兩人對麵而坐,好半晌兒沒動靜。
“我如今是旺城提督,手下有三萬餘兄弟,攻打你的海島,根本原因還真不是為了立功。”姚千枝突然開口,“其實按理說,區區旺城一地,有個一,兩千人真就足夠了,畢竟北方地少,養活不得那麽多士兵,像晉江城那般靠近加庸關的,基本都沒有駐兵……我這三萬多人養活起來,確實很困難。”
“想掙銀子,就得有出路。我有門治鹽的手藝不能外泄,在旺城不好操作,就挑中了你的地方,待發展起來,自然還要招兵擴土,往上升的……”她沒做什麽保證,但是意有所指,“你跟著我,仔細的看,好好的瞧,總有你如願的一天。”
南寅半垂著眼眸,他聽懂了姚千枝的意思,卻不大敢相信,是真?是假?是否哄騙他為其收籠人心……又或者……
緊緊抿著唇,他目光中隱含劇烈掙紮,萬般猶豫不決,排樓裏都是他粗冽的唿吸聲,好半天,他緩緩起身,沒顧身上還捆著的麻繩,推金山倒玉柱,在姚千枝麵前跪倒。
——
做為婆娜彎的船長,南寅從了,剩下的不拘是郭瓊還是大小頭目,就都沒在僵著,通通的歸降了。
就連山上樹林裏流竄的那些個餘盜,都由南寅親自出麵勸降,陸續自願下山了。
婆娜彎——終於漸歸掌姚千枝之手。
海島上萬餘海盜,為了分派他們,旺城一眾是耗了心血了,雖是海軍,還是要經過正經訓練——並且洗腦的。依然暫時打亂,三老帶兩新,慢慢安排妥當,一眾頭目則接受再教訓——都掃盲去了。
至於南寅和郭瓊,這倆人在海盜裏人望太甚,剛剛歸順到不好隨意,就由姚千枝親自帶著,觀察後在做後效。
南寅很安靜,老老實實,郭瓊挺不憤,可船長降了,他不好說什麽,隻是一改對幕三兩的迷戀,但凡見她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冷嘲熱諷,偶爾還翻翻白眼兒,挺沒風度。
到是幕三兩渾不在意,對他還是笑語相迎,見麵客客氣氣打招唿,一臉‘衣冠禽獸負心渣女’遇‘癡情被騙純情少男’的‘從容’。
這兩人怎麽鬧,姚千枝沒關注,海盜們安排完,婆娜彎空空如野……她就得開始行動……
畢竟,地主家真沒餘糧!!
姚千蔓都大半夜硬闖她房間,揪她脖領子咆哮了!!
曬鹽法——除了開始修鹽池時需要壯勞力,其下曬鹽壯婦弱老亦可為,她就將留在晉山大刀寨的老弱女眷們分派過去五千,又派了兩千丁壯守島,長駐此處。
至於人工珍珠,不拘是海彎——可養海珠。還是天賜湖——可養淡水珠,都極方便。
養殖珍珠需巧手女子,擇擇挑挑五百餘人,全全教給了姚千葉——這是她主動出麵願意長駐,且,怕她個小姑娘在海島裏不適應,白姨娘還自請願往照顧她。
按理,她身為姚天禮的妾室,不能離他身邊,但姚千葉個小姑娘家家,獨自住在海島確實挺讓姚家人擔心,姚天禮沒人陪就沒人陪,個大老爺們怎麽不行?就隨了白姨娘的意,讓她去了。
婆娜彎珍珠基地,母女倆活的那叫個自在,白姨娘上手學了人工殖珠的技術,很快超過姚千葉,基地裏的五百多個女子,亦是她在背後幫著女兒管理。
甚至,曬鹽池那邊,她都越過了王大田和王狗子兩人,偷偷插手了。
王大田、王狗子:我們好不容易找個活兒能露露臉,這幫女人……怎麽姓姚不姓姚的都來搶?還都挺厲害!!萬把人吃喝拉撒如何分排……他們上哪兒知道沒地兒拉屎該怎麽辦?沒說不管,不就是要想想嗎?姚家那姨娘用不用直接上手就處理了呀!!!
顯得他們這個沒能耐!!
王大田、王狗子:好吧,他們就是沒能耐qaq。
白姨娘暗中奪權,姚千枝很快就知道了,她到沒當迴事兒。盤子越來越大,要處理的事就越來越多,有能耐的自會顯出來——如姚千蔓,如幕三兩。至於那沒能耐的——像王狗子、王大田……
最初跟她的,她肯定不會錯待,富華容貴盡有,但高位權位什麽的,就算了吧。
免得誤人誤已。
裝做沒看見滑過去,姚千枝著手操練新人,又跟南寅商討海圖航線,訓練海軍……時間飛速流逝,一切慢慢平順,這一天,霍錦城帶著一臉似惱似喜的表情,來求見她了。
“主公,我這有一好一壞兩個消息,你想聽哪個?”他手裏拿著個折子,賣起關子來。
“好消息吧。”姚千枝毫不猶豫的道。
“朝廷的敕令下來了,您現在是正經的旺城提督,有官袍玉帶,能領俸祿的。”霍錦城將手中折子遞上前,姚千枝挑眉接過來展開,“這很好嘛,有個名頭到底正規,我也好跟同僚們交際,像崗城,棉南城,涔豐城這些地方……我不好白幫他們打反賊啊……”
雲止平叛澤州城,把一眾匪首壓往燕京受審,千多俘虜歸了姚千枝。然,整個澤州境內還有萬餘流匪,且,南邊戰亂依然沒解決,百姓們民不聊生,流民數量還在增加。
還增加的很快,全往北方跑呢!!
流民就是匪盜的來源,澤州境內駐兵還不多,幾個城池不過一,兩千多人,縣鎮更是隻有百餘甚至幾十……對匪徒來說,要不是依杖城牆之利,那防禦就跟紙糊的一樣。
雖然自澤州城之亂後,澤州各城府就已經開始招兵,然而,加庸關存在百餘年,早就把北方各戶多餘壯丁抓的差不多了,在抓下去肯定影響民生,各府官員都要考慮這些……總不好南邊水災,北邊在兵患,本地都亂了,那不是更麻煩?
為了刮地皮,澤州府各地散亂的反賊們,但凡有點名號(餘糧)的,都被她派兵打過,不過那會兒她名頭不正,就是個‘代理提督’,不好跟各城池官員要好處,或者謀些別的,這會兒朝廷敕令下了,她就……
嗬嗬!!
捏捏下巴,姚千枝咬著唇笑,橫了霍錦城一眼,她問,“那壞消息是什麽?”最近哪哪都挺順了,敕令都到了,還能有什麽壞消息?
“這一批……不止您的官位,朝廷下的旨,北方殉職的官員都有所補缺,咱們旺城,也將迎來一位府台大人。”霍錦城低聲,“這位是文官,官職在您之上。”
“這很正常啊!現在朝廷還在,威望尤存,不可能任由我個提督掌控旺城!”姚千枝挑挑眉,有些不解,“咱們不是正經談過嗎?等這位來了看看行事風格,好‘相處’自然萬事皆順,若不好‘相處’,嗬嗬,北方多山多匪,那麽些流民……死個把官員不很正常嗎?”
不過就是直著來豎著出的問題,算什麽壞消息?
“派官自然不算壞消息,壞消息是這位府台本人。”霍錦城搖頭,心中苦笑,隻覺在沒這麽巧的了。
“府台本人?是哪個?”姚千枝滿頭霧水。
“您看看吧……”霍錦城一言難盡,將折子遞到她手裏。
姚千枝接過,展開望去,從上至下的找,旺城府台幾個大字赫然在列,盯著那行字,她蹙眉,“這誰啊?我根本不認識……咦???啊!!!!”
猛然大喝出聲,她把折子一扔,雙手捂臉,指縫中泄出一聲呻.吟,“x她娘的!!怎麽能這麽寸!!!”
——
燕京,拐子胡同,鄭府。
兩進的小院兒,鄭家一家人,包括才十五歲的鄭月,都偎祖母懷裏,臉上掛滿憂慮和……明顯到藏不住的惶恐。
“父親,我們真的要舉家遷往旺城嗎?”當家大夫人嶽氏皺著眉頭,一臉不讚同的神色,“蒙聖上禦旨,老爺得封旺城府台,自去上任便是,實不放心讓大郎跟著伺候就行,做甚要舉家遷往?”
“父親和母親這般大的年紀,旺城在充州路途遙遠,一走數個月哪能放心?月兒十五,正說親的歲數,咱們家在燕京好好的,為什麽要……”搬走,還是去充州那樣的北方荒亂地?
丈夫在禮部閑差當的好好的,兒子讀書雖然差些,好在年前考上了舉人,慢慢籌謀,總有官做,女兒正值妙齡,剛需要找人家的時候。公公婆婆和善好說話,她這當家大夫人說一不二,心中唯一煩惱,就是小姑子夫家遭難,她拋夫棄女大歸迴家,名聲不好影響家中聲譽,以及女兒的婚事……
但這不過日常瑣事煩惱,且因為小姑子的原因,丈夫遷就她,公婆亦覺虧欠,甚甚不說話。嶽氏過的還挺舒心,怎麽晴天霹雷,就把她丈夫支到旺城去了。
蒼天,那是北方啊!那充州啊!荒涼之地,一個弄不好會有胡人進犯,哪裏能比得上燕京。
丈夫去便罷了,終歸做的朝廷官,外放就外放,他家沒甚背景,好地方輪不上,嶽氏苦歸苦,心裏還能接受,可公公婆婆說要一家前往!
“這怎麽行?燕京住的好好的……”她驚拒,根本就不能理解。
“大媳婦,你別急,這事咱們慢慢商量。”鄭老爺子端坐上首,絡著胡須老神在在,“你是內宅婦人,不了解北方官場,那地方跟燕京周邊不同,說是三年一任,其實一去十好幾年都未必能迴來……”
“像是澤川的同年,一個姓周的進士,當初派官時沒打點到位,就讓一杆子支到了充州做了個小小縣令,那時候你跟澤川還沒成親,現今朋兒都滿二十,這得多少年了?”
“周進士還在充州吧?做了個什麽官?”鄭老爺子睜著老眼問兒子,鄭澤川便迴,“靖明兄正是晉江城府台。”
“哦,也做到府台了。”鄭老爺子就點頭,“他在北方二十幾年,三年一任,就在充州澤州等地輪換著做官,就是沒背景才迴不來。咱們家跟他差不了多少,都是讀書出來,不黨不朋,澤川老實也沒結交下什麽權貴,這旺城一去,恐怕同樣下場。”
“這一去,不說二十年,隻說十年八載,哪裏受得了?我和你娘多大年紀了,還能活那麽久嗎?可不想老了老了,沒死在兒子跟前。朋兒天賦一般,僥幸得中舉人,想考進士還得十年苦功,燕京繁華,留在這裏對他沒什麽好處。”
“還有月兒,因她姑姑的事兒……想在燕京找個相當的人家不容易,好好的閨女亦不能下嫁。哪裏舍得?到不如隨澤川到旺城去,做個正正經經的‘土’小姐,隨意挑選人家來的強。”
“這,可是……”被公公相勸,嶽氏明顯有些猶豫。
“大媳婦,你跟澤川夫妻多年,他外放路遠,哪能獨去?你甘心提個妾室隨他前往赴任?”鄭老爺子一擊中地,嶽氏挑的眉毛都飛起,拍案起身,“去!!那就一家去!!”
結縭二十多年,莫說妾室,通房都讓她嫁幹淨了,如今後院空空如野。鄭澤川想要什麽妾氏?想瞎了他的心!!
祖父祖母下了策,父母拍了板,做為兒女,無論是鄭朋還是鄭月都沒有反對的餘地。聖上下旨即日起程,決定全家跟隨後,嶽氏拖兒拽女離開,腳不沾地收拾行李去了。
搬家啊,好多年不迴來那種,有的忙呢。
作者有話要說: 一天六千,我已經好久沒出門遊玩過惹
第五十七章
嶽氏走了, 鄭澤川同樣告辭上朝。屋子裏,一直沒開口的鄭老太太說話了, “淑媛啊, 旺城離晉江城不遠, 你大哥好歹是個府台,到時候肯定能找到姚家人, 你也能就近照顧千朵兒……”
一直縮身在角落裏, 鄭淑媛聞言抬頭, 深刻的眼眶裏一雙眼睛大的嚇人, 臉頰內陷,憔悴削瘦的都塌腮了, 坐在椅子中,身體根本撐不起衣服, 勉強笑了笑, 她道:“母親,家裏在燕京挺好的, 那麽不容易才站穩腳根,哪能搬到旺城那地方去?”
關鍵是, 他們家這沒背沒景的,搬了真就未必能迴來了。
“淑媛, 你別這麽想,搬家這決定不光是為了你,你爹對你大嫂說的那些,都是實理啊。”鄭老太太就歎。
卻原來, 這鄭氏一家,竟然是姚家二房姚天禮的前嶽家。當初,姚家流放的時候,親自來求和離書,帶走鄭淑媛的,就是此迴要到旺城做府台的鄭澤川。
而鄭淑媛——就是姚天禮的前妻,姚千朵的母親。
離了姚家合離大歸,前夫姚天禮——鄭淑媛是真沒怎麽想過,到是對前公公婆婆,她偶爾念起時,到有些擔憂愧疚,但,最掛心思念,簡直挖肝抓肺的,毫無疑問就是女兒。
她這輩子就生了這麽一個,當時激憤,擔憂母親才狠心離開,到如今不後悔歸不後悔,想念是真想念!!
一晃合離快兩年了,她在沒見過女兒,不知她過的如何,嫁沒嫁人,甚至都不知她是否還活著……做為母親,這兩年,鄭淑媛真是活活去了半條命。
“兒女都是債啊!”鄭老爺子指著女兒搖頭,寬慰她道:“莫想了,聖上既指了你哥哥到旺城,那就是你的緣法,天意讓你和千朵在相見,她也是我和你娘的外孫女,咱們欠了那孩子,搬就搬了,沒什麽說的。”
鄭老爺子和鄭老太太一輩子就三個孩子。長子鄭澤川,長女鄭淑芬,幼女鄭淑媛。長女十六而嫁,次年生子一屍兩命,老兩口隻餘下鄭淑媛一個女兒,見她這樣半死不活的,哪有個不心疼?
在說了,他們同樣就姚千朵一個外孫女,從小兒看著長起來,說不想?鄭老太太夢著她多少次,眼淚都哭幹了。
此一迴決定搬家,說是因這因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想幫扶外孫女,拉她一把。
“這事你擱在心裏,在別往外說。”鄭老太太就囑咐女兒。
“娘,我知道的。”鄭淑媛滿臉的淚,拚命點頭。
就這般鄭家上下一心,很快收拾好行囊沿路出發。半路途中,嶽氏亦反應過來,心裏當真是氣悶惱火,一腔子的不滿。然而,站在她對麵的是公公婆婆,甚至是丈夫,她為人妻,為人媳又能如何?隻能抱著女兒鄭月‘嬌一聲兒,悲一聲兒’的哭泣,私下甩小姑子點臉子,還不敢太過。
真真悲慘非常。
——
鄭家在路上如何艱難暫且不提,單說旺城。
姚千枝自霍錦城那兒得了消息,瞧見折子上‘旺城知府鄭澤川’幾個大字,心裏那叫個百感焦急,真是說不出的滋味。
旺城知府——他們原來商量定了的,是聽話就留,不聽話就滅,然而,這個鄭澤川——她二伯的前大舅子,她四堂妹的親舅舅,這怎麽滅?好歹是門親戚,沾著血緣關係呢。
“天下亂則豪傑出,大晉這局麵早晚會有那一天,是我不是我,有什麽區別,反正你的目標明確,不過就是想看韓家倒黴,韓太後落魄,等到那一天……嗬嗬,前朝皇族餘臣,能有什麽好下場?”
“想看,你總能看的到。”姚千枝挑挑眉,誘惑道:“前提是,你得活著,還得活的很好。”
“畢竟,哪怕前朝皇族餘臣,為了顯示氣度恩惠,那新坐位的總不會待他們太差,人家名麵上依然燕京貴族,你若還是海賊反盜,甚至直接沒了性命……”她停頓,意味深長。
南寅細細的聽,嘴裏沒說什麽,眸光卻閃爍著,似在思索。
排樓裏一片寂靜,兩人對麵而坐,好半晌兒沒動靜。
“我如今是旺城提督,手下有三萬餘兄弟,攻打你的海島,根本原因還真不是為了立功。”姚千枝突然開口,“其實按理說,區區旺城一地,有個一,兩千人真就足夠了,畢竟北方地少,養活不得那麽多士兵,像晉江城那般靠近加庸關的,基本都沒有駐兵……我這三萬多人養活起來,確實很困難。”
“想掙銀子,就得有出路。我有門治鹽的手藝不能外泄,在旺城不好操作,就挑中了你的地方,待發展起來,自然還要招兵擴土,往上升的……”她沒做什麽保證,但是意有所指,“你跟著我,仔細的看,好好的瞧,總有你如願的一天。”
南寅半垂著眼眸,他聽懂了姚千枝的意思,卻不大敢相信,是真?是假?是否哄騙他為其收籠人心……又或者……
緊緊抿著唇,他目光中隱含劇烈掙紮,萬般猶豫不決,排樓裏都是他粗冽的唿吸聲,好半天,他緩緩起身,沒顧身上還捆著的麻繩,推金山倒玉柱,在姚千枝麵前跪倒。
——
做為婆娜彎的船長,南寅從了,剩下的不拘是郭瓊還是大小頭目,就都沒在僵著,通通的歸降了。
就連山上樹林裏流竄的那些個餘盜,都由南寅親自出麵勸降,陸續自願下山了。
婆娜彎——終於漸歸掌姚千枝之手。
海島上萬餘海盜,為了分派他們,旺城一眾是耗了心血了,雖是海軍,還是要經過正經訓練——並且洗腦的。依然暫時打亂,三老帶兩新,慢慢安排妥當,一眾頭目則接受再教訓——都掃盲去了。
至於南寅和郭瓊,這倆人在海盜裏人望太甚,剛剛歸順到不好隨意,就由姚千枝親自帶著,觀察後在做後效。
南寅很安靜,老老實實,郭瓊挺不憤,可船長降了,他不好說什麽,隻是一改對幕三兩的迷戀,但凡見她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冷嘲熱諷,偶爾還翻翻白眼兒,挺沒風度。
到是幕三兩渾不在意,對他還是笑語相迎,見麵客客氣氣打招唿,一臉‘衣冠禽獸負心渣女’遇‘癡情被騙純情少男’的‘從容’。
這兩人怎麽鬧,姚千枝沒關注,海盜們安排完,婆娜彎空空如野……她就得開始行動……
畢竟,地主家真沒餘糧!!
姚千蔓都大半夜硬闖她房間,揪她脖領子咆哮了!!
曬鹽法——除了開始修鹽池時需要壯勞力,其下曬鹽壯婦弱老亦可為,她就將留在晉山大刀寨的老弱女眷們分派過去五千,又派了兩千丁壯守島,長駐此處。
至於人工珍珠,不拘是海彎——可養海珠。還是天賜湖——可養淡水珠,都極方便。
養殖珍珠需巧手女子,擇擇挑挑五百餘人,全全教給了姚千葉——這是她主動出麵願意長駐,且,怕她個小姑娘在海島裏不適應,白姨娘還自請願往照顧她。
按理,她身為姚天禮的妾室,不能離他身邊,但姚千葉個小姑娘家家,獨自住在海島確實挺讓姚家人擔心,姚天禮沒人陪就沒人陪,個大老爺們怎麽不行?就隨了白姨娘的意,讓她去了。
婆娜彎珍珠基地,母女倆活的那叫個自在,白姨娘上手學了人工殖珠的技術,很快超過姚千葉,基地裏的五百多個女子,亦是她在背後幫著女兒管理。
甚至,曬鹽池那邊,她都越過了王大田和王狗子兩人,偷偷插手了。
王大田、王狗子:我們好不容易找個活兒能露露臉,這幫女人……怎麽姓姚不姓姚的都來搶?還都挺厲害!!萬把人吃喝拉撒如何分排……他們上哪兒知道沒地兒拉屎該怎麽辦?沒說不管,不就是要想想嗎?姚家那姨娘用不用直接上手就處理了呀!!!
顯得他們這個沒能耐!!
王大田、王狗子:好吧,他們就是沒能耐qaq。
白姨娘暗中奪權,姚千枝很快就知道了,她到沒當迴事兒。盤子越來越大,要處理的事就越來越多,有能耐的自會顯出來——如姚千蔓,如幕三兩。至於那沒能耐的——像王狗子、王大田……
最初跟她的,她肯定不會錯待,富華容貴盡有,但高位權位什麽的,就算了吧。
免得誤人誤已。
裝做沒看見滑過去,姚千枝著手操練新人,又跟南寅商討海圖航線,訓練海軍……時間飛速流逝,一切慢慢平順,這一天,霍錦城帶著一臉似惱似喜的表情,來求見她了。
“主公,我這有一好一壞兩個消息,你想聽哪個?”他手裏拿著個折子,賣起關子來。
“好消息吧。”姚千枝毫不猶豫的道。
“朝廷的敕令下來了,您現在是正經的旺城提督,有官袍玉帶,能領俸祿的。”霍錦城將手中折子遞上前,姚千枝挑眉接過來展開,“這很好嘛,有個名頭到底正規,我也好跟同僚們交際,像崗城,棉南城,涔豐城這些地方……我不好白幫他們打反賊啊……”
雲止平叛澤州城,把一眾匪首壓往燕京受審,千多俘虜歸了姚千枝。然,整個澤州境內還有萬餘流匪,且,南邊戰亂依然沒解決,百姓們民不聊生,流民數量還在增加。
還增加的很快,全往北方跑呢!!
流民就是匪盜的來源,澤州境內駐兵還不多,幾個城池不過一,兩千多人,縣鎮更是隻有百餘甚至幾十……對匪徒來說,要不是依杖城牆之利,那防禦就跟紙糊的一樣。
雖然自澤州城之亂後,澤州各城府就已經開始招兵,然而,加庸關存在百餘年,早就把北方各戶多餘壯丁抓的差不多了,在抓下去肯定影響民生,各府官員都要考慮這些……總不好南邊水災,北邊在兵患,本地都亂了,那不是更麻煩?
為了刮地皮,澤州府各地散亂的反賊們,但凡有點名號(餘糧)的,都被她派兵打過,不過那會兒她名頭不正,就是個‘代理提督’,不好跟各城池官員要好處,或者謀些別的,這會兒朝廷敕令下了,她就……
嗬嗬!!
捏捏下巴,姚千枝咬著唇笑,橫了霍錦城一眼,她問,“那壞消息是什麽?”最近哪哪都挺順了,敕令都到了,還能有什麽壞消息?
“這一批……不止您的官位,朝廷下的旨,北方殉職的官員都有所補缺,咱們旺城,也將迎來一位府台大人。”霍錦城低聲,“這位是文官,官職在您之上。”
“這很正常啊!現在朝廷還在,威望尤存,不可能任由我個提督掌控旺城!”姚千枝挑挑眉,有些不解,“咱們不是正經談過嗎?等這位來了看看行事風格,好‘相處’自然萬事皆順,若不好‘相處’,嗬嗬,北方多山多匪,那麽些流民……死個把官員不很正常嗎?”
不過就是直著來豎著出的問題,算什麽壞消息?
“派官自然不算壞消息,壞消息是這位府台本人。”霍錦城搖頭,心中苦笑,隻覺在沒這麽巧的了。
“府台本人?是哪個?”姚千枝滿頭霧水。
“您看看吧……”霍錦城一言難盡,將折子遞到她手裏。
姚千枝接過,展開望去,從上至下的找,旺城府台幾個大字赫然在列,盯著那行字,她蹙眉,“這誰啊?我根本不認識……咦???啊!!!!”
猛然大喝出聲,她把折子一扔,雙手捂臉,指縫中泄出一聲呻.吟,“x她娘的!!怎麽能這麽寸!!!”
——
燕京,拐子胡同,鄭府。
兩進的小院兒,鄭家一家人,包括才十五歲的鄭月,都偎祖母懷裏,臉上掛滿憂慮和……明顯到藏不住的惶恐。
“父親,我們真的要舉家遷往旺城嗎?”當家大夫人嶽氏皺著眉頭,一臉不讚同的神色,“蒙聖上禦旨,老爺得封旺城府台,自去上任便是,實不放心讓大郎跟著伺候就行,做甚要舉家遷往?”
“父親和母親這般大的年紀,旺城在充州路途遙遠,一走數個月哪能放心?月兒十五,正說親的歲數,咱們家在燕京好好的,為什麽要……”搬走,還是去充州那樣的北方荒亂地?
丈夫在禮部閑差當的好好的,兒子讀書雖然差些,好在年前考上了舉人,慢慢籌謀,總有官做,女兒正值妙齡,剛需要找人家的時候。公公婆婆和善好說話,她這當家大夫人說一不二,心中唯一煩惱,就是小姑子夫家遭難,她拋夫棄女大歸迴家,名聲不好影響家中聲譽,以及女兒的婚事……
但這不過日常瑣事煩惱,且因為小姑子的原因,丈夫遷就她,公婆亦覺虧欠,甚甚不說話。嶽氏過的還挺舒心,怎麽晴天霹雷,就把她丈夫支到旺城去了。
蒼天,那是北方啊!那充州啊!荒涼之地,一個弄不好會有胡人進犯,哪裏能比得上燕京。
丈夫去便罷了,終歸做的朝廷官,外放就外放,他家沒甚背景,好地方輪不上,嶽氏苦歸苦,心裏還能接受,可公公婆婆說要一家前往!
“這怎麽行?燕京住的好好的……”她驚拒,根本就不能理解。
“大媳婦,你別急,這事咱們慢慢商量。”鄭老爺子端坐上首,絡著胡須老神在在,“你是內宅婦人,不了解北方官場,那地方跟燕京周邊不同,說是三年一任,其實一去十好幾年都未必能迴來……”
“像是澤川的同年,一個姓周的進士,當初派官時沒打點到位,就讓一杆子支到了充州做了個小小縣令,那時候你跟澤川還沒成親,現今朋兒都滿二十,這得多少年了?”
“周進士還在充州吧?做了個什麽官?”鄭老爺子睜著老眼問兒子,鄭澤川便迴,“靖明兄正是晉江城府台。”
“哦,也做到府台了。”鄭老爺子就點頭,“他在北方二十幾年,三年一任,就在充州澤州等地輪換著做官,就是沒背景才迴不來。咱們家跟他差不了多少,都是讀書出來,不黨不朋,澤川老實也沒結交下什麽權貴,這旺城一去,恐怕同樣下場。”
“這一去,不說二十年,隻說十年八載,哪裏受得了?我和你娘多大年紀了,還能活那麽久嗎?可不想老了老了,沒死在兒子跟前。朋兒天賦一般,僥幸得中舉人,想考進士還得十年苦功,燕京繁華,留在這裏對他沒什麽好處。”
“還有月兒,因她姑姑的事兒……想在燕京找個相當的人家不容易,好好的閨女亦不能下嫁。哪裏舍得?到不如隨澤川到旺城去,做個正正經經的‘土’小姐,隨意挑選人家來的強。”
“這,可是……”被公公相勸,嶽氏明顯有些猶豫。
“大媳婦,你跟澤川夫妻多年,他外放路遠,哪能獨去?你甘心提個妾室隨他前往赴任?”鄭老爺子一擊中地,嶽氏挑的眉毛都飛起,拍案起身,“去!!那就一家去!!”
結縭二十多年,莫說妾室,通房都讓她嫁幹淨了,如今後院空空如野。鄭澤川想要什麽妾氏?想瞎了他的心!!
祖父祖母下了策,父母拍了板,做為兒女,無論是鄭朋還是鄭月都沒有反對的餘地。聖上下旨即日起程,決定全家跟隨後,嶽氏拖兒拽女離開,腳不沾地收拾行李去了。
搬家啊,好多年不迴來那種,有的忙呢。
作者有話要說: 一天六千,我已經好久沒出門遊玩過惹
第五十七章
嶽氏走了, 鄭澤川同樣告辭上朝。屋子裏,一直沒開口的鄭老太太說話了, “淑媛啊, 旺城離晉江城不遠, 你大哥好歹是個府台,到時候肯定能找到姚家人, 你也能就近照顧千朵兒……”
一直縮身在角落裏, 鄭淑媛聞言抬頭, 深刻的眼眶裏一雙眼睛大的嚇人, 臉頰內陷,憔悴削瘦的都塌腮了, 坐在椅子中,身體根本撐不起衣服, 勉強笑了笑, 她道:“母親,家裏在燕京挺好的, 那麽不容易才站穩腳根,哪能搬到旺城那地方去?”
關鍵是, 他們家這沒背沒景的,搬了真就未必能迴來了。
“淑媛, 你別這麽想,搬家這決定不光是為了你,你爹對你大嫂說的那些,都是實理啊。”鄭老太太就歎。
卻原來, 這鄭氏一家,竟然是姚家二房姚天禮的前嶽家。當初,姚家流放的時候,親自來求和離書,帶走鄭淑媛的,就是此迴要到旺城做府台的鄭澤川。
而鄭淑媛——就是姚天禮的前妻,姚千朵的母親。
離了姚家合離大歸,前夫姚天禮——鄭淑媛是真沒怎麽想過,到是對前公公婆婆,她偶爾念起時,到有些擔憂愧疚,但,最掛心思念,簡直挖肝抓肺的,毫無疑問就是女兒。
她這輩子就生了這麽一個,當時激憤,擔憂母親才狠心離開,到如今不後悔歸不後悔,想念是真想念!!
一晃合離快兩年了,她在沒見過女兒,不知她過的如何,嫁沒嫁人,甚至都不知她是否還活著……做為母親,這兩年,鄭淑媛真是活活去了半條命。
“兒女都是債啊!”鄭老爺子指著女兒搖頭,寬慰她道:“莫想了,聖上既指了你哥哥到旺城,那就是你的緣法,天意讓你和千朵在相見,她也是我和你娘的外孫女,咱們欠了那孩子,搬就搬了,沒什麽說的。”
鄭老爺子和鄭老太太一輩子就三個孩子。長子鄭澤川,長女鄭淑芬,幼女鄭淑媛。長女十六而嫁,次年生子一屍兩命,老兩口隻餘下鄭淑媛一個女兒,見她這樣半死不活的,哪有個不心疼?
在說了,他們同樣就姚千朵一個外孫女,從小兒看著長起來,說不想?鄭老太太夢著她多少次,眼淚都哭幹了。
此一迴決定搬家,說是因這因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想幫扶外孫女,拉她一把。
“這事你擱在心裏,在別往外說。”鄭老太太就囑咐女兒。
“娘,我知道的。”鄭淑媛滿臉的淚,拚命點頭。
就這般鄭家上下一心,很快收拾好行囊沿路出發。半路途中,嶽氏亦反應過來,心裏當真是氣悶惱火,一腔子的不滿。然而,站在她對麵的是公公婆婆,甚至是丈夫,她為人妻,為人媳又能如何?隻能抱著女兒鄭月‘嬌一聲兒,悲一聲兒’的哭泣,私下甩小姑子點臉子,還不敢太過。
真真悲慘非常。
——
鄭家在路上如何艱難暫且不提,單說旺城。
姚千枝自霍錦城那兒得了消息,瞧見折子上‘旺城知府鄭澤川’幾個大字,心裏那叫個百感焦急,真是說不出的滋味。
旺城知府——他們原來商量定了的,是聽話就留,不聽話就滅,然而,這個鄭澤川——她二伯的前大舅子,她四堂妹的親舅舅,這怎麽滅?好歹是門親戚,沾著血緣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