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姻緣
沈瑋比宋德書足足年長兩歲,宋德書嫁入沈家時沈瑋早已出閣,且於那一年由康王妃正位為太子妃,之後進入東宮,幾乎就再沒迴過定遠侯府,因此宋德書對她印象十分模糊,自然不會知道她是否說過要為沈珂親事做主話了。\[四庫*書*小說網siksh\]不過,沈珂所說白玉並蒂蓮,當初未出閣時,就好像有人提起過,隻是事隔多年,她印象也模糊了。
見宋德書輕輕搖頭,宋氏不免有些失望,不過轉念一想,便轉憂為喜——這事連宋德書都不知道,可見沈瑋這話也隻對沈珂私底下說過。等父親武賢伯過了壽辰,自己就進宮請見沈瑋,問問她是否知道沈珂竊取蘇玉妍白玉並蒂蓮事。
而宋德書自嫁進沈家,對沈珂這個外表看起來放浪不羈定遠侯嫡長孫就不曾怠慢過半分,那天沈珂沈鬆年書房受了傷,具體情形如何她不清楚,不過後來沈珂請她到蘭亭閣,她就知道沈珂看上了宋德詩女兒蘇玉妍。蘇玉妍確生得貌美,比其母當年風姿盛幾分,也難怪沈珂會對其動心。隻是這個蘇玉妍,卻是二哥宋德成特意寫信從信陽請來,美其名曰是為她謀求一門稱心如意好親事,事實上,卻是預備將來送她入宮為妃。
宋德成勃勃野心,宋德書早十五年前就已經見識過了,當初她得以代替宋德詩嫁入沈家,宋德成也是功不可沒。現皇上假借替皇子世子們選妃機會充盈後·宮,宋德成嗅到風聲後,這才急匆匆地給宋德詩寫了信讓她送蘇玉妍來昌寧,原本還擔心宋德詩因為當年舊怨不肯上京,卻不料母女倆人竟相攜而來,著實讓宋德成高興了一陣。
姐妹倆人各自想著心事,屋裏好一陣沉默。
還是宋氏先迴過神來,這才向宋德書笑道,“妹妹,你知道我此次上京是專程為妍兒親事而來,你就跟我說句實話,你心裏,到底有沒有什麽合意人選?”
宋德書心裏一動,便也笑道,“昌寧多是王公貴子,不知姐姐想為妍兒找個什麽樣人?”
“家世倒不重要……”宋氏略沉吟片刻,遂道,“要緊是人品性好,能一輩子待妍兒好……這就夠了。”還有些話,她並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她妍兒,不僅要嫁一個好男人,還要嫁一個功成名就好男人,不僅有好家世,還有好才學,還要一輩子都對她妍兒好!
“姐姐要求……就隻有這些?”宋德書頗覺意外。她本以為宋德詩受了這些年苦,會特別渴望女兒能嫁入豪門世家,以此來彌補自己這輩子遺憾,沒想到她要求竟是如此簡單。隻是,以這樣擇婿標準,信陽未必就找不到一個可以跟蘇玉妍匹配人,又何必千裏迢迢地跑到昌寧來找?莫非,她們也是衝著此次後·宮選秀去?
“能做到這兩點男人,已是十分不易了。”宋氏輕歎一聲,“我些生別無所求,隻希望妍兒能過得開開心心就夠了。”她丈夫蘇慎已經算是男人中好男人了,對她十幾年如一日,不曾有一日怠慢,當年也曾她麵前信誓旦旦說此生隻愛她一人,可結果呢?她冷嘲熱諷中,後他還是納了妾,納還是她身邊得力大丫頭豐兒,而且,還為他生了個聰明伶俐兒子。所以,她覺得,要找到一輩子都能對妍兒好男人,其實還是件十分困難事。如果同時還要求這個男人有顯赫家勢和英俊外表,那就是難如登天了。不過,她妍兒還未及笄,她不急,可以慢慢物色,她就不信,偌大昌寧城裏,就找不出一個可以讓妍兒風風光光嫁出去男人!
宋德書不知宋氏心中所想,見她秀眉微顰低聲輕歎,一時竟生出幾分憐憫之心來,不免出言安慰,“……姐姐不必擔心,有父親和二哥他們留意著,一定能為妍兒找個可意丈夫……”
宋氏原本也沒打算把蘇玉妍親事真托付給武賢伯和宋德成兄妹,聽著宋德書敷衍之詞,倒也不以為意,隻苦笑一聲,“妍兒也是個三災八難孩子,前幾年生了場重病差點就沒了……這後半輩子,我不能再讓她吃苦了。”
這就是說,不能讓蘇玉妍嫁入寒門。宋德書心裏微忖,旋即笑道,“我瞧著妍兒就是個有福孩子……這樣模樣兒,這樣性情兒,若做了人媳婦,人疼她還不及,哪會讓她吃苦?姐姐真是多慮了。”
“托你吉言。”宋氏笑道,忽將話題一轉,“我想進宮見見沈瑋,你可有法子?”
宋德書略一沉吟,便微微一笑,“你要進宮,倒也不難。迴頭我跟琳兒頊兒說說,讓他們倆個沈瑋跟前提提,宮裏再傳出懿旨召見,豈不是名正言順?”
宋氏已知沈琳沈頊姐弟倆深得沈瑋喜愛,又是時常出入內宮,由他們兩個孩子帶口信,倒也便宜。當下便笑道,“我倒忘了這茬……”
……
乾寧宮裏。崇閣巍峨、層樓高起,麵麵琳宮合抱,迢迢複道縈行,青鬆拂簷,玉欄繞砌,佳木蘢蔥,奇花閃灼。
午後陽光懶洋洋地灑進金碧輝煌宮殿裏,微風輕輕吹拂,撩起飛簷上懸掛金鈴,發出清脆“叮當”聲響,為沉悶宮殿裏平添了幾分和諧安詳,讓廊下站得筆直卻昏昏欲睡宮女太監們不由自主地睜大了眼睛,時不時拿眼去看那隨著微風左右晃動金色鈴鐺,倒多了一個打發時間消遣。
寢殿內,水晶為燈,珍珠為簾,地鋪白玉,內嵌金珠,極奢華。內設六尺寬沉香木闊床邊懸著鮫綃寶羅帳,帳上遍繡灑珠銀線海棠花,床上設著青玉抱香枕,淡黃錦衾裏臥著一個年近三旬女子,女子容貌如花,麵色卻顯得有些蒼白,不時還發出壓抑低咳聲。
床前花梨木椅上,坐著一個十四五歲少年,身穿紫色蟒袍,發束鑲鑫玉冠,生得劍眉鳳目,眉宇間卻露出絲絲憂色。待床上女子咳嗽過後,便急忙把旁邊案幾上青瓷茶碗送到她嘴邊,“母妃,您先喝口茶潤潤喉……”
女子就著少年手啜了一小口清茶,便又縮迴錦衾裏,輕聲說道,“宥兒,你父皇今日可曾跟你提起納妃之事?”
第三。</p></div>
<tr>
沈瑋比宋德書足足年長兩歲,宋德書嫁入沈家時沈瑋早已出閣,且於那一年由康王妃正位為太子妃,之後進入東宮,幾乎就再沒迴過定遠侯府,因此宋德書對她印象十分模糊,自然不會知道她是否說過要為沈珂親事做主話了。\[四庫*書*小說網siksh\]不過,沈珂所說白玉並蒂蓮,當初未出閣時,就好像有人提起過,隻是事隔多年,她印象也模糊了。
見宋德書輕輕搖頭,宋氏不免有些失望,不過轉念一想,便轉憂為喜——這事連宋德書都不知道,可見沈瑋這話也隻對沈珂私底下說過。等父親武賢伯過了壽辰,自己就進宮請見沈瑋,問問她是否知道沈珂竊取蘇玉妍白玉並蒂蓮事。
而宋德書自嫁進沈家,對沈珂這個外表看起來放浪不羈定遠侯嫡長孫就不曾怠慢過半分,那天沈珂沈鬆年書房受了傷,具體情形如何她不清楚,不過後來沈珂請她到蘭亭閣,她就知道沈珂看上了宋德詩女兒蘇玉妍。蘇玉妍確生得貌美,比其母當年風姿盛幾分,也難怪沈珂會對其動心。隻是這個蘇玉妍,卻是二哥宋德成特意寫信從信陽請來,美其名曰是為她謀求一門稱心如意好親事,事實上,卻是預備將來送她入宮為妃。
宋德成勃勃野心,宋德書早十五年前就已經見識過了,當初她得以代替宋德詩嫁入沈家,宋德成也是功不可沒。現皇上假借替皇子世子們選妃機會充盈後·宮,宋德成嗅到風聲後,這才急匆匆地給宋德詩寫了信讓她送蘇玉妍來昌寧,原本還擔心宋德詩因為當年舊怨不肯上京,卻不料母女倆人竟相攜而來,著實讓宋德成高興了一陣。
姐妹倆人各自想著心事,屋裏好一陣沉默。
還是宋氏先迴過神來,這才向宋德書笑道,“妹妹,你知道我此次上京是專程為妍兒親事而來,你就跟我說句實話,你心裏,到底有沒有什麽合意人選?”
宋德書心裏一動,便也笑道,“昌寧多是王公貴子,不知姐姐想為妍兒找個什麽樣人?”
“家世倒不重要……”宋氏略沉吟片刻,遂道,“要緊是人品性好,能一輩子待妍兒好……這就夠了。”還有些話,她並沒有說出來,那就是——她妍兒,不僅要嫁一個好男人,還要嫁一個功成名就好男人,不僅有好家世,還有好才學,還要一輩子都對她妍兒好!
“姐姐要求……就隻有這些?”宋德書頗覺意外。她本以為宋德詩受了這些年苦,會特別渴望女兒能嫁入豪門世家,以此來彌補自己這輩子遺憾,沒想到她要求竟是如此簡單。隻是,以這樣擇婿標準,信陽未必就找不到一個可以跟蘇玉妍匹配人,又何必千裏迢迢地跑到昌寧來找?莫非,她們也是衝著此次後·宮選秀去?
“能做到這兩點男人,已是十分不易了。”宋氏輕歎一聲,“我些生別無所求,隻希望妍兒能過得開開心心就夠了。”她丈夫蘇慎已經算是男人中好男人了,對她十幾年如一日,不曾有一日怠慢,當年也曾她麵前信誓旦旦說此生隻愛她一人,可結果呢?她冷嘲熱諷中,後他還是納了妾,納還是她身邊得力大丫頭豐兒,而且,還為他生了個聰明伶俐兒子。所以,她覺得,要找到一輩子都能對妍兒好男人,其實還是件十分困難事。如果同時還要求這個男人有顯赫家勢和英俊外表,那就是難如登天了。不過,她妍兒還未及笄,她不急,可以慢慢物色,她就不信,偌大昌寧城裏,就找不出一個可以讓妍兒風風光光嫁出去男人!
宋德書不知宋氏心中所想,見她秀眉微顰低聲輕歎,一時竟生出幾分憐憫之心來,不免出言安慰,“……姐姐不必擔心,有父親和二哥他們留意著,一定能為妍兒找個可意丈夫……”
宋氏原本也沒打算把蘇玉妍親事真托付給武賢伯和宋德成兄妹,聽著宋德書敷衍之詞,倒也不以為意,隻苦笑一聲,“妍兒也是個三災八難孩子,前幾年生了場重病差點就沒了……這後半輩子,我不能再讓她吃苦了。”
這就是說,不能讓蘇玉妍嫁入寒門。宋德書心裏微忖,旋即笑道,“我瞧著妍兒就是個有福孩子……這樣模樣兒,這樣性情兒,若做了人媳婦,人疼她還不及,哪會讓她吃苦?姐姐真是多慮了。”
“托你吉言。”宋氏笑道,忽將話題一轉,“我想進宮見見沈瑋,你可有法子?”
宋德書略一沉吟,便微微一笑,“你要進宮,倒也不難。迴頭我跟琳兒頊兒說說,讓他們倆個沈瑋跟前提提,宮裏再傳出懿旨召見,豈不是名正言順?”
宋氏已知沈琳沈頊姐弟倆深得沈瑋喜愛,又是時常出入內宮,由他們兩個孩子帶口信,倒也便宜。當下便笑道,“我倒忘了這茬……”
……
乾寧宮裏。崇閣巍峨、層樓高起,麵麵琳宮合抱,迢迢複道縈行,青鬆拂簷,玉欄繞砌,佳木蘢蔥,奇花閃灼。
午後陽光懶洋洋地灑進金碧輝煌宮殿裏,微風輕輕吹拂,撩起飛簷上懸掛金鈴,發出清脆“叮當”聲響,為沉悶宮殿裏平添了幾分和諧安詳,讓廊下站得筆直卻昏昏欲睡宮女太監們不由自主地睜大了眼睛,時不時拿眼去看那隨著微風左右晃動金色鈴鐺,倒多了一個打發時間消遣。
寢殿內,水晶為燈,珍珠為簾,地鋪白玉,內嵌金珠,極奢華。內設六尺寬沉香木闊床邊懸著鮫綃寶羅帳,帳上遍繡灑珠銀線海棠花,床上設著青玉抱香枕,淡黃錦衾裏臥著一個年近三旬女子,女子容貌如花,麵色卻顯得有些蒼白,不時還發出壓抑低咳聲。
床前花梨木椅上,坐著一個十四五歲少年,身穿紫色蟒袍,發束鑲鑫玉冠,生得劍眉鳳目,眉宇間卻露出絲絲憂色。待床上女子咳嗽過後,便急忙把旁邊案幾上青瓷茶碗送到她嘴邊,“母妃,您先喝口茶潤潤喉……”
女子就著少年手啜了一小口清茶,便又縮迴錦衾裏,輕聲說道,“宥兒,你父皇今日可曾跟你提起納妃之事?”
第三。</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