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邊的銀絲,楚九歌笑了,伸手,用指腹輕輕的,將北王唇邊的銀絲擦去,最後……
指腹按在他的唇中間,輕輕的摩挲著……
北王瞬間僵在原地,身體得緊緊的,他沒有說話,但眼中滿滿都是期待。
楚九歌笑了一聲,卻沒有再進一步,而是……
【支付寶紅包口令:九歌撩人不自知】
第700章 北王,柔情與鐵血
無視北王期待的眼神,楚九歌收迴手,放在自己唇間……
輕輕的吻了一下,微微上挑,風情卻又不純真的眸子,挑釁的看向北王。
帶著一點點聲響,很輕,很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
北王聽到了!
那一聲輕響,在北王耳邊卻如同響雷,震得天動地搖,震得他的心髒,一瞬間炸開了!
滿腔的感情、激動壓在胸腔,讓人恨不得立刻做些什麽,用力地將心中過於激烈的情感釋放出。
這個時候,是個男人就忍不了,然而……
北王是個男人,但他忍住了!
“唿……”滿腹的情意與激動,化為一道綿長的吐氣,和一個熾熱有力的懷抱……
許久後,北王歎氣:“你真是……要逼死本王!”
在楚九歌麵前,他的自製力果然很差,差到他隨時都在失控的邊緣,指不定下一秒,他就失控了而不自知。
“你寵的。”楚九歌將臉埋在北王的懷裏,笑得好不得已:“你看上的,你寵壞的。”
“對,本王看上的,本王寵壞的。”所以,他認了。
……
北王與楚九歌兩人的感情與日俱增,但外部的環境,並沒有因兩人的感情漸好而變好,反倒……
更加惡劣了!
炎熱的天氣,致使溫疫不斷蔓延,甚至有些地方發生了病變,染上疫症的病人出現了新的症狀,應池手中掌握的藥方,根本不管用。
疫症不斷擴大範圍,已有數十城遭殃。城中百姓不斷染上瘟疫,致使田地無人耕種,小商小販也不管進城,一座座鮮活的城池,瞬間失去了生機,如同一潭死水。
應池在楚九歌手中得了甜頭,知道比起丹藥,中草藥的醫治疫症和小傷小病效果更佳。去年,他讓人大量種植各種藥草,同時廣納賢士,招有才能的大夫,能用中草藥治病的大夫。
這一年,擅用中草藥的大夫,在東林地位大大提高,而隨著他們的崛起,高高在上、傲慢不已的丹醫,已變得可有可無。
先前,他們撤離東林的舉動,還能引得百姓慌恐,讓百姓對北王不滿,可隨著擅用中草藥的大夫崛起,隨著應池用中草藥,用比丹藥廉價數倍的藥材,醫好了疫症,醫好了其他的病症,對普通百姓來說,丹醫已變得可有可無。
本來,對普通百姓來說,丹醫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丹醫出診的費用,普通百姓根本負擔不起。底層的百姓一生都不可能求丹醫為其診治,隻能自己估摸著哪裏不舒服,去買藥來吃,或者請神婆上門。
但不管哪一種,都是沒有辦法的選擇,都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現在好了……
朝廷已經證明了,中草藥熬出來的藥,比丹醫好用。
一時間,普通百姓有病了,都不再硬扛,還有那些常年染病,臥床不起的,也不再抱著等死的心態了,而是想盡辦法去找大夫看診。
要知道,請一個擅長用中草藥的大大夫看病,比買一顆丹藥的費用還要低,一般人都負擔得起,而且有些大夫還特別好,你可以用他需要的中草藥抵診費。
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不缺力氣,不怕幹活,就怕花錢……
付出一點勞力,不用花錢就能把病治好,這世間還有比這更好的事?
一時間,擅長用中草藥的大夫,在東林特別搶手。這些人當中,有醫術極佳的,也有半調子的,有治好了病的,自然也有沒有治不好的……
東林百姓有歡喜的,也有罵的,但總得來說還是比之前好了許多。至少,生病的人有了希望,不會像以前一樣絕望,或者生一場不大小不小的病,就能將一個能溫飽的家庭,拖累到賣兒賣女的地步。
因中醫的強勢崛起,不管外在壓力如何,東林內部還算平穩。至目前為止,百姓對朝廷,對皇上雖有不滿,但不至於到失望的地步,更不至於起兵叛亂民……
北王知道,楚九歌很關心那些擅長用中草藥大夫的事,他迴來後特意叮囑下麵的人,收集相關的消息給楚九歌看。
這些事並不難收集,北王讓他手底下的人,收集這種人盡皆知的消息,實在有些浪費人才,但……
北王高興!
楚九歌得知中醫得到百姓的認可,又重迴了曾經的地位,心裏也高興了起來。
楚九歌高興,北王就更高興了,北王一高興,他底下的人就好過了,他手底下的人一好過,對北王交待下來的事就更盡心,做事就更拚了,然後……
皇上、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就高興不起來了!
北王迴來後,第一時間就聯係他手下的人,負責北王安全與依仗的兵馬,第一時間就趕來迎接北王。
應頤阻止了,但沒有用。
以北王的名義,給北林皇帝的檄文,也在第一時間發了出去。
北王在檄文上,嚴厲指責北林皇帝背信棄義的行為,強勢的宣布,半個月內,北林如若不從榮蘭退兵,北王將發兵攻打北林。
為了安撫北林的百姓,檄文上特意寫了,隻要北林不屠殺東林的百姓,北王的大軍將不會傷一個北林百姓。反之,十倍討迴,不死不休!
是的,北王又要再一次打北林!
這一次,北王要光明正大的打,還要讓東林與北林的百姓支持。
檄文一出,在北王手下那些人的安排下,第一時間傳唱天下。
聽到北王說,傷東林百姓一人,必十倍討迴,東林的百姓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還是北王迴來好!”
“北王才是真爺們,朝廷那些軟蛋,除了會割讓城池和談,還會做什麽?”
不說普通百姓,便是文人士子,亦豎起大拇指,高讚北王:“大丈夫是也!”
不管北王此舉,是為了收買人心還是為了造勢,北王都成功了,極度的成功!
一封宣戰的檄文,不僅將北林皇帝,定在背信棄義、卑鄙小人的恥辱柱上,還將東林皇帝襯得軟弱無能。
一句不傷一個北林百姓,一句十倍討迴,不死不休,不僅得了東林百姓的民心,也拿下了北林百姓的心。
有許多北林甚至在想,如若,如若……
【支付寶口令: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701章 內亂,幹掉皇上你就是皇上
如若……
他們是東林人,是被北王保護的人,那該多好?
君不見,北王失蹤的期間,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的駐軍,就在東林境內,可也無一人敢動城中百姓嗎?
要說他們不是礙於北王的威脅,誰信?
有這麽一個,肯護著百姓又有能力的大將,東林的百姓真的很幸福,也很讓人羨慕,尤其是北王征討北林的檄文一出,北林的百姓更是又羨慕又害怕。
羨慕東林的百姓有人保護,害怕他們的皇帝陛下,會為了榮蘭,不顧他們的生死。
天子腳下的百姓還好,他們根本不認為,北王憑著二十萬兵馬,能打到皇城腳下來了,靠近邊境的百姓就慘了……
北王手底下好歹有二十餘萬兵馬,打不到皇城去,破邊境幾座城卻是沒有問題。
“你說……這要如何是好?北王真要打過來了怎麽辦?”
“逃吧!我相信北王的為人,但無法相信皇上。檄文上不是說了,咱們的皇帝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他能做一次小人,就能做兩次,他肯定不會管咱們的死活。”
“我們的命,於那些權貴者而言,不過是螻蟻,誰會在意螻蟻的生死?這世間,也隻有一個東林的北王,肯為百姓征戰,肯為死去的百姓出頭。”
逃!
現在就逃!
逃離邊境,去皇城,去離京城最近的城鎮。
北王的兵馬不多,他能攻下幾座城,卻打不到皇城。
北林邊境城鎮中的百姓,或者離邊境較近的城鎮。城鎮中的百姓,凡是能走的,凡是有點路子的,紛紛打包行李、家產,離家朝皇城的方向走去。
他們進不了皇城,也能到附近,好歹離皇城近,安全一些。
城中的官員和守軍,想要管,可是管不住。光明正大的不放人,他們就夜晚走,偷著走。
貓有貓路,鼠有鼠道。
凡是有點本事的人,都想盡辦法離開了,便是冒著一死的風險,也要結伴離開,以防北王的兵馬攻過來,屠城。
別說百姓,就是城中的官員也想走。
先前,北王的兵馬屠了北林三城的百姓,城中的官員也沒有幸免於難,甚至是第一批死的。
當官的也怕死,但他們不能走,也不敢走……
走不了的官員,看到一個個逃走了的百姓,自然會心生不滿。一個個發了狠,要官差擋住所有出城的路,不讓一個人離開。
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不是你要我往東,我偏要往西,而是你不讓我走,肯定是城中有危險,我越是非走不可……
至於那些官員口中說的,皇上不會讓北王傷城中百姓,北林的百姓半點不信。
沒聽說嗎?
他們的陛下,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這樣的小人誰給信?
這樣的陛下統領的朝廷,誰敢信?
北林的百姓不信他們的皇上,不信朝廷的官員。地方上的官員,越是不讓他們走,他們越是惶恐,越是想要走。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了。
一時間,數個地方都爆發了民亂。北王的兵馬還未到,北林人自己就打了起來。
恐怕北王也沒有想到,不過是一份檄文,卻讓北林皇上失了聲譽,也讓北林朝廷失去了公信度。
指腹按在他的唇中間,輕輕的摩挲著……
北王瞬間僵在原地,身體得緊緊的,他沒有說話,但眼中滿滿都是期待。
楚九歌笑了一聲,卻沒有再進一步,而是……
【支付寶紅包口令:九歌撩人不自知】
第700章 北王,柔情與鐵血
無視北王期待的眼神,楚九歌收迴手,放在自己唇間……
輕輕的吻了一下,微微上挑,風情卻又不純真的眸子,挑釁的看向北王。
帶著一點點聲響,很輕,很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
北王聽到了!
那一聲輕響,在北王耳邊卻如同響雷,震得天動地搖,震得他的心髒,一瞬間炸開了!
滿腔的感情、激動壓在胸腔,讓人恨不得立刻做些什麽,用力地將心中過於激烈的情感釋放出。
這個時候,是個男人就忍不了,然而……
北王是個男人,但他忍住了!
“唿……”滿腹的情意與激動,化為一道綿長的吐氣,和一個熾熱有力的懷抱……
許久後,北王歎氣:“你真是……要逼死本王!”
在楚九歌麵前,他的自製力果然很差,差到他隨時都在失控的邊緣,指不定下一秒,他就失控了而不自知。
“你寵的。”楚九歌將臉埋在北王的懷裏,笑得好不得已:“你看上的,你寵壞的。”
“對,本王看上的,本王寵壞的。”所以,他認了。
……
北王與楚九歌兩人的感情與日俱增,但外部的環境,並沒有因兩人的感情漸好而變好,反倒……
更加惡劣了!
炎熱的天氣,致使溫疫不斷蔓延,甚至有些地方發生了病變,染上疫症的病人出現了新的症狀,應池手中掌握的藥方,根本不管用。
疫症不斷擴大範圍,已有數十城遭殃。城中百姓不斷染上瘟疫,致使田地無人耕種,小商小販也不管進城,一座座鮮活的城池,瞬間失去了生機,如同一潭死水。
應池在楚九歌手中得了甜頭,知道比起丹藥,中草藥的醫治疫症和小傷小病效果更佳。去年,他讓人大量種植各種藥草,同時廣納賢士,招有才能的大夫,能用中草藥治病的大夫。
這一年,擅用中草藥的大夫,在東林地位大大提高,而隨著他們的崛起,高高在上、傲慢不已的丹醫,已變得可有可無。
先前,他們撤離東林的舉動,還能引得百姓慌恐,讓百姓對北王不滿,可隨著擅用中草藥的大夫崛起,隨著應池用中草藥,用比丹藥廉價數倍的藥材,醫好了疫症,醫好了其他的病症,對普通百姓來說,丹醫已變得可有可無。
本來,對普通百姓來說,丹醫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丹醫出診的費用,普通百姓根本負擔不起。底層的百姓一生都不可能求丹醫為其診治,隻能自己估摸著哪裏不舒服,去買藥來吃,或者請神婆上門。
但不管哪一種,都是沒有辦法的選擇,都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現在好了……
朝廷已經證明了,中草藥熬出來的藥,比丹醫好用。
一時間,普通百姓有病了,都不再硬扛,還有那些常年染病,臥床不起的,也不再抱著等死的心態了,而是想盡辦法去找大夫看診。
要知道,請一個擅長用中草藥的大大夫看病,比買一顆丹藥的費用還要低,一般人都負擔得起,而且有些大夫還特別好,你可以用他需要的中草藥抵診費。
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不缺力氣,不怕幹活,就怕花錢……
付出一點勞力,不用花錢就能把病治好,這世間還有比這更好的事?
一時間,擅長用中草藥的大夫,在東林特別搶手。這些人當中,有醫術極佳的,也有半調子的,有治好了病的,自然也有沒有治不好的……
東林百姓有歡喜的,也有罵的,但總得來說還是比之前好了許多。至少,生病的人有了希望,不會像以前一樣絕望,或者生一場不大小不小的病,就能將一個能溫飽的家庭,拖累到賣兒賣女的地步。
因中醫的強勢崛起,不管外在壓力如何,東林內部還算平穩。至目前為止,百姓對朝廷,對皇上雖有不滿,但不至於到失望的地步,更不至於起兵叛亂民……
北王知道,楚九歌很關心那些擅長用中草藥大夫的事,他迴來後特意叮囑下麵的人,收集相關的消息給楚九歌看。
這些事並不難收集,北王讓他手底下的人,收集這種人盡皆知的消息,實在有些浪費人才,但……
北王高興!
楚九歌得知中醫得到百姓的認可,又重迴了曾經的地位,心裏也高興了起來。
楚九歌高興,北王就更高興了,北王一高興,他底下的人就好過了,他手底下的人一好過,對北王交待下來的事就更盡心,做事就更拚了,然後……
皇上、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就高興不起來了!
北王迴來後,第一時間就聯係他手下的人,負責北王安全與依仗的兵馬,第一時間就趕來迎接北王。
應頤阻止了,但沒有用。
以北王的名義,給北林皇帝的檄文,也在第一時間發了出去。
北王在檄文上,嚴厲指責北林皇帝背信棄義的行為,強勢的宣布,半個月內,北林如若不從榮蘭退兵,北王將發兵攻打北林。
為了安撫北林的百姓,檄文上特意寫了,隻要北林不屠殺東林的百姓,北王的大軍將不會傷一個北林百姓。反之,十倍討迴,不死不休!
是的,北王又要再一次打北林!
這一次,北王要光明正大的打,還要讓東林與北林的百姓支持。
檄文一出,在北王手下那些人的安排下,第一時間傳唱天下。
聽到北王說,傷東林百姓一人,必十倍討迴,東林的百姓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還是北王迴來好!”
“北王才是真爺們,朝廷那些軟蛋,除了會割讓城池和談,還會做什麽?”
不說普通百姓,便是文人士子,亦豎起大拇指,高讚北王:“大丈夫是也!”
不管北王此舉,是為了收買人心還是為了造勢,北王都成功了,極度的成功!
一封宣戰的檄文,不僅將北林皇帝,定在背信棄義、卑鄙小人的恥辱柱上,還將東林皇帝襯得軟弱無能。
一句不傷一個北林百姓,一句十倍討迴,不死不休,不僅得了東林百姓的民心,也拿下了北林百姓的心。
有許多北林甚至在想,如若,如若……
【支付寶口令: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701章 內亂,幹掉皇上你就是皇上
如若……
他們是東林人,是被北王保護的人,那該多好?
君不見,北王失蹤的期間,南涼西鳳和北林三國的駐軍,就在東林境內,可也無一人敢動城中百姓嗎?
要說他們不是礙於北王的威脅,誰信?
有這麽一個,肯護著百姓又有能力的大將,東林的百姓真的很幸福,也很讓人羨慕,尤其是北王征討北林的檄文一出,北林的百姓更是又羨慕又害怕。
羨慕東林的百姓有人保護,害怕他們的皇帝陛下,會為了榮蘭,不顧他們的生死。
天子腳下的百姓還好,他們根本不認為,北王憑著二十萬兵馬,能打到皇城腳下來了,靠近邊境的百姓就慘了……
北王手底下好歹有二十餘萬兵馬,打不到皇城去,破邊境幾座城卻是沒有問題。
“你說……這要如何是好?北王真要打過來了怎麽辦?”
“逃吧!我相信北王的為人,但無法相信皇上。檄文上不是說了,咱們的皇帝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他能做一次小人,就能做兩次,他肯定不會管咱們的死活。”
“我們的命,於那些權貴者而言,不過是螻蟻,誰會在意螻蟻的生死?這世間,也隻有一個東林的北王,肯為百姓征戰,肯為死去的百姓出頭。”
逃!
現在就逃!
逃離邊境,去皇城,去離京城最近的城鎮。
北王的兵馬不多,他能攻下幾座城,卻打不到皇城。
北林邊境城鎮中的百姓,或者離邊境較近的城鎮。城鎮中的百姓,凡是能走的,凡是有點路子的,紛紛打包行李、家產,離家朝皇城的方向走去。
他們進不了皇城,也能到附近,好歹離皇城近,安全一些。
城中的官員和守軍,想要管,可是管不住。光明正大的不放人,他們就夜晚走,偷著走。
貓有貓路,鼠有鼠道。
凡是有點本事的人,都想盡辦法離開了,便是冒著一死的風險,也要結伴離開,以防北王的兵馬攻過來,屠城。
別說百姓,就是城中的官員也想走。
先前,北王的兵馬屠了北林三城的百姓,城中的官員也沒有幸免於難,甚至是第一批死的。
當官的也怕死,但他們不能走,也不敢走……
走不了的官員,看到一個個逃走了的百姓,自然會心生不滿。一個個發了狠,要官差擋住所有出城的路,不讓一個人離開。
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不是你要我往東,我偏要往西,而是你不讓我走,肯定是城中有危險,我越是非走不可……
至於那些官員口中說的,皇上不會讓北王傷城中百姓,北林的百姓半點不信。
沒聽說嗎?
他們的陛下,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這樣的小人誰給信?
這樣的陛下統領的朝廷,誰敢信?
北林的百姓不信他們的皇上,不信朝廷的官員。地方上的官員,越是不讓他們走,他們越是惶恐,越是想要走。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了。
一時間,數個地方都爆發了民亂。北王的兵馬還未到,北林人自己就打了起來。
恐怕北王也沒有想到,不過是一份檄文,卻讓北林皇上失了聲譽,也讓北林朝廷失去了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