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良田被淹,這乃兇兆。”
“好好的怎麽會發生水災?莫不是人為?”
“開年第一天,就遭遇天災,這一年可怎麽過?”
眾大臣憂心忡忡,一副天要塌下來的惶恐樣,而在一群人叫嚷著要慘了時,一道畫風清奇的聲音出現了:“萬幸,萬幸,春播還未開始,田地裏並沒有稻穀,不然就損失大了。”
說這話的是農業司的官員,他的聲音不大,但他身邊的人都聽到了,頓時有人跟著附和:“天佑陛下,天佑東林。此時發生水災,卻不傷及一穀一粒,必是上天看到陛下的仁慈,不忍陛下治下的百姓受災,才特意降此災對我們的示警。”
這個時候發生水災,是人為還是天災對百姓來說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安百姓的心,如何保住皇上的名聲。
眾人這時才反應過來,站在前排地悄悄看了皇上一眼,見皇上麵沉如墨,心中咯噔一跳,想也不想就匍匐跪下,高唿“天佑陛下!”
有人帶頭,餘下的人反應過來,紛紛跪下,高喊:“天佑東林。”
“天佑陛下。”
……
大臣們一聲接一聲,喊得震天響地,喊得正氣凜然,喊得自己都信了,皇上聽著,陰沉的麵容也因此好轉幾分。
大年初一出現這樣的事,他最怕的不是財物上的損失,而是百姓失去信念,會對朝廷失望,會對他這個皇帝失望,認為他這個皇帝德行有虧,才會讓上天降下懲罰。
現在有了“上天提前示警”的說詞,好歹能混得過去,能保住了他這個皇上的顏麵,不讓百姓對朝廷、對皇上失去信心。
至於這次水災是人為還是天災,這個暗中可以慢慢查,當務之急是平息水災帶來的不利影響。
有了上天提前示警這個說法還不夠,朝臣們還得讓百姓接受這個說法,相信這是上天對皇上的厚愛,對朝廷的厚愛,老天爺才會在非洪澇時節降下水災。
具體要怎麽做,就不是皇上要考慮的問題,他在大年初一把一眾朝臣召進宮,就是讓他們集思廣益,做出應對之策。
食君之祿,為君為憂。朝臣們也顧不得今天是大年初一,紛紛留在內閣與王相等人一起商量應對之法,但是……
不等他們將一係列應對之法做出來,又傳來良田被淹的消息。
“淄安千畝良田被淹。”
“兩廣傳來消息,也有良田被淹。”
“蜀地亦有良田被淹。”
……
從朝臣們進宮後,幾乎每隔一個時辰,就會有良田被淹的消息傳來,一眾朝臣都麻木了。
到傍晚時分,戶部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有萬傾良田被淹。”
“淹了這麽多田,上天提前示警的說法,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戶部尚書年歲很大,資曆也老,這話旁人不敢說,也隻有他敢說。
此言一出,一眾朝臣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農業司的官員,突然興奮的大喊……
第795章 背鍋,奇怪的事
“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管著農業司的那位官員,手捧一本舊冊子,高聲大喊了一句!
他這一喊,打破了內閣死一般的寧靜,引得所有人齊齊看向他:這人莫不是蠢的?這時候大聲喧嘩,是嫌王相脾氣太好了嗎?
果然,王相拉下了臉,眉頭一凝,嗬斥道:“現在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空管些奇怪的事?”
要不是接下來水田養魚的事,還要麻煩農業司,王相都想直接把人趕出去。
大過年的,遇到水災淹田已經夠糟心了,更糟心的是,還有一群不靠譜的屬下。
“不,不是……是,是……”農業司的官員看上去很年輕,頂多三十出頭,他平日裏悶不吭聲,雖官居五品,然農業司一向不被人重視,他在百官之中毫無存在感。
被王相一嗬,可憐的五品小官嚇得腿都抖了,說話結結巴巴的……
“什麽是不是的?有話快說!”王相見對方可憐,深吸了口氣,不斷告訴自己,別跟一個不入流的小官計較。
“大,大人,您,您看……”農業司的官員白著一張臉,小心翼翼的將手中的冊子遞給王相,也不敢多話。
王相掃了一眼,不耐煩的道:“戶部的田產登記冊,你之前沒有見過?”
“不,不是……是……大人您看這裏,京城附近淹的田是袁家的。”那農業司的官員,生怕惹怒王相,氣都不帶喘,說得極快。
“袁家?”王相眼眸一挑,腦子似有什麽閃過,但太快了,沒有抓住。
“是,是的。戶部冊子上登記,那些田地全是袁家。”農業司的官員急忙將身後的冊子,一本一本打開,翻到他折角的頁麵,一行行指給王相看:“不僅僅是京城被淹了的那些地……大人您看這裏,蜀地淹的田地也是袁家的,淄縣淹了的田地也是袁家名下的,我把先前所有被水淹的田地,與戶部的冊子一一核對,發現……”
“發現了什麽?”王相眼前一亮,急不可奈的道。
其他的官員亦是一樣,齊刷刷的看向農業司的官員。
不過,這一次不是嫌棄,而是期待……
他們好像發現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指不定這次有背鍋的了。
是的!
農業司的官員,被眾多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官盯著,頓時更緊張了,手中的冊子差點掉了下去。他深吸了口氣,哆嗦的道:“下官,下官發現……今天報上來的,所有被水淹的田地,全都是袁家名下的田地。”
“你確定?全是袁家的田地?沒有別人家的田地被淹了?”王相瞳孔猛地一收,搶過對方手中的登記冊,一頁頁的翻起來,為了確保消息沒有差錯,他又將先前的情報,與登記冊一一核實,越看越心驚……
上萬傾良田,一夜之間被淹就足夠叫人害怕了,更叫人害怕的是,這些田地好巧不巧都是一家的。
這絕不是巧合!
也絕不是天災!
就算老天爺有眼,也不會隻盯著一家報複。
“果然,果然是袁家田的地……也隻有袁家的田地遭了災。”王家看完,啪的一聲合上登記冊,重重地吐了口氣。
他知道這事是誰做的!
楚九歌!
除了她以外,再不會有第二個人,會用這種方式報複袁家。
隻是,楚九歌是怎麽做到的?
袁家的田地遍布各城各村,她怎麽能做到,在一夜之間引水將其全部淹滅?
太可怕了!
楚九歌太可怕了!
“我看看,我看看!”王相放下冊子,他身後的官員便擠了上來,想要核實。
這個發現太重要了,重要到……能毀滅一個家族。
“真的全是袁家的田地!”
“這是巧合嗎?怎麽可能淹的全是袁家的田地?你看……這兩塊地連在一起,左邊是袁家的,隻有左邊被淹了。”
“這一塊也是,隻隔了一道溝,就隻淹了一塊。”
隨著皇上對袁家不滿,袁相失勢,袁家在朝廷上的力量越來越弱,為他們說話的官員也越來越少,大部分官員發現此事,第一反應都是默默地把黑鍋推給了袁家。
沒辦法,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大年初一,京城周邊的良田好好的被淹,他們可以說是上天示警,提前預告災難,但是……
全國各地呢?
全國各地都有良田被水淹了,這還是示警嗎?
他們說了,百姓會信嗎?
就算百姓信了,也會對朝廷、對皇上不滿。
上天好好的示警做什麽?
肯定是皇上或者朝廷做錯了事,引得上天不滿,不然好好的,上天怎麽會降下災禍示警?
為了皇上的名聲,為了朝廷的顏麵,這事隻能推給袁家了!
“這,這應該是巧合,大家先別胡亂猜測。”袁家派係的官員,在朝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弱,眼見一眾大佬就要定調子,他們也顧不得了,連忙出聲為袁家說話。
“報複!這一定是有人報複!這次的水災必定是人為的。王相,我們得稟報給皇上知曉,請皇上查明真相。”
“就是!這事肯定是報複,不然這麽多田地都在一片,怎麽可能隻淹袁家的田地,不淹別家的田地?這一定是人為的,是有人報複袁家。”
“楚九歌!肯定是楚九歌!楚九歌在報複袁相冷落她,沒有見她的事。”
“王相,請明查呀!”
“王相,臣請纓,給臣十天的時間,必定查明此事。”
袁家派係的官員紛紛出言,想要將此次的水災定性為人禍,隻要是人禍,屆時便是查不到證據,也能推一個人出來背鍋,進而保住袁家。
但要是定性為天災,袁家就完了。
“嗬……”王相嗤笑了一聲,他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同意。他冷淡而矜持的對農業司的官員道:“將你的發現整理成冊,寫成折子,一個時辰後,隨本官去見陛下。”
王相說完,又掃向那幾個為袁家說話的官員:“至於要如何處理,陛下自有定奪。”
“下官這就去辦。”農業司的官員麵上一喜,鄭重的作個揖。
他知道,他要起來了!
在農業司熬了十多年,終於要起來了,他總算沒有辜負北王的培養……
第796章 吐血,楚九歌的命
在農業司的小官整理折子一個時辰,又有三地田地被水淹了。
這一次,不需要人提醒,一眾大臣就去核對戶部的冊子,發現……
“袁家的田地!”
“果然是袁家!”
“袁家今年犯太歲了。”
在場的都是人精,個個心理都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但大家都不會點明了說。
“好好的怎麽會發生水災?莫不是人為?”
“開年第一天,就遭遇天災,這一年可怎麽過?”
眾大臣憂心忡忡,一副天要塌下來的惶恐樣,而在一群人叫嚷著要慘了時,一道畫風清奇的聲音出現了:“萬幸,萬幸,春播還未開始,田地裏並沒有稻穀,不然就損失大了。”
說這話的是農業司的官員,他的聲音不大,但他身邊的人都聽到了,頓時有人跟著附和:“天佑陛下,天佑東林。此時發生水災,卻不傷及一穀一粒,必是上天看到陛下的仁慈,不忍陛下治下的百姓受災,才特意降此災對我們的示警。”
這個時候發生水災,是人為還是天災對百姓來說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安百姓的心,如何保住皇上的名聲。
眾人這時才反應過來,站在前排地悄悄看了皇上一眼,見皇上麵沉如墨,心中咯噔一跳,想也不想就匍匐跪下,高唿“天佑陛下!”
有人帶頭,餘下的人反應過來,紛紛跪下,高喊:“天佑東林。”
“天佑陛下。”
……
大臣們一聲接一聲,喊得震天響地,喊得正氣凜然,喊得自己都信了,皇上聽著,陰沉的麵容也因此好轉幾分。
大年初一出現這樣的事,他最怕的不是財物上的損失,而是百姓失去信念,會對朝廷失望,會對他這個皇帝失望,認為他這個皇帝德行有虧,才會讓上天降下懲罰。
現在有了“上天提前示警”的說詞,好歹能混得過去,能保住了他這個皇上的顏麵,不讓百姓對朝廷、對皇上失去信心。
至於這次水災是人為還是天災,這個暗中可以慢慢查,當務之急是平息水災帶來的不利影響。
有了上天提前示警這個說法還不夠,朝臣們還得讓百姓接受這個說法,相信這是上天對皇上的厚愛,對朝廷的厚愛,老天爺才會在非洪澇時節降下水災。
具體要怎麽做,就不是皇上要考慮的問題,他在大年初一把一眾朝臣召進宮,就是讓他們集思廣益,做出應對之策。
食君之祿,為君為憂。朝臣們也顧不得今天是大年初一,紛紛留在內閣與王相等人一起商量應對之法,但是……
不等他們將一係列應對之法做出來,又傳來良田被淹的消息。
“淄安千畝良田被淹。”
“兩廣傳來消息,也有良田被淹。”
“蜀地亦有良田被淹。”
……
從朝臣們進宮後,幾乎每隔一個時辰,就會有良田被淹的消息傳來,一眾朝臣都麻木了。
到傍晚時分,戶部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有萬傾良田被淹。”
“淹了這麽多田,上天提前示警的說法,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戶部尚書年歲很大,資曆也老,這話旁人不敢說,也隻有他敢說。
此言一出,一眾朝臣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農業司的官員,突然興奮的大喊……
第795章 背鍋,奇怪的事
“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管著農業司的那位官員,手捧一本舊冊子,高聲大喊了一句!
他這一喊,打破了內閣死一般的寧靜,引得所有人齊齊看向他:這人莫不是蠢的?這時候大聲喧嘩,是嫌王相脾氣太好了嗎?
果然,王相拉下了臉,眉頭一凝,嗬斥道:“現在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空管些奇怪的事?”
要不是接下來水田養魚的事,還要麻煩農業司,王相都想直接把人趕出去。
大過年的,遇到水災淹田已經夠糟心了,更糟心的是,還有一群不靠譜的屬下。
“不,不是……是,是……”農業司的官員看上去很年輕,頂多三十出頭,他平日裏悶不吭聲,雖官居五品,然農業司一向不被人重視,他在百官之中毫無存在感。
被王相一嗬,可憐的五品小官嚇得腿都抖了,說話結結巴巴的……
“什麽是不是的?有話快說!”王相見對方可憐,深吸了口氣,不斷告訴自己,別跟一個不入流的小官計較。
“大,大人,您,您看……”農業司的官員白著一張臉,小心翼翼的將手中的冊子遞給王相,也不敢多話。
王相掃了一眼,不耐煩的道:“戶部的田產登記冊,你之前沒有見過?”
“不,不是……是……大人您看這裏,京城附近淹的田是袁家的。”那農業司的官員,生怕惹怒王相,氣都不帶喘,說得極快。
“袁家?”王相眼眸一挑,腦子似有什麽閃過,但太快了,沒有抓住。
“是,是的。戶部冊子上登記,那些田地全是袁家。”農業司的官員急忙將身後的冊子,一本一本打開,翻到他折角的頁麵,一行行指給王相看:“不僅僅是京城被淹了的那些地……大人您看這裏,蜀地淹的田地也是袁家的,淄縣淹了的田地也是袁家名下的,我把先前所有被水淹的田地,與戶部的冊子一一核對,發現……”
“發現了什麽?”王相眼前一亮,急不可奈的道。
其他的官員亦是一樣,齊刷刷的看向農業司的官員。
不過,這一次不是嫌棄,而是期待……
他們好像發現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指不定這次有背鍋的了。
是的!
農業司的官員,被眾多一品、二品、三品的大官盯著,頓時更緊張了,手中的冊子差點掉了下去。他深吸了口氣,哆嗦的道:“下官,下官發現……今天報上來的,所有被水淹的田地,全都是袁家名下的田地。”
“你確定?全是袁家的田地?沒有別人家的田地被淹了?”王相瞳孔猛地一收,搶過對方手中的登記冊,一頁頁的翻起來,為了確保消息沒有差錯,他又將先前的情報,與登記冊一一核實,越看越心驚……
上萬傾良田,一夜之間被淹就足夠叫人害怕了,更叫人害怕的是,這些田地好巧不巧都是一家的。
這絕不是巧合!
也絕不是天災!
就算老天爺有眼,也不會隻盯著一家報複。
“果然,果然是袁家田的地……也隻有袁家的田地遭了災。”王家看完,啪的一聲合上登記冊,重重地吐了口氣。
他知道這事是誰做的!
楚九歌!
除了她以外,再不會有第二個人,會用這種方式報複袁家。
隻是,楚九歌是怎麽做到的?
袁家的田地遍布各城各村,她怎麽能做到,在一夜之間引水將其全部淹滅?
太可怕了!
楚九歌太可怕了!
“我看看,我看看!”王相放下冊子,他身後的官員便擠了上來,想要核實。
這個發現太重要了,重要到……能毀滅一個家族。
“真的全是袁家的田地!”
“這是巧合嗎?怎麽可能淹的全是袁家的田地?你看……這兩塊地連在一起,左邊是袁家的,隻有左邊被淹了。”
“這一塊也是,隻隔了一道溝,就隻淹了一塊。”
隨著皇上對袁家不滿,袁相失勢,袁家在朝廷上的力量越來越弱,為他們說話的官員也越來越少,大部分官員發現此事,第一反應都是默默地把黑鍋推給了袁家。
沒辦法,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大年初一,京城周邊的良田好好的被淹,他們可以說是上天示警,提前預告災難,但是……
全國各地呢?
全國各地都有良田被水淹了,這還是示警嗎?
他們說了,百姓會信嗎?
就算百姓信了,也會對朝廷、對皇上不滿。
上天好好的示警做什麽?
肯定是皇上或者朝廷做錯了事,引得上天不滿,不然好好的,上天怎麽會降下災禍示警?
為了皇上的名聲,為了朝廷的顏麵,這事隻能推給袁家了!
“這,這應該是巧合,大家先別胡亂猜測。”袁家派係的官員,在朝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弱,眼見一眾大佬就要定調子,他們也顧不得了,連忙出聲為袁家說話。
“報複!這一定是有人報複!這次的水災必定是人為的。王相,我們得稟報給皇上知曉,請皇上查明真相。”
“就是!這事肯定是報複,不然這麽多田地都在一片,怎麽可能隻淹袁家的田地,不淹別家的田地?這一定是人為的,是有人報複袁家。”
“楚九歌!肯定是楚九歌!楚九歌在報複袁相冷落她,沒有見她的事。”
“王相,請明查呀!”
“王相,臣請纓,給臣十天的時間,必定查明此事。”
袁家派係的官員紛紛出言,想要將此次的水災定性為人禍,隻要是人禍,屆時便是查不到證據,也能推一個人出來背鍋,進而保住袁家。
但要是定性為天災,袁家就完了。
“嗬……”王相嗤笑了一聲,他沒有拒絕,但也沒有同意。他冷淡而矜持的對農業司的官員道:“將你的發現整理成冊,寫成折子,一個時辰後,隨本官去見陛下。”
王相說完,又掃向那幾個為袁家說話的官員:“至於要如何處理,陛下自有定奪。”
“下官這就去辦。”農業司的官員麵上一喜,鄭重的作個揖。
他知道,他要起來了!
在農業司熬了十多年,終於要起來了,他總算沒有辜負北王的培養……
第796章 吐血,楚九歌的命
在農業司的小官整理折子一個時辰,又有三地田地被水淹了。
這一次,不需要人提醒,一眾大臣就去核對戶部的冊子,發現……
“袁家的田地!”
“果然是袁家!”
“袁家今年犯太歲了。”
在場的都是人精,個個心理都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但大家都不會點明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