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所謂“良策”,蘇玉妍並沒有絲毫異議。她不乎別人怎麽看她,是因為她知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即便她現被人誤解了,將來也還是會真相大白。眼下要緊,是幫助沈珂擺脫困境,讓他從此走上坦途。
接下來,但是為成為“妒婦”做準備。
自從錦春那天舍身救主後,雖還是像原來一樣住思定堂待嫁,但宋德書待她態度與錦秋便陡然有了天壤之別,不僅時常讓丹陽皎月兩個送些精致吃食果品,還把自己年輕時一些未曾上身衣賞給了她。錦秋與錦春同住一屋,眼見了這樣天差地別待遇,心裏自不是滋味,好沈珂已經派人過來知會,說出嫁日子就定八月十六,又聽說那楊家兒郎不僅一表人材,還有了秀才出身,將來要是能出仕,說不定她還能做上官太太,這樣想著,便有了盼頭,把先前那一腔撲沈珂身上心思全都轉移到未曾謀麵楊家兒郎身上了。
錦春則因得了宋德書她們青眼相加而顯得比以前沉靜了許多,當然,這份沉靜,有一半原因是因為她即將成為嫁娘,她就像個初通人事小姑娘一夜之間忽然長大了,變得溫嫻而恬靜起來,宛然變了個人似。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中秋節這天,定遠侯府辦了一場盛大家宴。一則因為趙宥夫婦代表沈瑋迴府慰問,二則因為這本就是個舉家團聚日子。全府上下喜氣洋洋,一派歡天喜地氣氛。
錦春與錦秋兩個,也因為蘇玉妍特別關照而上坐了定遠侯府家宴席位,雖然隻是遠遠擺一旁,卻也是滿滿一桌佳肴,頗讓府中小丫頭們豔羨。
次日。便是錦春錦秋出嫁大喜日子。
也不知是因為錦春錦秋出自定遠侯府,還是兩人嫁妝太過豐厚,她們婚禮竟成了昌寧人茶餘飯後談資,當然,可能是因為定遠侯府如此大張旗鼓地為沈珂兩個貼身丫頭大肆操辦婚禮原因。總之吉日這天,左鄰右舍早早吃了飯,就將定遠侯府圍了個水泄不通,再配上那喧天鑼鼓,熱鬧氣氛竟不亞於當初蘇玉妍成親那天。
蘇玉妍與宋德書、沈琳都為錦春錦秋送上了頗為豐厚添妝禮,看看吉時到。喜娘便過來催兩人上轎。
蘇玉妍今天也打扮得十分齊整,穿著一套淺紫衣裙,用料是今年昌寧流行繭綢。柔軟而順滑,配以白玉釵環首飾,顯得十分清豔,卻又不失端莊沉穩,很有主母氣派。不過。她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笑容,不是偽裝,而是發自內微笑。因為錦秋出嫁,於她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整個婚禮簡單而不失隆重。沈珂甚至還郎進來後親自跟他們說了幾句話,因為他們是避開人群說,聽不清說了什麽。但從郎頻頻點頭和沈珂凝重麵色來看,一定是囑咐他們要好好對待錦春錦秋話了。
蘇玉妍不是個多話人,雖然事先沈珂曾跟她模擬過好些場景。但她卻沒有付諸行動。
因為隻是兩個大丫頭出嫁,從情理上說,沈珂是不宜婚禮上久留,所以交待完郎之後,他朝蘇玉妍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直到喜娘高唱“吉時已到,郎上轎”時。蘇玉妍才緩緩來到穿著大紅喜服錦秋麵前,用她清朗而不失動聽聲音,用周圍人等都能聽得清楚音量,徐徐說道,“這些來你侍候著爺,也算是心力,要不是你年紀大了,爺還要留你兩年……”
聽她一開口就說出這樣話來,觀禮人們頓生八卦之心,好奇地望著她們倆人,豎起耳朵傾聽。外頭鼓樂之聲,也仿佛為了配合蘇玉妍此刻行動,漸漸平息下來。
蘇玉妍抬眼掃過周圍人們,又繼續對頭頂喜帕錦秋說道,“難為你侍候了爺一場……我也沒有別期望,隻望你能以服侍爺心去服侍你丈夫,為他們楊家開枝散葉……”
她說話時候臉上依舊帶著微笑,語音不高不低,讓聽人如沐春風,可她那句“以服侍爺心去服侍你丈夫”,不僅讓錦秋心裏“咚咚”直跳,還令周圍抱了八卦之心人們頓時如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果然這丫頭身份不同凡響,這沈少夫人也不似外間傳言那樣溫嫻大度,竟還為一個即將出嫁通房丫頭而醋意大發了。這樣一忖,旋即又轉出許多別念頭——說不定沈珂是想將兩個通房留下提為妾室,卻又因懼內而不得不將她們嫁出去,隻是心裏終是不甘,才會給了兩個丫頭豐厚嫁妝……等等想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個個都望著蘇玉妍和蓋著喜帕錦秋,眼裏閃著興奮之光。
錦秋微垂著頭,好半晌才低聲迴道,“錦秋多謝少夫人訓導……”
蘇玉妍原本也知道錦秋不會有什麽過激舉動,當下滿意地點點頭,笑道,“有空時候就迴府來玩一玩,你和錦春沒有爹娘,權當這裏是你娘家就是……”頓了頓,又向一旁鐵春笑道,“錦春,你們若夫家受了委屈,是他不對,你們就隻管來府裏訴說,自有爺去與他理論。”
錦春自是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連連點頭稱是。
這句暖心話,頓時將錦秋滿腹怨尤化為烏有,差一點就滾下淚來,幸虧有喜帕蓋住才沒有失態,便也應聲稱是。
圍觀人又是一陣嗡嗡議論,一時之間,倒弄不清這位沈家少夫人真偽了。
吉時到,喜轎起。兩頂大紅喜轎顫悠悠地出了定遠侯府。喧天鑼鼓也隨之漸漸平息。
而蘇玉妍對錦秋說那句“以服侍爺心去服侍你丈夫”話,卻隨著鑼鼓聲平息而昌寧城中漸漸流傳開來。
至此,便初步獲得了“善妒”名聲。
當然,也因為她這句話,錦秋丈夫就算對錦秋有什麽不滿,也不敢拿她撒氣,畢竟,她後麵,是權勢滔天定遠侯府。但也因為這句話,不免就少了些許親近之心,而多出幾分疏離之感。這種淡淡疏離,自然也讓錦秋覺得不平,因此雖婚,兩人之間已隱現隔裂痕。不過,一個為了維持自己自尊,一個顧忌定遠侯府,彼此之間雖則不滿,卻也暫時相安無事。
錦春卻因是處子之身而倍受婚丈夫尊重與嗬護,再加上她天性活潑,很就與婆家人打成一片,婆家兩個待字閨中小姑見她文武雙全,對她是敬重,時常纏著她教習強身簡單招式,倒也過得充實而樂。
當然,因為有心人打聽和傳播,錦秋與錦春婚後現狀也被作為蘇玉妍“善妒”一條有力證據而被昌寧貴婦們加津津樂道起來。
接著,定遠侯府又有兩個美貌丫頭被攆了出來,好事者打聽,說是定遠侯見孫媳婦肚子遲遲沒有動靜而送到蘭亭居去,卻被沈家少夫人給攆了出來。
連定遠侯麵子都不顧了,蘇玉妍是聲名遠播起來。當然,這一項“善妒”之名,足以讓定遠侯府以“七出”之名將她休出沈府,但她這短短幾個月來讓沈府那個從不夜宿家浪蕩子婚後宛如變了個人似,不僅夜夜歸家,連那歌坊茶座也極少光顧,別提勾欄妓院,是連看也不看一眼了。沈大少爺如此之大轉變,這功勞自是非沈少夫人蘇氏莫屬,看這一點上,定遠侯也不可能將她掃地出門。這沈少夫人也很可能是倚仗這一點才敢那樣放肆。
因此,就算好事者對此生出多種揣測,昌寧貴婦們還是對蘇玉妍行為大加讚賞——因為蘇氏敢做,她們做不到,也不敢做。
而沈珂,也漸漸地開始閉門不出了。
初時尚有人上門邀約,沈珂不便拒絕,自由蘇玉妍出麵解決。這一迴,她卻沒有露出巾幗英雄颯爽英姿,與尋常女人一樣,溫婉地坐丈夫身邊陪客人談話。她彬彬有禮待客之道以及其端莊而又不失嚴肅表情,再加上她那讓人不可直視美貌,讓邀約之人湧上喉頭話終是無聲地吞咽迴去了——誰家有了這樣天仙一般妻子,也不會再尋思著出去胡混!這沈珂,真是癡人有癡福!
幾次三番,邀約人也就漸漸絕了心思,感歎沈珂豔福不淺同時,也感歎其夫人蘇氏馭夫之道。
沈珂狐朋狗友們不再往來了,蘭亭居卻加門庭若市起來。因為蘇玉妍一時之間竟成了昌寧大紅人,各家年輕夫人們都對其崇拜不已,紛紛登門拜訪,以求馭夫之道。
對於所謂“馭夫之道”,蘇玉妍全沒有經驗。不過,她還是煞有其事地廣而告之——浪子迴頭金不換。隻要妻子們原諒丈夫曾經缺點和過失並予以激勵和幫助,一無是處浪子也能變成光彩奪目金子。
d*^_^*</p></div>
<tr>
接下來,但是為成為“妒婦”做準備。
自從錦春那天舍身救主後,雖還是像原來一樣住思定堂待嫁,但宋德書待她態度與錦秋便陡然有了天壤之別,不僅時常讓丹陽皎月兩個送些精致吃食果品,還把自己年輕時一些未曾上身衣賞給了她。錦秋與錦春同住一屋,眼見了這樣天差地別待遇,心裏自不是滋味,好沈珂已經派人過來知會,說出嫁日子就定八月十六,又聽說那楊家兒郎不僅一表人材,還有了秀才出身,將來要是能出仕,說不定她還能做上官太太,這樣想著,便有了盼頭,把先前那一腔撲沈珂身上心思全都轉移到未曾謀麵楊家兒郎身上了。
錦春則因得了宋德書她們青眼相加而顯得比以前沉靜了許多,當然,這份沉靜,有一半原因是因為她即將成為嫁娘,她就像個初通人事小姑娘一夜之間忽然長大了,變得溫嫻而恬靜起來,宛然變了個人似。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
中秋節這天,定遠侯府辦了一場盛大家宴。一則因為趙宥夫婦代表沈瑋迴府慰問,二則因為這本就是個舉家團聚日子。全府上下喜氣洋洋,一派歡天喜地氣氛。
錦春與錦秋兩個,也因為蘇玉妍特別關照而上坐了定遠侯府家宴席位,雖然隻是遠遠擺一旁,卻也是滿滿一桌佳肴,頗讓府中小丫頭們豔羨。
次日。便是錦春錦秋出嫁大喜日子。
也不知是因為錦春錦秋出自定遠侯府,還是兩人嫁妝太過豐厚,她們婚禮竟成了昌寧人茶餘飯後談資,當然,可能是因為定遠侯府如此大張旗鼓地為沈珂兩個貼身丫頭大肆操辦婚禮原因。總之吉日這天,左鄰右舍早早吃了飯,就將定遠侯府圍了個水泄不通,再配上那喧天鑼鼓,熱鬧氣氛竟不亞於當初蘇玉妍成親那天。
蘇玉妍與宋德書、沈琳都為錦春錦秋送上了頗為豐厚添妝禮,看看吉時到。喜娘便過來催兩人上轎。
蘇玉妍今天也打扮得十分齊整,穿著一套淺紫衣裙,用料是今年昌寧流行繭綢。柔軟而順滑,配以白玉釵環首飾,顯得十分清豔,卻又不失端莊沉穩,很有主母氣派。不過。她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笑容,不是偽裝,而是發自內微笑。因為錦秋出嫁,於她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整個婚禮簡單而不失隆重。沈珂甚至還郎進來後親自跟他們說了幾句話,因為他們是避開人群說,聽不清說了什麽。但從郎頻頻點頭和沈珂凝重麵色來看,一定是囑咐他們要好好對待錦春錦秋話了。
蘇玉妍不是個多話人,雖然事先沈珂曾跟她模擬過好些場景。但她卻沒有付諸行動。
因為隻是兩個大丫頭出嫁,從情理上說,沈珂是不宜婚禮上久留,所以交待完郎之後,他朝蘇玉妍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直到喜娘高唱“吉時已到,郎上轎”時。蘇玉妍才緩緩來到穿著大紅喜服錦秋麵前,用她清朗而不失動聽聲音,用周圍人等都能聽得清楚音量,徐徐說道,“這些來你侍候著爺,也算是心力,要不是你年紀大了,爺還要留你兩年……”
聽她一開口就說出這樣話來,觀禮人們頓生八卦之心,好奇地望著她們倆人,豎起耳朵傾聽。外頭鼓樂之聲,也仿佛為了配合蘇玉妍此刻行動,漸漸平息下來。
蘇玉妍抬眼掃過周圍人們,又繼續對頭頂喜帕錦秋說道,“難為你侍候了爺一場……我也沒有別期望,隻望你能以服侍爺心去服侍你丈夫,為他們楊家開枝散葉……”
她說話時候臉上依舊帶著微笑,語音不高不低,讓聽人如沐春風,可她那句“以服侍爺心去服侍你丈夫”,不僅讓錦秋心裏“咚咚”直跳,還令周圍抱了八卦之心人們頓時如打了雞血一樣興奮——果然這丫頭身份不同凡響,這沈少夫人也不似外間傳言那樣溫嫻大度,竟還為一個即將出嫁通房丫頭而醋意大發了。這樣一忖,旋即又轉出許多別念頭——說不定沈珂是想將兩個通房留下提為妾室,卻又因懼內而不得不將她們嫁出去,隻是心裏終是不甘,才會給了兩個丫頭豐厚嫁妝……等等想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將出來,個個都望著蘇玉妍和蓋著喜帕錦秋,眼裏閃著興奮之光。
錦秋微垂著頭,好半晌才低聲迴道,“錦秋多謝少夫人訓導……”
蘇玉妍原本也知道錦秋不會有什麽過激舉動,當下滿意地點點頭,笑道,“有空時候就迴府來玩一玩,你和錦春沒有爹娘,權當這裏是你娘家就是……”頓了頓,又向一旁鐵春笑道,“錦春,你們若夫家受了委屈,是他不對,你們就隻管來府裏訴說,自有爺去與他理論。”
錦春自是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連連點頭稱是。
這句暖心話,頓時將錦秋滿腹怨尤化為烏有,差一點就滾下淚來,幸虧有喜帕蓋住才沒有失態,便也應聲稱是。
圍觀人又是一陣嗡嗡議論,一時之間,倒弄不清這位沈家少夫人真偽了。
吉時到,喜轎起。兩頂大紅喜轎顫悠悠地出了定遠侯府。喧天鑼鼓也隨之漸漸平息。
而蘇玉妍對錦秋說那句“以服侍爺心去服侍你丈夫”話,卻隨著鑼鼓聲平息而昌寧城中漸漸流傳開來。
至此,便初步獲得了“善妒”名聲。
當然,也因為她這句話,錦秋丈夫就算對錦秋有什麽不滿,也不敢拿她撒氣,畢竟,她後麵,是權勢滔天定遠侯府。但也因為這句話,不免就少了些許親近之心,而多出幾分疏離之感。這種淡淡疏離,自然也讓錦秋覺得不平,因此雖婚,兩人之間已隱現隔裂痕。不過,一個為了維持自己自尊,一個顧忌定遠侯府,彼此之間雖則不滿,卻也暫時相安無事。
錦春卻因是處子之身而倍受婚丈夫尊重與嗬護,再加上她天性活潑,很就與婆家人打成一片,婆家兩個待字閨中小姑見她文武雙全,對她是敬重,時常纏著她教習強身簡單招式,倒也過得充實而樂。
當然,因為有心人打聽和傳播,錦秋與錦春婚後現狀也被作為蘇玉妍“善妒”一條有力證據而被昌寧貴婦們加津津樂道起來。
接著,定遠侯府又有兩個美貌丫頭被攆了出來,好事者打聽,說是定遠侯見孫媳婦肚子遲遲沒有動靜而送到蘭亭居去,卻被沈家少夫人給攆了出來。
連定遠侯麵子都不顧了,蘇玉妍是聲名遠播起來。當然,這一項“善妒”之名,足以讓定遠侯府以“七出”之名將她休出沈府,但她這短短幾個月來讓沈府那個從不夜宿家浪蕩子婚後宛如變了個人似,不僅夜夜歸家,連那歌坊茶座也極少光顧,別提勾欄妓院,是連看也不看一眼了。沈大少爺如此之大轉變,這功勞自是非沈少夫人蘇氏莫屬,看這一點上,定遠侯也不可能將她掃地出門。這沈少夫人也很可能是倚仗這一點才敢那樣放肆。
因此,就算好事者對此生出多種揣測,昌寧貴婦們還是對蘇玉妍行為大加讚賞——因為蘇氏敢做,她們做不到,也不敢做。
而沈珂,也漸漸地開始閉門不出了。
初時尚有人上門邀約,沈珂不便拒絕,自由蘇玉妍出麵解決。這一迴,她卻沒有露出巾幗英雄颯爽英姿,與尋常女人一樣,溫婉地坐丈夫身邊陪客人談話。她彬彬有禮待客之道以及其端莊而又不失嚴肅表情,再加上她那讓人不可直視美貌,讓邀約之人湧上喉頭話終是無聲地吞咽迴去了——誰家有了這樣天仙一般妻子,也不會再尋思著出去胡混!這沈珂,真是癡人有癡福!
幾次三番,邀約人也就漸漸絕了心思,感歎沈珂豔福不淺同時,也感歎其夫人蘇氏馭夫之道。
沈珂狐朋狗友們不再往來了,蘭亭居卻加門庭若市起來。因為蘇玉妍一時之間竟成了昌寧大紅人,各家年輕夫人們都對其崇拜不已,紛紛登門拜訪,以求馭夫之道。
對於所謂“馭夫之道”,蘇玉妍全沒有經驗。不過,她還是煞有其事地廣而告之——浪子迴頭金不換。隻要妻子們原諒丈夫曾經缺點和過失並予以激勵和幫助,一無是處浪子也能變成光彩奪目金子。
d*^_^*</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