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的官員都不敢寫保證,北林、西鳳和南涼的官員就更不敢寫了……
北林和南涼不說,他們的公主和太子都中了招,北王連他們的太子和公主都不放在眼裏,又怎麽會忌憚他們?
北王染的是疫症,人家也說了是會傳染的,特意提醒他們不要靠近,他們執意要靠近,能怪誰?
“東林打什麽主意,大家心理都明白。為了把北王拉下來,為了打壓北王,東林的皇帝不惜犧牲本國的利益。這事,我們自然是樂見其成,畢竟我們也有好處,但這不是我們被人利用的理由。”
西鳳前來和談的官員,跪坐在案桌前,一臉高深莫測的道:“來之前,太子殿下叮囑過我們,不得摻和進東林內部之爭。東林皇帝怎麽算計北王我們不管,隻要我們有好處就成,但絕不能為了好處,成為東林皇帝的棋子,找北王的不痛快。你們明白嗎?”
好處他們要,但別想他們出力,這是西鳳一慣的做法。
“太子殿下英明,北王……不是我們能惹的,他那人生冷不忌,隻顧自己痛快,連皇帝的麵子都不給,又怎麽會給我們麵子,真要惹上他,我們反倒麻煩。”西鳳大將軍,想到北王最近的舉動,隻覺得背脊發寒。
南涼太子、長樂公主皆患了疫症,丹醫一點辦法也沒有,襄城那裏的藥又控製得極嚴格,這是要南涼太子和長樂公主的命呀。
北王,太狠了。
“放心,北王是個聰明人,他不會讓南涼與北林有機會鬧事的。他會讓南涼與西鳳,捏著鼻子認栽,還得趕緊北王的大度。”西鳳的和談使者,想到來之前,他們那位深居皇宮的太子的交待,就不得不說一聲佩服。
他們那位殿下雖極少出宮,極少在人前露麵,在四國名聲不顯,但四國國事他信手拈來,各國風雲人物如數家珍,對東林七公子尤其熟悉。
他們來之前,太子殿下就想了種種北王可能的反應,他們初時還不以為意,認為太子不過是賣弄,可真正到了東林,與北王身邊的人打過交道,才知道他們太子殿下,算無遺策。
西鳳人無事,可以做壁上觀,南涼和北林卻做不到。
南涼太子還好,雖有失望但並不憤怒。
他早就知道事情會是這樣……
北王,從來就不是好算計的。
北王那人軟硬不吃人,你弱他強,你強他更強,北林張狂的找上門,試圖借東林內部鬥爭壓北王,簡直是自尋死路。
他還以為長樂公主吃了那麽大一個虧,北林人能聰明一些,沒想到還是那麽蠢。
他們北林人莫不是以為,北王還是十年前那個被他們打壓的天才少年?
昔日的天才少年,早已成了一方霸主,北林當年沒能在北王羽翼未豐時,把北王斬草除根,現在想要動北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從襄城下手,北王……不會把路都堵死。”南涼太子歎息了一聲,帶著一絲說不出來的挫敗。
他,還是差了一步。
不,應該是他高估了北林人,高估了東林了,也低估了北王的強勢。
看樣子,北王是真的沒有出事,不然不會這麽強勢。
再試探下去,出事的很有可能是他了。
西鳳和南涼太子,都平靜的接受了北王離營迴城的消息,北林人卻不能接受。
東林的官員前一秒應下,會讓楚九歌來給他們公主醫治,並向他們公主道歉,一轉身人就出了營,這真不是耍他們玩?
北林的使者,再次找到東林的官員,要他們施壓,讓楚九歌出來道歉,給長樂公主醫治……
但,讓人遺憾的是,他們根本見不到東林官員的麵,對方一句很忙,沒空,就把北林人晾了一整天。
北林人氣得不行,第二天又來,這一次他們自以為大度的退讓一步,隻要楚九歌為他們公主醫治,不要道歉。
本以為,東林的官員會“愉快”的接受,畢竟東林那幾個和談的官員,為了抹殺北王的功能,無所不用其極,現在能落北王的麵子,他們怎麽可能放棄?
可,讓北林人憤怒的事,東林的文官依舊沒有見他們。
北林的官員氣壞了,臨走前當眾放話,三天內楚九歌不去為長樂公主醫治,他們將上書給攝政長公主了,請攝政長公主寫國書去問東林皇帝,東林這是什麽意思?不打算和談嗎?
要知道,他們三國雖然戰敗,雖然急著想要和談,但東林的皇帝比他們更著急。
東林的國力,無法支持他們再打下去,東林的皇帝也無法忍受,北王繼續坐大。再打下去,北王的名聲會越來越響亮,這是東林皇帝不能接受的。
拿開戰威脅東林,他就不信東林不會妥協。
然而,讓北林人失望的是,東林的官員這次很強硬,或者說很慫。
東林的官員對他們拒而不見,“強硬”的拒絕他們所有的要求,“慫”的窩在營帳,一步也不敢外出。
北林的官員都要氣瘋了!
尤其是,隨著時日的增長,長樂公主的疫症得不到好的治療,紅疹和潰爛都長到臉上了。
長樂公主每天在營帳大喊大罵,對北林的官員施壓,北林的官員也怕長樂公主告狀,怕攝政長公主怪罪他們,一連拖了三日,不見東林有軟和的跡象,北林的官員沒有辦法,隻得放下姿態,主動去請東林幫忙。
這下,東林的官員總算肯見他們了,但並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而是讓他們去找軍方談。
這事,北王交待了,全權由軍方處理。
東林軍方和東林這群談和的使臣不一樣,他們強硬的可怕,對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人,沒有一點好感。
北林人一聽,頓時就痿了……
但,長樂公主的病要緊,他們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找陳將軍一行人商討此事。
沒有意外,陳將軍狠狠的敲詐了一筆,收到滿意了報酬後,才給他們指了一條路……
第657章 不爽,北王的得已
去襄城!
襄城是疫症重災區,但有應池在,襄城的疫症已得到扼製,有不少染了疫症的百姓都已經痊愈了,可以證明那藥是有效。
“你讓我們公主去襄城,跟一群平民百姓,用一樣的藥?”北林的官員朝陳將軍大吼,那憤怒的眼神,好似陳將軍說了什麽大逆不道的話一樣。
陳將軍沒好氣的哼一聲:“你們長樂公主不是人嗎?”都是人,得了一樣的病,不用一樣的藥,長樂公主還想怎麽樣?
想上天不成?
“你敢諷刺我們公主!”北林的官員又不幹了。
“你們愛怎麽想怎麽想。”陳將軍已經不想跟他們多說,沒好氣的道:“能醫治疫症的藥隻有襄城有,你們愛去不去……至於請楚姑娘為你們公主醫治?”
陳將軍嘲諷的道:“你們少做白日夢了,別說楚姑娘要為北王醫治,就算楚姑娘不為北王醫治,也不會為你們公主醫治。你是不是忘了,楚姑娘的身份了?”
“不就是一個無父無母……”北林官員不屑的開口,不等他們說完,陳將軍就火爆的打斷了他的話:“楚姑娘是北王妃!北王的王妃!北王府的女主人!北域鐵騎的女主人!不想北林再死三城百姓,你們大可隨便說。”
“你……”北林的官員氣得臉都黑了,卻不敢再說。
萬一北王真發瘋,又在北林屠城,他就是罪人,罪無可贖。
一直坐在後方,毫無存在感的老五,這時突然起身,開口道:“請放心,閣下剛剛這句話,我會轉告給北王和北王妃。”
“你,你什麽意思?”北林的官員臉一白,隱有不好的預感。
“字麵上的意思。”老五深深的看了北林官員一眼,好心的道:“我若是你們,現在就快馬加鞭趕到襄城。不管是為長樂公主取藥,還是把長樂公主送過去,至少長樂公主能得救。如若晚了……北王和北王妃不高興,隻怕……”
老五指了指南涼太子住的方向,陰冷的一笑:“那位也不會放過你們。”
南涼太子染了疫症的事,是大家不說的秘密。長樂公主需要醫治疫症的藥,南涼太子比長樂公主更需要,如若因為北林之故,惹得北王和楚九歌不滿,堵死了他們去襄城取藥的路,南涼太子絕不會放過北林。
“你們東林人,給我等著!”北林的官員瞬間明白了,心裏憋屈的不行,卻不得不認了。
一行人匆匆離去,趕迴營地。
也不知他們是怎麽勸說長樂公主的,總之長樂公主同意去襄城醫治。
南涼太子收到消息的時候,北林人已經出發了……
“招唿也不打一聲,這是要從本太子身上,宰一刀?”南涼太子輕扯唇角,露出一抹陰冷的笑:“北林人太高估自己,也太低估本太子了。本太子奈何不了北王,還奈何不了你們?想要本太子去求你們?”
南涼太子冷哼一聲:“哼……本太子要你們主動把藥,捧到本太子的麵前。”
“來人!”南涼太子眼眸微閉,輕聲喚了一句。
“殿下。”屋外的心腹,立刻進來,單膝跪下。
“把這封信,送給北林皇帝。”區區一個長樂公主,還真以為人人都怕她,要讓著她,捧著她。
他會讓長樂公主明白,她其實什麽都不是。
“是,殿下。”南涼太子的心腹,將信小心的收好,弓身退了下去。
兩邊一動,盯著他們的江河就收到了消息,並在第一時間呈到了楚九歌麵前。
“讓他們狗咬狗去,讓應家的人看緊一點,別讓他們太好過。”楚九歌笑了一聲,嘲諷的道:“不給他們一點教訓,還真以為幹掉了熊貓,就能成國寶了。”
“啊?”江河不解其意,詫異的看向楚九歌。
楚九歌頓時覺得沒勁,蔫蔫的解釋了一句:“就是以為幹掉了北王,就能成為北王的意思。”
說段子卻沒有人懂的心酸,有誰懂?
不給江河多問的機會,楚九歌問道:“找了這麽久,有北王的消息嗎?”
北王失蹤快十天了,除去第一天收到警告信,和北王的貼身物件外,之後就一點消息也沒有。
“沒有。”說起這事,江河就沒臉看楚九歌。
“蘇慕白什麽時候到?”楚九歌例行一問。
蘇慕白到了,他們就不用束手束腳了,可以放開手腳去找人了。
“至少還要一個月。”蘇慕白一收到消息,就去跟攝政長公主談判。
攝政長公主沒有拒絕,但姿態擺得高高的,架子拿得足足的……
蘇慕白一看,也不去捧攝政長公主的臭腳,轉身就借楚九歌的名義,與北林太後和皇上見了一麵。
三人一翻密談後,蘇慕白就正式以北王府副將的身份,向北林皇帝遞交北王的至歉書函,並代表北王,像北林受難的百姓道歉。
同時,蘇慕白代北王保證,隻要攝政長公主講道理,不再屠殺東林的百姓,北王也不會屠殺北林的百姓。
反之,要是攝政長公主不講道理,北王也就沒有辦法了,隻能以暴製暴。
蘇慕白一再表明,北林三城百姓被屠的悲劇,是攝政長公主一手造成的,北王也不樂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
北王是東林的親王,他身後有千千萬萬東林的百姓,他要保護他們。麵對攝政長公主不講道理的屠殺,他為了身後的百姓,隻能背負萬古罵名,扛起屠刀,以阻止攝政長公主的暴行。
但,這並不表示北王,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要不是對北林的百姓有愧,北王也不會寫書信,像北林皇帝陛下致歉。
蘇慕白的口才很好,不僅狠狠的坑了攝政長公主一把,把所有的錯都推到攝政長公主身上,還在在北林百姓心中,為北王樹立了一個不得已、不得不,為百姓可以犧牲一切的高大形象。
如此一來,北王的致歉,他們的退兵,並不是畏懼北林的勢力,也不是北王出事了,而是出於對百姓的關愛。
北林和南涼不說,他們的公主和太子都中了招,北王連他們的太子和公主都不放在眼裏,又怎麽會忌憚他們?
北王染的是疫症,人家也說了是會傳染的,特意提醒他們不要靠近,他們執意要靠近,能怪誰?
“東林打什麽主意,大家心理都明白。為了把北王拉下來,為了打壓北王,東林的皇帝不惜犧牲本國的利益。這事,我們自然是樂見其成,畢竟我們也有好處,但這不是我們被人利用的理由。”
西鳳前來和談的官員,跪坐在案桌前,一臉高深莫測的道:“來之前,太子殿下叮囑過我們,不得摻和進東林內部之爭。東林皇帝怎麽算計北王我們不管,隻要我們有好處就成,但絕不能為了好處,成為東林皇帝的棋子,找北王的不痛快。你們明白嗎?”
好處他們要,但別想他們出力,這是西鳳一慣的做法。
“太子殿下英明,北王……不是我們能惹的,他那人生冷不忌,隻顧自己痛快,連皇帝的麵子都不給,又怎麽會給我們麵子,真要惹上他,我們反倒麻煩。”西鳳大將軍,想到北王最近的舉動,隻覺得背脊發寒。
南涼太子、長樂公主皆患了疫症,丹醫一點辦法也沒有,襄城那裏的藥又控製得極嚴格,這是要南涼太子和長樂公主的命呀。
北王,太狠了。
“放心,北王是個聰明人,他不會讓南涼與北林有機會鬧事的。他會讓南涼與西鳳,捏著鼻子認栽,還得趕緊北王的大度。”西鳳的和談使者,想到來之前,他們那位深居皇宮的太子的交待,就不得不說一聲佩服。
他們那位殿下雖極少出宮,極少在人前露麵,在四國名聲不顯,但四國國事他信手拈來,各國風雲人物如數家珍,對東林七公子尤其熟悉。
他們來之前,太子殿下就想了種種北王可能的反應,他們初時還不以為意,認為太子不過是賣弄,可真正到了東林,與北王身邊的人打過交道,才知道他們太子殿下,算無遺策。
西鳳人無事,可以做壁上觀,南涼和北林卻做不到。
南涼太子還好,雖有失望但並不憤怒。
他早就知道事情會是這樣……
北王,從來就不是好算計的。
北王那人軟硬不吃人,你弱他強,你強他更強,北林張狂的找上門,試圖借東林內部鬥爭壓北王,簡直是自尋死路。
他還以為長樂公主吃了那麽大一個虧,北林人能聰明一些,沒想到還是那麽蠢。
他們北林人莫不是以為,北王還是十年前那個被他們打壓的天才少年?
昔日的天才少年,早已成了一方霸主,北林當年沒能在北王羽翼未豐時,把北王斬草除根,現在想要動北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從襄城下手,北王……不會把路都堵死。”南涼太子歎息了一聲,帶著一絲說不出來的挫敗。
他,還是差了一步。
不,應該是他高估了北林人,高估了東林了,也低估了北王的強勢。
看樣子,北王是真的沒有出事,不然不會這麽強勢。
再試探下去,出事的很有可能是他了。
西鳳和南涼太子,都平靜的接受了北王離營迴城的消息,北林人卻不能接受。
東林的官員前一秒應下,會讓楚九歌來給他們公主醫治,並向他們公主道歉,一轉身人就出了營,這真不是耍他們玩?
北林的使者,再次找到東林的官員,要他們施壓,讓楚九歌出來道歉,給長樂公主醫治……
但,讓人遺憾的是,他們根本見不到東林官員的麵,對方一句很忙,沒空,就把北林人晾了一整天。
北林人氣得不行,第二天又來,這一次他們自以為大度的退讓一步,隻要楚九歌為他們公主醫治,不要道歉。
本以為,東林的官員會“愉快”的接受,畢竟東林那幾個和談的官員,為了抹殺北王的功能,無所不用其極,現在能落北王的麵子,他們怎麽可能放棄?
可,讓北林人憤怒的事,東林的文官依舊沒有見他們。
北林的官員氣壞了,臨走前當眾放話,三天內楚九歌不去為長樂公主醫治,他們將上書給攝政長公主了,請攝政長公主寫國書去問東林皇帝,東林這是什麽意思?不打算和談嗎?
要知道,他們三國雖然戰敗,雖然急著想要和談,但東林的皇帝比他們更著急。
東林的國力,無法支持他們再打下去,東林的皇帝也無法忍受,北王繼續坐大。再打下去,北王的名聲會越來越響亮,這是東林皇帝不能接受的。
拿開戰威脅東林,他就不信東林不會妥協。
然而,讓北林人失望的是,東林的官員這次很強硬,或者說很慫。
東林的官員對他們拒而不見,“強硬”的拒絕他們所有的要求,“慫”的窩在營帳,一步也不敢外出。
北林的官員都要氣瘋了!
尤其是,隨著時日的增長,長樂公主的疫症得不到好的治療,紅疹和潰爛都長到臉上了。
長樂公主每天在營帳大喊大罵,對北林的官員施壓,北林的官員也怕長樂公主告狀,怕攝政長公主怪罪他們,一連拖了三日,不見東林有軟和的跡象,北林的官員沒有辦法,隻得放下姿態,主動去請東林幫忙。
這下,東林的官員總算肯見他們了,但並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而是讓他們去找軍方談。
這事,北王交待了,全權由軍方處理。
東林軍方和東林這群談和的使臣不一樣,他們強硬的可怕,對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人,沒有一點好感。
北林人一聽,頓時就痿了……
但,長樂公主的病要緊,他們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找陳將軍一行人商討此事。
沒有意外,陳將軍狠狠的敲詐了一筆,收到滿意了報酬後,才給他們指了一條路……
第657章 不爽,北王的得已
去襄城!
襄城是疫症重災區,但有應池在,襄城的疫症已得到扼製,有不少染了疫症的百姓都已經痊愈了,可以證明那藥是有效。
“你讓我們公主去襄城,跟一群平民百姓,用一樣的藥?”北林的官員朝陳將軍大吼,那憤怒的眼神,好似陳將軍說了什麽大逆不道的話一樣。
陳將軍沒好氣的哼一聲:“你們長樂公主不是人嗎?”都是人,得了一樣的病,不用一樣的藥,長樂公主還想怎麽樣?
想上天不成?
“你敢諷刺我們公主!”北林的官員又不幹了。
“你們愛怎麽想怎麽想。”陳將軍已經不想跟他們多說,沒好氣的道:“能醫治疫症的藥隻有襄城有,你們愛去不去……至於請楚姑娘為你們公主醫治?”
陳將軍嘲諷的道:“你們少做白日夢了,別說楚姑娘要為北王醫治,就算楚姑娘不為北王醫治,也不會為你們公主醫治。你是不是忘了,楚姑娘的身份了?”
“不就是一個無父無母……”北林官員不屑的開口,不等他們說完,陳將軍就火爆的打斷了他的話:“楚姑娘是北王妃!北王的王妃!北王府的女主人!北域鐵騎的女主人!不想北林再死三城百姓,你們大可隨便說。”
“你……”北林的官員氣得臉都黑了,卻不敢再說。
萬一北王真發瘋,又在北林屠城,他就是罪人,罪無可贖。
一直坐在後方,毫無存在感的老五,這時突然起身,開口道:“請放心,閣下剛剛這句話,我會轉告給北王和北王妃。”
“你,你什麽意思?”北林的官員臉一白,隱有不好的預感。
“字麵上的意思。”老五深深的看了北林官員一眼,好心的道:“我若是你們,現在就快馬加鞭趕到襄城。不管是為長樂公主取藥,還是把長樂公主送過去,至少長樂公主能得救。如若晚了……北王和北王妃不高興,隻怕……”
老五指了指南涼太子住的方向,陰冷的一笑:“那位也不會放過你們。”
南涼太子染了疫症的事,是大家不說的秘密。長樂公主需要醫治疫症的藥,南涼太子比長樂公主更需要,如若因為北林之故,惹得北王和楚九歌不滿,堵死了他們去襄城取藥的路,南涼太子絕不會放過北林。
“你們東林人,給我等著!”北林的官員瞬間明白了,心裏憋屈的不行,卻不得不認了。
一行人匆匆離去,趕迴營地。
也不知他們是怎麽勸說長樂公主的,總之長樂公主同意去襄城醫治。
南涼太子收到消息的時候,北林人已經出發了……
“招唿也不打一聲,這是要從本太子身上,宰一刀?”南涼太子輕扯唇角,露出一抹陰冷的笑:“北林人太高估自己,也太低估本太子了。本太子奈何不了北王,還奈何不了你們?想要本太子去求你們?”
南涼太子冷哼一聲:“哼……本太子要你們主動把藥,捧到本太子的麵前。”
“來人!”南涼太子眼眸微閉,輕聲喚了一句。
“殿下。”屋外的心腹,立刻進來,單膝跪下。
“把這封信,送給北林皇帝。”區區一個長樂公主,還真以為人人都怕她,要讓著她,捧著她。
他會讓長樂公主明白,她其實什麽都不是。
“是,殿下。”南涼太子的心腹,將信小心的收好,弓身退了下去。
兩邊一動,盯著他們的江河就收到了消息,並在第一時間呈到了楚九歌麵前。
“讓他們狗咬狗去,讓應家的人看緊一點,別讓他們太好過。”楚九歌笑了一聲,嘲諷的道:“不給他們一點教訓,還真以為幹掉了熊貓,就能成國寶了。”
“啊?”江河不解其意,詫異的看向楚九歌。
楚九歌頓時覺得沒勁,蔫蔫的解釋了一句:“就是以為幹掉了北王,就能成為北王的意思。”
說段子卻沒有人懂的心酸,有誰懂?
不給江河多問的機會,楚九歌問道:“找了這麽久,有北王的消息嗎?”
北王失蹤快十天了,除去第一天收到警告信,和北王的貼身物件外,之後就一點消息也沒有。
“沒有。”說起這事,江河就沒臉看楚九歌。
“蘇慕白什麽時候到?”楚九歌例行一問。
蘇慕白到了,他們就不用束手束腳了,可以放開手腳去找人了。
“至少還要一個月。”蘇慕白一收到消息,就去跟攝政長公主談判。
攝政長公主沒有拒絕,但姿態擺得高高的,架子拿得足足的……
蘇慕白一看,也不去捧攝政長公主的臭腳,轉身就借楚九歌的名義,與北林太後和皇上見了一麵。
三人一翻密談後,蘇慕白就正式以北王府副將的身份,向北林皇帝遞交北王的至歉書函,並代表北王,像北林受難的百姓道歉。
同時,蘇慕白代北王保證,隻要攝政長公主講道理,不再屠殺東林的百姓,北王也不會屠殺北林的百姓。
反之,要是攝政長公主不講道理,北王也就沒有辦法了,隻能以暴製暴。
蘇慕白一再表明,北林三城百姓被屠的悲劇,是攝政長公主一手造成的,北王也不樂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
北王是東林的親王,他身後有千千萬萬東林的百姓,他要保護他們。麵對攝政長公主不講道理的屠殺,他為了身後的百姓,隻能背負萬古罵名,扛起屠刀,以阻止攝政長公主的暴行。
但,這並不表示北王,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要不是對北林的百姓有愧,北王也不會寫書信,像北林皇帝陛下致歉。
蘇慕白的口才很好,不僅狠狠的坑了攝政長公主一把,把所有的錯都推到攝政長公主身上,還在在北林百姓心中,為北王樹立了一個不得已、不得不,為百姓可以犧牲一切的高大形象。
如此一來,北王的致歉,他們的退兵,並不是畏懼北林的勢力,也不是北王出事了,而是出於對百姓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