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緊繃,又來逼他了
今日的早朝,氣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北王與皇上在大殿上,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兩人之間好像繃了一根無形的弦,隨時都會斷……
除去明確站位的老丞相外,其他的官員不管是左右相,還是一品大臣,皆努力把自己縮起來,恨不得自己不存在。
北王與皇上兩人,一人主張先安內而後攘外,一人主張先平定外亂,內部問題內部解決。
對大臣們來說,不管是先安內,還是先平亂,他們都支持,但皇上和北王兩人卻各不退讓,兩人劍拔弩張,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能讓誰退讓。
皇上要北王即刻帶援軍前往邊境,北王就要求皇上備足大軍三個月所需的糧草。
北王這個要求不算過分,但是……
全東林人都知道,他們幾個大糧倉被南涼太子派人燒了,這個時候別說籌集三個月的糧草,能供上一個月就算不錯了。
北王這不是要求,這是在為難了。文臣普遍這麽想,但是武將卻恰恰相反,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齊齊對東林發兵,三個月根本不可能結束戰事,戰爭一旦開始,就不可能輕易結事,也不可能中途喊停。
北王作為主帥,要求朝廷準備足夠的糧草,這並沒有錯。他總不能讓底下的兵,在流血的時候還要餓肚子吧?
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東林的人都知道北王手腕高超,愛兵如子,哪怕是為了維護這個形象,北王也不可能讓他手下的兵餓肚子。
屆時,朝廷不出糧草,北王帶著人遠在前線,等著米下糧,還能殺迴來逼朝廷出糧?
最後倒黴的還不是北王,還不是要北王絞盡腦汁去籌集糧草。
像這種大戰,一開打沒有一年半載根本結束不了,北王隻讓朝廷準備三個月的糧草,這個要求已經算低了,至少在武將們看來是這樣的,朝廷連三個月的糧草都拿不出來,那還打什麽?
直接投降求和算了!
但這話,他們不敢當著皇上的麵說,隻能沉默以對,無聲的支持北王。
文臣們不想摻和北王和皇上的鬥法,但他們不得不出頭。他們站在皇上那邊,極力勸說北王,讓北王體諒朝廷的難處,他們保證後續的糧草一定會跟上,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一定不會讓前線士兵餓肚子。
這群文臣這般賣力的勸說北王,自然不是為了在皇上麵前表現,而是……
籌集糧草是他們的事,朝廷拿不出糧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錯,皇上沒有當眾責怪他們,他們也不能真當什麽都不知道呀。
有這些文官衝在前麵,皇上與北王之間的氣氛,初時還沒有這麽繃緊,但當北王提出先穩定內政,將東林內部事務處理好,以免前線大戰需要朝廷相助時,朝廷被內亂拖住腳步,以致跟不上前線補給後,北王與皇上之間的矛盾,就藏不住了……
北王雖然沒有明說,但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北王這是要先廢太子再出兵!
太子的惡行累累,尤其是那上百俱浮在護城河的屍體,被暴露出來後,太子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被廢是早晚的事,任何人都保不了他,哪怕是皇上。
這一點,皇上無比清楚,他也沒打算保太子,但還是那句話,廢太子這種事他可以提,朝臣也能提,但朝臣絕不能威逼他。
被朝臣擠兌,威逼,不得不廢太子,他這個皇帝的顏麵何在?
考慮到要北王去前線打仗,皇上也沒有直接落北王的麵子,北王沒有直接說出廢太子的話,皇上就隻當聽不懂,將話題轉移到處理南涼奸細上。
南涼太子在東林經營多年,借由福壽膏控製了許多人,這些人又控製了不少人,層層疊疊下,牽扯的人達數萬之多。
因此案涉嫌人數眾多,涉及的勢力錯綜複雜,直到現在刑部都沒有全部清理,不管是主謀還是從犯,全都關押在大牢裏,並沒有處置。
皇上正好也要處理這批人,為了堵北王的嘴,皇上在早朝上將此事提出,也將處置的辦法宣布了。
主犯一律處斬,三族之內血親亦等同處理,三族之外,九族之內,男子處以極刑,女子充入教坊,遇赦不免,不可贖身。
從犯無論知不知情,參與者皆斬,其餘親眷發配邊疆,立功可贖罪。
皇上這個處罰可以說是極重,可見他有多痛恨這些南涼奸細,但這並不是北王要的……
皇上宣布完對奸細的處置後,北王無視皇上的冷眼,直接提出起太子一事。
拐賣少男少女、養無辜百姓試藥、傷了根基無子嗣。這一件件,一樁樁皆是太子的“死罪”,太子不廢,東林百姓難安,朝廷有此太子,遠在前線的將士難安。
“陛下,太子先前在北域,害死了多少士兵,您還記得嗎?”北王看著皇上,神情莊重,語氣嚴肅,“臣身為武將,自當背朝國門而死,不想也不能死在自己人手裏,臣手下的兵亦如是。太子圈養的孩子,其中不乏權貴官員之後;太子養的試藥人,其中不乏將士親屬。朝中眾臣與前線將士,皆在為東林賣命,太子卻在後方殘害他們的家人。眾將士流血又流淚,太子不廢,他們何以安心為國拚殺?”
北王說得很慢,每一個字都咬得很清,他說完後就站在殿中,朝皇上行了一個武將的禮,那一禮堅毅有力,如同他這番話,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
站在右側的武將,原本是默不吭聲的,聽到北王這番話,看到北王堅毅不拔、頂天立地的身影,不約而的上前,跪下,抱拳行禮:“請皇上廢太子!”
“請皇上廢太子!”老丞相雙膝著地,跪在君王麵前,為北王說話。
他今天是特意來上朝的,隻為給北王撐腰。老丞相一開口,他的學生亦不猶豫,紛紛跪下,高聲喊道:“請皇上廢太子!”
滿朝大臣,有半數以上都跪了下去,他們說完這一句後,就什麽也沒有說,但是……
皇上還是感受到了朝臣的威脅!
“你,你們,你們……”皇上指著殿下的大臣,又氣又怒。
又來了,這些人又來了,又來逼他了……
第502章 刺殺,這赤裸裸的栽贓
當年他初登基,欲立蘇蘇為後,這些人在老北王的帶領下,跪在大殿上要他收迴成命,要他三思而後行。
收迴成命?
三思而後行?
憑什麽?
這些人,憑什麽要他堂堂帝王收迴成命?
這些人,憑什麽要他堂堂帝王三思而後行?
他是皇帝,他是九五至尊,他說的話就是聖旨,他想立誰為後就立誰為後,滿朝臣子隻有接受的份,他們有什麽權力讓他收迴成命?
可是……
當年的他沒有一絲根基,手上沒有自己的人,迫於朝臣的壓力,迫於外界的壓力,他隻能收迴成命,他隻能妥協,隻能委屈他的蘇蘇……
現在?
皇上看著北王,冷笑……
這一次,哪怕國將不國,他也不讓!
身為帝王,他讓不起!
“北王,你身為封疆在外的異姓王,誰給你了權利插手朝廷內政?”皇上將矛頭直指北王,平日裏隱藏在厚重的眼皮下,耷拉無聲的眸子,此時光芒驟起,如同猛虎,氣勢全開……
帝王的威壓撲麵而來,滿朝大臣皆不由自主的低下頭,心中暗暗惶恐。
“臣……惶恐。”北王亦雙手抱拳,低頭,一副恭敬樣,但是……
看他半點不曾彎下的背脊,就知他隻是嘴上說說而已。
皇上冷哼一聲,強勢的道:“太子廢立一事,朕自會與朝臣商討,與你無關。朕限你三日內趕到良安縣,半個月後率援軍抵達邊境。晚一日,朕就拿你北王府上下所有人問罪。”
最後一句話,皇上說得異常重,暗示意味十足……
北王把北域的兵馬轉移到榮蘭境內,他現在確實無法把手插到榮蘭,但他要願意讓出一些利益給北林、西鳳和南涼,這三國很樂意帶著兵馬,殺入榮蘭,把北王手上的兵馬耗死。
“臣……”北王吐出一個字,便頓住了,隨同北王一起跪下請命的人,不由得齊齊抬頭看向北王,心中忐忑難安。
此刻,他們既擔心北王應下,像皇上妥協;又擔心北王抗旨不遵,讓皇上抓到把柄。
現在的皇上,已不是當年那個,可以任由他們擺布的皇上。
皇上把應家軍交到應頤手上,又派應頤鎮守京城,可以說是將兵權和京城的防禦,牢牢的握在了手中,皇上正要強硬的跟他們對著來,他們也隻有低頭的份。
且,皇上的身份和地位,讓他擁有天然的優勢,如若皇上發狠,不顧後果,他們還真的無計可施。
在一眾大臣期待又忐忑下,北王緩緩吐出兩個字:“領旨。”
這二字一出,站在皇上那邊的文臣鬆了口氣,隨同北王一起跪下請命的老丞相等人,卻說不出心裏是什麽滋味……
說失望也不至於,畢竟他們不能看著北王抗旨,但總歸有那麽一點不是滋味。
北王在早朝上步步緊逼,最終卻是……這般輕易就妥協了,著實是虎頭蛇尾,讓人鬱悶。
“很好!等你得勝歸來,朕定設宴為你慶功!”皇上一掃先前的陰沉與不快,笑得意氣風發……
至此,北王與皇上在早朝上的較量,以皇上大獲全勝結束,皇上高聲宣布退朝,轉身離去的步伐矯健而有力,就像得勝的孔雀。
與之相反,老丞相等人則像是鬥敗的公雞,在皇上離開許久,才垂頭喪氣的站起來。
“北親王,您是怎麽想的?”老丞相一瞬間,好像蒼老了數歲,他忍了又忍,終是沒有忍住,在眾人滿心期待下,問了一句。
“還有三天,不是嗎?”和老丞相等人的喪氣不同,北王半點不受皇上影響,拂了拂衣袖上的皺褶,從容轉身,朝大殿外走去……
那些文臣見北王妥協,原本還有幾分得意,但看到北王冷漠高傲的樣子,紛紛收起臉上的笑,一個個停下腳步,後退一步,給北王讓路。
甚至,在北王從他們身邊路過的時候,他們不由得自主的低下了頭,好似心虛一般,等到他們反應過來,北王已經走遠,隻留下他們站在原地,不解自己為什麽要心虛……
然,很快老丞相就為他們解惑了:“不管北王有何私心,有一句話他沒有說錯。內政不穩,前線將士何以安心?將士心不安,如何保家衛國?家國不在,你們還能鬥什麽?你們呀……永遠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如若前線戰敗,你們……就是罪臣!”
老丞相從那些文官們身邊走後,看著他們,失望的搖頭……
“老大人……”幾個文臣,尤其是戶部的官員皆麵色一囧,羞愧的喚了一句,可不等他們解釋,老丞相就在學生的攙扶下,緊跟著北王出殿了。
“哼……奸佞小人!”那些與北王一同跪下來,請求皇上廢太子,讓前線將士安心拚殺的武將們,從他們身邊走過時,亦是不屑的冷哼。
幾位文臣大佬氣得吐血,張嘴就要罵迴去,卻被王相與袁相拉住了,“夠了!”占了上風,就該低調行事,過了……事情就易生變。
滿殿文臣憋屈不已,已沒有讓北王妥協的爽快,而讓他們更憋屈的事,還在後麵。
他們剛走到宮門口,就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打鬥聲,還有刺殺囂張得意的喊殺聲:“北王!你這亂臣賊子,居然逼皇上廢太子,你該死!你們……給我殺了北王。”
“北王!太子不是你能惹的,今天……我們就叫你明白,惹怒太子的下場。”
……
“這,這是怎麽一迴事?”皇上的心腹,聽到外麵的聲音,頓時臉都白了,有反應快的,急忙大喊:“快,你們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把人……把人拿下。”
“爾等敢攔我們!我們是太子的人,待到太子登基,你們一個個都得死!”
“讓開,通通讓開,我們是太子的人,我們隻殺北王,其他人都閃開,不然……死了也是白死!”
外麵那群殺手叫囂的更兇了,語氣雖冰冷無情,但聲音高昂,隔著宮牆都能聽到。
很明顯,這群人是故意的,宮門內的文臣們都清楚,但是……
與北王前後腳出宮,並且與北王一同抵禦這群殺手的武將們,卻不這樣想。
這些殺手,一個個訓練有素,實力不凡,冷酷無情,絕不是普通人能養得出來的,他們刀刀狠辣,劍劍往北王身上招唿,要說他們的目的,隻是為了抹黑太子,而不是殺北王,他們都不信。
今日的早朝,氣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北王與皇上在大殿上,上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兩人之間好像繃了一根無形的弦,隨時都會斷……
除去明確站位的老丞相外,其他的官員不管是左右相,還是一品大臣,皆努力把自己縮起來,恨不得自己不存在。
北王與皇上兩人,一人主張先安內而後攘外,一人主張先平定外亂,內部問題內部解決。
對大臣們來說,不管是先安內,還是先平亂,他們都支持,但皇上和北王兩人卻各不退讓,兩人劍拔弩張,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能讓誰退讓。
皇上要北王即刻帶援軍前往邊境,北王就要求皇上備足大軍三個月所需的糧草。
北王這個要求不算過分,但是……
全東林人都知道,他們幾個大糧倉被南涼太子派人燒了,這個時候別說籌集三個月的糧草,能供上一個月就算不錯了。
北王這不是要求,這是在為難了。文臣普遍這麽想,但是武將卻恰恰相反,北林、西鳳和南涼三國齊齊對東林發兵,三個月根本不可能結束戰事,戰爭一旦開始,就不可能輕易結事,也不可能中途喊停。
北王作為主帥,要求朝廷準備足夠的糧草,這並沒有錯。他總不能讓底下的兵,在流血的時候還要餓肚子吧?
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全東林的人都知道北王手腕高超,愛兵如子,哪怕是為了維護這個形象,北王也不可能讓他手下的兵餓肚子。
屆時,朝廷不出糧草,北王帶著人遠在前線,等著米下糧,還能殺迴來逼朝廷出糧?
最後倒黴的還不是北王,還不是要北王絞盡腦汁去籌集糧草。
像這種大戰,一開打沒有一年半載根本結束不了,北王隻讓朝廷準備三個月的糧草,這個要求已經算低了,至少在武將們看來是這樣的,朝廷連三個月的糧草都拿不出來,那還打什麽?
直接投降求和算了!
但這話,他們不敢當著皇上的麵說,隻能沉默以對,無聲的支持北王。
文臣們不想摻和北王和皇上的鬥法,但他們不得不出頭。他們站在皇上那邊,極力勸說北王,讓北王體諒朝廷的難處,他們保證後續的糧草一定會跟上,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一定不會讓前線士兵餓肚子。
這群文臣這般賣力的勸說北王,自然不是為了在皇上麵前表現,而是……
籌集糧草是他們的事,朝廷拿不出糧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錯,皇上沒有當眾責怪他們,他們也不能真當什麽都不知道呀。
有這些文官衝在前麵,皇上與北王之間的氣氛,初時還沒有這麽繃緊,但當北王提出先穩定內政,將東林內部事務處理好,以免前線大戰需要朝廷相助時,朝廷被內亂拖住腳步,以致跟不上前線補給後,北王與皇上之間的矛盾,就藏不住了……
北王雖然沒有明說,但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北王這是要先廢太子再出兵!
太子的惡行累累,尤其是那上百俱浮在護城河的屍體,被暴露出來後,太子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被廢是早晚的事,任何人都保不了他,哪怕是皇上。
這一點,皇上無比清楚,他也沒打算保太子,但還是那句話,廢太子這種事他可以提,朝臣也能提,但朝臣絕不能威逼他。
被朝臣擠兌,威逼,不得不廢太子,他這個皇帝的顏麵何在?
考慮到要北王去前線打仗,皇上也沒有直接落北王的麵子,北王沒有直接說出廢太子的話,皇上就隻當聽不懂,將話題轉移到處理南涼奸細上。
南涼太子在東林經營多年,借由福壽膏控製了許多人,這些人又控製了不少人,層層疊疊下,牽扯的人達數萬之多。
因此案涉嫌人數眾多,涉及的勢力錯綜複雜,直到現在刑部都沒有全部清理,不管是主謀還是從犯,全都關押在大牢裏,並沒有處置。
皇上正好也要處理這批人,為了堵北王的嘴,皇上在早朝上將此事提出,也將處置的辦法宣布了。
主犯一律處斬,三族之內血親亦等同處理,三族之外,九族之內,男子處以極刑,女子充入教坊,遇赦不免,不可贖身。
從犯無論知不知情,參與者皆斬,其餘親眷發配邊疆,立功可贖罪。
皇上這個處罰可以說是極重,可見他有多痛恨這些南涼奸細,但這並不是北王要的……
皇上宣布完對奸細的處置後,北王無視皇上的冷眼,直接提出起太子一事。
拐賣少男少女、養無辜百姓試藥、傷了根基無子嗣。這一件件,一樁樁皆是太子的“死罪”,太子不廢,東林百姓難安,朝廷有此太子,遠在前線的將士難安。
“陛下,太子先前在北域,害死了多少士兵,您還記得嗎?”北王看著皇上,神情莊重,語氣嚴肅,“臣身為武將,自當背朝國門而死,不想也不能死在自己人手裏,臣手下的兵亦如是。太子圈養的孩子,其中不乏權貴官員之後;太子養的試藥人,其中不乏將士親屬。朝中眾臣與前線將士,皆在為東林賣命,太子卻在後方殘害他們的家人。眾將士流血又流淚,太子不廢,他們何以安心為國拚殺?”
北王說得很慢,每一個字都咬得很清,他說完後就站在殿中,朝皇上行了一個武將的禮,那一禮堅毅有力,如同他這番話,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
站在右側的武將,原本是默不吭聲的,聽到北王這番話,看到北王堅毅不拔、頂天立地的身影,不約而的上前,跪下,抱拳行禮:“請皇上廢太子!”
“請皇上廢太子!”老丞相雙膝著地,跪在君王麵前,為北王說話。
他今天是特意來上朝的,隻為給北王撐腰。老丞相一開口,他的學生亦不猶豫,紛紛跪下,高聲喊道:“請皇上廢太子!”
滿朝大臣,有半數以上都跪了下去,他們說完這一句後,就什麽也沒有說,但是……
皇上還是感受到了朝臣的威脅!
“你,你們,你們……”皇上指著殿下的大臣,又氣又怒。
又來了,這些人又來了,又來逼他了……
第502章 刺殺,這赤裸裸的栽贓
當年他初登基,欲立蘇蘇為後,這些人在老北王的帶領下,跪在大殿上要他收迴成命,要他三思而後行。
收迴成命?
三思而後行?
憑什麽?
這些人,憑什麽要他堂堂帝王收迴成命?
這些人,憑什麽要他堂堂帝王三思而後行?
他是皇帝,他是九五至尊,他說的話就是聖旨,他想立誰為後就立誰為後,滿朝臣子隻有接受的份,他們有什麽權力讓他收迴成命?
可是……
當年的他沒有一絲根基,手上沒有自己的人,迫於朝臣的壓力,迫於外界的壓力,他隻能收迴成命,他隻能妥協,隻能委屈他的蘇蘇……
現在?
皇上看著北王,冷笑……
這一次,哪怕國將不國,他也不讓!
身為帝王,他讓不起!
“北王,你身為封疆在外的異姓王,誰給你了權利插手朝廷內政?”皇上將矛頭直指北王,平日裏隱藏在厚重的眼皮下,耷拉無聲的眸子,此時光芒驟起,如同猛虎,氣勢全開……
帝王的威壓撲麵而來,滿朝大臣皆不由自主的低下頭,心中暗暗惶恐。
“臣……惶恐。”北王亦雙手抱拳,低頭,一副恭敬樣,但是……
看他半點不曾彎下的背脊,就知他隻是嘴上說說而已。
皇上冷哼一聲,強勢的道:“太子廢立一事,朕自會與朝臣商討,與你無關。朕限你三日內趕到良安縣,半個月後率援軍抵達邊境。晚一日,朕就拿你北王府上下所有人問罪。”
最後一句話,皇上說得異常重,暗示意味十足……
北王把北域的兵馬轉移到榮蘭境內,他現在確實無法把手插到榮蘭,但他要願意讓出一些利益給北林、西鳳和南涼,這三國很樂意帶著兵馬,殺入榮蘭,把北王手上的兵馬耗死。
“臣……”北王吐出一個字,便頓住了,隨同北王一起跪下請命的人,不由得齊齊抬頭看向北王,心中忐忑難安。
此刻,他們既擔心北王應下,像皇上妥協;又擔心北王抗旨不遵,讓皇上抓到把柄。
現在的皇上,已不是當年那個,可以任由他們擺布的皇上。
皇上把應家軍交到應頤手上,又派應頤鎮守京城,可以說是將兵權和京城的防禦,牢牢的握在了手中,皇上正要強硬的跟他們對著來,他們也隻有低頭的份。
且,皇上的身份和地位,讓他擁有天然的優勢,如若皇上發狠,不顧後果,他們還真的無計可施。
在一眾大臣期待又忐忑下,北王緩緩吐出兩個字:“領旨。”
這二字一出,站在皇上那邊的文臣鬆了口氣,隨同北王一起跪下請命的老丞相等人,卻說不出心裏是什麽滋味……
說失望也不至於,畢竟他們不能看著北王抗旨,但總歸有那麽一點不是滋味。
北王在早朝上步步緊逼,最終卻是……這般輕易就妥協了,著實是虎頭蛇尾,讓人鬱悶。
“很好!等你得勝歸來,朕定設宴為你慶功!”皇上一掃先前的陰沉與不快,笑得意氣風發……
至此,北王與皇上在早朝上的較量,以皇上大獲全勝結束,皇上高聲宣布退朝,轉身離去的步伐矯健而有力,就像得勝的孔雀。
與之相反,老丞相等人則像是鬥敗的公雞,在皇上離開許久,才垂頭喪氣的站起來。
“北親王,您是怎麽想的?”老丞相一瞬間,好像蒼老了數歲,他忍了又忍,終是沒有忍住,在眾人滿心期待下,問了一句。
“還有三天,不是嗎?”和老丞相等人的喪氣不同,北王半點不受皇上影響,拂了拂衣袖上的皺褶,從容轉身,朝大殿外走去……
那些文臣見北王妥協,原本還有幾分得意,但看到北王冷漠高傲的樣子,紛紛收起臉上的笑,一個個停下腳步,後退一步,給北王讓路。
甚至,在北王從他們身邊路過的時候,他們不由得自主的低下了頭,好似心虛一般,等到他們反應過來,北王已經走遠,隻留下他們站在原地,不解自己為什麽要心虛……
然,很快老丞相就為他們解惑了:“不管北王有何私心,有一句話他沒有說錯。內政不穩,前線將士何以安心?將士心不安,如何保家衛國?家國不在,你們還能鬥什麽?你們呀……永遠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如若前線戰敗,你們……就是罪臣!”
老丞相從那些文官們身邊走後,看著他們,失望的搖頭……
“老大人……”幾個文臣,尤其是戶部的官員皆麵色一囧,羞愧的喚了一句,可不等他們解釋,老丞相就在學生的攙扶下,緊跟著北王出殿了。
“哼……奸佞小人!”那些與北王一同跪下來,請求皇上廢太子,讓前線將士安心拚殺的武將們,從他們身邊走過時,亦是不屑的冷哼。
幾位文臣大佬氣得吐血,張嘴就要罵迴去,卻被王相與袁相拉住了,“夠了!”占了上風,就該低調行事,過了……事情就易生變。
滿殿文臣憋屈不已,已沒有讓北王妥協的爽快,而讓他們更憋屈的事,還在後麵。
他們剛走到宮門口,就聽到外麵傳來一陣打鬥聲,還有刺殺囂張得意的喊殺聲:“北王!你這亂臣賊子,居然逼皇上廢太子,你該死!你們……給我殺了北王。”
“北王!太子不是你能惹的,今天……我們就叫你明白,惹怒太子的下場。”
……
“這,這是怎麽一迴事?”皇上的心腹,聽到外麵的聲音,頓時臉都白了,有反應快的,急忙大喊:“快,你們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快把人……把人拿下。”
“爾等敢攔我們!我們是太子的人,待到太子登基,你們一個個都得死!”
“讓開,通通讓開,我們是太子的人,我們隻殺北王,其他人都閃開,不然……死了也是白死!”
外麵那群殺手叫囂的更兇了,語氣雖冰冷無情,但聲音高昂,隔著宮牆都能聽到。
很明顯,這群人是故意的,宮門內的文臣們都清楚,但是……
與北王前後腳出宮,並且與北王一同抵禦這群殺手的武將們,卻不這樣想。
這些殺手,一個個訓練有素,實力不凡,冷酷無情,絕不是普通人能養得出來的,他們刀刀狠辣,劍劍往北王身上招唿,要說他們的目的,隻是為了抹黑太子,而不是殺北王,他們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