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啪嗒……鮮紅的血落在混著泥土的白雪裏,一腳踩下去便濺了人一褲腳。
“北王!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北林與南涼的將領怒吼,兩國的士兵看著死去的戰友,亦是憤怒又悲傷。
“給我追……活捉北天驕,重重有賞。”受了刺激的兩國將領,顧不得其他,帶著人就往迴衝……
西鳳的將領收到消息,迴頭看了一眼,這一眼雖然什麽也看不到,但不妨礙他鄙夷北林與南涼人的智商。
蠢成這樣,也是沒有救了。
北王的人已接手了那座城,他們現在迴去,就不怕有詐嗎?
要知道,北王可不是什麽仁義君子,對待他們這群敵人,會講君子那一套。
這些人,怕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傳令下去,加速前進。”西鳳的將領再次下令,讓西鳳的兵馬加速。
西鳳的兵馬沒命的往前衝,而在他們走出不到百裏,身後就傳來一道衝天的火光。
那火光大得映紅了半邊天,千裏之久好似都能看見。
隔得遠,他們聽不到慘叫聲,但可以想象身後那座城,發生了什麽事……
第591章 中計,北王的空城計
北林、南涼和西鳳三國,以“空城計”嚇北王,以為北王不敢入城,結果……
北王沒有上當,東林的士兵沒有流一滴血,就了進城,占了城。
北林、南涼和西鳳三國,拿城中百姓的屍首,擺出各種姿態,作為“迎接”北王入城的大禮,借此羞辱、刺激北王。
結果,北王確實憤怒了,帶著兵馬追出百裏……
然而,北林、南涼和西鳳三國布了局,卻沒有萬全的應對之策,落在尾端的將士死傷無數。
北王以牙還牙,將死去的北林、南涼士兵的屍首,擺出各種姿態羞辱兩國,激的北林與南涼的將士失去理智,不管不顧就殺了迴去,結果……
落入了北王的圈套。
北王同樣以“空城計”誘之,北林與南涼的兵馬殺迴去,見城門大開,城內一片死寂,一個人影也看不到,輕蔑大笑,笑北王拾人牙慧,故作高深莫測之姿。
“給我衝進去!”北林與南涼的將領被先前的“小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北王在學他們,不管不顧就下令身後的士兵衝進城。
數萬大軍湧入城中,卻見另一頭的城門緊閉,而不等他們反應過來,無數火箭射入城內,隨著狂風大起,整座城瞬間就被火海包圍。
“起火了!快,快跑呀。”
“不好……四麵城牆皆是火,我們跑不出去。”
“怎麽這麽大的火?”
“是火油……城牆上全是火油,北王把火油全部留了下來。”
“啊……救命呀。”
“快跑,快跑……”
……
城內,北林與南涼的士兵亂成一團,轉身,瘋似的往外跑,可前麵全是人……
在大火燃起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嚇慌了,亂作一團,你擠我,我擠你,前麵的人不動,他們在城內的這些人,根本沒有辦法跑出去。
“快跑呀!快跑呀!”城內的士兵高聲大喊,轉身就往迴衝,卻發現這時還有人往城內擠,不驚大喊:“你們瘋了呀?還往城裏跑,會死的,會死人的……”
“外麵,外麵……好多鳥,出不去,我們出不去。”
“北王帶來的騎兵就在城外,攔住了我們的去路。”
“該死的……我們上當了。”
……
北林與南涼的大將軍,帶來的兵馬有十萬之多,一部分進了城,還有一部分在城外來不及進去。
城內的兵馬,被火海包圍,無路可退,在城外的兵馬也沒好到哪裏去。
他們發現不對,正要撤退,就見一群雄鷹,從半空直擊而下,啄的他們無反手之力……
待到他們手忙腳亂的把雄鷹揮退,就見雪地裏殺出一隻騎兵,不管不顧的橫衝直撞,把他們的隊伍衝散了。
他們倒是想要反擊,但……
那群雄鷹一擊就飛上天了,他們人再多也無法上天。
東林的騎兵一衝出來就跑了,他們北林和南涼的戰馬耐力足,負重能力強,但在速度上稍遜東林的騎兵,且北王這次帶出來的是輕騎兵,戰馬沒有任何負重,速度更快,他們根本追不上。
“快,快,快撤退!”北林與南涼的將領發現自己上當了,當即立斷的下令撤退,以減少損失。
兩國的士兵反應也算快,但是……
東林的輕騎兵時不時就來騷擾兩下,那群雄鷹似通人性,每當他們整理好隊伍,那群雄鷹又會再次衝下來,幹攏大軍前行。
如此反複,讓人煩不勝煩,卻又莫可奈何,隻能走走停停……
這麽一來,他們撤退的速度就慢了下來,身後被困在城內的士兵,拚了命的往外擠,奈何外麵無路可走,你擠我推之下,難免會出意外……
“啊!啊!”
“救命!”
“撲火!快撲火!”
“不要踩我,救我,救我……”
身後,傳來一道道無助的呐喊聲,城外的士兵聽在耳裏,急在心裏,可越急越亂,一亂,東林的輕騎兵與那群在半空中飛翔的雄鷹,就有了可趁之際。
等到北林與南涼的兵馬,好不容易擺脫了東林的輕騎兵與雄鷹的幹擾,身後那座城已被大火包圍,四麵城牆全是火,城外的人進不去,城內的人也出不來……
北林與南涼的士兵狼狽而逃,一路狂奔,直到天亮才停下來,而一停下來,他們就發現……
他們昨晚還沒有跟北王正麵交鋒,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馬,足有三萬人之多死在那座死城裏。
“怎麽會這樣?”逃出來的北林與南涼的士兵,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兩眼呆滯、無神……
他們就想不明白了,明明是他們用“空城計”嚇退北王,嚇得北王不敢動。怎麽到最後,就成了他們中了北王的“空城計”?
而且,他們當時為什麽想不到,用火油把那座城給燒了呢?
“前後不過一個時辰,北王從哪裏找來那麽多火油?”北林與南涼的將領,在親兵的保護下,狼狽的跑了出來,他們一個個滿臉烏黑,胡子拉茬,一臉萎靡。
南涼的將領臉色一沉,問道:“你們在收集物資的時候,那群百姓用的豆油、菜油、葷油,你們帶走了嗎?”
“什麽?”北林的將領臉色一變,“這,這能……那能有多少?大的糧油鋪子,我們都抄幹淨了。”
“積少成多,是我們疏忽了。”那座城有近十萬人口,上萬戶,一戶一壺油也不少。
且,這幾些城靠近邊境,時有戰亂,城中的百姓大多會建地窖,指不定他們就把東西,藏在地窖裏。
“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破城而入時,城中的孩子很少?”南涼的將領一臉陰狠的說道。
他們先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現在反應過來,才發現這座城有許多不對勁。
東林執政的方針是藏富於民,百姓一向富饒,就是邊陲小城也不差,他們進城後,雖然收集到不少糧草,但……
誰敢保證,城中就隻有這麽一些糧草?
也許,有更多被藏了起來呢?
不然,怎麽解釋這場燒死他們三萬大軍的大火?
第592章 功過,千古罪人北天驕
死十人,傷百人,滅敵軍三萬人馬,收迴一座城!
前線大捷的消息傳迴朝廷,同時北王毀了一座城,害死城中數萬百姓的消息,也傳迴了朝廷,引得朝野上下震動……
北王的功勞無可否認,但同樣北王的罪過,也無法抹去。
“北王確實在短時間內,收迴了嘉雲關,收迴了四座城,但是……有多少無辜百姓,因他而橫死?不說這一戰,就前麵幾場戰役,北王不顧我東林百姓死活,執意攻城,為成全他的無尚功績,眼睜睜的看著無辜百姓橫死而無動於衷,這真是大丈夫所為?”一個蓄著小胡子的中年文臣,站在大殿下,趾高氣揚的道。
為了證明他的話,他還將前線戰士,還有收迴的那三座城中百姓的口供呈上。
“陛下請看……這是前線百姓與戰士對北王的評價。北王確實是贏了,確實是收迴了四座城池,但他的勝利是踩著我東林百姓的屍骨獲得的……他的眼裏隻有勝利,根本沒有百姓的死活,他這樣的人不配帶兵。”那人一臉悲憤,好像北王殺了他們全家一樣。
“陛下……話不能這麽說。我東林十八城落入敵軍手中,城中百姓盡皆落在西鳳、南涼和北林三國手中,成為三國的俘虜。北王帶兵收迴失地,如若西鳳、南涼和北林三國一拿人質威脅北王,北王就不動,那一座城也別想收迴來,且城中的百姓會死得更多。以極少數的代價,換取更多人的生存,北王沒有錯。”
“是呀,陛下……北王要是投鼠忌器,因北林三國手中有人質,就不敢進攻,這仗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要是顧忌對方有人質就不能出兵,要保證每一個落到敵軍手中的俘虜都活下來,那就不用派北王去打了,直接接受三國的意見,割地談和。”
在京城經營了一年,跟老丞相交好,北王也收獲了不少文臣的支持,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皇上一開口訓斥北王,文武百官都跟著罵,沒有人為他辯駁一句。
現在,一有人指責北王,就有文臣武將站出來,為北王說話。
但,比起為北王說話的官員,指責北王的官員更多。他們當中有的是了為了指責而指責,但更多的還是因這件事,而對北王的行為不滿……
“北王這是不顧忌人質的死活嗎?打仗必然會死人,這一點我們都清楚。死幾百、幾千人也就算了,可這一次呢?一座城的百姓呀!近十萬人呀!如若不是北王狂妄自大,妄自尊大,不將百姓的生死看在眼裏,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又怎麽會對我國無辜百姓下手?”
“那滿城的人都是因北王而死!如若不是北王用兵不當,錯失先機,城中的百姓又怎麽會無辜枉死?”
“要不是北王從來不在乎城中百姓的生死,從來不在乎人質的生死。北林三國又怎麽會隨意殺城中的百姓?正因為北王的不作為,讓北林三國的人認為城中百姓無用,才會毫無顧忌的殺了他們。要知道,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陛下,城中的百姓雖不是死餘北王之手,卻是因北王而,請陛下下旨降罪北王。”
“請陛下下旨,嚴懲北王!”
大殿上,有大半的文臣武將,都認為錯在北王,紛紛跪下請旨,求皇上重懲北王,以儆效尤。
不可否認,城中近十萬百姓的死,北王有推卸不掉的責任,但是……
聽到這些人把責任,全部往北王身上推,老丞相的門生不幹了:“我說你們這群人真是好笑……你們不怪殺人的北林、西鳳、南涼人,你們不怪守不住的城窩囊將軍,反倒怪起收迴城池,保護了餘下百姓的北王,你們摸摸自己的良心,不會痛嗎?”
“那些人的死……真的全是北王的責任嗎?北王真的要負主要責任嗎?這麽說……民間發生殺人案,都是官府的錯,都是刑部的錯了?官府沒有救下被殺的人,刑部沒有先一步判決殺人犯,難道不是錯?”
“殺人案是隨機和未知的事,北王這事卻是能看到的。官府明知有人要殺人卻不阻止,自然有錯;刑部明知那人兇殘嗜殺卻不判決,自然有錯。同樣,北王明知北林三國,要殺城中無辜的百姓,卻冷眼旁觀……他就沒有錯嗎?”
“北王有錯什麽?阻止?怎麽阻止?退兵?將我東林的國土拱手相讓,就像先前那幾位將軍一樣?守一座城讓一座城,讓北林三國的兵馬,將我東林的百姓當成俘虜,任意殘殺?”
“北王!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北林與南涼的將領怒吼,兩國的士兵看著死去的戰友,亦是憤怒又悲傷。
“給我追……活捉北天驕,重重有賞。”受了刺激的兩國將領,顧不得其他,帶著人就往迴衝……
西鳳的將領收到消息,迴頭看了一眼,這一眼雖然什麽也看不到,但不妨礙他鄙夷北林與南涼人的智商。
蠢成這樣,也是沒有救了。
北王的人已接手了那座城,他們現在迴去,就不怕有詐嗎?
要知道,北王可不是什麽仁義君子,對待他們這群敵人,會講君子那一套。
這些人,怕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傳令下去,加速前進。”西鳳的將領再次下令,讓西鳳的兵馬加速。
西鳳的兵馬沒命的往前衝,而在他們走出不到百裏,身後就傳來一道衝天的火光。
那火光大得映紅了半邊天,千裏之久好似都能看見。
隔得遠,他們聽不到慘叫聲,但可以想象身後那座城,發生了什麽事……
第591章 中計,北王的空城計
北林、南涼和西鳳三國,以“空城計”嚇北王,以為北王不敢入城,結果……
北王沒有上當,東林的士兵沒有流一滴血,就了進城,占了城。
北林、南涼和西鳳三國,拿城中百姓的屍首,擺出各種姿態,作為“迎接”北王入城的大禮,借此羞辱、刺激北王。
結果,北王確實憤怒了,帶著兵馬追出百裏……
然而,北林、南涼和西鳳三國布了局,卻沒有萬全的應對之策,落在尾端的將士死傷無數。
北王以牙還牙,將死去的北林、南涼士兵的屍首,擺出各種姿態羞辱兩國,激的北林與南涼的將士失去理智,不管不顧就殺了迴去,結果……
落入了北王的圈套。
北王同樣以“空城計”誘之,北林與南涼的兵馬殺迴去,見城門大開,城內一片死寂,一個人影也看不到,輕蔑大笑,笑北王拾人牙慧,故作高深莫測之姿。
“給我衝進去!”北林與南涼的將領被先前的“小勝利”衝昏了頭腦,以為北王在學他們,不管不顧就下令身後的士兵衝進城。
數萬大軍湧入城中,卻見另一頭的城門緊閉,而不等他們反應過來,無數火箭射入城內,隨著狂風大起,整座城瞬間就被火海包圍。
“起火了!快,快跑呀。”
“不好……四麵城牆皆是火,我們跑不出去。”
“怎麽這麽大的火?”
“是火油……城牆上全是火油,北王把火油全部留了下來。”
“啊……救命呀。”
“快跑,快跑……”
……
城內,北林與南涼的士兵亂成一團,轉身,瘋似的往外跑,可前麵全是人……
在大火燃起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嚇慌了,亂作一團,你擠我,我擠你,前麵的人不動,他們在城內的這些人,根本沒有辦法跑出去。
“快跑呀!快跑呀!”城內的士兵高聲大喊,轉身就往迴衝,卻發現這時還有人往城內擠,不驚大喊:“你們瘋了呀?還往城裏跑,會死的,會死人的……”
“外麵,外麵……好多鳥,出不去,我們出不去。”
“北王帶來的騎兵就在城外,攔住了我們的去路。”
“該死的……我們上當了。”
……
北林與南涼的大將軍,帶來的兵馬有十萬之多,一部分進了城,還有一部分在城外來不及進去。
城內的兵馬,被火海包圍,無路可退,在城外的兵馬也沒好到哪裏去。
他們發現不對,正要撤退,就見一群雄鷹,從半空直擊而下,啄的他們無反手之力……
待到他們手忙腳亂的把雄鷹揮退,就見雪地裏殺出一隻騎兵,不管不顧的橫衝直撞,把他們的隊伍衝散了。
他們倒是想要反擊,但……
那群雄鷹一擊就飛上天了,他們人再多也無法上天。
東林的騎兵一衝出來就跑了,他們北林和南涼的戰馬耐力足,負重能力強,但在速度上稍遜東林的騎兵,且北王這次帶出來的是輕騎兵,戰馬沒有任何負重,速度更快,他們根本追不上。
“快,快,快撤退!”北林與南涼的將領發現自己上當了,當即立斷的下令撤退,以減少損失。
兩國的士兵反應也算快,但是……
東林的輕騎兵時不時就來騷擾兩下,那群雄鷹似通人性,每當他們整理好隊伍,那群雄鷹又會再次衝下來,幹攏大軍前行。
如此反複,讓人煩不勝煩,卻又莫可奈何,隻能走走停停……
這麽一來,他們撤退的速度就慢了下來,身後被困在城內的士兵,拚了命的往外擠,奈何外麵無路可走,你擠我推之下,難免會出意外……
“啊!啊!”
“救命!”
“撲火!快撲火!”
“不要踩我,救我,救我……”
身後,傳來一道道無助的呐喊聲,城外的士兵聽在耳裏,急在心裏,可越急越亂,一亂,東林的輕騎兵與那群在半空中飛翔的雄鷹,就有了可趁之際。
等到北林與南涼的兵馬,好不容易擺脫了東林的輕騎兵與雄鷹的幹擾,身後那座城已被大火包圍,四麵城牆全是火,城外的人進不去,城內的人也出不來……
北林與南涼的士兵狼狽而逃,一路狂奔,直到天亮才停下來,而一停下來,他們就發現……
他們昨晚還沒有跟北王正麵交鋒,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馬,足有三萬人之多死在那座死城裏。
“怎麽會這樣?”逃出來的北林與南涼的士兵,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兩眼呆滯、無神……
他們就想不明白了,明明是他們用“空城計”嚇退北王,嚇得北王不敢動。怎麽到最後,就成了他們中了北王的“空城計”?
而且,他們當時為什麽想不到,用火油把那座城給燒了呢?
“前後不過一個時辰,北王從哪裏找來那麽多火油?”北林與南涼的將領,在親兵的保護下,狼狽的跑了出來,他們一個個滿臉烏黑,胡子拉茬,一臉萎靡。
南涼的將領臉色一沉,問道:“你們在收集物資的時候,那群百姓用的豆油、菜油、葷油,你們帶走了嗎?”
“什麽?”北林的將領臉色一變,“這,這能……那能有多少?大的糧油鋪子,我們都抄幹淨了。”
“積少成多,是我們疏忽了。”那座城有近十萬人口,上萬戶,一戶一壺油也不少。
且,這幾些城靠近邊境,時有戰亂,城中的百姓大多會建地窖,指不定他們就把東西,藏在地窖裏。
“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破城而入時,城中的孩子很少?”南涼的將領一臉陰狠的說道。
他們先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現在反應過來,才發現這座城有許多不對勁。
東林執政的方針是藏富於民,百姓一向富饒,就是邊陲小城也不差,他們進城後,雖然收集到不少糧草,但……
誰敢保證,城中就隻有這麽一些糧草?
也許,有更多被藏了起來呢?
不然,怎麽解釋這場燒死他們三萬大軍的大火?
第592章 功過,千古罪人北天驕
死十人,傷百人,滅敵軍三萬人馬,收迴一座城!
前線大捷的消息傳迴朝廷,同時北王毀了一座城,害死城中數萬百姓的消息,也傳迴了朝廷,引得朝野上下震動……
北王的功勞無可否認,但同樣北王的罪過,也無法抹去。
“北王確實在短時間內,收迴了嘉雲關,收迴了四座城,但是……有多少無辜百姓,因他而橫死?不說這一戰,就前麵幾場戰役,北王不顧我東林百姓死活,執意攻城,為成全他的無尚功績,眼睜睜的看著無辜百姓橫死而無動於衷,這真是大丈夫所為?”一個蓄著小胡子的中年文臣,站在大殿下,趾高氣揚的道。
為了證明他的話,他還將前線戰士,還有收迴的那三座城中百姓的口供呈上。
“陛下請看……這是前線百姓與戰士對北王的評價。北王確實是贏了,確實是收迴了四座城池,但他的勝利是踩著我東林百姓的屍骨獲得的……他的眼裏隻有勝利,根本沒有百姓的死活,他這樣的人不配帶兵。”那人一臉悲憤,好像北王殺了他們全家一樣。
“陛下……話不能這麽說。我東林十八城落入敵軍手中,城中百姓盡皆落在西鳳、南涼和北林三國手中,成為三國的俘虜。北王帶兵收迴失地,如若西鳳、南涼和北林三國一拿人質威脅北王,北王就不動,那一座城也別想收迴來,且城中的百姓會死得更多。以極少數的代價,換取更多人的生存,北王沒有錯。”
“是呀,陛下……北王要是投鼠忌器,因北林三國手中有人質,就不敢進攻,這仗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要是顧忌對方有人質就不能出兵,要保證每一個落到敵軍手中的俘虜都活下來,那就不用派北王去打了,直接接受三國的意見,割地談和。”
在京城經營了一年,跟老丞相交好,北王也收獲了不少文臣的支持,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皇上一開口訓斥北王,文武百官都跟著罵,沒有人為他辯駁一句。
現在,一有人指責北王,就有文臣武將站出來,為北王說話。
但,比起為北王說話的官員,指責北王的官員更多。他們當中有的是了為了指責而指責,但更多的還是因這件事,而對北王的行為不滿……
“北王這是不顧忌人質的死活嗎?打仗必然會死人,這一點我們都清楚。死幾百、幾千人也就算了,可這一次呢?一座城的百姓呀!近十萬人呀!如若不是北王狂妄自大,妄自尊大,不將百姓的生死看在眼裏,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又怎麽會對我國無辜百姓下手?”
“那滿城的人都是因北王而死!如若不是北王用兵不當,錯失先機,城中的百姓又怎麽會無辜枉死?”
“要不是北王從來不在乎城中百姓的生死,從來不在乎人質的生死。北林三國又怎麽會隨意殺城中的百姓?正因為北王的不作為,讓北林三國的人認為城中百姓無用,才會毫無顧忌的殺了他們。要知道,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陛下,城中的百姓雖不是死餘北王之手,卻是因北王而,請陛下下旨降罪北王。”
“請陛下下旨,嚴懲北王!”
大殿上,有大半的文臣武將,都認為錯在北王,紛紛跪下請旨,求皇上重懲北王,以儆效尤。
不可否認,城中近十萬百姓的死,北王有推卸不掉的責任,但是……
聽到這些人把責任,全部往北王身上推,老丞相的門生不幹了:“我說你們這群人真是好笑……你們不怪殺人的北林、西鳳、南涼人,你們不怪守不住的城窩囊將軍,反倒怪起收迴城池,保護了餘下百姓的北王,你們摸摸自己的良心,不會痛嗎?”
“那些人的死……真的全是北王的責任嗎?北王真的要負主要責任嗎?這麽說……民間發生殺人案,都是官府的錯,都是刑部的錯了?官府沒有救下被殺的人,刑部沒有先一步判決殺人犯,難道不是錯?”
“殺人案是隨機和未知的事,北王這事卻是能看到的。官府明知有人要殺人卻不阻止,自然有錯;刑部明知那人兇殘嗜殺卻不判決,自然有錯。同樣,北王明知北林三國,要殺城中無辜的百姓,卻冷眼旁觀……他就沒有錯嗎?”
“北王有錯什麽?阻止?怎麽阻止?退兵?將我東林的國土拱手相讓,就像先前那幾位將軍一樣?守一座城讓一座城,讓北林三國的兵馬,將我東林的百姓當成俘虜,任意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