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間,邊境守將往京城送了七封,全是八百裏加急的急信,一封比一封潦草,情況也越來越嚴峻。


    短短一天,邊境就損失數萬兵馬,數十萬大軍和上萬戰馬三個月的糧草,被一把大火燒成灰燼,邊境將領精心設計的防禦與進攻陣式,也被敵軍提前知曉。


    最可怕的是,邊境有人叛亂,與敵軍裏應外合,東林一天之間連失三城不說,北林、西鳳和南涼的聯軍還不肯罷休,繼續北上,看那架勢似要攻破東林,讓東林滅國。


    消息傳到京城,不僅是皇上,就是文武百官也急得不行,不需要皇上宣詔,看到八百裏加急信件進宮的官員,都主動進宮了。


    皇上也不瞞著他們,直接將邊境的軍情,摔在百官麵前:“查!給朕查,到底是誰給北林、西鳳和南涼送的消息?”


    “陳尚書,給朕算一算,我們的糧草還能支撐多久?以最快的速度籌集一批軍糧,運往前行。”


    “蕭尚書,看一看我們還有多少兵馬可以用?從哪裏調軍速度最快?立刻給朕一個明確的數據。”


    “王相,擬個人選給朕,看誰去前線最合適。”


    “袁相……”


    皇上一連下了數個命令,六部尚書與左右丞相皆是一臉嚴峻,不複平日的輕鬆,也不像平日那樣,凡是皇上的命令,都要反駁一二。


    他們半點不打折扣的執行皇上的命令,六部在他們的協調下,高速運轉,很快就出了結果,但結果卻十分不樂觀。


    東林國庫還算富裕,往年糧草還能有盈餘,但這幾年收成不好,再加上榮蘭今年沒有進貢糧草,他們的糧草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皇上,以我們現有的糧草,支撐大軍半個月不成問題。”半個月後,他們就得想辦法調集糧草了。


    “先運過去。”皇上隻想先解決燃眉之急,至於後續的事?


    文武百官這麽多人,還解決不了糧草的問題。


    國庫沒有,四大世家還有,四大世家沒有,那些糧商還好,實在不行,就像商人征集糧草。


    “皇上,我們現在無兵可用。能用的兵馬都在前線,餘下的都駐守在邊境,北林、西鳳和南涼早在之前,就往各邊境調派了兵馬,邊境的兵馬不能動。”東林的兵馬是四國之最,但再怎麽之最,也沒有北林三國加起來的兵馬多。


    三國同時發難,東林的兵馬就不夠看了,更不用提東林內部還有奸細。


    無兵可調,無兵可派,他們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行。


    “邊境的兵馬不動,皇城的兵馬有多少可以動?”皇上再不精通政務,當皇帝這麽多年也清楚,邊境的兵馬不能亂動。


    動了,那三國定會開戰,屆時東林就真正是四麵楚哥,四麵戰亂了。


    “三萬應家軍,十萬禁軍。皇上,禁軍不能動。”袁相站出來,迴道。


    王相適時站出來,推舉應頤帶援兵前往前線,但是皇上沒有應,隻叫眾人再議。


    王相一看就知皇上不舍得派應頤去,也不放心讓應頤離京,要知道應頤現在可管著十萬禁軍,管著京城的安危,管著皇上的安危。


    這個當口把應頤調走了,皇上想必會不安吧?


    王相也不覺得有什麽,當即又提了一個老將,那名老將敢打敢闖,勇猛無比,慣常以少勝多,每每都能在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是那種越是有壓力,越是處境危險,越是能打出奇招的人,這種情況最適合他去前線。


    皇上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當即,整個朝廷高速運轉,不到兩天的時間,戶部便把糧草籌集好了,兵部也東摳西摳的,摳出了五萬兵馬。


    有了這五萬兵馬,前線的危機暫時能解除了。


    那老將帶著五萬兵馬出城那日,皇上長長地鬆了口氣。但也隻是鬆了那麽一口氣,一轉頭皇上就命刑部查叛亂一事,並重點交待他們,查康王與南涼太子勾結一事。


    誰也不是蠢蛋,南涼太子在東林秘密建立的勢力,前腳曝光,後腳就有人背叛東林,與他國勾結,此事與南涼無關,與誰有關?


    南涼太子這是知道,他埋在東林的大部勢力都要廢了,在廢掉之前,他物盡其用了,借此狠狠的坑東林一筆。


    原本,皇上礙於此事與宗室有關,又考慮到謝五爺十有八九,是當年那個孩子,皇上想要低調處理此事,不想……


    南涼太子根本不給他機會,這迎頭一擊打得皇上措手不及,也讓皇上氣惱不已。


    國難當頭,皇上也顧不得宗室的麵子,更顧不得保全謝五。


    當然,隻要謝五是他兒子,他怎麽也能保住謝五,大不了就讓謝五換個身份,以他失散的兒子的名義,光明正大的迴來就成了。


    皇上把一切都想好了,卻低估了南涼的太子狠,也低估了南涼太子在東林的勢力。


    皇上的命令剛下達,刑部還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東林各地就傳來噩耗……


    “皇上,不好了,江淮的糧倉被燒了,數百萬石糧食化為灰燼。”


    “皇上,兩廣的糧倉也被燒了。”


    “皇上,閩粵的糧倉被燒了。”


    ……


    繼前線大軍的糧草被燒後,又有數十座糧倉被燒,全都是存糧最豐的糧倉出事了。


    這些糧倉被燒,別說大軍戰時的供給,就是將士們正常的糧食供給也不夠了。


    東林,正式進入缺糧時代。


    皇上氣得吐血,此時他才明白南涼太子一事,帶來的危害有多大,而他放走南涼太子的行為,又有多麽愚蠢……


    第456章 黑手,北王太腹黑


    東林正式進入缺糧狀態,也正式進入備戰狀態,皇上與滿朝大臣每天都處在高度緊繃中,生怕又有什麽不好的消息傳來。


    京中的百姓還好,他們隻知道急報一封接一封來,許是出事了,但具體出了什麽事,卻沒有人知道,因為……


    皇上與一眾臣子聯手,將消息瞞了下來,沒有外傳,以免引起百姓的恐慌。


    但,消息能瞞下來,發生的事卻不能不處理。


    南涼太子在東林秘密建下來的勢力有多大,到現在他們都沒有查清楚,而各地方的壞消息,還在不斷往京城傳……


    皇上初時還有耐心,給了刑部三天的時間,結果刑部尚書除了查到幾戶明顯,已經暴露出來的人家,什麽人家也沒有查到。


    皇上怒極,當場就革了刑部尚書的職,並把此事交給袁相袁家主來查。


    刑部尚書背景不夠強,根本不敢往深裏查,但袁家主不怕。


    對刑部尚書來說,查與南涼勾結的案子,是一個燙手山芋,很有可能他剛查到什麽,就被人滅口了,但對袁家主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排除異已的機會。


    東林朝野對南涼太子充滿仇視,隻要他認定某個人可能與南涼太子勾結,不需要證據,皇上就會要他的命。


    王家、蕭家和謝家的本家動不了,但旁枝還不能動嗎?


    讓那三家傷了元氣,他們袁家自然就能往上一步。


    要不是北王從不與朝臣來往,在朝中沒有什麽力量,他都想趁機把北王的勢力給剪除了。


    他可沒有忘記,他與北王之間的恩怨。就衝著他殺了北王府那麽多老兵,北王也不會放過他,不想被北王滅了,就必須先下手為強。


    “可惜,可惜了……”袁家主接下這個任務,就在心裏列了一個名單,準備對那些人下手,想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一個與北王相關的人,袁家主一臉遺憾。


    不過,沒魚蝦也好,等他把王、謝、蕭家全部踩下去,待到他袁家一家獨大,便是北王也奈何不了他半分。


    袁家主想得很好,但現實卻很殘酷……


    他還沒有動手,就摔斷了腿!


    腿骨折斷,又因丹醫救治不夠及時,以至於傷上加傷,沒有半年根本好不了。


    正值查案時刻摔斷了腿,要說這是巧合,誰都不信。


    皇上在憤怒之際又不免心悸……


    南涼太子這是多大的勢力,才能讓他東林的丞相,在東林摔斷腿?


    必須!立刻!馬上!將南涼太子在東林的勢力剪除,不然他這個皇帝也寢食難安。


    袁家主查不了此事,皇上指派了另一個人,可無一幸免,不管哪位大臣,剛應下差事就出事了,根本沒辦法查。


    斷胳膊斷腿,傷眼睛傷手,傷得都不輕,至少沒有辦法辦公,沒有辦法查案。


    且,個個都是意外,沒有一樁是人為。至少,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是人為的。


    一個人倒黴,他們還能認為是巧合,可兩個、三個、五個呢?


    凡是接手查南涼奸細案的官員,都出事了,這真是巧合?


    沒有一個人相信!


    眾大臣原本以為,這是一個排除異己的好機會。可現,沒有一個人敢接下這個差事,人人避之不急,生怕皇上把這差事交給他們。


    一個個大臣出事,卻什麽問題也查不出來,皇上比朝中的大臣更著急,可著急又能怎麽辦?


    南涼太子安在東林的奸細有哪些,那些大臣為何會出事,不僅僅是朝中大臣查不出什麽來,就是他的暗探也查不出什麽來。


    南涼太子比他想象中的能幹,也比他想象中的有手段,在東林居然能阻止他這個皇帝查案,簡直是……可惡!


    皇上又氣又怒又慌,他將所有合適,查這個案子的人,都在心裏過了一遍,卻發現沒有一個人適合。


    不對,有一個,但那個人……


    皇上的真的不想用!


    ……


    宮裏,皇上在為這樁案子發愁。君子閣密室裏,北王與江河,也在談論這樁案子。


    和皇上的憂傷不同,江河見到北王出現,極力壓抑心中的興奮與激動,努力用平靜的聲音道:“王爺,事情都辦好了,朝中上下無一人敢接此案。”


    十年了,王爺終於肯出手了,天知道……他們這些人都快放棄了。


    “嗯,把尾巴收幹淨,本王不希望……查到你們,明白嗎?”北王坐在石椅上,雙手放在兩旁的扶手上,明明隻是隨意一放,卻透出幾分君臨天下的霸氣。


    這就是北王,一舉一動無不顯露出不凡!


    江河看得心頭火熱,雙眼散發著璀璨的光芒:“王爺放心,咱們這些人……幹得就是見不得光的事,絕不會叫人發現。”


    暗算那些大臣的黑鍋,南涼太子背定了,旁人絕對想不到,是他們出手的手。


    “嗯。”北王應了一下,默了片刻,像是突然想到什麽一般,開口道:“應池帶人去了蜀地,你讓人照應一二,他要什麽都給他辦成,別叫他知道,明白嗎? ”


    北王說得雲淡風輕,好似突然想到這麽一樁事,隨意一聽,但是……


    江河卻不敢隨意一聽。


    應池是幫楚九歌辦事,凡是涉及楚九歌的事,他都不敢隨意。


    他太清楚,楚九歌對他們王爺的影響。


    先前十年,他們也說服不了王爺去爭,楚九歌一出現,不需要任何人勸,王爺就決定去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天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彩並收藏盛世天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