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謝華香的安排,把屋子隔成兩半,一半用來儲存食材,一半當成是操作間,代食品的生產就是在這裏進行,外邊的院子也征用了,平時收迴來的食材,就放在院子裏晾曬,院子的一角還搭了個棚子,把原來放在磨坊的大石磨也搬過來了。


    以後,隊裏的其他人還想用大石磨的話,就得先向食品作坊的負責人申請,然後安排出專門的時間段才能使用,隊裏的人聽了這個消息肯定是會有不滿的,不過大隊長都這麽說了,他們除了在背後抱怨幾句,也沒有其他什麽辦法了。


    畢竟程大隊長可是對他們有大恩的人。


    這個食品作坊的負責人就是謝華香了,本來謝華香是不想當這個事無巨細都要自己操心的負責人的,她是想讓有這方麵經驗的許秀蓮來當這個負責人,她自己就當個技術指導什麽的就好了,可是許秀蓮是外鄉人,她的性子又比較綿軟,怕是不能服眾,謝華香隻好自己先頂上來,把這個架子拉起來再說了。


    謝華香一邊搭食品作坊的架子,一邊寫了一份招工啟事,貼在了大隊部的外麵的宣傳欄上。


    以前大隊部有什麽通知、公告都會貼在那上麵的,社員們平時路過都有過來看看的習慣,哪怕是不識字的人,看見上麵貼了新的通知,也會去找別人打聽一下這上麵寫了些什麽。


    今天這“招工啟事”可就新鮮了,隻聽說縣城的單位會招工,就沒聽說過他們鄉下也來招工的,食品作坊,代食品,這些可都是新鮮的玩意兒,大夥兒聚集在大隊部的門口紛紛討論起來,很快這事就傳遍了整個大隊。


    這招工要求也有意思,專要女的不要男的,而且還要勤快、手腳麻利,最重要的是要講衛生的女人,年輕姑娘或者是婦女都可以。


    每天上班的時間是早上八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到六點,跟縣城裏在單位上班的人一樣,中午還帶午休的,隊裏的女人們趕緊合計了一下,現在農閑,地裏沒什麽活,家裏的男人就能幹完了,這個上班時間,能讓她們早上起來把家裏的早飯做了,牲畜喂了,衣裳也洗了才過來,中午和晚上也來得及趕迴家做飯,其他時間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就過來幹點兒活?


    至於工資,通知上是這麽說的,食品作坊包吃一日三頓,半年內,每個人每月的工資是十斤代食品,還有獎金,這是按照每個人的表現來評定的,分為五個檔次,獎金分別為一斤到五斤代食品,也就是說,如果做得好的話,一個月最多能夠拿到十五斤代食品的工資,再加上自己的飯食工坊裏已經包了,也就是說,一個月掙的糧食能多養活半個人呢!


    半年後的工資再另計,隻有往上漲的,沒有往下降的。


    就是不知道這代食品究竟是啥,好吃不好吃。


    大夥兒正議論著,謝華香又出來了,這迴她讓許秀蓮幫她搬著一張桌子出來的,順便再往公告欄上再貼了一張公告,這次是收購通知。


    收購各種可以入口的東西,除了大米、麵粉這些精細糧之外,還有常見的玉米、紅薯、高粱等糧食,以及不常見的野菜幹、野果幹、河裏撈上來的魚蝦幹等等,都按照供銷社的價格,明碼標價。


    並且還寫明了,收購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她這通知一貼出來,就有識字的人大聲念給了圍觀群眾聽了。


    一個大娘聽完之後大聲問:“你說啥,那個魚啥的從速啥的是啥意思啊?”


    識字的人哈哈大笑起來:“就是說你要是想賣的話就趕緊了,晚了人家就不收了!”


    糧食什麽的,自家都不夠吃的,當然是不賣的,不過野菜幹那些,隻要家裏的人足夠勤快,存貨還是有的,那玩意兒又不好吃,如果不是實在餓肚子都不願意吃它的,賣給供銷社人家也都不收的,能有人要?


    那可就得趕緊拿來賣了,過了這個村那可就沒有這個店了。


    於是沒一會兒,食品作坊就收到了不少的野菜幹和野果幹,這些東西本就不費什麽成本,所以就算謝華香給的價錢低,他們也沒什麽意見的,能給家裏換點兒火柴錢,就已經很不錯了。


    謝華香還交待大家,家裏還有什麽可以吃的東西想拿來賣的,不管這裏的收購名單上有沒有寫著,都可以拿過來給她看看,如果用得上的話她都會收,還有魔芋也是收的,可以去挖過來沒曬幹的也行,就是價錢上會更低一些。


    這下更挑動了大夥兒的積極性,就連閑著沒事的小孩子們也興奮起來,滿山去找各種可以吃的東西,有人還掏來了鳥蛋問謝華香收不收,謝華香高興地收下了,這可是上好的蛋白質來源。


    食品作坊裏收到的東西就更多了,沒辦法,他們一開始什麽都沒有,這點兒成本還是要花的。


    在謝華香的軟磨硬泡之下,程立坤不僅出了地方,還不得不從大隊的經費裏撥出了一百塊錢,作為食品作坊的啟動資金。


    謝華香用這些錢請人壘起了灶台,在院子裏搭起了棚子,買了各種生產用具,還收購到了第一批原材料,也算是花小錢辦成了一件大事了。


    第183章


    接下來就是正式招工了。


    謝華香原本以為十斤代食品這個工資的吸引力不大, 不一定能請得到人, 但是沒辦法, 程立坤忒摳門了,隻給了一百塊錢的啟動資金,現在都花完了, 因為精細糧食沒人肯賣給作坊, 她自己還倒貼了幾十斤大米呢, 實在沒辦法再給員工們提高待遇了。


    沒想到報名的人還挺多的,大隊裏的三姑六婆和年輕姑娘們, 熙熙攘攘地站了大隊部一院子,吵得比五百隻鴨子還厲害,程立坤也是哭笑不得, 他好好的辦公室,怎麽就變成菜市場了呢!


    他現在是不知道, 往後還有得熱鬧呢,到最後食品作坊甚至還鵲巢鳩占,把他這個大隊長都把辦公室搬到別的地方去了。


    招工是謝華香親自負責的,報了名的人輪流來到她麵前,首先要看人穿的衣裳有沒有洗幹淨, 頭發油膩不油膩, 眼角是不是還糊著眼屎,這三點不過關的,直接揮揮手就讓人走了。


    她們是食品行業,講衛生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本身就是一個不愛幹淨的人,邋遢的習慣已經根植在骨子裏了,不管你立多少的規章製度,管得多麽嚴格,也改變不了她根子裏的習慣,謝華香也懶得去費這個力氣,不如一開始就找愛幹淨的人。


    然後伸出雙手,手掌粗糙,掌跟長滿了繭子,這是勤快的,還要看看指甲,有沒有及時修剪,指縫裏有沒有藏著黑泥,這一輪再篩下來,剩下的人就不多了,大多數都是年輕姑娘,還有幾個雖然成了家,但看起來就十分勤快能幹的大嬸,愛幹淨的人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看起來心裏就舒服。


    其他落選的那些人免不了有些意見,抱怨說她瞧不起人什麽的,謝華香也根本不會放在心上,好在現在就算能招上工,這好處也不算大,所以那些落選的也隻是嘮叨幾句就算了,有人迴家幹活去了,有些人則留下來繼續看熱鬧。


    沈大丫也來參加招工了,毫無疑問是入選了的,這次招工謝華香總共招了十五個人,定下人選之後,馬上就讓人開始幹活了。


    先是把收迴來的各種原材料分門別類地分好,然後裝在簸箕裏,攤開在院子裏晾曬,再把曬幹的原材料按照謝華香的要求,處理成小塊,用石磨磨成細粉。


    程立坤就在大隊長辦公室裏,沈大丫進進出出幹活兒,兩人免不了會有遇上的時候,程立坤想起兩人最後一次在河邊見麵時的場麵,不禁有些尷尬,尋思著自己大概應該給她道個歉,當時自己說的那些話是過分了些,兩人就算不能在一起,也不要反目成仇嘛!


    他做男人的,總要大度一些。


    沒想到沈大丫根本就把他當成了空氣,就跟完全沒他這個人似的,連眼尾的餘光都沒給他一點,害得程立坤想說話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這就更尷尬了。


    代食品的生產其實很簡單,在謝華香的指導下,第一批的代食品就生產出來了,這次謝華香選了兩個品種,也就是曾經給程立坤嚐過的那兩種,一個小餅幹,一個代餐粉。


    代餐粉是用水泡著喝的,兩勺就能泡出一大碗,能頂半天餓,非常劃算;小餅幹的口味比較好,空口當零食吃也成,香香脆脆的,不過吃完以後要記得多喝水,把小餅幹放進水裏泡著喝也是可以的,泡出來的跟代餐粉泡的差不多,一樣頂飽。


    在作坊裏工作的姑娘大嬸們都很高興,原本他們還在擔心這代食品不知道是些啥玩意兒呢,現在嚐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這麽好吃,這是她們親手用那些毫不起眼的原材料做出來的,誰能想得到呢,誰都不愛吃的野菜幹什麽的,居然能變成這麽好吃的食品。


    一個月能掙十幾斤迴去,真是掙大發了。


    第一天,謝華香也不說兌換,先來試吃,長條桌又擺在了大隊部的門口,旁邊架一口鍋燒熱水,桌上擺一摞碗筷,誰來了都可以吃,當著麵舀一勺代餐粉到碗裏,用水一衝,變成一碗香噴噴的糊糊。


    想嚐嚐小餅幹也行,來一個人就給兩塊,來多少給多少。


    聽說有這樣的便宜可占,全大隊的人都來了,這麽好吃的零嘴兒,連供銷社裏都沒見著有賣的,就是咱們大隊自己的食品作坊裏做出來的?


    有人打聽這玩意兒是用什麽材料、怎麽樣做出來的,不過謝華香都跟作坊裏的工人簽訂了保密協議,不能泄露產品的配方,她們也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嘴巴緊得很,就連自家親娘來問,也搖頭一問三不知,就是不說出來。


    一開始大夥兒還是把這玩意兒當零嘴吃的,好吃是好吃,可是也沒啥用啊,這年頭誰也沒有那麽多的閑錢去買零嘴兒吃。


    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就覺得出不一樣來了,平時到了這個時候總是饑腸轆轆的人,到現在居然沒覺得餓?幹了一早上的活了,怎麽就不餓呢?


    想來想去,隻想到上午在大隊部的門口喝了一碗那什麽綠色的糊糊,說是什麽代餐粉的,原來真的可以頂飽啊!


    這天中午,絕大多數吃過代食品的人,中午飯都吃少了很多,為家裏省下了不少糧食呢!


    第二天一大早,大夥兒連家裏的早飯都不吃了,先興致衝衝地去大隊部,再喝上一碗那綠糊糊,今天的早飯就省了。


    可今天謝華香不讓人免費品嚐了,倒是又貼出了一張新的通知,歡迎廣大社員前來兌換代食品。


    各種兌換的標準寫得清清楚楚,隻要是能入口的,什麽都能拿來換。


    要不要換?當然要換啊,這多劃算呀,一斤大米能換五斤的代食品呢,一斤大米能有多少?熬粥一大家子一頓就吃完了,還不夠填飽肚子的,可是這五斤的代食品,能吃好多頓了吧,還特別頂飽,不換是傻子。


    其實更多人心底裏認為貼出這張兌換通知的謝華香才是傻子,甚至覺得她會不會是寫錯了,真要這麽換下去,她不虧死了才怪呢!


    不過有這種便宜當然得先占了再說,等別人迴過神來,可就沒這個機會了。


    嘿嘿,還別說,這兩年安吉大隊可真是行了大運了,來了兩個知青都是他們的福星啊,一個大公無私自掏腰包給大隊換了新型穀種,別人糧食歉收全都在挨餓的時候,隻有安吉大隊獲得了大豐收。


    還有一個漂亮姑娘大概是天上的仙女來報恩的,巴巴地要嫁給他們隊裏的窮小子,還給大夥兒發明了這種能填飽肚子又便宜的代食品,這是他們大隊祖墳冒青煙了才能有這樣的好運氣啊!


    兌換的場麵非常火爆,才不過小半個上午的功夫,就把作坊裏第一批的代食品全都換完了,還有一大批沒換到的群眾在嗷嗷叫呢!


    謝華香也沒有料到效果會這麽好,隻好讓他們第二天請早了。


    大夥兒都害怕謝華香哪一天覺察出自己吃虧了,把兌換的標準改了過來,所以接下來的幾天一天比一天來得早,就想著多換一點兒代食品迴去。


    害得謝華香不得不又出台了一個限量兌換的通知,不管你是用什麽東西來兌換,每一戶人家每天最多隻能兌換五斤的代食品,專門找了熟悉全大隊人口情況的人用小本子登記著的,想要一家兩口子分開排隊兌換糊弄過去?沒門兒的。


    隻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能夠兌換到代食品,抱怨才少了一些。


    安吉大隊的社員們原本是不想讓這事被外鄉人知道的,開玩笑,咱們大隊自己的人都還不夠換的呢!謝知青心地善良為咱們大隊自己人造福,那是她人好,可是怎麽能讓外鄉人也來占她的便宜呢?


    雖然沒有明確說出來,但大夥兒都有了這樣的一個默契,這事兒隻有咱們自己人知道就好了,千萬不要傳到外邊去。


    可有的事情你越想捂就越是捂不住,特別是這種有便宜可占的事情,架不住大隊裏有外邊嫁進來的媳婦呀,那媳婦自己吃飽了,能不惦記著娘家人嘛,悄悄地告訴娘家人,讓他們借著來走親戚也來換上一點,不過分吧?


    有的人心想,媳婦都把她娘家人帶來了,自家女兒嫁到了別人村的,怎麽也不忍心讓她挨餓受苦吧,自己隊裏嫁出去的姑娘,迴娘家換點兒吃的,怎麽不行啦?


    還有的家裏有人在縣城生活的,那更慘啊,縣城不像山裏,山裏再窮,野菜總能挖到兩棵吃吧,縣城裏供應緊張,有錢都買不到吃的,家裏有這樣的好事,能不告訴他們嘛!


    於是乎,十裏八鄉,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每天早上來大隊部排隊的人裏,除了安吉大隊本隊的人,還有不少外鄉人也夾雜在其中,甚至還有縣城裏趕來的人,為了一口吃的,人們也是拚了。


    這外人一多,矛盾又出來了,本來隻有自己大隊的人在排隊,大家都是鄉裏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肯定互相幫助的,這排隊兌換代食品,每個人帶來的食物都不一樣,作坊的人要檢查食物的質量、等級,按照不同的等級確定兌換的數量這些,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的,通常一排隊就要排上半天。


    可是家裏都還有活兒等著幹呢,誰有那個時間總是排隊啊,所以不少人就把自家的籃子或者籮筐放在這兒就算是排隊了,甚至有些人撿塊石頭放在隊伍裏代替自己,別人也都不介意,都會幫著把替代物往前挪,快輪到誰家了可是人還沒來的時候,還會有人好心地去喊一聲。


    第184章


    原本安吉大隊的排隊風氣是非常和諧的。


    可是自從外人多了之後, 這份和諧就維持不下去了。


    有人本來早早搬塊石頭排上隊的, 迴去家裏喂了一趟豬迴來,發現石頭沒有了,原本的位置被一個不認識的外鄉人給占了;有的人帶了滿滿一筐子的野菜放這兒排隊, 迴來的時候野菜剩半筐子了,前後都是不認識的人, 被誰偷了也不知道……


    這種事情一多, 安吉大隊的人就不幹了,憑什麽咱們大隊的東西, 要被你們這些外人來搶啊,大夥兒紛紛建議食品作坊禁止外邊的人來兌換,隻能還給本大隊的人。


    這當然是不行的,謝華香開這個作坊,可不是為了隻有一個大隊的人知道,她還想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呢!


    隻好讓程立坤出麵,給大夥兒講了一番大道理, 說什麽不能自私自利, 要有大公無私的團結精神啊,還說什麽這次安吉大隊的食品作坊給全縣人民解決了糧食匱乏的問題,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縣裏肯定會表揚的,咱們全大隊的人都有這份光榮。


    好聽的話隻能暫且安撫隊員們的情緒,治標不治本,解決不了根本矛盾, 所以謝華香又出台了一個新規定,他們不排隊了,改為拿號。


    現在食品作坊每天的代食品產量大概在兩百五十斤左右,每戶人家能換五斤,也就是說總共能有五十戶人家能換到。


    於是她讓人削了五十塊木牌,上麵用紅漆從一到五十,寫上了數字,每天早上八點準時派號,還是排隊來取號,先到先得。


    排隊取號比排隊兌換的速度要快得多了,五十個號,幾分鍾就能發完了,所以排這個隊大夥兒還是願意的。


    拿到號的人也不強求什麽時候一定要來換,反正一天之內來換完就可以了,隨時有空都可以過來。


    這種做法給雙方都帶來的方便,大夥兒還是挺接受的,不過由此又催生了另外一種弊端,那就是專門排隊搶號的黃牛,把號碼牌搶到了再高價轉賣給別人。


    謝華香知道後也是哭笑不得,算了算了,既然別人搶號也是花了力氣的,買的人也願意,就由得他們去吧,實在是管不了那麽多了。


    這段時間,謝華香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食品作坊的建設當中,家裏都不怎麽顧得上了,還好學校裏放了暑假,沈麗華迴了家裏幫忙,才讓她不至於那麽焦頭爛額。


    這邊食品作坊好不容易步入了正軌,所有的工人技術也都熟練了,她還培養了好幾個像許秀蓮那樣的技術工人,他們都已經很好地掌握了代食品的生產技術,就算謝華香不在,她們也能夠按照前一天收到的原材料,合理調整配方,生產代食品了。


    謝華香終於可以當個甩手掌櫃,每天隻要管好賬目,再處理一下突發的重大事件就可以了,這時候暑假也快要結束,中學馬上就要開學了。


    謝華香抽空去了一趟縣城,去探望了一下廖淑芳,發現她靠打零工養活自己和孩子,雖然日子是過得苦了些,但精神狀態還是很不錯的,就放下了心。


    順便又去百貨商店買了一些文具,送給馬上就要開學的三個孩子。


    沈大壯因為家裏的兩個男孩子都要去縣城上中學了,他一高興之下,花大價錢買了一輛自行車給他們兩個一起用,這下三個孩子去上學的時候就可以一起騎著自行車去了,謝華香也不用再擔心沈麗華一個人來迴不安全了。


    開學的前一天傍晚,謝華香幫忙把沈麗華上學要用的東西都準備好,給她綁在自行車後座上,瞧著三個孩子一起騎著車出了門,這才放了心,捶了捶累得酸疼的肩膀往家裏走,這段時間可真是累得夠嗆的,接下來可得好好歇歇,說起來她都好些天沒好好跟庭生哥說過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十年代活色生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卿並收藏七十年代活色生香最新章節