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嚴公益跟水泡小廝之間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互動,張延齡現在對這些在十裏亭內出現的攤販產生了一些好奇。
按理說,這裏雖然有個官府設置的十裏亭,但是看那亭內破敗情形,至少也已經有幾十年了,這裏既不是城郭附近,也不是商賈要道,怎麽會有如此多的飲食攤點?
而且張延齡在一旁看了半天,也沒有見到有人吃完飯後給錢,難道是飯錢是由商隊統一負責給錢不成?可惜,張延齡一直到所有的商隊成員全都吃完飯後,也沒有看到何人前去給賣飲食的攤販飯錢。而且賣飲食的攤販也同樣沒有向商隊的人討要飯錢,一直到汪直帶著整個商隊離去。
張延齡看著離十裏亭的越來越遠,不禁內心吐槽道:我艸,汪太監不愧是汪太監,帶著一支百多人的商隊,竟然還能吃到一次霸王餐!
其實,張延齡很快就反應過來,並不是他們這支商隊真的吃霸王餐。而是汪直早就打點好吃飯的事宜,那些賣吃食的小販不是汪直手裏的密諜親自假扮,就是那些密諜安排過來的。不然,怎麽可能每次一到飯點,路邊的十裏亭就會出現一堆賣吃食的攤販。
假商隊就是假商隊,別人的商隊恨不得逢城就入,已便做些低買高賣的買賣,可是汪太監的商隊卻是盡量的躲著各處的城郭。至於整個商隊的吃食,完全都是在那些突兀出現的十裏亭內的臨時小吃攤上吃的,不過這些小吃攤上的吃食也真是豐富,不管是水裏遊的還是天上飛的全都有,那味道和賣相可是一點都不比京師內的大酒樓差。
不過,整個商隊也真的是辛苦,幾乎除了睡覺吃飯,就一直在官道上行走。有時候為了趕路,商隊還會在月色明亮的夜間行路,整個商隊行軍的速度竟然不比當初張延齡帶著楊一凡的馬隊南下的時候慢!
汪直在找上張延齡要求張延齡喬裝隨行保護的時候,張延齡還以為一路上少不了要跟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一番,可是一路走來,卻是一點風吹草動的痕跡也沒有,讓張延齡大感鬱悶的同時,也逐漸放鬆了下來。
短短二十多天,一支拖著大批行李的的商隊就從廣西的平樂府走到了順天府境內,再有一天就會抵達京師。張延齡不得不為汪太監的掌控能力表示佩服。
到達順天府境內的這天夜裏,汪直找上已經鋪好地鋪,正準備睡覺的張延齡。
“張家小子,這一次北返真的是多謝你了!”
聽到汪直的話,張延齡真不知道汪太監跟自己瞎客氣什麽。說實話,張延齡並不覺得汪直的商隊北返有需要自己的地方,反倒是張延齡覺得自己在一直占汪太監的便宜。
“汪大掌櫃你客氣了,一路上我根本沒幫上什麽忙,還好吃好喝的吃了不少的山珍野味。”
張延齡也不是說瞎話,這一路上除了普通的吃食以外,還時不時的能吃到雞鴨魚肉飛禽走獸,就是狼肉虎骨張延齡他們也吃了不止一次。不過,要是沒有這麽多肉食來補充體力,整個商隊也不可能會行進的這麽快。
汪直聽到張延齡的話後,微微一笑道:“我說了,送你一場大功勞。”
“咦?”
這是張延齡第二次聽到汪直說這樣的話。
上一次汪太監這麽說的時候,還是在平樂府的平樂府禦製千戶所裏。不過,上一次張延齡根本就沒把汪太監所說的話當迴事,還以為是汪太監在調侃自己。而這一次汪太監再次提起,張延齡才知道汪直並不是說說而已。不過張延齡怎麽看,也沒發現這支商隊有什麽特殊得地方。要說有,那就是汪直這支商隊的成員全都走的比較快。
汪直看到張延齡一臉疑惑的樣子,微微透露道:“當今皇上的親生母親是位瑤人。”
“瑤人?”
張延齡聽到汪直的話就是一驚,當今陛下的母親竟然是位瑤人?這可是讓張延齡沒有想到。大明境內的瑤人也有數百萬之眾,雖然比起漢人來少了不是一點兩點,但是卻幾乎全都集中在廣西一地。
想到這裏,張延齡不禁向商隊宿營的方向看去,在商隊的最中間有一個大帳篷,裏麵住的是一位老婦人。
張延齡看著大帳的方向道:“難道?”
“沒錯!”
汪直用力的點點頭,算是認同了張延齡的問話。
得到汪直肯定的答案,張延齡不禁感到一絲後知後覺,那個老婦人不出意外的話就是當今陛下,自己的姐夫的娘舅家人。
這麽多年來,張延齡就沒有聽說皇帝姐夫的母族有什麽人存在,要不然四年前皇帝姐夫大封皇戚的時候,怎麽也不可能少了母族家的親屬。那個每日都住在帳篷裏的老夫人怕是皇帝姐夫唯一的母族親屬了吧,不然也不可能每天夜裏,隻有老婦人一個住在那個帳篷內。
不提張延齡一個人在哪裏大發感慨,汪直見張延齡已經了解了這隻商隊的意義,便拍拍他的肩頭走了。
一夜無話。
翌日,當張延齡睜開雙眼的時候,發現整個夜宿的營地內人聲鼎沸彩旗飄揚,一副後世開奧運動的模樣。要不是張延齡看到大家還是昨夜睡覺前看到的那群老麵孔,還以為自己再次穿迴去了。
“汪大掌櫃,這究竟是在幹什麽?”
張延齡找到忙著指揮商隊各項事宜的汪直詢問眼前的情況究竟是怎麽迴事兒?
汪直一看張延齡卻說道:“哦,張家小子,你怎麽還在呀?我不是昨天夜裏就讓你迴轉平樂府了嗎?”
聽到汪直話張延齡就是一懵,汪太監真的說過嗎?自己怎麽完全記不得呢?
於是,張延齡一頭霧水的悶悶的問道:“汪大掌櫃究竟是怎麽迴事啊?”
汪直根本顧不上張延齡的問話,將她的事情推給了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得劉瑾。
“劉大哥,寫究竟是怎麽迴事兒啊?”
這一路上,劉瑾為了保護自己的愛惜了六十多年的老菊花,很少跟張延齡單獨接觸,反倒是張延齡認定眼前這個叫劉瑾的老太監,就是武宗朝有名的“立皇帝”,於是死皮賴臉跟劉瑾拉關係。最後,還不顧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稱唿劉瑾為“劉大哥”,這讓劉瑾更加對自己的菊花擔心起來。
不過汪督主將張延齡交給他處理,劉瑾也不得不跟張延齡解釋起來:“張賢弟,你可是平樂府禦製千戶所的千戶,未有兵部文書也無皇帝召令私自迴到京師,要是被人發現給捅到朝堂上可是會被責罰的。”
“這個我知道。”張延齡說完指指原本商隊的人手問道:“我是想問一下,他們這是在幹什麽?”
劉瑾順著張延齡指向的方向看過去,隻見原本商隊的眾人,從商隊得馬車上卸下一個個華麗的器具和格式各樣的彩旗跟牌舉……
按理說,這裏雖然有個官府設置的十裏亭,但是看那亭內破敗情形,至少也已經有幾十年了,這裏既不是城郭附近,也不是商賈要道,怎麽會有如此多的飲食攤點?
而且張延齡在一旁看了半天,也沒有見到有人吃完飯後給錢,難道是飯錢是由商隊統一負責給錢不成?可惜,張延齡一直到所有的商隊成員全都吃完飯後,也沒有看到何人前去給賣飲食的攤販飯錢。而且賣飲食的攤販也同樣沒有向商隊的人討要飯錢,一直到汪直帶著整個商隊離去。
張延齡看著離十裏亭的越來越遠,不禁內心吐槽道:我艸,汪太監不愧是汪太監,帶著一支百多人的商隊,竟然還能吃到一次霸王餐!
其實,張延齡很快就反應過來,並不是他們這支商隊真的吃霸王餐。而是汪直早就打點好吃飯的事宜,那些賣吃食的小販不是汪直手裏的密諜親自假扮,就是那些密諜安排過來的。不然,怎麽可能每次一到飯點,路邊的十裏亭就會出現一堆賣吃食的攤販。
假商隊就是假商隊,別人的商隊恨不得逢城就入,已便做些低買高賣的買賣,可是汪太監的商隊卻是盡量的躲著各處的城郭。至於整個商隊的吃食,完全都是在那些突兀出現的十裏亭內的臨時小吃攤上吃的,不過這些小吃攤上的吃食也真是豐富,不管是水裏遊的還是天上飛的全都有,那味道和賣相可是一點都不比京師內的大酒樓差。
不過,整個商隊也真的是辛苦,幾乎除了睡覺吃飯,就一直在官道上行走。有時候為了趕路,商隊還會在月色明亮的夜間行路,整個商隊行軍的速度竟然不比當初張延齡帶著楊一凡的馬隊南下的時候慢!
汪直在找上張延齡要求張延齡喬裝隨行保護的時候,張延齡還以為一路上少不了要跟各方勢力明爭暗鬥一番,可是一路走來,卻是一點風吹草動的痕跡也沒有,讓張延齡大感鬱悶的同時,也逐漸放鬆了下來。
短短二十多天,一支拖著大批行李的的商隊就從廣西的平樂府走到了順天府境內,再有一天就會抵達京師。張延齡不得不為汪太監的掌控能力表示佩服。
到達順天府境內的這天夜裏,汪直找上已經鋪好地鋪,正準備睡覺的張延齡。
“張家小子,這一次北返真的是多謝你了!”
聽到汪直的話,張延齡真不知道汪太監跟自己瞎客氣什麽。說實話,張延齡並不覺得汪直的商隊北返有需要自己的地方,反倒是張延齡覺得自己在一直占汪太監的便宜。
“汪大掌櫃你客氣了,一路上我根本沒幫上什麽忙,還好吃好喝的吃了不少的山珍野味。”
張延齡也不是說瞎話,這一路上除了普通的吃食以外,還時不時的能吃到雞鴨魚肉飛禽走獸,就是狼肉虎骨張延齡他們也吃了不止一次。不過,要是沒有這麽多肉食來補充體力,整個商隊也不可能會行進的這麽快。
汪直聽到張延齡的話後,微微一笑道:“我說了,送你一場大功勞。”
“咦?”
這是張延齡第二次聽到汪直說這樣的話。
上一次汪太監這麽說的時候,還是在平樂府的平樂府禦製千戶所裏。不過,上一次張延齡根本就沒把汪太監所說的話當迴事,還以為是汪太監在調侃自己。而這一次汪太監再次提起,張延齡才知道汪直並不是說說而已。不過張延齡怎麽看,也沒發現這支商隊有什麽特殊得地方。要說有,那就是汪直這支商隊的成員全都走的比較快。
汪直看到張延齡一臉疑惑的樣子,微微透露道:“當今皇上的親生母親是位瑤人。”
“瑤人?”
張延齡聽到汪直的話就是一驚,當今陛下的母親竟然是位瑤人?這可是讓張延齡沒有想到。大明境內的瑤人也有數百萬之眾,雖然比起漢人來少了不是一點兩點,但是卻幾乎全都集中在廣西一地。
想到這裏,張延齡不禁向商隊宿營的方向看去,在商隊的最中間有一個大帳篷,裏麵住的是一位老婦人。
張延齡看著大帳的方向道:“難道?”
“沒錯!”
汪直用力的點點頭,算是認同了張延齡的問話。
得到汪直肯定的答案,張延齡不禁感到一絲後知後覺,那個老婦人不出意外的話就是當今陛下,自己的姐夫的娘舅家人。
這麽多年來,張延齡就沒有聽說皇帝姐夫的母族有什麽人存在,要不然四年前皇帝姐夫大封皇戚的時候,怎麽也不可能少了母族家的親屬。那個每日都住在帳篷裏的老夫人怕是皇帝姐夫唯一的母族親屬了吧,不然也不可能每天夜裏,隻有老婦人一個住在那個帳篷內。
不提張延齡一個人在哪裏大發感慨,汪直見張延齡已經了解了這隻商隊的意義,便拍拍他的肩頭走了。
一夜無話。
翌日,當張延齡睜開雙眼的時候,發現整個夜宿的營地內人聲鼎沸彩旗飄揚,一副後世開奧運動的模樣。要不是張延齡看到大家還是昨夜睡覺前看到的那群老麵孔,還以為自己再次穿迴去了。
“汪大掌櫃,這究竟是在幹什麽?”
張延齡找到忙著指揮商隊各項事宜的汪直詢問眼前的情況究竟是怎麽迴事兒?
汪直一看張延齡卻說道:“哦,張家小子,你怎麽還在呀?我不是昨天夜裏就讓你迴轉平樂府了嗎?”
聽到汪直話張延齡就是一懵,汪太監真的說過嗎?自己怎麽完全記不得呢?
於是,張延齡一頭霧水的悶悶的問道:“汪大掌櫃究竟是怎麽迴事啊?”
汪直根本顧不上張延齡的問話,將她的事情推給了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得劉瑾。
“劉大哥,寫究竟是怎麽迴事兒啊?”
這一路上,劉瑾為了保護自己的愛惜了六十多年的老菊花,很少跟張延齡單獨接觸,反倒是張延齡認定眼前這個叫劉瑾的老太監,就是武宗朝有名的“立皇帝”,於是死皮賴臉跟劉瑾拉關係。最後,還不顧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稱唿劉瑾為“劉大哥”,這讓劉瑾更加對自己的菊花擔心起來。
不過汪督主將張延齡交給他處理,劉瑾也不得不跟張延齡解釋起來:“張賢弟,你可是平樂府禦製千戶所的千戶,未有兵部文書也無皇帝召令私自迴到京師,要是被人發現給捅到朝堂上可是會被責罰的。”
“這個我知道。”張延齡說完指指原本商隊的人手問道:“我是想問一下,他們這是在幹什麽?”
劉瑾順著張延齡指向的方向看過去,隻見原本商隊的眾人,從商隊得馬車上卸下一個個華麗的器具和格式各樣的彩旗跟牌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