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將府千金不佛係(穿書) 作者:駢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殷楚不知道自己是被這個問題弄得愣了一下,還是被這個笑容閃迷了眼,他停了一瞬,隨即笑道:“沒有。”
當日的殷楚是什麽樣子?雖是調皮些,可卻隨了昭南王的溫潤性子。從不像同齡的那些男孩子,非要在小貴女們麵前顯得自己有多厲害,欺負的小貴女們一個個的直流眼淚。畢竟他也是皇長孫,必然要為自己的弟弟們做些規矩的。
“真的?”江茗不信。
“真的。”殷楚沉聲說道。“那你呢?小時候被人欺負過?”
“噗。”江茗笑了出來:“十歲之前我不記得了,但十歲之後,根本沒人敢欺負我。”
“那就好。”殷楚笑得溫柔,伸手揉了下江茗的頭頂。
“你幹什麽呢!”喬靳和飛浮兩個人看著這邊,見到這種情況,兩人同時拍了桌子,站起身來。
殷楚和江茗同時轉頭,看向那邊兩個激動的人,一副要來和殷楚拚命的樣子。
江茗想了想,也轉頭看殷楚,一拍桌子:“誰讓你摸我頭的?!”
……
到了夜裏再深的時候,殷楚見喬靳喝的有些醉了,天色也漸漸晚了下來,便吩咐了人去備轎子。一頂轎子送喬靳迴去,一頂轎子送江茗迴去。他又擔心江茗安全,便主動送江茗迴府。
轎子從如意居出來,拐進小巷,殷楚站在轎外,江茗坐在轎內,轎柄吱呀吱呀,月亮半圓半彎懸在天上,遠處傳來幾聲犬吠,兩人隔著一布簾子,各自想著心事。
大抵是從快樂突然進了冷清,誰都有點不習慣。
過了片刻,江茗突然在轎內開口道:“多謝世子送我迴府。”
殷楚嘴角勾起:“不必。”
屋簷上麵隱隱有人影閃過,蟄伏在黑暗當中,一言不發,隻靜靜的看著這頂轎子走過。時間像是在這個時候無限拉伸,拉伸進了陰影,再從另一頭鑽出來,消失與存在都無聲無息。
殷楚抬頭看了一眼四周,沉聲對江茗說道:“我就送你到這兒了,突然想起還有些事。”
“世子請便。”江茗答道。
殷楚站定在原地,待到抬著江茗的小轎轉了個彎,他這才轉身,看向屋頂:“既然來了,就別遮遮掩掩了。”
另一側,小轎當中,江茗開口輕聲問道:“有人?”
飛浮應道:“有人。十三個,都是功夫不差的。”
“目標是殷楚?”江茗想到上次殷楚受傷的模樣,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嗯,應該是。”飛浮補充了一句:“方才這些人一直跟著轎子,我們走了,他們卻未曾追上來。”
遠方現今連狗吠的聲音都沒了,狗也怕惡人,隻是不知道它怕的究竟是哪個惡人?
好似過了良久,江茗終於開口問道:“他會死嗎?”
飛浮如實答道:“不知道。”
江茗幽幽的歎了口氣:“下轎,我們迴去看看。”
飛浮是真的沒有料到江茗竟然有這般打算,她連忙搖頭:“小姐,不行。這群人尚不知道是什麽身份什麽功夫,何況人數眾多,若是我們貿貿然的迴去了,出個意外,或是被記下麵孔,日後來尋仇,我怎麽同喬靳交代?”
江茗看了她一眼:“風裏來浪裏去,我們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還怕這幾隻藏在華京的富貴蟲子不成?”
飛浮無奈,歎了口氣:“您是小姐,您說了算。”
江茗又將手裏的帕子遞給飛浮,自己另拿了一塊帶在麵上:“做好事不留姓名,別讓人看見,遮住臉。”
飛浮按著做了,江茗塞了些零碎銀子給了轎夫:“知道什麽叫做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嗎?”
轎夫接了銀子,連忙點頭:“小姐您放心,我們都是如意居養著的轎夫。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我們都懂。”
既然是如意居的轎夫,江茗這便放心了,自己帶著飛浮轉身往迴走。
江茗心裏砰砰直打鼓,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喝了太多的酒,已經犯糊塗了,還是為了那一年多後會戰死的殷楚,亦或是隻是為了今晚這一場酒。
人果然不能吃太好的東西,吃了就會心軟,做些出格的事情。
轉過巷口,江茗眉頭微微蹙起——這正處於戰場中心的、那個以一敵眾卻仍然顯得遊刃有餘的人,是殷楚?
殷楚聽見腳步,以為是這些人的援軍,他一腳踩在其中一個黑衣人的肩膀上,將他踹的直接飛了出去。借著這個空檔,他看到江茗站在那拐角處,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就算是她用帕子遮住了半張臉,她的那雙眼睛,他卻記得清清楚楚。
一個黑衣人閃了過來,瞄著殷楚上次受傷的左臂揮了過去,殷楚一個側身,發尾輕甩,擦過臉龐。他又轉頭看江茗,目光猶如黑夜繁星,亮的讓人心驚。
江茗小聲對飛浮說道:“去幫幫他吧。”
飛浮一撇嘴:“就這麽幾個人,你看他,還不是綽綽有餘。上次在茶館,這人竟然還裝作什麽功夫都不會,小姐,你可切莫被他騙了。”
江茗歎了口氣,忙著胡亂給自己找了個借口:“讓你去就去。不管是幫的多餘,或是不多餘,這人不是咱們票號的大靠山嗎?他若是沒了,咱們的太和樓怎麽辦?”
一聽這話,飛浮立刻應了,縱身出去。
飛浮一來,殷楚反而不樂意了,他趁著空襲,低聲問道:“你們小姐怎麽辦?”
飛浮掐著嗓子,做出一副嘶啞的腔調:“少廢話,快點把這幾個人砍了,我還要迴去給小姐燒熏籠呢!”
…………
江茗迴了江府,待到夜裏,從壽謙票號傳來了信兒,江茗打開一看,嘴角浮現一絲嘲諷。
莫赫離見靖文帝,不跪不拜,說自己乃是北胡大君之子,兩國乃兄弟之國,論起來靖文帝算是他的伯父。你見過有小輩去叔叔家,見了叔叔就跪的嗎?什麽?聽說你們大胤過年的時候會拜長輩?我們北胡不流行,北胡男子膝下有黃金,見了大君尚不用拜,何提父母長輩?
在旁的幾位朝臣目瞪口呆,覺得他說的似乎有那麽些道理,但又不對,被憋的的說不出個所以然。
陸湛之站了出來,說皇子方才在外城門所說,踏上大胤的國土,便要遵守大胤的規矩,如今怎得又換了種北胡說法?
莫赫離衝他一笑,說道:“拜,當然也可以。但聽說大胤小輩拜了之後有壓歲錢拿。伯父你是送我十萬兩白銀呢?還是給我雍陽關以北劃給我?”
靖文帝一下被氣得臉色鐵青。那年年給北胡送去的十萬兩白銀乃是他心中痛處,更是為國為君的恥辱,如今再被提起,就像在他胸口捅刀子似的。
這莫赫離明顯就是來找茬的,可靖文帝偏生不能說什麽,也不敢做什麽。北胡戰力強盛,否則當日也不會簽那喪權的條約。他若是敢對莫赫離下手,儼然就是給北胡手上遞刀子。
莫赫離還十分大方的擺了擺手:“既然伯父不舍得,那我就不拜了,以免被人說是強人所難。”
話題這才被朝臣給帶了過去,靖文帝問莫赫離此次為何來華京。莫赫離迴道:“聽聞大胤要過年了,我尚未見過,出來開開眼界。”
靖文帝強撐著和他閑扯兩句,好不容易覺得差不多了,靖文帝將莫赫離在京期間陪同的差事交給了引進司和陸湛之,洪悟因今日失態,被降了官位,副使柏誌儀補上。另命客省權利配合,好好招待這位北胡皇子。
莫赫離出殿門的時候,似是想起了什麽,轉頭看向靖文帝:“叔叔,聽說京中可以騎馬?”
靖文帝看了一旁的柏誌儀一眼,柏誌儀立刻會意,拱手說道:“方才皇子遇上了昭南王世子。”
他這簡簡單單的一句,靖文帝心裏便明白了。殷楚平日行事荒唐,之前有次在京中縱馬,自己則為了彰顯對他的寵愛,不但沒罰,反而下了一道旨意,就讓他在京中隨便騎。大抵是這莫赫離進外城門的時候,諸臣讓他下馬,他卻看見了殷楚。
靖文帝輕微的歎了口氣,這殷楚,他是殺也不是,留也不是。
殺了,天下悠悠之口,都要說自己當日是搶了兄長的王位,如今竟然不給昭南王府留條血脈。不殺,殷楚也實在總是讓他頭痛,時真時假的瘋,誰都不放在眼裏,惹了多少麻煩,壞了多少規矩。
靖文帝倒也不算老糊塗,知道殷楚對殷疇的皇位仍有威脅,那些舊日曾經支持昭南王的臣子,誰知道他們究竟是見大勢不好的牆頭草,還是蟄伏起來,隻等著來次重擊。
所以,他才在一次次政局愁苦的時候,派人去對付殷楚。說明不能傷了他的性命,其他隨意。好似隻有這麽一次次的看著殷楚受傷,卻又繼續荒唐,好似全無感觸,靖文帝才能找迴一絲安穩的感覺。
到了後來,這竟然慢慢的成了一種病態。
靖文帝看向莫赫離,緩聲說道:“京中縱馬,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夠,此事我不能允你。”
“那為何他可以?”莫赫離問道。
靖文帝嘴角抽搐了一下,說道:“又琰自然有他的不同之處。”說完擺了擺手,便讓莫赫離退下了。
莫赫離也不多做糾纏,跟著陸湛之等人前去客省,於他分配住處。
他們方一離去,朝廷上就亂了,方才那些半句聲不吭的朝臣們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朝上總的分為兩派,蕭羅為主的主和派,和江衡為首的主戰派。
蕭羅認為如今大胤方經過十年前的那場大亂,元氣尚未恢複,不應主動撩撥北胡。不若再過幾年,待準備好了,且北胡主動惹事兒,如此這般,於名於勝負皆有好處。
江衡則大不以為然。當日他駐守邊關,北胡雖是強勢,但大胤也並非撐不住。北胡戰力雖強,但卻不如大胤國事豐厚,雙方僵持下去,大胤必然要勝過北胡。此時就算北胡攻來,大胤並非不能一戰。
雙方唇槍舌戰,各自據理力爭。蕭羅一貫是會揣摩聖意的,又會逮人的錯處,一聽江衡說出這般話,立刻反問道:“大將軍的意思是,當然先皇與北胡簽下這合約,是犯了糊塗?原本我們隻要拖便能拖的北胡投降?”
江衡聽他提起先皇,知道他又要構陷於自己,但畢竟是個粗人,心直口快:“朝廷年年給那北胡十萬兩白銀,再拖個幾年下去,那北胡更是馬肥兵壯,何提我大胤恢複元氣?”
蕭羅笑了:“大將軍您這是在挑我的不是,還是在挑宰相的不是?亦或是在挑整個朝廷的不是?每年年末,各部都會擬了一年的支出,合攏一年的實賬,來內閣報備。六部尚書同豐宰相、我一起商討。這支出和實賬,也年年都是聖上同意了,內侍監掌印公公曹洪這才批紅,才能落到實處。即便這般,朝廷年年尚有盈餘。你若隻挑我一個人的不是,那便不需拿這十萬兩白銀來說事兒。”
江衡罵道:“有盈餘,不代表這銀子要白白送給他人。”
蕭羅與其針鋒相對:“白白送給他人?這銀子保的是我大胤平安,百姓安居,何為白送?難道要送給大將軍你的延慶道,讓你在百姓中征兵加軍餉賦稅,邊疆戰事不停,百姓民不聊生,這才是用到了正地方?”
江衡聽著他這滿腔歪理,恨恨說道:“那是用在了外人身上!他日北胡兵強馬壯,該當如何?山西大旱,你們竟然將延慶道的軍餉拿去賑災,既然朝廷有盈餘,為何不出?!”
蕭羅搖了搖頭:“大將軍啊大將軍,您這說著說著,可是把自己的老底給漏了。我們都知道,這天下太平的時候,武將是沒功沒賞的。你若要給自己掙功名,便自己去同北胡打罷,我們大胤的老百姓,可不陪你,幫你建功立業!”
江衡瞪大眼睛:“胡說!江某一生,從小便在沙場征戰,命都豁出去了,就是為了保家衛國!何談為自己掙功名?!倒是你,整日玩弄權術,到了這等時候,竟然還說這些話!”
蕭羅“嘖嘖”兩聲:“大將軍您的聲音實在是太大了,震得蕭某耳朵嗡嗡直響,聽不清您方才說了什麽,勞煩您再說一次?”
江衡被他這番堵得說不出話,就聽見蕭羅慢悠悠的說道:“大將軍,是否需要蕭某提醒您?當日延慶道和北胡交戰,北胡是如何一溜煙兒似的,跑到了華京城下?”
江衡聽他這麽說,更是氣急。當日北胡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讓自己以為同北胡大部作戰,實際北胡早已經摸清了地形,幾縱騎兵突飛猛進的到了華京城下。可就這麽幾支隊伍,竟然能將華京裏的那些人嚇得求和。
自己尚在邊疆征戰,刀頭舔血與敵人廝殺,這頭卻傳來議和的消息。那之後他三日未眠,不知自己究竟是誰,在何地方。可這事兒是他的錯,未能識破北胡詭計。當日皇上欲降罪於他,反而是北胡那莫須齊替他說了一嘴——若不是大胤有江衡,那北胡早已經踏進雍陽關,破城闕碎山河了。
江衡的命就這樣被保了下來,先帝未過多久便駕崩了,靖文帝登基,這才又重新重用江衡,恢複了他往日的榮光。
想到這兒,江衡便再也說不出話。
靖文帝看著台下兩人這般唇槍舌戰,心裏煩躁,不欲在這戰與不戰之上多加糾纏,問了一句:“今日又琰是怎麽迴事兒?”
殿內有人見了,便將當時的情景事無巨細的說了一遍,因怕得罪人,隱去了江宛的名字,隻說那是路旁一名普通百姓。
靖文帝聽了,輕輕的冷笑一聲:“這莫赫離原本就不是來講道理的,便也隻有又琰這種也不講理的,才能治得了他。”
蕭羅聽出靖文帝的語氣,便跟著說道:“便也隻是嘴上占些小便宜罷了。那莫赫離本就是北胡人,北胡人哪裏比的上大胤的談辭呢。”
靖文帝說道:“蕭羅不可這麽說,又琰這也算是立了功勞一件。曹洪,從內務司領了絲綢五千匹去,賞昭南王世子。”
曹洪在旁應下。
靖文帝這又轉頭看向宰相豐忱,問道:“宰相,你來看看,這莫赫離為何要這時候來華京?”
豐忱對靖文帝一拜,一字一句緩緩說道:“老臣以為,這莫赫離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聽聞他在北胡可謂戰無敵手,又深受莫須齊的喜愛,這才來大胤,想要立點功勞。二來是向我們示威,他們北胡在我大胤隨便走,沿路巡撫竟都未發現。”
“這興許是他們的計謀,讓我們先自己亂了,懲治沿路巡撫。”蕭羅在旁說道。
豐忱點了點頭:“蕭右相所說,也有道理。”
靖文帝:“那宰相認為,如今應如何做?”
豐忱想了片刻,迴道:“以不變應萬變。莫赫離不過是北胡諸多皇子中的一位,既不是大君,也無繼承之名。吾等便將他當做前來進賀的藩國使者罷了,既不能疏遠,亦不能諸多事情太合他的意。”
……
當日的殷楚是什麽樣子?雖是調皮些,可卻隨了昭南王的溫潤性子。從不像同齡的那些男孩子,非要在小貴女們麵前顯得自己有多厲害,欺負的小貴女們一個個的直流眼淚。畢竟他也是皇長孫,必然要為自己的弟弟們做些規矩的。
“真的?”江茗不信。
“真的。”殷楚沉聲說道。“那你呢?小時候被人欺負過?”
“噗。”江茗笑了出來:“十歲之前我不記得了,但十歲之後,根本沒人敢欺負我。”
“那就好。”殷楚笑得溫柔,伸手揉了下江茗的頭頂。
“你幹什麽呢!”喬靳和飛浮兩個人看著這邊,見到這種情況,兩人同時拍了桌子,站起身來。
殷楚和江茗同時轉頭,看向那邊兩個激動的人,一副要來和殷楚拚命的樣子。
江茗想了想,也轉頭看殷楚,一拍桌子:“誰讓你摸我頭的?!”
……
到了夜裏再深的時候,殷楚見喬靳喝的有些醉了,天色也漸漸晚了下來,便吩咐了人去備轎子。一頂轎子送喬靳迴去,一頂轎子送江茗迴去。他又擔心江茗安全,便主動送江茗迴府。
轎子從如意居出來,拐進小巷,殷楚站在轎外,江茗坐在轎內,轎柄吱呀吱呀,月亮半圓半彎懸在天上,遠處傳來幾聲犬吠,兩人隔著一布簾子,各自想著心事。
大抵是從快樂突然進了冷清,誰都有點不習慣。
過了片刻,江茗突然在轎內開口道:“多謝世子送我迴府。”
殷楚嘴角勾起:“不必。”
屋簷上麵隱隱有人影閃過,蟄伏在黑暗當中,一言不發,隻靜靜的看著這頂轎子走過。時間像是在這個時候無限拉伸,拉伸進了陰影,再從另一頭鑽出來,消失與存在都無聲無息。
殷楚抬頭看了一眼四周,沉聲對江茗說道:“我就送你到這兒了,突然想起還有些事。”
“世子請便。”江茗答道。
殷楚站定在原地,待到抬著江茗的小轎轉了個彎,他這才轉身,看向屋頂:“既然來了,就別遮遮掩掩了。”
另一側,小轎當中,江茗開口輕聲問道:“有人?”
飛浮應道:“有人。十三個,都是功夫不差的。”
“目標是殷楚?”江茗想到上次殷楚受傷的模樣,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嗯,應該是。”飛浮補充了一句:“方才這些人一直跟著轎子,我們走了,他們卻未曾追上來。”
遠方現今連狗吠的聲音都沒了,狗也怕惡人,隻是不知道它怕的究竟是哪個惡人?
好似過了良久,江茗終於開口問道:“他會死嗎?”
飛浮如實答道:“不知道。”
江茗幽幽的歎了口氣:“下轎,我們迴去看看。”
飛浮是真的沒有料到江茗竟然有這般打算,她連忙搖頭:“小姐,不行。這群人尚不知道是什麽身份什麽功夫,何況人數眾多,若是我們貿貿然的迴去了,出個意外,或是被記下麵孔,日後來尋仇,我怎麽同喬靳交代?”
江茗看了她一眼:“風裏來浪裏去,我們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還怕這幾隻藏在華京的富貴蟲子不成?”
飛浮無奈,歎了口氣:“您是小姐,您說了算。”
江茗又將手裏的帕子遞給飛浮,自己另拿了一塊帶在麵上:“做好事不留姓名,別讓人看見,遮住臉。”
飛浮按著做了,江茗塞了些零碎銀子給了轎夫:“知道什麽叫做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嗎?”
轎夫接了銀子,連忙點頭:“小姐您放心,我們都是如意居養著的轎夫。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我們都懂。”
既然是如意居的轎夫,江茗這便放心了,自己帶著飛浮轉身往迴走。
江茗心裏砰砰直打鼓,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喝了太多的酒,已經犯糊塗了,還是為了那一年多後會戰死的殷楚,亦或是隻是為了今晚這一場酒。
人果然不能吃太好的東西,吃了就會心軟,做些出格的事情。
轉過巷口,江茗眉頭微微蹙起——這正處於戰場中心的、那個以一敵眾卻仍然顯得遊刃有餘的人,是殷楚?
殷楚聽見腳步,以為是這些人的援軍,他一腳踩在其中一個黑衣人的肩膀上,將他踹的直接飛了出去。借著這個空檔,他看到江茗站在那拐角處,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就算是她用帕子遮住了半張臉,她的那雙眼睛,他卻記得清清楚楚。
一個黑衣人閃了過來,瞄著殷楚上次受傷的左臂揮了過去,殷楚一個側身,發尾輕甩,擦過臉龐。他又轉頭看江茗,目光猶如黑夜繁星,亮的讓人心驚。
江茗小聲對飛浮說道:“去幫幫他吧。”
飛浮一撇嘴:“就這麽幾個人,你看他,還不是綽綽有餘。上次在茶館,這人竟然還裝作什麽功夫都不會,小姐,你可切莫被他騙了。”
江茗歎了口氣,忙著胡亂給自己找了個借口:“讓你去就去。不管是幫的多餘,或是不多餘,這人不是咱們票號的大靠山嗎?他若是沒了,咱們的太和樓怎麽辦?”
一聽這話,飛浮立刻應了,縱身出去。
飛浮一來,殷楚反而不樂意了,他趁著空襲,低聲問道:“你們小姐怎麽辦?”
飛浮掐著嗓子,做出一副嘶啞的腔調:“少廢話,快點把這幾個人砍了,我還要迴去給小姐燒熏籠呢!”
…………
江茗迴了江府,待到夜裏,從壽謙票號傳來了信兒,江茗打開一看,嘴角浮現一絲嘲諷。
莫赫離見靖文帝,不跪不拜,說自己乃是北胡大君之子,兩國乃兄弟之國,論起來靖文帝算是他的伯父。你見過有小輩去叔叔家,見了叔叔就跪的嗎?什麽?聽說你們大胤過年的時候會拜長輩?我們北胡不流行,北胡男子膝下有黃金,見了大君尚不用拜,何提父母長輩?
在旁的幾位朝臣目瞪口呆,覺得他說的似乎有那麽些道理,但又不對,被憋的的說不出個所以然。
陸湛之站了出來,說皇子方才在外城門所說,踏上大胤的國土,便要遵守大胤的規矩,如今怎得又換了種北胡說法?
莫赫離衝他一笑,說道:“拜,當然也可以。但聽說大胤小輩拜了之後有壓歲錢拿。伯父你是送我十萬兩白銀呢?還是給我雍陽關以北劃給我?”
靖文帝一下被氣得臉色鐵青。那年年給北胡送去的十萬兩白銀乃是他心中痛處,更是為國為君的恥辱,如今再被提起,就像在他胸口捅刀子似的。
這莫赫離明顯就是來找茬的,可靖文帝偏生不能說什麽,也不敢做什麽。北胡戰力強盛,否則當日也不會簽那喪權的條約。他若是敢對莫赫離下手,儼然就是給北胡手上遞刀子。
莫赫離還十分大方的擺了擺手:“既然伯父不舍得,那我就不拜了,以免被人說是強人所難。”
話題這才被朝臣給帶了過去,靖文帝問莫赫離此次為何來華京。莫赫離迴道:“聽聞大胤要過年了,我尚未見過,出來開開眼界。”
靖文帝強撐著和他閑扯兩句,好不容易覺得差不多了,靖文帝將莫赫離在京期間陪同的差事交給了引進司和陸湛之,洪悟因今日失態,被降了官位,副使柏誌儀補上。另命客省權利配合,好好招待這位北胡皇子。
莫赫離出殿門的時候,似是想起了什麽,轉頭看向靖文帝:“叔叔,聽說京中可以騎馬?”
靖文帝看了一旁的柏誌儀一眼,柏誌儀立刻會意,拱手說道:“方才皇子遇上了昭南王世子。”
他這簡簡單單的一句,靖文帝心裏便明白了。殷楚平日行事荒唐,之前有次在京中縱馬,自己則為了彰顯對他的寵愛,不但沒罰,反而下了一道旨意,就讓他在京中隨便騎。大抵是這莫赫離進外城門的時候,諸臣讓他下馬,他卻看見了殷楚。
靖文帝輕微的歎了口氣,這殷楚,他是殺也不是,留也不是。
殺了,天下悠悠之口,都要說自己當日是搶了兄長的王位,如今竟然不給昭南王府留條血脈。不殺,殷楚也實在總是讓他頭痛,時真時假的瘋,誰都不放在眼裏,惹了多少麻煩,壞了多少規矩。
靖文帝倒也不算老糊塗,知道殷楚對殷疇的皇位仍有威脅,那些舊日曾經支持昭南王的臣子,誰知道他們究竟是見大勢不好的牆頭草,還是蟄伏起來,隻等著來次重擊。
所以,他才在一次次政局愁苦的時候,派人去對付殷楚。說明不能傷了他的性命,其他隨意。好似隻有這麽一次次的看著殷楚受傷,卻又繼續荒唐,好似全無感觸,靖文帝才能找迴一絲安穩的感覺。
到了後來,這竟然慢慢的成了一種病態。
靖文帝看向莫赫離,緩聲說道:“京中縱馬,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夠,此事我不能允你。”
“那為何他可以?”莫赫離問道。
靖文帝嘴角抽搐了一下,說道:“又琰自然有他的不同之處。”說完擺了擺手,便讓莫赫離退下了。
莫赫離也不多做糾纏,跟著陸湛之等人前去客省,於他分配住處。
他們方一離去,朝廷上就亂了,方才那些半句聲不吭的朝臣們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朝上總的分為兩派,蕭羅為主的主和派,和江衡為首的主戰派。
蕭羅認為如今大胤方經過十年前的那場大亂,元氣尚未恢複,不應主動撩撥北胡。不若再過幾年,待準備好了,且北胡主動惹事兒,如此這般,於名於勝負皆有好處。
江衡則大不以為然。當日他駐守邊關,北胡雖是強勢,但大胤也並非撐不住。北胡戰力雖強,但卻不如大胤國事豐厚,雙方僵持下去,大胤必然要勝過北胡。此時就算北胡攻來,大胤並非不能一戰。
雙方唇槍舌戰,各自據理力爭。蕭羅一貫是會揣摩聖意的,又會逮人的錯處,一聽江衡說出這般話,立刻反問道:“大將軍的意思是,當然先皇與北胡簽下這合約,是犯了糊塗?原本我們隻要拖便能拖的北胡投降?”
江衡聽他提起先皇,知道他又要構陷於自己,但畢竟是個粗人,心直口快:“朝廷年年給那北胡十萬兩白銀,再拖個幾年下去,那北胡更是馬肥兵壯,何提我大胤恢複元氣?”
蕭羅笑了:“大將軍您這是在挑我的不是,還是在挑宰相的不是?亦或是在挑整個朝廷的不是?每年年末,各部都會擬了一年的支出,合攏一年的實賬,來內閣報備。六部尚書同豐宰相、我一起商討。這支出和實賬,也年年都是聖上同意了,內侍監掌印公公曹洪這才批紅,才能落到實處。即便這般,朝廷年年尚有盈餘。你若隻挑我一個人的不是,那便不需拿這十萬兩白銀來說事兒。”
江衡罵道:“有盈餘,不代表這銀子要白白送給他人。”
蕭羅與其針鋒相對:“白白送給他人?這銀子保的是我大胤平安,百姓安居,何為白送?難道要送給大將軍你的延慶道,讓你在百姓中征兵加軍餉賦稅,邊疆戰事不停,百姓民不聊生,這才是用到了正地方?”
江衡聽著他這滿腔歪理,恨恨說道:“那是用在了外人身上!他日北胡兵強馬壯,該當如何?山西大旱,你們竟然將延慶道的軍餉拿去賑災,既然朝廷有盈餘,為何不出?!”
蕭羅搖了搖頭:“大將軍啊大將軍,您這說著說著,可是把自己的老底給漏了。我們都知道,這天下太平的時候,武將是沒功沒賞的。你若要給自己掙功名,便自己去同北胡打罷,我們大胤的老百姓,可不陪你,幫你建功立業!”
江衡瞪大眼睛:“胡說!江某一生,從小便在沙場征戰,命都豁出去了,就是為了保家衛國!何談為自己掙功名?!倒是你,整日玩弄權術,到了這等時候,竟然還說這些話!”
蕭羅“嘖嘖”兩聲:“大將軍您的聲音實在是太大了,震得蕭某耳朵嗡嗡直響,聽不清您方才說了什麽,勞煩您再說一次?”
江衡被他這番堵得說不出話,就聽見蕭羅慢悠悠的說道:“大將軍,是否需要蕭某提醒您?當日延慶道和北胡交戰,北胡是如何一溜煙兒似的,跑到了華京城下?”
江衡聽他這麽說,更是氣急。當日北胡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讓自己以為同北胡大部作戰,實際北胡早已經摸清了地形,幾縱騎兵突飛猛進的到了華京城下。可就這麽幾支隊伍,竟然能將華京裏的那些人嚇得求和。
自己尚在邊疆征戰,刀頭舔血與敵人廝殺,這頭卻傳來議和的消息。那之後他三日未眠,不知自己究竟是誰,在何地方。可這事兒是他的錯,未能識破北胡詭計。當日皇上欲降罪於他,反而是北胡那莫須齊替他說了一嘴——若不是大胤有江衡,那北胡早已經踏進雍陽關,破城闕碎山河了。
江衡的命就這樣被保了下來,先帝未過多久便駕崩了,靖文帝登基,這才又重新重用江衡,恢複了他往日的榮光。
想到這兒,江衡便再也說不出話。
靖文帝看著台下兩人這般唇槍舌戰,心裏煩躁,不欲在這戰與不戰之上多加糾纏,問了一句:“今日又琰是怎麽迴事兒?”
殿內有人見了,便將當時的情景事無巨細的說了一遍,因怕得罪人,隱去了江宛的名字,隻說那是路旁一名普通百姓。
靖文帝聽了,輕輕的冷笑一聲:“這莫赫離原本就不是來講道理的,便也隻有又琰這種也不講理的,才能治得了他。”
蕭羅聽出靖文帝的語氣,便跟著說道:“便也隻是嘴上占些小便宜罷了。那莫赫離本就是北胡人,北胡人哪裏比的上大胤的談辭呢。”
靖文帝說道:“蕭羅不可這麽說,又琰這也算是立了功勞一件。曹洪,從內務司領了絲綢五千匹去,賞昭南王世子。”
曹洪在旁應下。
靖文帝這又轉頭看向宰相豐忱,問道:“宰相,你來看看,這莫赫離為何要這時候來華京?”
豐忱對靖文帝一拜,一字一句緩緩說道:“老臣以為,這莫赫離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聽聞他在北胡可謂戰無敵手,又深受莫須齊的喜愛,這才來大胤,想要立點功勞。二來是向我們示威,他們北胡在我大胤隨便走,沿路巡撫竟都未發現。”
“這興許是他們的計謀,讓我們先自己亂了,懲治沿路巡撫。”蕭羅在旁說道。
豐忱點了點頭:“蕭右相所說,也有道理。”
靖文帝:“那宰相認為,如今應如何做?”
豐忱想了片刻,迴道:“以不變應萬變。莫赫離不過是北胡諸多皇子中的一位,既不是大君,也無繼承之名。吾等便將他當做前來進賀的藩國使者罷了,既不能疏遠,亦不能諸多事情太合他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