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需要證據,北王總要給他一個,一個能說服他這個皇帝的理由。


    他這個皇帝雖不至於要捧著丹醫堂,但也不能得罪丹醫堂。


    沒了丹醫堂,北林的百姓、將士生了病,怎麽辦?


    至於北林攝政長公主?


    他們是合作者,兩國早已建立邦交,雖偶有摩擦,但都能和平解決,一旦得罪了北林那位蠻不講理的攝政長公主,兩國很有可能會爆發大戰,這不是皇上想要看到的……


    北林攝政長公主是個政治家不錯,但她也是個女人,她身上有女人會有的一切的缺點:虛榮好強,反複多變,隨心所欲,不顧大局,任性妄為。


    像北王攝政長公主這樣的人,需要人捧著,順著,不然……


    她什麽瘋狂的事都做得出來。


    看她咬著北王十年不放,明知殺不死北王卻每年都派大量殺手來東林刺殺北王,連北王的未婚妻也不放過,就能看出這個女人有多麽可怕。


    “給北林攝政長公主一封信,告訴她……榮蘭我們不要,隻要她把榮殊太子交出來,我們檔林就退兵。北林攝政長公主同意,這事便與她無關,如若不同意,這事就算不是北林攝政長公主做的,她也在暗中推動。”北王簡單粗暴的道。


    皇上看了北王一眼,沒有說話……


    他總感覺,北王把他當傻子。


    不管北域那三地的事與北林攝政長公主有沒有關係,出了這樣的事,北林攝政長公主要是不趁機撈取最大的好處,那就不配做北林的攝政長公主了。


    整個榮蘭雖然很有誘惑力,但有更大的好處在麵前,為什麽要放棄呢?


    北王並不將皇上的反應放在眼裏,用特有的緩慢低沉的語速,說道:“至於丹醫堂?皇上隻管讓人宣旨,讓他們派人去治瘟疫,同時派人去收集市麵上治療瘟疫的丹藥。如果市麵上沒有治療瘟疫的丹藥,丹醫堂也不肯賣,提出來的條件過分,這事就與他們脫不了幹係。”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北林那裏他能動的手腳太少了,但丹醫堂?


    這事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是不是丹醫堂做的,他都會讓皇上看到這事是丹醫堂做的。


    丹醫堂趁他不在欺負楚九歌,他要不讓丹醫堂付出足夠的代價,他就不是北天驕……


    第380章 妥協,翻手為雲的北王


    國事為重,百姓為重,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是要切切實實去做的……


    北域三地發生這麽大的事,皇上自然要以國事為重,至於楚九歌與北王、王梓鈺三人之間的事?


    不過是小道,小算計,皇上現在沒空跟北王糾纏。


    皇上收起筆,什麽也沒有說,卻無聲的告訴北王,他現階段絕不會給楚九歌和王梓鈺賜婚。


    事實上,他所說的賜婚也不過是嚇嚇北王罷了。


    王家主母,還由不得他這個皇帝來定,他要是賜了婚,王家人雖然會認下聖旨,但轉身就會狠打他這個皇帝的臉,叫他這個皇帝下不了台。


    皇上退了一步,北王自然也要退一步,北王也不提聖旨的事,甚至不提要楚九歌出宮的事。


    北王甚至主動提起,先前在北王府發現龍袍一案,還未審理清,之前他奉皇命在外不說,現在迴來了,自然是要迴大理寺大牢,等到案件審理清楚了再出來。


    皇上還在想要怎麽看住北王,不讓北王給他添亂,現在北王主動提起要去大牢,皇上心裏暗喜,連一句客套的話都沒有,當即下令,派了一支禁軍,保護北王進大牢。


    這支人最大的作用不是保護北王,而是監視北王,以免北王私底下做什麽,把髒水往北林攝政長公主和丹醫堂身上潑。


    北王主動提起去大理寺大牢,也是為了表明他不會插手幹預任何事。


    沒辦法,誰叫北林攝政長公主和丹醫堂都跟他不對付呢,他說北域三地的是,這丹醫堂和北林攝政長公主辦的,怎麽可能沒有私信。


    就是皇上信,他自己也不信。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過,看皇上的樣子像是沒有想到如此……


    他也沒有必要提醒皇上啦。


    楚九歌站在一旁,看著皇上和北王從爭執的狀態,瞬間轉為我為你著想,你為我著想的十佳好君臣模式,不由得嘴巴大張,好半天都合不攏……


    這兩個男人也太可怕了,一個是萬萬人之上君王,一個是權傾東林的異姓王,兩個都是端在金字塔頂端、唿風喚雨的男人,可他們卻這麽能忍!


    相比,她的修為還不夠,她還有得學。


    “你可以退下了。”跟北王談好了,皇上就讓人把楚九歌帶走了,而後下達命令召集重臣前來議事……


    在等一幹重臣進宮的時候,皇上想了想,還是接受了北王的意見,給北林攝政長公主寫了一封信,從秘密渠道送到北林攝政長公主手裏。


    寫信的同時,皇上又命人悄悄在市麵上,收集治療瘟疫的藥,同時也派人去丹醫堂,讓丹醫堂拿出一個章程,盡快派丹醫去北域三地治療瘟疫。


    至於丹醫堂肯不肯,這個皇上到不擔心。丹醫堂能立足四國這麽多年,就是因為他們識實務。


    小事上,丹醫堂會拿僑,但事關國家大事,丹醫堂就不會跟朝廷對著幹。


    一連串的事情交待完,已有朝中大臣收到消息,匆匆進宮了。


    半個時辰內,皇上召見的大臣陸續都到了,皇上讓人把北域三地的情況說了一遍,一說完滿殿的重臣都倒吸了口氣。


    皇上的心腹大臣,看皇上的神色,當即想也不想,就道:“北王才離開北域,北域就出事了,與之相鄰的瀾城與襄城也出了事,莫不是北王下得黑手?北王這麽做也太過分了,這是把天下百姓的命當兒戲。”


    皇上自然相信北王,知道這事與北王無關,但是……


    聽到這人的話,他卻沒有反駁。


    真相如何有時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件已經發生並且不可避免的事,能給他帶來什麽益處。


    “北王今天剛進城,北域就出事……要說兩者沒有關係,臣是不信的。皇上,不如召北王進宮,當麵尋問北王。”其他忠心皇上的人,見皇上並沒有反駁,附和了一句。


    皇上今天召來的,都是朝中重臣、能臣,並不全是他的人,有幾個就處在中立的位置,見皇上這態度,壓根就不開口。


    皇上也不生氣,等著幾個心腹大臣,你一言我一語討伐完北王,才不疾不徐的開口:“此事到底是何人下得手,朕會讓人去查。現在,朕要你們拿出一個章程,如何平息三地的事。尤其是北域,你們應該很清楚,北域失守的後果。”


    黑霧森林失守,魔物便會北上、南下,屆時東林必將屍橫遍野,草木皆枯,百姓民不聊生。


    而在一旁虎視眈眈的北林、南涼和西鳳,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就算吞並不了東林,也會從他們東林身上,狠狠咬下一塊肉。


    而經此一事,東林國力將會迅速倒退,怕是……百年也恢複不到現在的民強盛。


    不是東林沒有這個條件,而是西涼、南蠻三國,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東林恢複元氣。


    眾大臣明白,現在不是內鬥的時候,他們必須先一致對外。


    攘外必先安內,他們現在最首要的,就是要安先北王!


    在朝廷上,保持中立的官員,看了一眼皇上,猶豫片刻,終是站了出來:“皇上,北家世代鎮守北域,北家所有的男兒都死在北域,死在魔族手中,臣不相信北王會謀逆。北王私藏龍袍一事恐另有隱情,還請皇上明察。”


    這話,他們不說,那幾個把皇上的話奉為聖喻,不管對錯都隻會附和的應聲蟲,更不會開口。


    “北王今日進宮也提了此事,朕會讓人詳查。”皇上臉色陰沉沉的,麵露不快。


    難怪北王自請去大理寺大牢,原來是在逼他……


    這群大臣也是廢物,他讓這些人進宮是商量的對策,不是來尋不痛快的,這些人對策沒找出一個,居然要他堂堂帝王先給北王低頭,簡直是胡鬧。


    “皇上,北域的情況雖然緊急,但北王此舉……無疑是居功自傲,挾才威逼,切不可注長他的威風呀。”皇上的心腹瞬間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當即站在道德至高點,抨擊北王。


    保持中立的官員一聲不吭,一個個低頭不去看皇上……


    第381章 離間,覆手為雨的北王


    北王挾功自傲又如何,他有這個本錢。


    皇上費了那麽大的心力,從北王手中搶走了北域,要是他派去的人能守住也就算了,偏偏皇上新派的那個什麽巫族少主,連一個月都沒有守住。


    這真不怪北王恃功而傲,要換作是他們,他們也會如此。


    至於私藏龍袍一事?


    眾大臣笑而不語……


    看破不說破,才能在官場上走得更遠。


    幾名保持中立的官員不再發表任何意見,任由皇上和他的心腹,用言語討伐、貶低北王。


    反正他們給的意見已經給出來了……


    想要解決北域的困境,非北王莫屬,而北域的危急解除了,瀾城與襄城也就不成問題。


    還是那句話,攘外必先安內。意見他們已經給出來了,至於皇上接不接受,那就是皇上的事,他們管不著,也管不了。


    皇上明顯沒有重用北王的意思,對幾位重臣的意見隻當沒有聽到,繼續與他的心腹討論對策。


    東林能用的將領不少,前不久被皇上換下來的應家老將,個個驍勇擅戰,經驗豐富,就算他們對魔族不熟悉,帶兵過去肯定也能暫時穩住北域的局麵,但是……


    和不能重用北王一樣,皇上也不可能再啟用這些應家老將,來給程頤添堵。


    且,相比北王,自然是應家軍的威脅更大。


    皇上的心腹,明顯聽出皇上想要動用應家軍去北域,但不想用應家老將,於是開口提議道:


    “皇上,應頤,應大將軍雖然年輕,但經驗一點不比老將少,且比老將精力旺盛,臣認為應頤將軍可出戰。”


    “應頤不行,京城的安危離不開應頤。”程頤被認迴應家後,就正式改名為應頤,也正式接手了應家軍。


    剛接手應家的應頤,需要一場大勝來樹立他在應家中的威信,這一點皇上很清楚,但他更清楚……


    要樹立應頤威信的,絕不能用北域這一戰。


    魔族不是那麽好對付的,應頤帶兵前往,就算平息了魔霧森林的暴動,也沒法贏得漂亮。


    而一場慘勝,不僅無法樹立應頤的威信,還會讓他名聲大跌。


    再說了,北域是北王的地盤,作為軍事天才,北王這些年在北域的表現可圈可點,對付魔族更是每戰必勝,有幾場勝得漂亮無比,別說應頤,就是東林史上那些名將在,也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北王。


    應頤的年紀與北王相當,把應頤派到北域,不就是拿應頤和北王對比嗎?


    皇上很清楚,應頤是有才,但遠遠比不上北王。


    不比,應頤還是東林最傑出的年輕將領,一跟北王比,隻會顯得應頤其弱無比。


    這種損應頤利北王,助長北王威風的事,皇上是絕對不會幹的……


    北王不能用,應家老將不能用,應頤也不有用,那還能用誰?


    一幹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我,一個個不由得麵露苦惱之色……


    皇上這要求,太高了。


    東林有本事的將領是不少,但那些人跟人打還行,讓他們帶兵去打魔族,那就是送人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天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彩並收藏盛世天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