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是一塊硬骨頭,不對,是刺蝟。
是碰紮誰的手,想要拉攏,又拉攏不了。
北王不把皇上看在眼裏,以北王府的名義,向北林發征戰檄文,皇上也捏著鼻子認了。
北王的兵馬說消失就消失,說出現就出現,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瞎子。
不認,不當瞎子能如何?
他可以殺了北王,但不能把北王逼走,不能把北王的兵馬逼走。不然,他這個皇位,都有可能坐不穩。
先前,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聯手攻打東林,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不是他棋差一著,沒有弄死北王,反倒讓北王把兵馬悄悄的轉移到榮蘭,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又怎敢對東林出兵?
有北王坐鎮,有北域兵馬坐鎮的東林,就是猛虎,誰也不敢惹。
這些道理,他不止一次跟武王說過,但顯然……
到現在,武王還是不能接受,也不能認同。
不過,武王好歹知道,下聖旨斥責北王無用,知道用兵了。
要知道,先前他問武王如何處置北王的問題,武王都是一句:“下聖旨召北王迴來,讓他把兵權交出來,進京認罪。”
“抗旨是殺他的大罪,北王他敢抗旨?”
“下旨,殺了便是。”
這話確實符合“帝王”的高傲,但……
事情沒有這麽簡單,當皇帝也沒有這麽簡單。
像北王這樣的人,先不說他的能力能讓所有帝王垂涎,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帝王都舍不得殺他,就說憑北王的能力,誰能輕易殺的了他?
像北王這樣的人,如若不能一擊將其狙殺,就絕對不能動他,不然……
打蛇不死,反受苦害。
就像他現在這樣,他駕馭不住北王,也不敢說能殺得了北王,隻能默許他的行為,假裝不知,對外說北王的一切行為,都是他這個皇上允許的,是他放給自己扯一塊遮羞布。
這種放任是不得已而為知,但何嚐也不是一種策略。
放任北王為所欲為,放任北王不將他這個帝王放在眼裏,放任北王與其他三國為敵。讓北王去對付其他三國,或者讓其他三國,對付北王,他這個皇帝坐收漁利,豈不是更妙?
要知道,除非他這個皇帝,做出什麽惹怒民怨的事,不然……
北王絕不敢輕易謀反。
一旦北王謀反,就是亂臣賊子,天下百姓不會同意,滿朝大臣也不會同意。
知道武王打小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不懂馭下之道,不懂平衡之道,皇上對武王的迴答,雖有失望但無不滿,他耐著性子一點一點掰碎了,把裏麵的道理說給武王聽。
武王聽了,不斷的點頭,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但是……
皇上看到了他滿不在意的神情,和不屑的眼神,不用問就知他沒有放在心上。
武王離去後,皇上重重歎了口氣,心底湧出一股濃濃的無奈,還有自責。
他就不明白了,他不算多蠢的,她更是聰慧透人,本事比男兒還要強,他們二人生出來的孩子,怎麽就一點也不像她呢?
除了長相堪堪有幾分相似外,旁的一點也不像。
是因為,打小長在外麵,被謝老太爺養蠢了的緣故嗎?
一定是這樣的!
他們的孩子怎麽可能蠢,一定是謝家把他的皇兒養蠢了!
皇上給武王找到了理由,心中那一點點失落,便被愧疚所取代了……
如若,他能早早的找到這個孩子,他的皇兒就不會被謝家養成這般樣子了。
這一切,都是他的錯……
北王憑借一紙檄文,挑得北林大亂後,並在儀仗親王的恭迎下,來到了北域二十萬大軍駐紮的地方。
說來,也是老地方。
北域大軍駐紮的地方,就在嘉雲關,也正因此,北王失蹤的三個月內,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的大軍,便是蠢蠢欲動,也不敢勸易攻打東林。
北王手下這些兵,可是常年與魔族戰鬥的。北王手下這些兵,不說個個可為將材,那些領軍的將軍,確實個個都能獨擋一麵。
沒有北王坐鎮,沒有蘇慕白指揮,他們的實力也許會弱上三成,但就算是這樣,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更不用提,他們占了天時、地利。
有這二十萬大軍鎮守嘉雲關,四國和談才能繼續,那幾座被南涼、西鳳和北林占據的城中百姓,才能平安的活下來。
這些人迴來後,朝廷沒有為難他們,但也沒有優待。皇上匆匆派了應頤前來接管,然而讓皇上失望的是,應頤還沒有馴服狼群,北王這個狼頭就迴來了。
大軍潛藏在山中,要走進嘉雲關,需得走一條長達三十八裏的羊腸小道。
小道隻能容兩人並行,兵馬進去後,要退出來就難了,隻能硬著頭發往前行。
而且,小道兩側是群山,最適合設伏不過。
當初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攻打嘉雲關,從這條小道走過時,死傷之慘重,至今都讓他們談之色變。
由此可見,這條小道有多危險。
而今天,此刻,北王就帶著他的人,站在小道的一頭……
第704章 身世,跟皇上坦白
羊腸小道,九死一生。
誰也不知兩側有沒有埋伏,誰也不知兩側有什麽埋伏,誰也不知進去後,還能不能活著出來。
“王爺,屬下先去探探路。”北王的親衛打馬上前,主動說道。
“不必。”北王抬手,阻止親衛上前:“本王自己去。”
對方要的是他的命,任何進去都無用。
“王爺……”親衛一臉不讚同,但北王心意已決,不是親衛能改變的。親衛退而求其次道:“屬下隨同您一起去。”
“不必。”這種小路,進去的人越多越危險。
更何況他們這裏才百來人,便是全進去,又能派上什麽用場?
“王爺,這太危險了。”隨同北王去海上的親衛還好,從嘉雲關趕過去迎接北王迴來的親兵,這三個月受夠了北王不在的,任人宰割、任人擺布的滋味,他們實在是太怕北王出事了。
他們寧可自己死一萬次,也不想北王出事。
“無事。”這條小道,他十年前就走過。
那時,兩側埋伏了足有三萬兵馬,他被堵在裏麵,進不得,退不出,無數巨石從兩側落下,把整條小道都給埋了。
那一次,所有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但他還是活著出來了。
活著,從裏麵走了出來!
那一次,他才真正震懾住了皇上,讓皇上輕易不敢動他。
“我陪你一起去。”楚九歌策馬上前,與北王並行。
她不懂兵法,但也不知這條路有多危險,帶上她也許是累贅,但誰敢保證,有她在,關鍵時刻不能救命呢?
她再不濟,也是一個大夫,是能救命的那種。
她再不濟,也比北王的親兵強,自保沒有問題。
“很……”北王剛開口,楚九歌就截斷了他的話:“我賭……沒有埋伏!”
北王這個時候要死在嘉雲關,皇上就完了。
“好。”到嘴的拒絕,改為滿口應下。
他有九成的把握,可以肯定這條小道上沒有埋伏,餘下一成……
則是蠢貨愚蠢的行為,誰也猜不到。
這天下不缺聰明人,但也不缺不管不顧,隻管眼前的蠢貨。
比如原來的謝五爺,現在的武王。
在北王眼中,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蠢貨,隻顧眼前,隻知眼前。
與這種人無敵……北王很有壓力。
對方太蠢了,你永遠不知道,一個蠢貨下一秒會做什麽。
無法預判對方的行為,許多事情就很難辦了。
“過來。”北王將手遞給楚九歌,手心朝上……
楚九歌看一眼,毫不猶豫的把手,放在北王的手心。
北王輕輕一個用力,楚九歌便淩空躍起,不算寬大的衣擺,如同扇子,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度,而後啪的一聲收起,楚九歌也落到了北王的懷裏……
“走!”一手摟著楚九歌,一手握著韁繩,北王打馬衝入小道。
身後,親衛緊張的看著,一個個眼也不眨,全身緊肉繃得緊緊的,隨時都能衝進去戰鬥。
和小道外緊張的親衛不同,北王與楚九歌一進去,就知道他們猜到了。
應頤是聰明人。
“噠噠噠……”知道小道並無危險,北王便不再策馬,任由馬保持勻速往前行。
“十年前,本王走過這條路,皇上在這裏設伏,試圖誅殺本王。”北王揚起馬鞭,指向左側一塊平麵光滑的大石頭:“那塊石頭,是本王削平的,它原本是凸起來的。”
一劍將巨石削平,可見北王的能力,也可以看出北王當時的怒火。
楚九歌不知如何安慰北王,隻能握住北王橫在她腰間的胳膊,輕輕地拍打……
往前走了千餘米,北王又指著不遠處的上方,道:“看到橫在上方的石頭了嗎?那是皇上的人準備的,他們想要推下來砸死本王,可惜……他們的運氣不太好,那塊石頭掉下來的時候卡住了。現在……它已經和兩側的山峰合為一體,看著就像是本該在這裏一樣。”
小道兩側有很多,當年那一戰留下來的痕跡,那些痕跡很深,哪怕過了十年,仍舊還在。
“可惜了,本王當年……在這裏吐的那口血,已經消失了。那是本王第一次,知道吐出來的血還能有肉沫。”那一次他活著走了出去,但也傷得很重,足足養了一年才好。
“你那時並不像現在這般桀驁,皇上也不能容你?”楚九歌有些不能理解皇上的腦子,到底在想什麽?
是碰紮誰的手,想要拉攏,又拉攏不了。
北王不把皇上看在眼裏,以北王府的名義,向北林發征戰檄文,皇上也捏著鼻子認了。
北王的兵馬說消失就消失,說出現就出現,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瞎子。
不認,不當瞎子能如何?
他可以殺了北王,但不能把北王逼走,不能把北王的兵馬逼走。不然,他這個皇位,都有可能坐不穩。
先前,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聯手攻打東林,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不是他棋差一著,沒有弄死北王,反倒讓北王把兵馬悄悄的轉移到榮蘭,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又怎敢對東林出兵?
有北王坐鎮,有北域兵馬坐鎮的東林,就是猛虎,誰也不敢惹。
這些道理,他不止一次跟武王說過,但顯然……
到現在,武王還是不能接受,也不能認同。
不過,武王好歹知道,下聖旨斥責北王無用,知道用兵了。
要知道,先前他問武王如何處置北王的問題,武王都是一句:“下聖旨召北王迴來,讓他把兵權交出來,進京認罪。”
“抗旨是殺他的大罪,北王他敢抗旨?”
“下旨,殺了便是。”
這話確實符合“帝王”的高傲,但……
事情沒有這麽簡單,當皇帝也沒有這麽簡單。
像北王這樣的人,先不說他的能力能讓所有帝王垂涎,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帝王都舍不得殺他,就說憑北王的能力,誰能輕易殺的了他?
像北王這樣的人,如若不能一擊將其狙殺,就絕對不能動他,不然……
打蛇不死,反受苦害。
就像他現在這樣,他駕馭不住北王,也不敢說能殺得了北王,隻能默許他的行為,假裝不知,對外說北王的一切行為,都是他這個皇上允許的,是他放給自己扯一塊遮羞布。
這種放任是不得已而為知,但何嚐也不是一種策略。
放任北王為所欲為,放任北王不將他這個帝王放在眼裏,放任北王與其他三國為敵。讓北王去對付其他三國,或者讓其他三國,對付北王,他這個皇帝坐收漁利,豈不是更妙?
要知道,除非他這個皇帝,做出什麽惹怒民怨的事,不然……
北王絕不敢輕易謀反。
一旦北王謀反,就是亂臣賊子,天下百姓不會同意,滿朝大臣也不會同意。
知道武王打小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不懂馭下之道,不懂平衡之道,皇上對武王的迴答,雖有失望但無不滿,他耐著性子一點一點掰碎了,把裏麵的道理說給武王聽。
武王聽了,不斷的點頭,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但是……
皇上看到了他滿不在意的神情,和不屑的眼神,不用問就知他沒有放在心上。
武王離去後,皇上重重歎了口氣,心底湧出一股濃濃的無奈,還有自責。
他就不明白了,他不算多蠢的,她更是聰慧透人,本事比男兒還要強,他們二人生出來的孩子,怎麽就一點也不像她呢?
除了長相堪堪有幾分相似外,旁的一點也不像。
是因為,打小長在外麵,被謝老太爺養蠢了的緣故嗎?
一定是這樣的!
他們的孩子怎麽可能蠢,一定是謝家把他的皇兒養蠢了!
皇上給武王找到了理由,心中那一點點失落,便被愧疚所取代了……
如若,他能早早的找到這個孩子,他的皇兒就不會被謝家養成這般樣子了。
這一切,都是他的錯……
北王憑借一紙檄文,挑得北林大亂後,並在儀仗親王的恭迎下,來到了北域二十萬大軍駐紮的地方。
說來,也是老地方。
北域大軍駐紮的地方,就在嘉雲關,也正因此,北王失蹤的三個月內,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的大軍,便是蠢蠢欲動,也不敢勸易攻打東林。
北王手下這些兵,可是常年與魔族戰鬥的。北王手下這些兵,不說個個可為將材,那些領軍的將軍,確實個個都能獨擋一麵。
沒有北王坐鎮,沒有蘇慕白指揮,他們的實力也許會弱上三成,但就算是這樣,也不是那麽好對付的,更不用提,他們占了天時、地利。
有這二十萬大軍鎮守嘉雲關,四國和談才能繼續,那幾座被南涼、西鳳和北林占據的城中百姓,才能平安的活下來。
這些人迴來後,朝廷沒有為難他們,但也沒有優待。皇上匆匆派了應頤前來接管,然而讓皇上失望的是,應頤還沒有馴服狼群,北王這個狼頭就迴來了。
大軍潛藏在山中,要走進嘉雲關,需得走一條長達三十八裏的羊腸小道。
小道隻能容兩人並行,兵馬進去後,要退出來就難了,隻能硬著頭發往前行。
而且,小道兩側是群山,最適合設伏不過。
當初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攻打嘉雲關,從這條小道走過時,死傷之慘重,至今都讓他們談之色變。
由此可見,這條小道有多危險。
而今天,此刻,北王就帶著他的人,站在小道的一頭……
第704章 身世,跟皇上坦白
羊腸小道,九死一生。
誰也不知兩側有沒有埋伏,誰也不知兩側有什麽埋伏,誰也不知進去後,還能不能活著出來。
“王爺,屬下先去探探路。”北王的親衛打馬上前,主動說道。
“不必。”北王抬手,阻止親衛上前:“本王自己去。”
對方要的是他的命,任何進去都無用。
“王爺……”親衛一臉不讚同,但北王心意已決,不是親衛能改變的。親衛退而求其次道:“屬下隨同您一起去。”
“不必。”這種小路,進去的人越多越危險。
更何況他們這裏才百來人,便是全進去,又能派上什麽用場?
“王爺,這太危險了。”隨同北王去海上的親衛還好,從嘉雲關趕過去迎接北王迴來的親兵,這三個月受夠了北王不在的,任人宰割、任人擺布的滋味,他們實在是太怕北王出事了。
他們寧可自己死一萬次,也不想北王出事。
“無事。”這條小道,他十年前就走過。
那時,兩側埋伏了足有三萬兵馬,他被堵在裏麵,進不得,退不出,無數巨石從兩側落下,把整條小道都給埋了。
那一次,所有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但他還是活著出來了。
活著,從裏麵走了出來!
那一次,他才真正震懾住了皇上,讓皇上輕易不敢動他。
“我陪你一起去。”楚九歌策馬上前,與北王並行。
她不懂兵法,但也不知這條路有多危險,帶上她也許是累贅,但誰敢保證,有她在,關鍵時刻不能救命呢?
她再不濟,也是一個大夫,是能救命的那種。
她再不濟,也比北王的親兵強,自保沒有問題。
“很……”北王剛開口,楚九歌就截斷了他的話:“我賭……沒有埋伏!”
北王這個時候要死在嘉雲關,皇上就完了。
“好。”到嘴的拒絕,改為滿口應下。
他有九成的把握,可以肯定這條小道上沒有埋伏,餘下一成……
則是蠢貨愚蠢的行為,誰也猜不到。
這天下不缺聰明人,但也不缺不管不顧,隻管眼前的蠢貨。
比如原來的謝五爺,現在的武王。
在北王眼中,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蠢貨,隻顧眼前,隻知眼前。
與這種人無敵……北王很有壓力。
對方太蠢了,你永遠不知道,一個蠢貨下一秒會做什麽。
無法預判對方的行為,許多事情就很難辦了。
“過來。”北王將手遞給楚九歌,手心朝上……
楚九歌看一眼,毫不猶豫的把手,放在北王的手心。
北王輕輕一個用力,楚九歌便淩空躍起,不算寬大的衣擺,如同扇子,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度,而後啪的一聲收起,楚九歌也落到了北王的懷裏……
“走!”一手摟著楚九歌,一手握著韁繩,北王打馬衝入小道。
身後,親衛緊張的看著,一個個眼也不眨,全身緊肉繃得緊緊的,隨時都能衝進去戰鬥。
和小道外緊張的親衛不同,北王與楚九歌一進去,就知道他們猜到了。
應頤是聰明人。
“噠噠噠……”知道小道並無危險,北王便不再策馬,任由馬保持勻速往前行。
“十年前,本王走過這條路,皇上在這裏設伏,試圖誅殺本王。”北王揚起馬鞭,指向左側一塊平麵光滑的大石頭:“那塊石頭,是本王削平的,它原本是凸起來的。”
一劍將巨石削平,可見北王的能力,也可以看出北王當時的怒火。
楚九歌不知如何安慰北王,隻能握住北王橫在她腰間的胳膊,輕輕地拍打……
往前走了千餘米,北王又指著不遠處的上方,道:“看到橫在上方的石頭了嗎?那是皇上的人準備的,他們想要推下來砸死本王,可惜……他們的運氣不太好,那塊石頭掉下來的時候卡住了。現在……它已經和兩側的山峰合為一體,看著就像是本該在這裏一樣。”
小道兩側有很多,當年那一戰留下來的痕跡,那些痕跡很深,哪怕過了十年,仍舊還在。
“可惜了,本王當年……在這裏吐的那口血,已經消失了。那是本王第一次,知道吐出來的血還能有肉沫。”那一次他活著走了出去,但也傷得很重,足足養了一年才好。
“你那時並不像現在這般桀驁,皇上也不能容你?”楚九歌有些不能理解皇上的腦子,到底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